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一個七歲的孩子是能臣著實有些過了,但是齊承帝

  卻很喜歡聽。明君才會有能臣輔佐,徐京墨既然願意讓獨子繼續走仕途,總該是認可他這位君王的。

  他走去御花園,看著爭相盛開的鮮花,「綠葉襯托鮮花的美,是它生來的本分,若是想要蓋過鮮花突顯自身,那就是喧賓奪主了。」

  話音落下,就見他摘下一片翠綠的葉子,隨手一拋由著那片葉子落到地上,再過些日子,這綠葉就將化作肥料去滋養花朵。綠葉甘心不甘心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主人讓他死他就必須死。

  金陵,得了頭名的小時謙知道自己還是不能回漁陽以後,委屈的紅了眼。

  「謙兒,再等一等。你父親以前在崇山書院讀書,你想不想去那裡看看?」南宮雲辭輕聲細語地給他講著他們的過往,說到徐京墨「捉弄」自己的學生,讓自己的餓肚子時,小時謙就被逗笑了。

  「他們不生爹的氣嗎?」

  「不會的,不餓一次肚子,他們永遠都不會自己學著弄飯。倒不是說要他們個個都和大廚一樣,但是至少能讓自己填飽肚子。」

  小時謙想著自己被領著去田野間看別人種地,也親手栽種過幾顆種子就明白了親力親為的意義,「我也要去崇山書院。」

  「好。」

  這一年,終究是不平靜的一年。

  徐天賜身著一身嶄新的官袍,腰間帶著父親送給他的成年禮,一塊乳白色的和田玉,那塊玉有不少認得,因為徐家每個成年的孩子都有一塊。

  齊承帝坐在高處,對下面的一切一覽無餘。不只是他,還有許多人都注意到了徐天賜的新官服,今天可不是什麼特殊的日子,聰明的人已經猜到了什麼。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汪公公的聲音一如既往地洪亮。

  徐天賜站了出來,「臣有本要奏。」

  齊武四十年,時任戶部尚書的徐大人被人參奏貪墨國庫五十萬兩,證據包括當時的戶部左侍郎李柏然提供的帳本、還有人證三人。齊武帝對徐尚書刑訊後,齊尚書依舊不肯認罪,齊武帝派人去齊家抄家,抄得黃金六千兩、白銀二十萬兩,其餘珠寶玉器若干。

  總數倒是能湊個七七八八,但是徐家可是士族,這樣的一個家族怎麼可能沒點家底?明眼人都知道抄家所得乃是徐家自己的祖業,可是齊武帝就以此為由判了徐家滿門抄斬。

  徐家所有的財產都被收歸國庫,不,應該是齊武帝的私庫。

  這些銀子最後的去處便是聖恩殿。

  徐天賜沙啞著聲音,一字一句道,「徐家祖產,包括金銀玉器、田地、莊子,共計六十九萬兩,這是我徐家百年基業。」

  徐天賜拿出了他們徐家當年的地契、莊票、帳本。這些東西足以證明徐家當年被抄家的財物都屬於自己,而非貪墨所得。

  換而言之,齊武帝錯了。

  「當年戶部的帳本又是怎麼回事?」

  「李柏然拿出的帳本是他自己杜撰的假帳,這帳本虛構的金額正是修建聖恩殿所需的金額。」李柏然能位居高位固然離不開福王的扶持,但是也不離開他自己鑽營的本事。

  齊武帝被妖僧蠱惑,一心想要修聖恩殿,但是國庫空虛無法滿足他。恰好徐尚書偶然得知齊武帝為求長生飲用童男童女的鮮血,一生終於朝廷的他私下勸諫帝王。本以為帝王只是一時鬼迷心竅,哪想到他已經瘋魔。

  齊武帝怎麼可能讓其他人知道他的所作所為,剛好徐家是百年世家、剛好徐尚書知道了他的醜事、剛好工部吳尚書報上來了預算。

  於是就有了徐家的冤案。

  羅浩站了出來,「陛下,微臣從工部的造冊中查出了齊武四十年的用工支出,有數百項皇宮的修復工程,耗費銀兩共計八十萬兩。」

  齊承帝看著他呈上來的造冊,安樂殿修復耗銀十萬兩?安樂殿乃是冷宮,別說斥巨資修復了,就連幾本的修繕都是不曾有的。一塊青石磚十兩白銀,一根梁一百八十兩白銀……

  聖恩殿並未拆除,被他留下警示後人,金碧輝煌的恩聖恩殿下都是累累白骨。

  當年的事情遺漏了一個重要的人,就是「建造者」。戶部的帳本被毀掉只不過為了捏造徐家莫須有的罪名,真正能為徐家平凡的證據是工部的造冊和帳本。

  造冊已經被查出來了,那麼帳本呢?

