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邵庭陽也忙,得準備下個月進組拍戲的事宜,過兩天得先去做武訓,現在也騰不開空,白天上禮儀課和演技班,晚上視頻的時候也在看權謀劇相關的影視資料,主打一個相互監督相互陪伴的作用。
有時候場景顧晏津拿不定主意,團隊也只能給點意見的時候,就去呼邵庭陽,把照片放在一塊兒讓他挑哪個更優秀。有時候邵庭陽說的他會採納,有時候選了和他相反的意見,顧晏津就當沒聽見。
等場景勘完回A市,緊接著又要開始進行演員的選拔,在第一輪前已經篩過一輪內推,有適合的就安排到一輪或者二輪試鏡。沒辦法,影視圈就是個講人情的地方,今天你搭把手,明天他搭把手,雖然也有針鋒相對,但僅靠自己是絕對完成不了一部優秀的作品的。
但至關重要的男主角卻一直都沒有定下來。
為這個事,製片給他打了不知道多少個電話,想要做他的思想工作。
邵庭陽現在在電視圈已經是收視保障,手裡握著好幾部不同平台的爆劇,電影圈也有足夠的票房實績,再加上他們兩個合作的成績是一部比一部爆,資方自然希望他們能夠強強再聯合、實現三連爆。
其實也不止是製作方,就連普通觀眾對於他們三搭的呼聲也很高。
但不管如何勸說,顧晏津都沒有鬆口。
《解鎖》整個電影的情節都是圍繞著男主展開的,男主不僅是劇情推進的線索,更是承擔起整部戲戲眼的重任,選角自然也是重中之重,他作為導演要考慮的自然更多。
《解鎖》的主角小風是個剛滿十九歲的青年,主人格因幼時目睹了一場殘忍的兇殺案而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為了逃避現實他分裂出了第二個人格,主人格從此沉睡多年。等到小風長大成人,他的身體裡已經住下了四個副人格,分別是寡言少語、行事狠辣的老二,成熟穩重、擅長交際的三姐,內斂沉默、擔當主人格父母家長一職的老四,還有年紀不過六歲,但膽大有主意的五妹。
他們雖然是不同人格,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守護著陷入沉睡的主人格。然而隨著年紀增長,老二行事愈發冷酷,占據身體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好像在密謀著什麼。其他副人格試過與他溝通,但老二始終封閉內心,執拗著做著自己的事,而且由於他的層級權限較高,也不接受疏導,導致其他副人格無法管住他的言行。
就在此時,警察因為一起懸案順藤摸瓜,查到了十五年前另一起兇殺案,小風作為那起兇殺案的唯一倖存者受到了警方的高度關注,時隔十五年的兩起命案牽連在一起,真相埋在水下撲朔迷離。
看劇情大綱就可以得知,劇情容量很大、信息點很多,甚至說改編成電視劇都不為過,電影劇本已經是儘量刪減濃縮過的了,集合了整部劇本的精華。
男主角的跨度非常大,幾個人格的心理年紀各不相同,最小的五妹妹只有六歲,最大的老四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不僅如此,性格反差也非常強烈,屬於是年輕演員符合角色形象,但沒有對應的演技;成熟演員有駕馭一人分飾幾角的能力,但形象上又不合適。好幾個三十歲、甚至三十五歲往上的中生看過劇本後都退出了主演的競選,劇本是好劇本,人物也很豐滿,但確實不是誰都能演出十幾歲的少年的,形態和外貌或許可以可以改變,但眼神很難,到時候放到大熒幕上看,觀眾只會罵出戲,什麼年齡的人就該演什麼年齡的角色。
