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能夠在朝堂中致仕的吏部高官,當年還是狀元出身,宦海沉浮幾十年,如今可以全身而退,必有其過人之處。

  沈江霖沒想到,孟昭成長的如此之快,他還沒給孟昭謀劃一番選官的事情,結果反而是孟昭已經先幫他考慮起來給他找老師了。

  也好,希望不能光寄托在渣爹身上,既然孟昭極力邀請,那便跟著他走一遭,碰碰運氣。

  兩人又在雅間聊了一陣,見時間差不多了,才相攜而去。

  來到唐府府門口,孟昭將名帖遞給了守門的門房,不一會兒,裡頭便有管事出來相迎。

  唐公望正在家中小花園中納涼,他已致仕一月有餘,京城繁華早已看盡,如今卸了職,一身輕鬆,每日裡觀鳥下棋,養花伺草,很是舒心。

  聽到門人來報,有自己的學生上門拜會,唐公望還愣了一下,等看到名帖,才知道是今科進士來拜會。

  這倒是有點意思。

  唐公望雖是今年會試的主考官,但是他會試結束之後,便卸了官身,吏部右侍郎也有新的人走馬上任,雖名義好聽,是為座師,但是如今他這裡冷鍋冷灶,便是來拜會了,也討不了什麼好。

  所謂「座師」,不過是拍主考官的馬屁,對於主考官取中了自己而感激,其實在那些舉子參加會試之前,唐公望哪裡知道他姓甚名誰?

  不過都是互相給個面子,日後好在官場上行走。主考官想博一個桃李滿天下,往後官場上有助力;中了的舉子則是想著自己陌生入官場,有人罩著豈不是便宜?

  兩者一拍即合,才有了如今拜會「座師」的風氣。

  只是因著唐公望今年退下來的早,唐公望的兩個兒子都在地方上為官,不在中樞,便也沒有什麼自稱「學生」的進士來唐府拜會。

  這些新科進士們,忙著各處求神拜佛,好選官有個不錯的去處,如今正是忙亂的時候,哪裡來得及到他這裡?

  這個「孟昭」倒是有點意思。

  唐公望讓兩人在正廳等著,自己去了房內換了一身見客的衣服,才緩緩走了出來。

  沈江霖跟著孟昭一路繞過影壁,穿過儀門,便到了待客花廳。

  唐府只有三進宅院,論宅子氣派、景色優美,遠不如榮安侯府,但是唐家出了一位正三品的吏部侍郎,就足以讓人高看一眼了。

  婢女上了茶來,沈江霖和孟昭剛剛已經在酒樓飲了不少茶,如今只是略略沾了沾唇,便放下了。

  大約等了有一炷香的功夫,唐公望才姍姍而來,孟昭和沈江霖連忙起身相迎,唐公望笑著擺擺手,讓他們二人坐下,自己則坐到了主位上去。

  只一打眼,唐公望就注意到了沈江霖。

  沒辦法,這孩子長得太好了。

  白雪敷面,唇若點朱,眉似遠山,眼含辰星,穿著一件青色儒衫,小小一個髮髻帶著四方平定巾,明明是再尋常不過的打扮,卻因為小少年身量還未長成,圓圓小臉上還有著點嬰兒肥的輪廓而顯得格外玉雪可愛。

  唐公望看了一眼孟昭,眉眼和藹,因著身材有些圓潤,一笑起來便像個彌勒佛似的:「定松今日倒是得閒,這是令弟?」

  孟昭對唐公望更加欽佩了,他們只在瓊林宴上有過一次交集,說了兩句話,唐公望竟然就記住了他的字,既讓他感覺到自己受到了重視,又對唐大人的記憶力嘆服。

  「回老師的話,學生今日已經遞了牌子,等待吏部選官,若有了調令,不日就要離開京城了,所以離開前學生想拜會老師,同時想要給您推舉一個真正的學生。」

  孟昭沒有兜圈子,直接開門見山道。

  唐公望是什麼人?官場上什麼魑魅魍魎沒有見過,尤其是在吏部衙門做事的,哪一個不是人精?與唐公望打機鋒,倒不如直接了當。

  唐公望表面看平易近人,實則非常有原則,他打量了一番沈江霖,直接拒絕道:「這便是你要給老夫推舉的學生?老夫既然已經致仕,便只想過閒雲野鶴的日子,教導學生、為人師長,實在不是老夫所擅長的,定松啊,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沈江霖長得雖好,可他唐公望也不會因著小娃長得好,就給自己攬下這麼一樁煩心事,這個孟昭,實在是有些不識好歹了。

  唐公望端起手邊的茶盞,掀開碗蓋,吹了吹茶湯,不發一言,送客之意已在面前。

  孟昭卻沒有一點尷尬或是難堪的情緒,反而走到花廳正中央,對著唐公望深深一揖:「老師,學生知道自己冒失了。只是這世上伯樂難尋,千里馬亦是難尋。江霖此子乃是世所罕見的良才美玉,學生為他擇師之事,憂心難眠,輾轉反側,唯恐美玉有缺,白壁微瑕。思量再三,想遍學生所識之人,唯有老師可擔此重任。」

  沈江霖同孟昭一起站在下首,縱然心智已是成年人,沈江霖依舊被孟昭誇張的話語說的有些臉紅,他沒想到孟昭這麼能吹。

  這是又吹了他,還捧了唐公望。

  高,實在是高!

