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真可笑啊,這個口口聲聲說喜愛薛靈瑤的男子,竟真的拿起棍子打在她肚子上,一點都沒有留力氣。
不過,前世的自己命大,並沒有死去,就是不知薛靈瑤是不是也能撐過來?
隨著秦翊又打了無數下,薛靈瑤徹底不動了。
「靈瑤?靈瑤你醒醒?」秦翊丟下皂棍附身抱起薛靈瑤,一試鼻息,不由驚恐大叫起來。
第139章
完結啦
「來人!救救她!救救她!」
秦翊抱著薛靈瑤驚叫,見無人理睬,又看向沈昭:「阿昭,你救救她吧,靈瑤是無辜的,她不能死。」
沈昭沒有言語,靜靜看著監牢里的三人。
薛靈瑤無聲無息躺在秦翊懷裡,臉色慘白如紙,薛翼面上看不出喜怒,不過也沒有傷心。
秦翊則一臉悲痛,瞪過來的眼神裡帶著濃烈殺意。
沈昭笑了笑,輕聲開口:「秦翊,其實你早就料到會有今日不是麼?可為什麼不給薛靈瑤準備一副打胎藥呢?她本可以輕鬆打落孩子,健健康康回到掖庭去當女奴,你卻非要讓她走一條兇險之路。」
秦翊愣住。
沈昭手掌搭在田秀手上,緩緩站起身:「還是說,你以為能捉了我替代薛靈瑤就萬事大吉了?」
「你......」秦翊震驚。
他確實是這麼想的,並且偷偷跟薛家商議過,讓他們調派二十多名侍衛跟他一起行動。
就連監獄內也打點好了,只等他們迷暈沈昭,再將其送進監牢內折磨得不成人樣,誰還能認出她就是沈昭?
到時讓靈瑤平安生下孩子,再冒充沈昭回到趙王身邊,以後薛秦兩家再無憂患。
而自己手裡握著薛家的把柄,也就控制著薛靈瑤的言行。
等趙王登基,靈瑤就是皇后,自己想不顯赫都難。
可千算萬算都沒料到,沈昭竟然在沈宅偷偷埋伏了二百多侍衛,連她的閨房內都藏著十多人,只等自己帶人翻牆進入,立刻就被逮住,一個都沒跑掉。
秦翊想起此事就後悔無比,後悔不該輕敵。
「阿昭,並不是你想的那樣。」秦翊放下薛靈瑤,抓住欄杆解釋道:「我只是想讓你救一救靈瑤,並無其他意思。」
沈昭微笑:「哦?你憑什麼認為我可以救薛靈瑤?要她落胎的可是皇帝的旨意,連瑞王母妃都保不下的人,你讓我救?」
秦翊沉默。
忽然,躺在地上的薛靈瑤呻吟一聲,竟緩緩甦醒過來。
「真是命大。」沈昭一揮手,身後的獄卒便端著一大碗藥汁過來,另一獄卒打開牢門,幾個獄卒抓住薛靈瑤,捏著鼻子給她灌了下去。
不一會兒,薛靈瑤滿地打滾,嚎叫了半個多時辰,才在獄婆的幫助下產下一個小小胎兒。
內侍將這玩意包在一塊布帛內帶走,秦翊與薛翼也被關進對面的男牢內,與薛靈瑤的監牢遙遙對望。
沈昭看完整個過程,甚覺沒趣。
返回沈宅的路上,便吩咐田秀在京城購買一處大宅子,她要搬去居住。
因為爹娘過段時間就要進京,而且大嫂也快生產,自己帶著許多人住在沈宅就有點擁擠了。
又過了幾天,監獄那邊傳來消息,薛靈瑤瘋了,秦翊與薛翼兩個也被行了宮刑。
而澄陽長公主也忽然離世,估計是被瑞王謀反的事牽累。
一月後,皇帝駕崩,九歲的趙王登基。
由於皇帝年幼,太皇太后傅氏與皇太后把持朝政。
沈昭雖被立為皇后,但在宮裡沒有任何話語權。
不過她也不在意,只專注搞錢,且撥出大量錢款給二兄沈衡,讓其在西北發展農業與商業,並開設學校,讓董先生擔任校長。
從邯鄲帶回的二三百名孩子,也被沈昭送進朝廷開辦的學堂內學習,她還拿出很多書籍讓這些孩子們學習研究。
父親沈昂被封安定侯,朝廷派他去西北敦煌擔任郡守。
隨著新皇登基,沈循也被派往邯鄲擔任太守,管理一郡數縣的事務。
轉眼八年過去,大漢國力越發強盛,百姓人口也在沈昭的扶持下激增。
此時皇帝已經十七歲,但兩宮太后一直不肯放權讓其親政,且以沈昭多年無子的理由,想廢掉她,另立傅氏女為皇后。
沈昭不動聲色,仿佛無事發生。
某天隨兩宮太后去城外避暑山莊乘船游湖時,大船忽然傾覆,船上所有人掉入水中。
等眾人將兩宮太后撈起來,皇后與數位宮人卻不見蹤影。
皇帝得知消息悲慟欲絕,立刻命人沿著河流尋找。
沒幾天,兩宮太后也陸續薨世,舉國哀悼。
