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人不認識,卻不妨礙他拱手見禮。

  「見過這位大人。」

  對方看了眼齊暮安,眼睛一眯,手下意識理了理裝著摺子的袖袍,也跟著朝齊暮安點了點頭,兩人一上一下錯身而過。

  齊暮安踏下階梯,下意識回望,身邊領路太監見狀,忙的湊近。

  「侯爺,此乃當朝左相黎大人,乃是帝師。」

  「哦,在下謝內相提醒。」,齊暮安瞭然,摘下腰間掛著的荷包塞了過去,「今日勞煩內相招呼,小小心意,請內相喝茶。」

  太監假意推辭一番便收下了,暗中還掂量了掂量,老道的他一摸,輕飄飄的,便知是銀票而不是銀稞子,臉上笑容越發的真誠。

  「奴婢謝侯爺的賞,侯爺您隨奴婢這邊走,侯爺請。」

  齊暮安笑著頷首,抬腳跟上時再回望一眼,便見這位左相黎大人,一掀衣擺跨步進殿,卻是不知,對方也在詢問帶路太監他的消息。

  得知自己猜測不錯,黎大人轉到偏殿的步伐都帶著從容。

  一入內,就見皇帝坐在臨窗軟塌上,正對棋盤卻未下棋,反倒是一直摩挲著手裡的東西怔怔出神。

  黎大人輕走兩步,待看清帝王手中東西,心下一驚,眼眸隨即一暗,跟著拜下,「老臣見過陛下。」

  皇帝回神,見是自己的師傅,忙收攏心神,展露笑顏,再次親自下榻伸手來扶,語氣帶著輕快歡喜,全然不是剛才對待齊暮安時的虛偽。

  「是先生來了,先生快快請起,朕不是說過,先生於朕亦師亦父,不可跪拜,先生怎的總是忘記?」

  「陛下至真至善,臣感激涕零,可畢竟君臣有別,陛下切莫為臣壞了規矩。」

  「哎呀先生,朕不介意。」

  「陛下,無規矩不成方圓。」

  「好好好,是朕不說了,先生快快請坐,與朕手談一局如何?」

  「是,陛下。」

  黎大人拱手,從善如流的坐到剛才齊暮安坐過的位置,看了眼招手叫太監與自己奉茶的皇帝,黎大人想了想,還是開了口。

  「陛下,老臣方才來時,在殿外碰到的可是定北侯?」

  聽得提及齊暮安,得了虎符的皇帝心情大好,抓著棋子的手一頓 ,「哦,先生碰見齊愛卿啦?正好的,朕還想同先生說呢。」

  皇帝咧嘴一笑,將剛剛塞入懷中的虎符掏出,在黎大人跟前揚了揚,語氣歡喜。

  「先生且看,這是什麼?」

  「這是,是……竟是虎符?」

  「正是!」,皇帝擊掌。

  「先生,此虎符號令東南沿海二十萬海軍,先前與太后之爭,朕本以為棋差一招,果叫太后與俞家一系摘了去,沒成想峰迴路轉,虎符竟是還落到了朕的手裡,先生你說朕的運氣是不是很好?哈哈哈!」,不像某些人,偷雞不成蝕把米!

  他都可以想像,太后等人知道此消息後氣的臉都綠了的模樣。

  越想到此,皇帝越是高興。

  可這個當口,黎大人卻喊著陛下,一臉為難的從袖筒里掏出了一封摺子遞來。

  「陛下,按理,老臣不該此時潑您冷水,只是……罷了,這裡有封東南沿海加急送進京的摺子,您還是看過再說。」

  皇帝將摺子接過,趁著翻開查看時,黎大人斟酌著又繼續開口。

  「定北侯歸京送來虎符,按說忠心耿耿,可摺子參本言之有物,亦不似假,摺子言定北侯自持有功,藐視皇恩,故意拖延歸京時間,還煽動民心,暗中操作得萬民傘相送,老臣一時竟是不知,此子此舉意欲何為了?」

  第213章

  制衡

  「意欲何為?」,皇帝呢喃。

  他身為帝王,身後看似有母族羅家,別人不知,自己卻曉,他與羅家有殺母之仇,不共戴天,隱忍不發,無非是自保,無非是積蓄力量罷了。

  不像眼前之人,這些年來,所言所為,無一不是護著他這個帝王的。

  可以說,若是沒有眼前的人,自己夾在以太后為首的外戚,以及各個聯合的世家之間,早就被啃的骨頭都不剩,所以,別人的話他不信,可老師的話……

  皇帝皺眉,手中摺子重重一合,方才的好心情一掃而空。

  為帝者,生來疑心重,目光在摺子與虎符之間來回流轉,一時思緒紛亂,想了許多,實在是理不清,也不願相信自己的眼光有問題,皇帝緩了緩心神,抓起一顆白玉棋子,落於棋盤。

  「先生,若照您看,齊暮安此子,對朕真心與否?」

  黎大人抓起自己跟前的黑色棋子,跟著落下一子,而後點了點自己落下的黑子。

  「陛下,人心複雜,最不可控,老臣自詡識人,卻不敢妄斷了解,不過此子內斂沉靜,觀其言行所為,謀定後動,別的不說,此子內秀,倒甚是聰明。」

  若不如此,也不會才歸京就把虎符獻上,以忠示人,以直面君,做於人前,此舉不容小覷。

  「如今朝局紛亂,陛下依舊受制於人,無法親政,正是該積蓄力量之時,所以無論此子真心與否,陛下只需知人善用即可。就如這棋子,您是帝王,是執棋之人,落下子,借力打力,方是上策。」

