第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他們知道樊若水已經跑到開封將這些數據交給了宋太祖,並且提出了在采石磯搭建渡江浮橋的位置、方法,肯定要氣得暈過去。

  趙匡胤欣然接受了這份大禮,並賜樊若水同進士出身,讓他達成了昔日丟失在南唐的夢想。隨後曹彬率軍征南唐,樊若水以技術人員的身份隨軍出發,負責采石磯的浮橋搭建工作。

  眼下這個非著名橋樑專家要開始施工了。

  其實原材料早已備好。

  早在大軍還在荊湖的時候,曹彬就按照樊若水的計謀,令人造好大船千艘,做架設浮梁橋墩之用;又命人砍伐巨竹,搓制粗繩,扎制竹筏,做浮梁橋面。一切準備就緒,再將這些龍船、竹筏集結於江陵,然後順流東下,眼下早已漂到采石磯。

  十一月九日樊若水一聲令下,浮橋開工,三天後建成,尺寸不差分毫。而在李煜的計劃里,采石磯長江大橋的修建需要八年半。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隨後曹彬、潘美率數萬之眾迅速渡江,如履平地。事實證明,工期很短的工程也不見得一定是豆腐渣工程。

  李煜於是親眼看到從浮橋上過來的宋軍源源不斷地涌到金陵城下。發表完了《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的戰前動員令之後,李煜迅速下令調動部隊想從水陸兩路來進攻采石磯的宋軍,想摧毀浮橋,可卻被站穩了腳跟的宋軍打了個稀里嘩啦,李煜很鬱悶。

  徒步寫到這裡的時候也很鬱悶,打算為李煜找個摧毀宋軍浮橋的方法,最初想到的是派個人潛水過去,像《桂河大橋》里那樣用水下炸藥將其暴力解決,不過這個辦法顯然不合適,因為此時距離1875年諾貝爾發明出炸藥還有足足900年哪。

  隨後的戰事乏善可陳,因為除了宋軍從北向南進攻,趙匡胤還派了錢俶發兵攻打常州。吳越大臣當然都勸錢俶早作打算,別做幫凶,因為滅了南唐之後的吳越已經喪失了最後的緩衝地帶,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必定是北宋攜萬鈞之力攻克吳越,可是錢俶還是默默地準備好了軍隊。

  這時候丞相沈虎子給錢俶講了一個故事。

  他說1946年,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一個從集中營里劫後餘生回家的德國神父馬丁,面對滿目瘡痍,回顧納粹德國將全人類拖入的這場災難,痛定思痛,說了這樣一段話:

  當納粹來抓工會組織者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工會的人。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

  後來,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甚至李煜聞訊,還寫來一封言辭懇切的勸告信:“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明天子一旦易地酬勛,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可是錢俶的選擇是罷免了沈虎子丞相之職,以崔仁冀代之;再將李煜的書信轉交趙匡胤,然後親率吳越軍,進攻常州。

  十二月的南唐軍很悲慘,因為《續資治通鑑》上記載的本月宋越聯軍戰績如下:

  丁未(初四),漢陽兵馬監押寧光祚敗鄂州水軍於江北岸,吳越王俶率兵圍常州。

  己酉(初六),曹彬敗江南軍於白鷺洲。

  癸亥(二十),吳越兵拔利城寨。

  丙寅(廿三),曹彬等破江南兵於新林港口。

  庚午(廿七),北漢攻晉州,守臣武守琦敗之於洪洞。

  辛未(廿八),吳越王俶敗江南兵於常州北境。

  第二十七章 南京!南京!

  不過李煜並沒有收到這些消息。

  因為摧毀浮橋的行動失敗之後李煜就心灰意冷,以時任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的皇甫繼勛為抗宋總司令,任命大臣陳喬和張洎為軍師,將大軍的指揮權完全交給他們。這個燙手山芋送出之後,李煜心情大好,一頭扎進後花園裡,繼續投身到自己喜愛的文藝工作中去,每天跟和尚道士談談佛理、講講《易經》,在因果報應、否極泰來這些道理中尋求安慰,而對戰場情況的了解,則通過幾個傳話的親信從皇甫繼勛那裡得知。

  李煜之所以選擇皇甫繼勛,是因為他有一個好爸爸。

  他爸就是當年南唐著名戰將、駐紮清流關被趙匡胤抄小路殺入而擊敗的皇甫暉。當然李煜並沒有學過遺傳學,也沒聽說過千餘年後著名的“老子英雄兒好漢”的名言,但他以為,大人物生的兒子,終歸是與眾不同的。

  可惜基因突變也是時常會發生的,否則寫出“九州生氣恃風雷”那樣愛國詩篇的龔自珍,他的孫子也就不會帶著八國聯軍放火燒掉圓明園了。

  早在滁州大戰時,皇甫暉就帶著培養兒子作戰經驗的想法讓他跟著自己,可皇甫繼勛不但膽小懦弱怯於廝殺,而且公然不遵守戰場紀律,在趙匡胤率大軍殺來之前還專心致志地在營帳內燒蛋炒飯,差點被遠方轟過來的炮彈炸死。皇甫暉大怒,拿出木棒回身就要打這個不肖兒子,幸虧皇甫繼勛躲閃靈活,才沒被擊中。而從隨後皇甫繼勛的表現來看,這20多年他實在是進步不大。

  領命之後的皇甫繼勛很快開始徵募新兵,並組建了幾支光聽名號就能嚇人一跳的護國軍,且名稱竟有13種之多。

  皇甫繼勛的護國軍構成是這樣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