而幾艘大船上,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與數百護衛順流而下,在每個郡縣稍作停留,視察民情。
若是遇到遭逢旱災或水災的地區,老者會調來大批糧食分送給災民,直至災難結束。
不過,這一行人有時也會遇到不長眼的流寇,於是侍衛們便拿起弩箭射擊。
就這樣過了數年,老者巡視完所有疆土,並在大漢各地開辦學堂與育嬰堂,為當地百姓提供棉種與土豆種紅薯種,還推廣了各色菜種。
各種技術書籍也普及下去,讓漢民學習官話,統一了文字讀音。
一晃已經是公元十年,由於大漢多年未與匈奴開戰,匈奴竟聯合周邊數個小國進攻西域都護府,並殺死了都尉,集結二十萬大軍試圖攻破玉門關與陽關。
沈昭接到消息,立刻趕回京城。
她這次裝扮成一位中年謀士的模樣,跟隨陳武侯去了邊關。
這次皇帝調撥二十萬大軍,拜陳武侯為統帥,讓其剿滅匈奴與西域各叛國。
沈昭讓數十名弟子分散在
軍隊各部,讓他們以社神信使的身份為各部提供物資與幫助,務必將匈奴人全部趕出亞洲。
於是,一場圍剿戰開始。
漢軍以拉網式圍剿匈奴,不留一個活口,但凡男子一個不留,全部斬殺。
這場戰役,漢軍打的非常輕鬆,也沒多少傷亡,因為他們每個人都穿戴盔甲,騎著高頭大馬,手中的武器也很先進,還有奇怪的火器。
匈奴兵與西域兵沒料到漢軍如此強悍,紛紛潰敗西逃。
陳武侯兵分十二路追擊,勢必不放過一名匈奴人。
而每攻占一個西域小國,就進行大清洗,將小國的權貴全部斬殺,只留下貧苦百姓,讓其宣誓成為漢民,再重新分配物資與土地。
三年後,大漢西北再無一個匈奴,西域諸國也戰戰兢兢俯首稱臣。
隨著北面疆土歸於大漢,皇帝便將各地無田貧民遷移至北方居住,為朝廷放馬牧羊,並在北方草原上建立城池與守衛郡。
而沈昭又帶著數千弟子與將士遠赴東北,在那裡設立一個個都護府,並修建數道長城。
修長城的,就是當地部落的人,只要供他們吃喝,冬季給他們衣服保暖,很多人願意過來幹活。
二十年後,整個東北歸於大漢,就連最東島國,也被皇帝封為漢倭奴國,並賜了屬國金印。
此刻大漢人口已經突破五億,北至北極,南至南海,東至倭奴島,西至鹹海,全部是大漢領土。
而沈昭也已經六十多歲,她拿出錢款購買了書籍與物資交給皇帝,之後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建了一個大型地下宮殿,將本朝及之前的歷史與文獻盡數密封埋入地下,留給後人發掘。
如今她在全國都開有商鋪,每年都從中拿出一部分錢救助窮苦人,並免費為國人普及教育。
接下來便是興修水利與發展工業了。
其實這二十年時間,沈昭也一直拿錢出來興修運河,並在全國修建道路,還引進橡膠樹,開始建立很多橡膠園。
蒸汽機與船舶業也發展起來,但這些技術不允許讓外族人學習,包括周圍小國。
哪怕小國派遣學生與使者過來,也只能學習文字與藝術,其餘碰都不許碰。
此條已經被寫進律法,違者全族抄斬。
隨著大漢的人數越來越多,皇帝的幾名子嗣便帶著數萬人去了更遠的大陸,未來人稱作美洲的地方。
沈昭也隨著船隊去了那個地方,發現此地竟然生活著一群未開化的原始人。
這些人種跟漢民有些相似,他們身穿獸皮或麻布衣裳,頭戴彩色長尾羽毛。
沈昭還發現,此地有很多奇怪的巨鳥,比大象還高,跑起來飛快。
於是她命令士兵不許擅自捕殺這些珍惜鳥類,違者斬立決。
一年後,新大陸上的第一個漢國城池誕生。
五年後,第二個第三個城池也建立起來。
漢民們將當地土著也納入大漢國,教他們漢字與漢語,還教他們種植與紡織。
從此後,一旦中原漢民沒了土地,朝廷便將他們送至新大陸上繁衍生息。
直至沈昭九十歲時,整個大漢已經統治了全球,並在各個大陸建立了諸侯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過,前世的自己命大,並沒有死去,就是不知薛靈瑤是不是也能撐過來?
