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說罷他把東西往顧行馳手裡一塞,起身就要往外走。顧行馳很驚訝,他本以為雲丹這種年紀的小孩多少都會有些好奇心,想跟著一起進入也是人之常情,但沒想到雲丹完全沒有這個想法。
不僅是顧行馳,其他人也目露驚訝,沈歲故意問他:「你不想跟我們下去看看嗎?」
雲丹搖了搖頭:「阿底峽告訴過我,每個人的命運不同,我知道那裡不是我該去的地方。」
顧行馳一下笑了,沒想到阿底峽尊者還挺知道呵護後輩的。
雲丹則是好奇地望著顧行馳,幾秒後也跟著露了個笑,看起來傻兮兮的,又很單純:「你去就可以了,」他說,「那是你該去的地方。」
顧行馳的笑容微微止住,幾秒後,他問了一個讓人意外的問題:「雲丹如果翻譯成漢語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雲丹聳了下肩膀,看起來無所謂,但又有點神氣的樣子:「我不知道,但是桑布沃說過,我的名字是我自己起的。我天生就知道自己該叫什麼。」
顧行馳摸了摸他的腦袋,把用來當鑰匙扣的一條玉石鏈送給他:「和你交換,謝謝你給我黑瓮。」
那玉石雕刻的是個舞獅的獅頭樣子,而獅子在藏族文化中又被視為勇猛和力量的象徵,受到許多藏族人喜歡。雲丹顯然也不例外,立刻把玉石鏈串到了自己的腰帶上,代替了黑瓮的位置:「謝謝。」
雲丹很快就帶著剩下的幾個隊員原路返回,身影消失在石道深處。
沈昭目送著一行人離開,扭頭看到顧行馳若有所思的目光,笑了:「你是不是覺得雲丹這小孩不一般?」
顧行馳回過神也笑:「說不準是托林寺神童呢,桑布沃知道我們的目的,應該不會隨便挑一個人給我們帶路。」
沈昭活動了一下身體,準備進入洞口,不忘感慨:「西藏這地界真是遍地神佛啊。」
顧行馳聞言微微笑起來,所以這裡也遍地都是希望啊。
進入通道,照舊是白玉京打頭。
四人依次彎腰鑽進通道內,將近半分鐘的時間,誰都沒有說話,他們全都在看四壁的玉石。能看得出這些牆壁只是玉石原料,但也已經非常昂貴奢華了。不過這種東西即使被世俗發現,肯定也是有價無市。藝術和宗教價值成分太高,至多只能當成展覽品。
通道很長又低矮,一行人只能彎著腰默默往裡走。顧行馳能感覺到他們是在一路往下的,只不過坡度非常緩。行進途中沒發生什麼意外,但全然不變的白色通道、沒有任何裝飾與壁畫的單調色彩,很容易讓人覺得疲乏。
直到最前面的白玉京忽然一頓,顧行馳也跟著精神:「怎麼了?」
白玉京稍微往側邊一讓,顧行馳抬頭去看,就見前方居然出現了分岔路口。在路口中間擺放著一個大概一人高的石雕,這東西猛地一看還以為是舞獅的獅頭,但離近了才發現這應該是一隻多爾瑪。
多爾瑪在雍仲苯教中是一種取代殺生祭祀的供品,一般都是用糍粑捏成的,但這裡顯然是為了保存,改用了石雕。長久沒有人下到這條通道內,石雕上的礦物彩保存的還可以,能看到色塊與色塊之間的區分,採用的基本都是亮藍藏紅這樣的傳統顏色,整體非常漂亮。
這東西的藝術感很重,應該是千年前的工藝品,但肯定不是什巴苯城時期的東西,應該是設置機關吐蕃贊普所留下來物件。
這東西放在這是什麼意思?
