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好在這倆的酒品向來不錯,喝醉了除了話多些外倒也沒做什麼出格的事。
唯獨有一點,他倆想體驗軍營中睡大通鋪的感覺,脫了外袍中衣,只穿周疏寧給他們做的大褲衩子睡了一夜。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長孫清明和姜放都驚呆了,他們肯定知道他倆不可能發生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只是相看兩相厭,都不肯承認和對方睡了一夜。
長孫清明抿著嘴,小聲道:「大孫子,這件事不能讓你表姐知道。」
姜放也道:「皇上,這件事千萬不能告訴子秋。」
而大太監帶著小太監端著水進來準備給他們洗漱的時候聽到的正是這兩句話,本來大家並沒往那方面想,這下兩人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長孫清明和姜放本來就是兩個大大咧咧的人,他們誰都沒放到心上。
只是有個流言蜚語在京城傳開了,說是皇上寵幸了大將軍姜放,當晚他們在河清殿內魚水共歡,到了早晨還互相警告對方,不許讓國舅和將軍夫人知道。
既然已經到了不能讓二位的正牌伴侶知道的份兒上了,那他們肯定沒幹什麼好事兒,哪怕是皇上和大將軍也得接受閒言碎語的洗禮。
於是第二天,京城上下都知道了皇上的這段風流韻事。
這件事一來二去便傳到了長孫香凝的耳中,她自認為與周疏寧是好朋友,當即便氣不打一處來,不顧夫婿的阻攔,寫了封信寄去了黔州。
長孫香凝的夫婿正是那位願意入贅王府的狀元郎,他其實一身才華,因情而困於王府,如今只有戶部任一七品小吏,但他做的十分出色,皇帝有意提拔。
他無奈的扶著自家媳婦,嘆息道:「香凝,你如今身懷六甲,就不要操心別人夫妻間的事了。寧王何其聰明的一個人,哪還用得上你操心?萬萬不能弄巧成拙,再擾了他們夫妻間的感情。」
長孫香凝卻十分自信:「這你就不懂了,我這麼做,可不單單是為了給阿寧通風報信,更是為了讓皇帝哥哥警醒。我得讓他知道,京城裡有我做眼線,他絕對不能胡來。若是他真做了什麼對不起阿寧的事,我可是不會放過他的。」
狀元郎了解自家媳婦的性格,她是蕭王獨女,更是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掌上明珠,性子是嬌慣了些,但她天性是很善良的。
而且她明明是個天之驕女,卻願意為自己洗手做羹湯,哪怕性子嬌縱了些又如何,他自是願意寵著。
便親自將她寫的信送去了驛站,去的時候恰好碰到了翰林院的吳千雲。
無獨有偶,吳千雲的夫人盧群也聽說了這件事,竟也意外的寫了封信給周疏寧。
他倆互相看了一眼,瞬間都明白了各自的意思,當即會心一笑,一個家有嬌縱小公主,一個家有霸氣女王,那是一個比一個不好惹的。
周疏寧已經卸任了官職,專門去搞民生了,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民生部部長。
現在吳千雲是翰林院大學士,官職也已經升到了從二品,主要還是現在大晏正值用人之際,升的快些倒也正常。
盧群也懷孕了,但這仍然留不住她四處講學的腳步,不光四處講學,回家還要給吳千雲講學。
吳千雲自負自己是個狀元,結果每每爭辯,都會輸給姐姐,只得撒嬌給自己台階下。
好在姐姐也不跟他一般見識,還會在生活起居上給予他很好的照顧,這大概就是娶大姐姐的好處。
再說回那兩封信上,像這樣的信,他們也並未寄八百里加急,所以拿到周疏寧手上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半個月的時間,周疏寧已經在小源村周圍建了三家醫館,帶著四個村子的百姓開墾了四座荒山,建了四個龍脊梯田,種上了優質的稻種。
這周邊的村民也終於接受了周疏寧是救世仙人的設定,甚至有人擔心他被小源村祠堂的女鬼所害,悄悄在窗外給他貼了許多平安符。
這都是百姓們對他的愛戴,這讓周疏寧十分感動。