  皇帝看著他的先生又落下一子,忽的笑了,「是啊,朕是執棋人,只需知人善用便可。」

  話落,手中執起一顆玉白棋子,咔噠一聲落於棋盤之上。

  「先生所言甚是,是朕一時著想了,磨好的刀,自是要放在它該去的位置。」

  看著死死卡在三方勢力間的孤零零白玉棋子,一帝一臣,相視一笑。

  待到棋局完,黎大人出宮,暮色西沉。

  皇帝下榻伸了個懶腰,透過大窗看了眼外頭的天色,視線越過太后所住乾坤殿,嗤笑一聲,最後落在坤寧宮的方向,皇帝開口。

  「來啊,擺駕坤寧宮,今晚朕要陪皇后用膳。」

  且不說宮中風雲,只說齊暮安,一路出宮,到了宮門口時,外頭已有刻著文定伯府徽記的馬車候著。

  看到他人,候在馬車邊的眼熟小廝匆忙迎了過來。

  這人他認識,是岳父身邊隨身伺候的小廝。

  「侯爺,小子奉伯爺之命在此等候侯爺,侯爺您請上車,伯爺與夫人等一眾主子在府里等著侯爺歸家團聚呢。」

  果然,爹他老人家就是嘴硬心軟。

  一聽說家人還等著自己回家團圓,齊暮安嘴角翹起的弧度壓都壓不住,一身疲憊盡去,跟著上車,小憩一時,伯府便到了。

  下車入府,進入前廳,花團錦簇,熱熱鬧鬧,一家子團圓,圍坐一桌,你問我好,我看你瘦,又是一番親親熱。

  因著舟車勞頓,李澤林也沒有多問齊暮安什麼,想著明日還要大朝,隨後還有獻俘以及倭國事宜都需要耗費心力處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淺嘗即止,吃飽喝足家宴便散了。

  李澤林抱走小九斤,便不講情面的勒令女兒女婿回去休息,朝朝樂得不帶兒子,與丈夫一道回了自己的小院。

  她的院子這些年雖無人住,可有那麼個女兒控的爹,屋子日日有人打掃,就跟她沒走時一樣,回來就能住。

  夫妻二人睡下,因著次日要大朝,夜半就起,齊暮安難得夜裡沒有胡鬧,一晚風平浪靜,次日穿上朝服,翁婿一道坐著伯府馬車往宮城而去。

  隨著鞭響,踏著鼓點,官員依著品級,依次入殿。

  齊暮安乃是侯爵,當朝二品,身著紫衣,排在左手,先於身著朱袍的岳父步入殿內,列於朝堂前端。

  鼓點歇,殿內殿外眾臣站定,太監高聲唱喝,頭戴冠冕身著明黃龍袍的年輕帝王,自大殿左側而入,步步踏上御階,坐於龍椅上。

  與此同時,太后著大妝,穿滾服,頭戴龍鳳垂珠點翠寶翟,一步步踏上御階,就坐在龍椅後的珠簾之後。

  太后垂簾聽政啊!

  齊暮安舌尖不由舔了舔牙槽,就聽太監唱喝,眾臣跪拜。

  「為臣參見吾皇陛下萬歲萬歲,太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滿朝臣公拜了一地,齊暮安跟著拜下,御階之上,傳來兩道異口同聲的聲音,一男一女。

  「眾卿平身。」

  隨著眾人起身,不等皇帝開口,珠簾後的太后率先發話。

  「列位臣公,今日乃是大朝會,又值定北侯平亂剿匪大獲全勝歸京之日,此乃天大喜事,今東南太平,百姓安居,哀家深感欣慰,定北侯功在社稷,乃我大靖之福,我朝有此能臣,實乃祖宗庇佑,自該大賞,皇帝與列位臣公以為呢?」

  一直被壓抑的皇帝,本就不悅剛才被搶了先機話語權,這會聽到太后如此說,皇帝霧沉沉的眼眸中暗芒閃過,不滿全部壓下,洒然一笑,依舊是年輕且孝順的帝王。

  「呵呵呵,母后所言甚是,朕也自有此意,只是不知母后可有定奪,以齊愛卿之功,該賞賜些什麼好呢?依朕看,不若賞齊愛卿個國公,正好齊愛卿善帶兵,如今京郊大營主帥空虛,不如一併賞個鎮國驃騎大將軍,統領京城防禦如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