這也是顧晏津一口否決的原因。
邵庭陽不是沒演過十八九歲的少年,但就是因為太貼切已經成了某個經典,再復刻始終無法超越,只會被認為是東施效顰。
哪怕被效仿的是他自己。
不過顧晏津拒絕的態度雖然很強硬,但也不是要完全把人拒之門外,邵庭陽看過人物小傳後也覺得自己不太行,不過他對劇本里一個處於灰色地帶遊走、是邪非邪的配角還挺感興趣的,戲份也不重,也就幾場戲,大概十幾分鐘的出鏡,騰出一兩天的假期應該可以搞定。
陳海洋當年還是顧晏津影視技術實踐課的老師,師生關係很好,當年顧晏津沒有選擇在他手裡保研、而是不遠千里去A市打拼,陳海洋還生了好幾年的氣,直到顧晏津混出了個人樣才終於給了好臉色。前段時間顧晏津養病,老師還專門打了電話來慰問,有這層關係在,請兩三天假過去串個組應該不成問題。
雖然只是個客串類的角色,並沒有完全達到製片心裡的預期,但好歹也能把三搭這個名頭打出去吸引招商,也算是給了各位投資人們一個交代,但最關鍵的男主角還是沒有能定下來。
第79章
等到二輪試鏡後, 圈內合適的不合適的男演員已經都拉了個遍,卻還是沒能找到合導演、製片心意的那個「小風」。
眼看配角一個一個都定下了,唯獨主角還沒有著落,不止是選角導演要承擔壓力, 製片人陳萌這邊也是電話接個不停歇。
這是她和顧晏津的第一次合作, 雖然心裡早有預期有他在拍攝估計不會太「順利」, 但是也沒想到不順利到到現在選角工作都沒能完成。
她交不了差, 顧晏津那裡也不算好過。
因為實在找不到合心意的, 前兩天他還在和總編劇商量, 主角改個性別、女演員里或許會容易找很多,但考慮到這樣一來, 後期變動太大、很多矛盾和劇情都串不起來了, 只能遺憾作罷。
就在卡進度卡得焦頭爛額的這一關頭, 顧晏津忽然接到了一個許久未曾聯繫的熟人來電。
他有些意外,還看了眼屏幕上的號碼,才道:「蔣明?」
「是我, 顧老師。」耳邊傳來熟悉的年輕人的聲音,還是那股大大咧咧、朝氣蓬勃的聲音, 「好久不見了,您最近怎麼樣?身體還好嗎?我之前聯繫了您幾次都沒打通, 還挺擔心的。後來看您有出席電影宣傳就放心了,對了,還沒祝您《驚盜》大賣!」
他這麼說, 顧晏津才想起確實很久沒聯繫了。
邵庭陽之前也和他提過,說蔣明發了微信問好,估計是外面傳言太多有些擔心,這孩子之前在鬧得最厲害的時候還發博挺過顧晏津, 不過很快就被人噴成了篩子,說他是綜藝里抱大腿抱個沒完了現在又想攀關係走後門、畢竟兩人咖位不太對等,難免有這樣的惡評。
此事過後他也很少發微博了,只隔三差五地發微信慰問。但那會兒顧晏津正在瑞士療養、整個人自閉得很,別說一個小演員了,連邵庭陽都不咋搭理,邵庭陽代他回了幾句,蔣明大概是也覺得打擾,之後除了逢年過節的發消息,就再也沒發過什麼了。
現在突然電話聯繫,顧晏津還挺驚訝的。
「我挺好的,主要還是前兩年太忙了,身體素質跟不上,就休養了一段時間。」顧晏津也問,「你呢?你的腿恢復得怎麼樣?沒有留下什麼問題吧?」
「我的腿早恢復好了,就是下雨颳風的時候還有點小毛病,但不嚴重,熱敷一下就沒什麼事了。」
兩人聊著聊著,就說起蔣明之後的遭遇。