  是他錯估了孟昭的能力,如今沈江霖已經能夠確認,孟昭就是未來書中所寫過的那個孟大人。

  也只有這樣厚臉皮又有能力的人,才能在人才濟濟的朝堂之上爬的那麼快、那麼高。

  唐公望顯然也是這般認為的,他深深地看了孟昭一眼,突然來了點興致。

  他倒是要看看,孟昭如此推崇的孩子,究竟有幾斤幾兩。

  唐公望目光一掃,看了一眼手邊的茶盞,笑道:「古有曹植七步成詩,既然定松稱你為當世奇才,不如你就以此茶為題,做一首拜師之詩如何?若奉得這一盞茶,老夫再論其他,可否?」

  說著,便讓底下的婢女端了一盞新沏好的綠茶上來。

  沈江霖與唐公望之間的距離,最多不過七步,這是切切實實拿他與曹植相比啊!

  七步成詩,還指定題目,指定情景,就算沈江霖想作弊,做一回文抄公都不行。

  作詩是要作的符合人設的,否則就算沈江霖「背」了一首名詩,那也只是徒惹麻煩。

  情景不對,思想不對,與他的經歷更不相符,便是作了,文人不傻,他們又是一群專門在文字里摳字眼的人,要麼會認為他拿舊作充數,要麼拿他人之作抄襲。

  到時候只會丟了名聲,故而以往看的那些影視劇中,突如其來背了一首詩,便得周遭讚揚,實在是太小看也太愚弄古人了。

  便是上下五千年,唐詩宋詞攤開任他挑揀,此刻他也只能靠他自己。

  孟昭面色微變,沒想到唐大人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既不問江霖四書五經里的要義,也沒讓孟昭抓著機會展露一番江霖過目成誦之能,如此短的時間內做一首詩,古往今來,也就只有一個曹植了。

  江霖可有此急才?

  便是他這個中了進士的人,此刻也沒有任何底氣能七步成詩,還要作的唐大人滿意。

  沈江霖從婢女手中接過茶盤,向著唐公望走去。

  一步,兩步,三步。

  四步,五步,六步。

  第七步,沈江霖在唐公望面前站定,氣定神閒地望著唐公望,緩緩開口:

  一盞穀雨水,二兩明前葉。

  紅爐細火烹,綠葉杯中舞。

  香飄千里外,捧茶至師前。

  共飲三春景,慢品幾世緣。

  吟完最後一句,沈江霖彎腰將茶盤託過頭頂,以恭敬的姿態,請唐公望喝茶。

  孟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既覺得沈江霖這首詩作的極好,又擔心唐公望打定了主意不收徒,打擊沈江霖的信心。

  唐公望臉上的笑意更濃,熟悉唐公望的人知道,這才是他真正的高興了。

  「好!好!好!茶好,詩更好!」

  唐公望穩穩噹噹地將茶接了,飲了一口才放到了中間的几上,看向沈江霖的眼中充滿了欣賞之色。

  這詩作的是他喝的明前龍井,既細細道來茶葉如何烹製,茶之形態,茶之味都描繪了出來,更是最後那一句「共飲三春景,慢品幾世緣。」打動了他。

  赤子之心昭昭,小少年不僅詩作的好,胸中更有自信與從容,斷定自己以後能與他共飲三春景,處出一段師徒緣。

  文人觀人,看其貌,觀其行,品其言。

  沈江霖剛剛那一番從容不迫的姿態,胸有成竹的自信,確實折服了唐公望。

  只是剛剛唐公望只是為了刁難人才出這樣的難題,並非誠心收徒,他也沒想到沈江霖這般出色,如今進退兩難的倒變成他了。

  第45章

  唐公望已有了春秋, 卸了官職後,想的是儘早落葉歸根,告老還鄉。

  之所以還沒動身, 只不過是京中尚有些產業田地需要處理,說不得再過兩月, 就要出發離開京城。

  所以剛剛他是確實沒有收徒之心,也是故意的為難人。

  他打量沈江霖年紀尚小,就算有文采, 但是一個人重壓之下, 腦子總會一片空白,七步成詩如何能做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