後面沈歲和沈昭也走過來,有些納悶:「這是路標的意思嗎?告訴我們兩條路該往哪裡走?」
「那它不應該擺在路中間,而是應該擺在左右的某一側吧。」顧行馳道。
幾人盯著這隻多爾瑪,一時間都沒有說話,幾秒後,沈歲撓了撓頭:「是我的錯覺嗎?我感覺這個東西看起來沒有什麼惡意,反而有點兒呆萌。」
確實,顧行馳也是這樣的感覺。一般來說,越趨於原始的宗教儀軌,給人的巫術感會越重,尤其是在早期文化中,人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大部分的宗教場所都會有一些很難形容的陰森和陰怨感。但這裡顯然不是,單從這隻多爾瑪給人的感覺來說,這是個正統且溫暖的地方。
「往哪走?」
顧行馳還記得他們是下來來找人的。沈昭此刻已經在右邊的通道上發現了宋知淇給他們留下的記號,於是沖兩人一歪頭:「走這邊。」
顧行馳應了聲,轉頭去扯白玉京,就發現他還在看那隻多爾瑪。
「怎麼了?」顧行馳問。
白玉京給他指了下多爾瑪的底座,就發現這隻多爾瑪應該是被人挪動過。但挪動的痕跡也已經附上很厚的灰塵,顯然其位置並不是在近期發生的改變。
「是有人把這隻多爾瑪從什麼地方搬到這裡來了嗎?為什麼要這麼做?」顧行馳微微皺起眉。
白玉京搖了搖頭。
顧行馳留了個心眼,往多爾瑪附近倒了些攀岩鎂粉:「如果它的位置再發生改變,咱們回來的時候應該能看到它的運動軌跡。」
撒完鎂粉,一行人順著右邊的通道繼續前行,很快通道變高變寬,盡頭位置出現了一道高大的白色門洞,門洞寶頂依舊是白色的玉石料,上面掛著已經腐朽的黃綢帶,穿行過門洞,豁然開朗,後方區域極大,挑高足有三四層樓那麼高。
四人一進去就嚇了一跳,因為這片區域四周的牆壁上全部都塑滿了造像。基本都是佛像,法器、膚色、衣著等方面有著鮮明的苯教特色,上下多層重疊著,這是典型的懸塑佛國。
不過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是空腔中心那棵將近十米高的樹形建築,猛一看這樹跟泥城裡的那棵燈樹非常相似,但光照一打,立刻就能看出不同。這樹通體薑黃,光澤差,樹幹上已經形成包漿和氧化層,這是典型的老金子,純度不高,黃金含量只有現在新金的一半,但是這一整棵黃金樹往這一杵,價值連城。
幾人看著黃金樹,皆是一臉呆滯狀,許久都沒回過神來。手電光線落在樹上,遲遲沒有移開,那陳舊的光澤感就在四人眼前晃啊晃,好像RMB在沖他們飄啊飄。
許久,顧行馳扭頭問白玉京:「是這個值錢,還是太歲村下的那個玉石樹值錢啊?」
白玉京仰頭看著樹,幾秒後肯定道:「這個。」
顧行馳有些恍惚:「所以還是黃金值錢啊。」
白玉京搖搖頭:「不是,這個大。」
顧行馳一下被逗笑了,但還沒出聲,忽然就先聽另一串笑聲從右側的某個佛龕內部傳出。
幾人一下警惕,手電筒光亮隨之掃去,緊接著他們就看到這一座壁龕內是一具坐姿的強巴佛。
不對。顧行馳靠近了一些,手電光落在佛面上,照得整個龕盒內明晃晃。很快他就發現,這東西並不是佛像,而是一個人,這是一具被裝扮得十分華麗的,人的屍體。
第124章
四人一時間面面相覷, 什麼情況?難不成是詐屍了?
但是看面前屍體的模樣,周身灰暗,皮肉乾枯貼骨, 雖然沒有腐爛,但明顯是乾屍的狀態。而且看屍體身上的華麗裝飾以及屍體下鋪放的燈芯、草木炭等物質, 這應該是一具人工乾屍,甚至靠近些還可以看到乾屍鼻腔內澆灌的松香。
這種狀態下如果還能詐屍,那其詭異奇幻程度已經不亞於《阿黛拉的非凡冒險》, 完全的藝術作品,實際依據和可能性幾乎為零。
「你們說這些懸塑佛龕內的佛像, 不會都是這種人造乾屍吧?」沈昭忽然提問。
幾人一頓, 旋即挨個看去,整個空間內一共有十三個大佛龕。龕內全部擺放著裝飾不同的坐姿神像。在原始苯教中,數字十三有著特殊含義,即意味著全部、全新, 這與一年有12個月,第13個月即為正月, 象徵新的一年開始有關。而且在苯教中也有十三位大神,總稱十三大神。以及在苯教的描述中, 宇宙也有十三層,越是上層居住的神靈地位就越高。