顧晏津這才知道,那件事後邵庭陽默默用自己的法務團隊幫助蔣明上訴,對方知道有人在幫也不想硬剛,所以兩方最後還是選擇了調解,用五百萬違約金買了蔣明的自由。
這五百萬一部分是劇組給的賠償金,另一部分是從邵庭陽自己的帳戶里撥的,雖然邵庭陽根本沒想收回,但蔣明一直努力想要還上這筆錢,只不過他本來就是個新人、沒什麼關注度,又和公司解約,個體戶根本打拼不起來,連生活都很是問題。再加上腿傷需要休養,蔣明考慮過後,還是迫於生存壓力回到老家,有爸媽照看,再加上人也年輕,他的傷很快就好了起來。
恢復之後,蔣明嘗試過轉去做其他的工作,他如之前說的真的去學校門口擺攤賣火腿腸,因為長得帥生意還挺好,掙了一筆小錢。哥哥和父母商量過後,同他說家裡願意拿一筆錢出來幫他買個小鋪子,現在網際網路很多運營的,要是能把號做起來起碼吃飯就不用愁了。
蔣明沒同意,但也沒拒絕,就這樣擺了兩個月的攤,直到學校發出新的公告,不允許在周邊擺攤,看見一次就和城管舉報一次才作罷。
家裡人說既然不做生意,那就去讀書吧,考個研出來也好謀生路。蔣明便去諮詢了一下,嘗試了半個月,發現不是學習的那塊料。
「之後,我又找了幾份工作,有文員、有洗車工,白天做奶茶晚上跑外賣,但是上了幾個月的班,最後還是覺得演戲好。」
蔣明頓了頓,似乎是擔心顧晏津覺得他別有用心,侷促地解釋。
「顧老師,我不是為了掙那點錢,其實我在橫店跑了一段時間的龍套了,掙的錢不多,也就剛好夠我自己吃喝,但是我覺得很快樂,這種快樂我相信您一定也懂。」
他繼續說:「我重新開始做演員後,和一家還算靠譜的經紀公司簽了約,他知道我上過《幕後》,也知道您的項目開機,遊說了我很多次讓我去試試看,我知道我的水平肯定夠不上您這樣的大製作,但我思考過後還是想試一次,不管是什麼樣的角色,哪怕是演屍體、或者是路邊的小攤販,我都想來爭取一下。」
有時候場景顧晏津拿不定主意,團隊也只能給點意見的時候,就去呼邵庭陽,把照片放在一塊兒讓他挑哪個更優秀。有時候邵庭陽說的他會採納,有時候選了和他相反的意見,顧晏津就當沒聽見。
等場景勘完回A市,緊接著又要開始進行演員的選拔,在第一輪前已經篩過一輪內推,有適合的就安排到一輪或者二輪試鏡。沒辦法,影視圈就是個講人情的地方,今天你搭把手,明天他搭把手,雖然也有針鋒相對,但僅靠自己是絕對完成不了一部優秀的作品的。
但至關重要的男主角卻一直都沒有定下來。
為這個事,製片給他打了不知道多少個電話,想要做他的思想工作。
邵庭陽現在在電視圈已經是收視保障,手裡握著好幾部不同平台的爆劇,電影圈也有足夠的票房實績,再加上他們兩個合作的成績是一部比一部爆,資方自然希望他們能夠強強再聯合、實現三連爆。
其實也不止是製作方,就連普通觀眾對於他們三搭的呼聲也很高。
但不管如何勸說,顧晏津都沒有鬆口。
《解鎖》整個電影的情節都是圍繞著男主展開的,男主不僅是劇情推進的線索,更是承擔起整部戲戲眼的重任,選角自然也是重中之重,他作為導演要考慮的自然更多。
《解鎖》的主角小風是個剛滿十九歲的青年,主人格因幼時目睹了一場殘忍的兇殺案而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為了逃避現實他分裂出了第二個人格,主人格從此沉睡多年。等到小風長大成人,他的身體裡已經住下了四個副人格,分別是寡言少語、行事狠辣的老二,成熟穩重、擅長交際的三姐,內斂沉默、擔當主人格父母家長一職的老四,還有年紀不過六歲,但膽大有主意的五妹。