他拿到信的時候,叫來了施子秋一起看,結果兩封信看完,兩人都同時爆發出了一陣癲狂的笑聲。
第488章 小鐵蛋的生命系統(十三)
笑完以後兩人勾肩搭背的開始調侃:「小放爬上了長孫清明的床哈哈哈哈哈!」
施子秋笑的趴到了床了:「沒事,我也爬上了你的床,咱們扯平了哈哈哈!」
周疏寧滿臉的無語:「她倆這回怎麼如此有默契?難不成他倆真的做了點什麼,或者做了點讓人誤會的事?」
施子秋想了想道:「可能是兩個男人在家實在無聊了就跑到一起喝了頓大酒,男人麼,一喝酒就會瘋癲無狀。」
可能是又想到了他倆那天闖出來的糗事,倆人又笑成了一團。
周疏寧道:「咱們是不是許久沒給他們寫信了?今晚多寫幾封,讓八百里加急隔一天送一封回去。倒是忘了,說好了三天寫一封,這若是補也得補上一會兒。」
施子秋道:「問題不大,不行就送信物,隔天送一樣。最後送無可送了,割一縷頭髮送過去。」
周疏寧問:「咱們這樣會不會太敷衍了?」
施子秋想了想:「那你說怎麼辦?」
周疏寧頓了頓:「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
兩人又窩在一處笑了半天,心想老夫老妻了,又不是新婚燕爾,整天粘來粘去反而顯得做作。
不過他倆都不是無心之人,當天晚上給家裡的兩個野漢子準備了一封長信,還附帶了他們的一縷青絲,周疏寧還親手畫了一幅Q版的小像,第二日便讓八百里加急的快馬送了回去。
其實他也挺想長孫清明的,畢竟倆人在一起十年了,有些人已經形成了習慣。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疏寧才想多一些的分開時間,世事總是無常的,他們都要習慣沒有彼此的生活。
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總不能一直抵死纏綿。
寄完了信,周疏寧又繼續忙起了他的工作,這一忙便是大半年。
說好了了黔州設立百家醫館,周疏寧走的時候,已經實現村村都有醫館,還把所有的梯田種植技術傳到了每家每戶。
還修了一條從大山直通山外的盤山路,遇山開山,遇水架橋,只是這條路的進度要慢一些,截止到周疏寧離開,只修了不到三分之一,但已經大大方便了黔州人民的生活。
道路兩側便是集市,再也不用翻山越嶺去趕集了。
還有周疏寧所招的那些因孝道而有編制的孝子們,也成了黔州的中流砥柱,畢竟善良的人做事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肉眼可見的比那些喪盡天良的要好很多。
那些曾把老人送上山的就是後悔,沒有搭上周疏寧的直通車。
但這也是他們的報應,善良的人需要得到獎賞,惡人自然要得到懲罰。
周疏寧在黔州待了將近一年,臨走的時候黔州的百姓們都哭了,在那條大道上哭著前來相送。
他們手上拿著各種各樣的黔州特產,周疏寧肯定不會收,他們便雇了一輛輛的車裝上,專門準備了人手給周疏寧送到京城。
黔州消息閉塞,他們甚至不知道周疏寧其實就是當朝國舅,是皇帝最最深愛的那個人。
他們只知道周疏寧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只知道只要跟著他去京城,就能把他們的心意留給他。
哪知道他們到了京城才知道,周疏寧住的是一字並肩王府,那氣勢和恢弘簡直是天宮裡才有的豪華奢侈。
到了那裡,百姓們瞬間覺得自己的東西不夠看,甚至回去的時候還被裝滿了一車車的綢緞點心和各種器皿。
周疏寧還傳授了他們生意經:「這些東西,是我送給百姓們的。但你們看到了,黔州的東西在京城賣的非常好。你們那一車土貨,知道在這邊賣了多少錢嗎?」
百姓們面面相覷,心想他們在黔最大的集上一車也就賣個一千文,還不一定能賣得掉。
畢竟那邊的百姓都沒有錢,像這樣的一車土貨,他們賣半個月都不一定能賣掉。
周疏寧卻給他們伸出了五根手指,百姓們問:「不……不會是五兩銀吧?」
周疏寧笑:「五十兩!怎麼樣,是不是很值錢?」
百姓們都驚呆了,心想那一車蘑菇野味兒山筍的就能賣那麼多錢嗎?