  「吳尚書,你可有話說?」

  吳尚書是兩朝的工部尚書,只差一步就能進到內閣,有不少人都覺得等溫閣老退下去,他會接任。

  工部自打他接手,就沒出過大茬子,無論是救災還是新建的工程都做的有模有樣的,吳尚書自己也是個老好人,除了因為預算與戶部有過爭執,從未與人爭吵過。工部也是個能容人的地方,好些年輕的官員都樂意去工部,雖然苦一點,但是能做事,拿宋侍郎為例,不到四十就升成正三品的侍郎,誰人不嚮往。

  吳尚書沒有回答皇帝的問話,卻是看著徐天賜道,「小徐大人,你可知道你父親當年差一步就能進到內閣?」

  只要他鬆口讓齊武帝借著修繕宮殿的名義從國庫支取銀子,就可以得到那天下文臣最為渴望的位置。

  「你機關算盡又如何?」

  吳大人低聲笑了一下,成者王侯敗者賊,他敗了而已。

  他不是不曾想過銷毀那些造冊,但是有宋侍郎在,他若有異動一定會引起他的注意,宋家與溫家乃是姻親,溫閣老是徐京墨的恩師,宋侍郎發現了就意味徐家人發現了。千般算計,不料最後栽到一個毛頭小子身上。

  「我不過是奉皇命行事,何錯之有?」他看著最上方的齊承帝,陛下,您敢冒大不韙說你父皇是錯的嗎。

  朝堂的氣氛似乎凝固住了。

  徐天賜像是做好準備要捨棄一切一樣,半步不讓,他開口道,「武帝昏聵,為修聖恩殿,謀財害命致我徐家滿門枉死;為求長生不死,殘殺童男童女一百三十人,取其心頭血飲用……」

  鏗鏘有力地陳述完齊武帝的滔天打錯後,他屈膝跪下,「臣請陛下還我徐家一個公道!」

  朝臣看的明白,徐天賜這是想在齊武帝活著的時候拼上一切去要個公道。家族血仇,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陛下,古人云: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今我徐家滿門已然枉死,當年的孩童有何錯之有,只為齊武帝一己之私枉送性命。朝政失德,苛政害民,如今理當還天下一個公道。」

  齊承帝沒有說話,只是看著跪在地上的徐天賜。

  溫閣老也跪下了,「武帝不仁、不賢,倒行逆施,臣請陛下代父下罪己詔,讓往死之人安息,讓天下百姓歸心。」

  「臣等複議。」六部許多官員都跪下請命,不為其他,只為士大夫的尊嚴。

  齊承帝看著跪倒一片的朝臣,眼神莫名,「此事容後再議。」

  之後數日,每日朝臣都是集體請命,終於齊承帝代父下了罪己詔,「朕承祖宗之業,坐天子之位,理應上順天意,下安黎庶,使四海昇平,百姓安樂。然登基以來,結黨營私者有之,尸位素餐者有之,貪墨腐敗之風漸盛。朕受妖僧蠱惑,致忠良之士枉死……」

  徐家被平反,工部吳尚書全家被流放三千里,原工部宋侍郎接任工部尚書,工部營繕司主事羅浩檢舉有功,被提拔為從五品的員外郎。

  徐天賜又上奏,感念陛下恩德,還他們徐家公道,徐家被查抄的祖業悉數捐贈。君臣二人你來我往客氣了幾輪。說實在的,齊承帝繼位不到十年,若是讓國庫一下拿出這麼多銀子還錢,國庫一下就變得捉襟見肘。徐家若是收下這筆銀子,名聲一定會受拖累。

  最後齊承帝追封徐尚書為「齊忠候」,同時賜給徐家一塊免死金牌。

  御書房裡,齊承帝在與太子下棋。

  「父皇,您為何只是判了吳尚書流放?」

  「為臣者,他聽從皇命,算錯嗎?他有小心思,所行並非君子所為,只能說不對,不能說錯。在構陷徐家之事上,他算是幫凶,這才是朕治他罪的原因。」忠臣和佞

  臣,只要好用都可以用,若是忠君有錯,何人還會忠君?

  太子能看懂為什麼他父皇會替皇祖父下罪己詔,但是徐家一事上,總覺得有些怪異。但是他知道,他不能問,只能遠遠地旁觀。

  沒讓齊承帝等太久,徐天賜一身常服進宮求見。

  「陛下,徐家事了,微臣再無遺憾,然疾病纏身,精力日衰,無法再朝廷分憂,懇請陛下恩准臣辭去官職,歸鄉調養。」

  「浩然,不必如此。」徐天賜是他的伴讀,兩人年歲相當,雖然他因著當年的事情吃了些苦頭,但是也不至於傷身至此。不過就是個藉口,辭官的藉口。

  「陛下,當年若非是心裡的恨撐著,我怕是熬不到現在……陛下的大恩,臣等銘記在心,臣雖身退,然忠君愛國之心,至死不渝。」

  徐天賜的選擇就是自己退下,交出手中的權利,至於徐京墨和徐正賢全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他退下,他們才有空間;他退下,徐家才能保全。<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