他們雖然是不同人格,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守護著陷入沉睡的主人格。然而隨著年紀增長,老二行事愈發冷酷,占據身體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好像在密謀著什麼。其他副人格試過與他溝通,但老二始終封閉內心,執拗著做著自己的事,而且由於他的層級權限較高,也不接受疏導,導致其他副人格無法管住他的言行。
就在此時,警察因為一起懸案順藤摸瓜,查到了十五年前另一起兇殺案,小風作為那起兇殺案的唯一倖存者受到了警方的高度關注,時隔十五年的兩起命案牽連在一起,真相埋在水下撲朔迷離。
看劇情大綱就可以得知,劇情容量很大、信息點很多,甚至說改編成電視劇都不為過,電影劇本已經是儘量刪減濃縮過的了,集合了整部劇本的精華。
男主角的跨度非常大,幾個人格的心理年紀各不相同,最小的五妹妹只有六歲,最大的老四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不僅如此,性格反差也非常強烈,屬於是年輕演員符合角色形象,但沒有對應的演技;成熟演員有駕馭一人分飾幾角的能力,但形象上又不合適。好幾個三十歲、甚至三十五歲往上的中生看過劇本後都退出了主演的競選,劇本是好劇本,人物也很豐滿,但確實不是誰都能演出十幾歲的少年的,形態和外貌或許可以可以改變,但眼神很難,到時候放到大熒幕上看,觀眾只會罵出戲,什麼年齡的人就該演什麼年齡的角色。
這也是顧晏津一口否決的原因。
邵庭陽不是沒演過十八九歲的少年,但就是因為太貼切已經成了某個經典,再復刻始終無法超越,只會被認為是東施效顰。
哪怕被效仿的是他自己。
不過顧晏津拒絕的態度雖然很強硬,但也不是要完全把人拒之門外,邵庭陽看過人物小傳後也覺得自己不太行,不過他對劇本里一個處於灰色地帶遊走、是邪非邪的配角還挺感興趣的,戲份也不重,也就幾場戲,大概十幾分鐘的出鏡,騰出一兩天的假期應該可以搞定。
陳海洋當年還是顧晏津影視技術實踐課的老師,師生關係很好,當年顧晏津沒有選擇在他手裡保研、而是不遠千里去A市打拼,陳海洋還生了好幾年的氣,直到顧晏津混出了個人樣才終於給了好臉色。前段時間顧晏津養病,老師還專門打了電話來慰問,有這層關係在,請兩三天假過去串個組應該不成問題。
雖然只是個客串類的角色,並沒有完全達到製片心裡的預期,但好歹也能把三搭這個名頭打出去吸引招商,也算是給了各位投資人們一個交代,但最關鍵的男主角還是沒有能定下來。
第79章
等到二輪試鏡後, 圈內合適的不合適的男演員已經都拉了個遍,卻還是沒能找到合導演、製片心意的那個「小風」。
眼看配角一個一個都定下了,唯獨主角還沒有著落,不止是選角導演要承擔壓力, 製片人陳萌這邊也是電話接個不停歇。
這是她和顧晏津的第一次合作, 雖然心裡早有預期有他在拍攝估計不會太「順利」, 但是也沒想到不順利到到現在選角工作都沒能完成。
她交不了差, 顧晏津那裡也不算好過。
因為實在找不到合心意的, 前兩天他還在和總編劇商量, 主角改個性別、女演員里或許會容易找很多,但考慮到這樣一來, 後期變動太大、很多矛盾和劇情都串不起來了, 只能遺憾作罷。