周疏寧又道:「其實我給你們買的這些東西,就是賣掉你們那一車車的土貨得來的,能換來那麼多絲綢,點心,器皿,還有這些京城的特產。你們看,只要你們付出時間和勞動力,這麼一來一回,幾百兩銀子出來了。咱們黔州人傑地靈,就是不缺這些山貨。把你們的山貨賣到全國各地,再把全國各地的特產帶回黔州或者別的地方。行商行商,目的就是讓貨物流通起來。這樣不但你們能賺到錢,全國各地的人也能吃到全國各地的美食。這樣一來,大家的生活是不是都能變好了?還有我給你們的玉米種子,只有你們那裡才能長出來的最美味的葡萄種子。我相信,只要你們勤勞一點,黔州也能成為富庶之地。」
唯獨有一點,他倆想體驗軍營中睡大通鋪的感覺,脫了外袍中衣,只穿周疏寧給他們做的大褲衩子睡了一夜。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長孫清明和姜放都驚呆了,他們肯定知道他倆不可能發生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只是相看兩相厭,都不肯承認和對方睡了一夜。
長孫清明抿著嘴,小聲道:「大孫子,這件事不能讓你表姐知道。」
姜放也道:「皇上,這件事千萬不能告訴子秋。」
而大太監帶著小太監端著水進來準備給他們洗漱的時候聽到的正是這兩句話,本來大家並沒往那方面想,這下兩人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長孫清明和姜放本來就是兩個大大咧咧的人,他們誰都沒放到心上。
只是有個流言蜚語在京城傳開了,說是皇上寵幸了大將軍姜放,當晚他們在河清殿內魚水共歡,到了早晨還互相警告對方,不許讓國舅和將軍夫人知道。
既然已經到了不能讓二位的正牌伴侶知道的份兒上了,那他們肯定沒幹什麼好事兒,哪怕是皇上和大將軍也得接受閒言碎語的洗禮。
於是第二天,京城上下都知道了皇上的這段風流韻事。
這件事一來二去便傳到了長孫香凝的耳中,她自認為與周疏寧是好朋友,當即便氣不打一處來,不顧夫婿的阻攔,寫了封信寄去了黔州。
長孫香凝的夫婿正是那位願意入贅王府的狀元郎,他其實一身才華,因情而困於王府,如今只有戶部任一七品小吏,但他做的十分出色,皇帝有意提拔。
他無奈的扶著自家媳婦,嘆息道:「香凝,你如今身懷六甲,就不要操心別人夫妻間的事了。寧王何其聰明的一個人,哪還用得上你操心?萬萬不能弄巧成拙,再擾了他們夫妻間的感情。」
長孫香凝卻十分自信:「這你就不懂了,我這麼做,可不單單是為了給阿寧通風報信,更是為了讓皇帝哥哥警醒。我得讓他知道,京城裡有我做眼線,他絕對不能胡來。若是他真做了什麼對不起阿寧的事,我可是不會放過他的。」
狀元郎了解自家媳婦的性格,她是蕭王獨女,更是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掌上明珠,性子是嬌慣了些,但她天性是很善良的。
而且她明明是個天之驕女,卻願意為自己洗手做羹湯,哪怕性子嬌縱了些又如何,他自是願意寵著。
便親自將她寫的信送去了驛站,去的時候恰好碰到了翰林院的吳千雲。
無獨有偶,吳千雲的夫人盧群也聽說了這件事,竟也意外的寫了封信給周疏寧。
他倆互相看了一眼,瞬間都明白了各自的意思,當即會心一笑,一個家有嬌縱小公主,一個家有霸氣女王,那是一個比一個不好惹的。
周疏寧已經卸任了官職,專門去搞民生了,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民生部部長。
現在吳千雲是翰林院大學士,官職也已經升到了從二品,主要還是現在大晏正值用人之際,升的快些倒也正常。
盧群也懷孕了,但這仍然留不住她四處講學的腳步,不光四處講學,回家還要給吳千雲講學。
吳千雲自負自己是個狀元,結果每每爭辯,都會輸給姐姐,只得撒嬌給自己台階下。
好在姐姐也不跟他一般見識,還會在生活起居上給予他很好的照顧,這大概就是娶大姐姐的好處。
再說回那兩封信上,像這樣的信,他們也並未寄八百里加急,所以拿到周疏寧手上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半個月的時間,周疏寧已經在小源村周圍建了三家醫館,帶著四個村子的百姓開墾了四座荒山,建了四個龍脊梯田,種上了優質的稻種。
這周邊的村民也終於接受了周疏寧是救世仙人的設定,甚至有人擔心他被小源村祠堂的女鬼所害,悄悄在窗外給他貼了許多平安符。
這都是百姓們對他的愛戴,這讓周疏寧十分感動。
他拿到信的時候,叫來了施子秋一起看,結果兩封信看完,兩人都同時爆發出了一陣癲狂的笑聲。
第488章 小鐵蛋的生命系統(十三)