想到這, 顧行馳不由猜測:「這一座地宮會不會一共有13層?」
幾人聞言回憶了一下整座山的高度,感覺有點夠嗆。
「13層,一層至少得10米高, 再加上封頂和地板,這山少說得有個200米吧,我覺得沒有那麼高。」沈歲道。
「那如果是岡底斯山呢?」顧行馳緩緩開口, 「在藏族苯教的原始文化中,天象一項八幅蓋傘,地象一朵八辦蓮花。岡底斯山則像撐傘的把柄和蓮花的根莖,位於世界的中心,是天神下凡和凡人升天的天梯。」
如果什巴苯城是建立在岡底斯山脈頂峰,那是完全說得通的。
沈昭聞言一下皺起眉頭:「如果這座地宮真的可以直通岡底斯山脈下,那我們現在的裝備遠遠不夠,必須要原路返回,重新規劃。」
顧行馳贊同她的想法,但目前的情況是,他們下來這一趟的任務,只是找到宋知淇和宋問渠,可偏偏兩個人誰都沒有出現。
不僅是顧行馳,其他人也目露驚訝,沈歲故意問他:「你不想跟我們下去看看嗎?」
雲丹搖了搖頭:「阿底峽告訴過我,每個人的命運不同,我知道那裡不是我該去的地方。」
顧行馳一下笑了,沒想到阿底峽尊者還挺知道呵護後輩的。
雲丹則是好奇地望著顧行馳,幾秒後也跟著露了個笑,看起來傻兮兮的,又很單純:「你去就可以了,」他說,「那是你該去的地方。」
顧行馳的笑容微微止住,幾秒後,他問了一個讓人意外的問題:「雲丹如果翻譯成漢語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雲丹聳了下肩膀,看起來無所謂,但又有點神氣的樣子:「我不知道,但是桑布沃說過,我的名字是我自己起的。我天生就知道自己該叫什麼。」
顧行馳摸了摸他的腦袋,把用來當鑰匙扣的一條玉石鏈送給他:「和你交換,謝謝你給我黑瓮。」
那玉石雕刻的是個舞獅的獅頭樣子,而獅子在藏族文化中又被視為勇猛和力量的象徵,受到許多藏族人喜歡。雲丹顯然也不例外,立刻把玉石鏈串到了自己的腰帶上,代替了黑瓮的位置:「謝謝。」
雲丹很快就帶著剩下的幾個隊員原路返回,身影消失在石道深處。
沈昭目送著一行人離開,扭頭看到顧行馳若有所思的目光,笑了:「你是不是覺得雲丹這小孩不一般?」
顧行馳回過神也笑:「說不準是托林寺神童呢,桑布沃知道我們的目的,應該不會隨便挑一個人給我們帶路。」
沈昭活動了一下身體,準備進入洞口,不忘感慨:「西藏這地界真是遍地神佛啊。」
顧行馳聞言微微笑起來,所以這裡也遍地都是希望啊。
進入通道,照舊是白玉京打頭。
四人依次彎腰鑽進通道內,將近半分鐘的時間,誰都沒有說話,他們全都在看四壁的玉石。能看得出這些牆壁只是玉石原料,但也已經非常昂貴奢華了。不過這種東西即使被世俗發現,肯定也是有價無市。藝術和宗教價值成分太高,至多只能當成展覽品。
通道很長又低矮,一行人只能彎著腰默默往裡走。顧行馳能感覺到他們是在一路往下的,只不過坡度非常緩。行進途中沒發生什麼意外,但全然不變的白色通道、沒有任何裝飾與壁畫的單調色彩,很容易讓人覺得疲乏。
直到最前面的白玉京忽然一頓,顧行馳也跟著精神:「怎麼了?」
白玉京稍微往側邊一讓,顧行馳抬頭去看,就見前方居然出現了分岔路口。在路口中間擺放著一個大概一人高的石雕,這東西猛地一看還以為是舞獅的獅頭,但離近了才發現這應該是一隻多爾瑪。
多爾瑪在雍仲苯教中是一種取代殺生祭祀的供品,一般都是用糍粑捏成的,但這裡顯然是為了保存,改用了石雕。長久沒有人下到這條通道內,石雕上的礦物彩保存的還可以,能看到色塊與色塊之間的區分,採用的基本都是亮藍藏紅這樣的傳統顏色,整體非常漂亮。
這東西的藝術感很重,應該是千年前的工藝品,但肯定不是什巴苯城時期的東西,應該是設置機關吐蕃贊普所留下來物件。
這東西放在這是什麼意思?