隨著秦翊又打了無數下,薛靈瑤徹底不動了。
「靈瑤?靈瑤你醒醒?」秦翊丟下皂棍附身抱起薛靈瑤,一試鼻息,不由驚恐大叫起來。
第139章
完結啦
「來人!救救她!救救她!」
秦翊抱著薛靈瑤驚叫,見無人理睬,又看向沈昭:「阿昭,你救救她吧,靈瑤是無辜的,她不能死。」
沈昭沒有言語,靜靜看著監牢里的三人。
薛靈瑤無聲無息躺在秦翊懷裡,臉色慘白如紙,薛翼面上看不出喜怒,不過也沒有傷心。
秦翊則一臉悲痛,瞪過來的眼神裡帶著濃烈殺意。
沈昭笑了笑,輕聲開口:「秦翊,其實你早就料到會有今日不是麼?可為什麼不給薛靈瑤準備一副打胎藥呢?她本可以輕鬆打落孩子,健健康康回到掖庭去當女奴,你卻非要讓她走一條兇險之路。」
秦翊愣住。
沈昭手掌搭在田秀手上,緩緩站起身:「還是說,你以為能捉了我替代薛靈瑤就萬事大吉了?」
「你......」秦翊震驚。
他確實是這麼想的,並且偷偷跟薛家商議過,讓他們調派二十多名侍衛跟他一起行動。
就連監獄內也打點好了,只等他們迷暈沈昭,再將其送進監牢內折磨得不成人樣,誰還能認出她就是沈昭?
到時讓靈瑤平安生下孩子,再冒充沈昭回到趙王身邊,以後薛秦兩家再無憂患。
而自己手裡握著薛家的把柄,也就控制著薛靈瑤的言行。
等趙王登基,靈瑤就是皇后,自己想不顯赫都難。
可千算萬算都沒料到,沈昭竟然在沈宅偷偷埋伏了二百多侍衛,連她的閨房內都藏著十多人,只等自己帶人翻牆進入,立刻就被逮住,一個都沒跑掉。
秦翊想起此事就後悔無比,後悔不該輕敵。
「阿昭,並不是你想的那樣。」秦翊放下薛靈瑤,抓住欄杆解釋道:「我只是想讓你救一救靈瑤,並無其他意思。」
沈昭微笑:「哦?你憑什麼認為我可以救薛靈瑤?要她落胎的可是皇帝的旨意,連瑞王母妃都保不下的人,你讓我救?」
秦翊沉默。
忽然,躺在地上的薛靈瑤呻吟一聲,竟緩緩甦醒過來。
「真是命大。」沈昭一揮手,身後的獄卒便端著一大碗藥汁過來,另一獄卒打開牢門,幾個獄卒抓住薛靈瑤,捏著鼻子給她灌了下去。
不一會兒,薛靈瑤滿地打滾,嚎叫了半個多時辰,才在獄婆的幫助下產下一個小小胎兒。
內侍將這玩意包在一塊布帛內帶走,秦翊與薛翼也被關進對面的男牢內,與薛靈瑤的監牢遙遙對望。
沈昭看完整個過程,甚覺沒趣。
返回沈宅的路上,便吩咐田秀在京城購買一處大宅子,她要搬去居住。
因為爹娘過段時間就要進京,而且大嫂也快生產,自己帶著許多人住在沈宅就有點擁擠了。
又過了幾天,監獄那邊傳來消息,薛靈瑤瘋了,秦翊與薛翼兩個也被行了宮刑。
而澄陽長公主也忽然離世,估計是被瑞王謀反的事牽累。
一月後,皇帝駕崩,九歲的趙王登基。
由於皇帝年幼,太皇太后傅氏與皇太后把持朝政。
沈昭雖被立為皇后,但在宮裡沒有任何話語權。
不過她也不在意,只專注搞錢,且撥出大量錢款給二兄沈衡,讓其在西北發展農業與商業,並開設學校,讓董先生擔任校長。
從邯鄲帶回的二三百名孩子,也被沈昭送進朝廷開辦的學堂內學習,她還拿出很多書籍讓這些孩子們學習研究。
父親沈昂被封安定侯,朝廷派他去西北敦煌擔任郡守。
隨著新皇登基,沈循也被派往邯鄲擔任太守,管理一郡數縣的事務。
轉眼八年過去,大漢國力越發強盛,百姓人口也在沈昭的扶持下激增。
此時皇帝已經十七歲,但兩宮太后一直不肯放權讓其親政,且以沈昭多年無子的理由,想廢掉她,另立傅氏女為皇后。
沈昭不動聲色,仿佛無事發生。
某天隨兩宮太后去城外避暑山莊乘船游湖時,大船忽然傾覆,船上所有人掉入水中。
等眾人將兩宮太后撈起來,皇后與數位宮人卻不見蹤影。
皇帝得知消息悲慟欲絕,立刻命人沿著河流尋找。
沒幾天,兩宮太后也陸續薨世,舉國哀悼。
而幾艘大船上,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與數百護衛順流而下,在每個郡縣稍作停留,視察民情。