就在卡進度卡得焦頭爛額的這一關頭, 顧晏津忽然接到了一個許久未曾聯繫的熟人來電。
他有些意外,還看了眼屏幕上的號碼,才道:「蔣明?」
「是我, 顧老師。」耳邊傳來熟悉的年輕人的聲音,還是那股大大咧咧、朝氣蓬勃的聲音, 「好久不見了,您最近怎麼樣?身體還好嗎?我之前聯繫了您幾次都沒打通, 還挺擔心的。後來看您有出席電影宣傳就放心了,對了,還沒祝您《驚盜》大賣!」
他這麼說, 顧晏津才想起確實很久沒聯繫了。
邵庭陽之前也和他提過,說蔣明發了微信問好,估計是外面傳言太多有些擔心,這孩子之前在鬧得最厲害的時候還發博挺過顧晏津, 不過很快就被人噴成了篩子,說他是綜藝里抱大腿抱個沒完了現在又想攀關係走後門、畢竟兩人咖位不太對等,難免有這樣的惡評。
此事過後他也很少發微博了,只隔三差五地發微信慰問。但那會兒顧晏津正在瑞士療養、整個人自閉得很,別說一個小演員了,連邵庭陽都不咋搭理,邵庭陽代他回了幾句,蔣明大概是也覺得打擾,之後除了逢年過節的發消息,就再也沒發過什麼了。
現在突然電話聯繫,顧晏津還挺驚訝的。
「我挺好的,主要還是前兩年太忙了,身體素質跟不上,就休養了一段時間。」顧晏津也問,「你呢?你的腿恢復得怎麼樣?沒有留下什麼問題吧?」
「我的腿早恢復好了,就是下雨颳風的時候還有點小毛病,但不嚴重,熱敷一下就沒什麼事了。」
兩人聊著聊著,就說起蔣明之後的遭遇。
顧晏津這才知道,那件事後邵庭陽默默用自己的法務團隊幫助蔣明上訴,對方知道有人在幫也不想硬剛,所以兩方最後還是選擇了調解,用五百萬違約金買了蔣明的自由。
這五百萬一部分是劇組給的賠償金,另一部分是從邵庭陽自己的帳戶里撥的,雖然邵庭陽根本沒想收回,但蔣明一直努力想要還上這筆錢,只不過他本來就是個新人、沒什麼關注度,又和公司解約,個體戶根本打拼不起來,連生活都很是問題。再加上腿傷需要休養,蔣明考慮過後,還是迫於生存壓力回到老家,有爸媽照看,再加上人也年輕,他的傷很快就好了起來。
恢復之後,蔣明嘗試過轉去做其他的工作,他如之前說的真的去學校門口擺攤賣火腿腸,因為長得帥生意還挺好,掙了一筆小錢。哥哥和父母商量過後,同他說家裡願意拿一筆錢出來幫他買個小鋪子,現在網際網路很多運營的,要是能把號做起來起碼吃飯就不用愁了。
蔣明沒同意,但也沒拒絕,就這樣擺了兩個月的攤,直到學校發出新的公告,不允許在周邊擺攤,看見一次就和城管舉報一次才作罷。
家裡人說既然不做生意,那就去讀書吧,考個研出來也好謀生路。蔣明便去諮詢了一下,嘗試了半個月,發現不是學習的那塊料。
「之後,我又找了幾份工作,有文員、有洗車工,白天做奶茶晚上跑外賣,但是上了幾個月的班,最後還是覺得演戲好。」
蔣明頓了頓,似乎是擔心顧晏津覺得他別有用心,侷促地解釋。
「顧老師,我不是為了掙那點錢,其實我在橫店跑了一段時間的龍套了,掙的錢不多,也就剛好夠我自己吃喝,但是我覺得很快樂,這種快樂我相信您一定也懂。」
他繼續說:「我重新開始做演員後,和一家還算靠譜的經紀公司簽了約,他知道我上過《幕後》,也知道您的項目開機,遊說了我很多次讓我去試試看,我知道我的水平肯定夠不上您這樣的大製作,但我思考過後還是想試一次,不管是什麼樣的角色,哪怕是演屍體、或者是路邊的小攤販,我都想來爭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