後面沈歲和沈昭也走過來,有些納悶:「這是路標的意思嗎?告訴我們兩條路該往哪裡走?」
「那它不應該擺在路中間,而是應該擺在左右的某一側吧。」顧行馳道。
幾人盯著這隻多爾瑪,一時間都沒有說話,幾秒後,沈歲撓了撓頭:「是我的錯覺嗎?我感覺這個東西看起來沒有什麼惡意,反而有點兒呆萌。」
確實,顧行馳也是這樣的感覺。一般來說,越趨於原始的宗教儀軌,給人的巫術感會越重,尤其是在早期文化中,人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大部分的宗教場所都會有一些很難形容的陰森和陰怨感。但這裡顯然不是,單從這隻多爾瑪給人的感覺來說,這是個正統且溫暖的地方。
「往哪走?」
顧行馳還記得他們是下來來找人的。沈昭此刻已經在右邊的通道上發現了宋知淇給他們留下的記號,於是沖兩人一歪頭:「走這邊。」
顧行馳應了聲,轉頭去扯白玉京,就發現他還在看那隻多爾瑪。
「怎麼了?」顧行馳問。
白玉京給他指了下多爾瑪的底座,就發現這隻多爾瑪應該是被人挪動過。但挪動的痕跡也已經附上很厚的灰塵,顯然其位置並不是在近期發生的改變。
「是有人把這隻多爾瑪從什麼地方搬到這裡來了嗎?為什麼要這麼做?」顧行馳微微皺起眉。
白玉京搖了搖頭。
顧行馳留了個心眼,往多爾瑪附近倒了些攀岩鎂粉:「如果它的位置再發生改變,咱們回來的時候應該能看到它的運動軌跡。」
撒完鎂粉,一行人順著右邊的通道繼續前行,很快通道變高變寬,盡頭位置出現了一道高大的白色門洞,門洞寶頂依舊是白色的玉石料,上面掛著已經腐朽的黃綢帶,穿行過門洞,豁然開朗,後方區域極大,挑高足有三四層樓那麼高。
四人一進去就嚇了一跳,因為這片區域四周的牆壁上全部都塑滿了造像。基本都是佛像,法器、膚色、衣著等方面有著鮮明的苯教特色,上下多層重疊著,這是典型的懸塑佛國。
不過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是空腔中心那棵將近十米高的樹形建築,猛一看這樹跟泥城裡的那棵燈樹非常相似,但光照一打,立刻就能看出不同。這樹通體薑黃,光澤差,樹幹上已經形成包漿和氧化層,這是典型的老金子,純度不高,黃金含量只有現在新金的一半,但是這一整棵黃金樹往這一杵,價值連城。
幾人看著黃金樹,皆是一臉呆滯狀,許久都沒回過神來。手電光線落在樹上,遲遲沒有移開,那陳舊的光澤感就在四人眼前晃啊晃,好像RMB在沖他們飄啊飄。
許久,顧行馳扭頭問白玉京:「是這個值錢,還是太歲村下的那個玉石樹值錢啊?」
白玉京仰頭看著樹,幾秒後肯定道:「這個。」
顧行馳有些恍惚:「所以還是黃金值錢啊。」
白玉京搖搖頭:「不是,這個大。」
顧行馳一下被逗笑了,但還沒出聲,忽然就先聽另一串笑聲從右側的某個佛龕內部傳出。
幾人一下警惕,手電筒光亮隨之掃去,緊接著他們就看到這一座壁龕內是一具坐姿的強巴佛。
不對。顧行馳靠近了一些,手電光落在佛面上,照得整個龕盒內明晃晃。很快他就發現,這東西並不是佛像,而是一個人,這是一具被裝扮得十分華麗的,人的屍體。
第124章
四人一時間面面相覷, 什麼情況?難不成是詐屍了?
但是看面前屍體的模樣,周身灰暗,皮肉乾枯貼骨, 雖然沒有腐爛,但明顯是乾屍的狀態。而且看屍體身上的華麗裝飾以及屍體下鋪放的燈芯、草木炭等物質, 這應該是一具人工乾屍,甚至靠近些還可以看到乾屍鼻腔內澆灌的松香。
這種狀態下如果還能詐屍,那其詭異奇幻程度已經不亞於《阿黛拉的非凡冒險》, 完全的藝術作品,實際依據和可能性幾乎為零。
「你們說這些懸塑佛龕內的佛像, 不會都是這種人造乾屍吧?」沈昭忽然提問。
幾人一頓, 旋即挨個看去,整個空間內一共有十三個大佛龕。龕內全部擺放著裝飾不同的坐姿神像。在原始苯教中,數字十三有著特殊含義,即意味著全部、全新, 這與一年有12個月,第13個月即為正月, 象徵新的一年開始有關。而且在苯教中也有十三位大神,總稱十三大神。以及在苯教的描述中, 宇宙也有十三層,越是上層居住的神靈地位就越高。
想到這, 顧行馳不由猜測:「這一座地宮會不會一共有13層?」
幾人聞言回憶了一下整座山的高度,感覺有點夠嗆。
「13層,一層至少得10米高, 再加上封頂和地板,這山少說得有個200米吧,我覺得沒有那麼高。」沈歲道。
「那如果是岡底斯山呢?」顧行馳緩緩開口, 「在藏族苯教的原始文化中,天象一項八幅蓋傘,地象一朵八辦蓮花。岡底斯山則像撐傘的把柄和蓮花的根莖,位於世界的中心,是天神下凡和凡人升天的天梯。」
如果什巴苯城是建立在岡底斯山脈頂峰,那是完全說得通的。
沈昭聞言一下皺起眉頭:「如果這座地宮真的可以直通岡底斯山脈下,那我們現在的裝備遠遠不夠,必須要原路返回,重新規劃。」
顧行馳贊同她的想法,但目前的情況是,他們下來這一趟的任務,只是找到宋知淇和宋問渠,可偏偏兩個人誰都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