若是遇到遭逢旱災或水災的地區,老者會調來大批糧食分送給災民,直至災難結束。
不過,這一行人有時也會遇到不長眼的流寇,於是侍衛們便拿起弩箭射擊。
就這樣過了數年,老者巡視完所有疆土,並在大漢各地開辦學堂與育嬰堂,為當地百姓提供棉種與土豆種紅薯種,還推廣了各色菜種。
各種技術書籍也普及下去,讓漢民學習官話,統一了文字讀音。
一晃已經是公元十年,由於大漢多年未與匈奴開戰,匈奴竟聯合周邊數個小國進攻西域都護府,並殺死了都尉,集結二十萬大軍試圖攻破玉門關與陽關。
沈昭接到消息,立刻趕回京城。
她這次裝扮成一位中年謀士的模樣,跟隨陳武侯去了邊關。
這次皇帝調撥二十萬大軍,拜陳武侯為統帥,讓其剿滅匈奴與西域各叛國。
沈昭讓數十名弟子分散在
軍隊各部,讓他們以社神信使的身份為各部提供物資與幫助,務必將匈奴人全部趕出亞洲。
於是,一場圍剿戰開始。
漢軍以拉網式圍剿匈奴,不留一個活口,但凡男子一個不留,全部斬殺。
這場戰役,漢軍打的非常輕鬆,也沒多少傷亡,因為他們每個人都穿戴盔甲,騎著高頭大馬,手中的武器也很先進,還有奇怪的火器。
匈奴兵與西域兵沒料到漢軍如此強悍,紛紛潰敗西逃。
陳武侯兵分十二路追擊,勢必不放過一名匈奴人。
而每攻占一個西域小國,就進行大清洗,將小國的權貴全部斬殺,只留下貧苦百姓,讓其宣誓成為漢民,再重新分配物資與土地。
三年後,大漢西北再無一個匈奴,西域諸國也戰戰兢兢俯首稱臣。
隨著北面疆土歸於大漢,皇帝便將各地無田貧民遷移至北方居住,為朝廷放馬牧羊,並在北方草原上建立城池與守衛郡。
而沈昭又帶著數千弟子與將士遠赴東北,在那裡設立一個個都護府,並修建數道長城。
修長城的,就是當地部落的人,只要供他們吃喝,冬季給他們衣服保暖,很多人願意過來幹活。
二十年後,整個東北歸於大漢,就連最東島國,也被皇帝封為漢倭奴國,並賜了屬國金印。
此刻大漢人口已經突破五億,北至北極,南至南海,東至倭奴島,西至鹹海,全部是大漢領土。
而沈昭也已經六十多歲,她拿出錢款購買了書籍與物資交給皇帝,之後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建了一個大型地下宮殿,將本朝及之前的歷史與文獻盡數密封埋入地下,留給後人發掘。
如今她在全國都開有商鋪,每年都從中拿出一部分錢救助窮苦人,並免費為國人普及教育。
接下來便是興修水利與發展工業了。
其實這二十年時間,沈昭也一直拿錢出來興修運河,並在全國修建道路,還引進橡膠樹,開始建立很多橡膠園。
蒸汽機與船舶業也發展起來,但這些技術不允許讓外族人學習,包括周圍小國。
哪怕小國派遣學生與使者過來,也只能學習文字與藝術,其餘碰都不許碰。
此條已經被寫進律法,違者全族抄斬。
隨著大漢的人數越來越多,皇帝的幾名子嗣便帶著數萬人去了更遠的大陸,未來人稱作美洲的地方。
沈昭也隨著船隊去了那個地方,發現此地竟然生活著一群未開化的原始人。
這些人種跟漢民有些相似,他們身穿獸皮或麻布衣裳,頭戴彩色長尾羽毛。
沈昭還發現,此地有很多奇怪的巨鳥,比大象還高,跑起來飛快。
於是她命令士兵不許擅自捕殺這些珍惜鳥類,違者斬立決。
一年後,新大陸上的第一個漢國城池誕生。
五年後,第二個第三個城池也建立起來。
漢民們將當地土著也納入大漢國,教他們漢字與漢語,還教他們種植與紡織。
從此後,一旦中原漢民沒了土地,朝廷便將他們送至新大陸上繁衍生息。
直至沈昭九十歲時,整個大漢已經統治了全球,並在各個大陸建立了諸侯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