笑完以後兩人勾肩搭背的開始調侃:「小放爬上了長孫清明的床哈哈哈哈哈!」
施子秋笑的趴到了床了:「沒事,我也爬上了你的床,咱們扯平了哈哈哈!」
周疏寧滿臉的無語:「她倆這回怎麼如此有默契?難不成他倆真的做了點什麼,或者做了點讓人誤會的事?」
施子秋想了想道:「可能是兩個男人在家實在無聊了就跑到一起喝了頓大酒,男人麼,一喝酒就會瘋癲無狀。」
可能是又想到了他倆那天闖出來的糗事,倆人又笑成了一團。
周疏寧道:「咱們是不是許久沒給他們寫信了?今晚多寫幾封,讓八百里加急隔一天送一封回去。倒是忘了,說好了三天寫一封,這若是補也得補上一會兒。」
施子秋道:「問題不大,不行就送信物,隔天送一樣。最後送無可送了,割一縷頭髮送過去。」
周疏寧問:「咱們這樣會不會太敷衍了?」
施子秋想了想:「那你說怎麼辦?」
周疏寧頓了頓:「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
兩人又窩在一處笑了半天,心想老夫老妻了,又不是新婚燕爾,整天粘來粘去反而顯得做作。
不過他倆都不是無心之人,當天晚上給家裡的兩個野漢子準備了一封長信,還附帶了他們的一縷青絲,周疏寧還親手畫了一幅Q版的小像,第二日便讓八百里加急的快馬送了回去。
其實他也挺想長孫清明的,畢竟倆人在一起十年了,有些人已經形成了習慣。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疏寧才想多一些的分開時間,世事總是無常的,他們都要習慣沒有彼此的生活。
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總不能一直抵死纏綿。
寄完了信,周疏寧又繼續忙起了他的工作,這一忙便是大半年。
說好了了黔州設立百家醫館,周疏寧走的時候,已經實現村村都有醫館,還把所有的梯田種植技術傳到了每家每戶。
還修了一條從大山直通山外的盤山路,遇山開山,遇水架橋,只是這條路的進度要慢一些,截止到周疏寧離開,只修了不到三分之一,但已經大大方便了黔州人民的生活。
道路兩側便是集市,再也不用翻山越嶺去趕集了。
還有周疏寧所招的那些因孝道而有編制的孝子們,也成了黔州的中流砥柱,畢竟善良的人做事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肉眼可見的比那些喪盡天良的要好很多。
那些曾把老人送上山的就是後悔,沒有搭上周疏寧的直通車。
但這也是他們的報應,善良的人需要得到獎賞,惡人自然要得到懲罰。
周疏寧在黔州待了將近一年,臨走的時候黔州的百姓們都哭了,在那條大道上哭著前來相送。
他們手上拿著各種各樣的黔州特產,周疏寧肯定不會收,他們便雇了一輛輛的車裝上,專門準備了人手給周疏寧送到京城。
黔州消息閉塞,他們甚至不知道周疏寧其實就是當朝國舅,是皇帝最最深愛的那個人。
他們只知道周疏寧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只知道只要跟著他去京城,就能把他們的心意留給他。
哪知道他們到了京城才知道,周疏寧住的是一字並肩王府,那氣勢和恢弘簡直是天宮裡才有的豪華奢侈。
到了那裡,百姓們瞬間覺得自己的東西不夠看,甚至回去的時候還被裝滿了一車車的綢緞點心和各種器皿。
周疏寧還傳授了他們生意經:「這些東西,是我送給百姓們的。但你們看到了,黔州的東西在京城賣的非常好。你們那一車土貨,知道在這邊賣了多少錢嗎?」
百姓們面面相覷,心想他們在黔最大的集上一車也就賣個一千文,還不一定能賣得掉。
畢竟那邊的百姓都沒有錢,像這樣的一車土貨,他們賣半個月都不一定能賣掉。
周疏寧卻給他們伸出了五根手指,百姓們問:「不……不會是五兩銀吧?」
周疏寧笑:「五十兩!怎麼樣,是不是很值錢?」
百姓們都驚呆了,心想那一車蘑菇野味兒山筍的就能賣那麼多錢嗎?
周疏寧又道:「其實我給你們買的這些東西,就是賣掉你們那一車車的土貨得來的,能換來那麼多絲綢,點心,器皿,還有這些京城的特產。你們看,只要你們付出時間和勞動力,這麼一來一回,幾百兩銀子出來了。咱們黔州人傑地靈,就是不缺這些山貨。把你們的山貨賣到全國各地,再把全國各地的特產帶回黔州或者別的地方。行商行商,目的就是讓貨物流通起來。這樣不但你們能賺到錢,全國各地的人也能吃到全國各地的美食。這樣一來,大家的生活是不是都能變好了?還有我給你們的玉米種子,只有你們那裡才能長出來的最美味的葡萄種子。我相信,只要你們勤勞一點,黔州也能成為富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