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而女性長久以來,雖然財商意識一直在提高,但總體來說,對錢還是不夠在意。因為直到如今,社會觀念還是在潛移默化地給女性洗腦,女人如果太愛錢,就是貪財、虛榮、撈女、不純潔。社會總在全方位地以各種方式,歌頌那些無條件為家庭奉獻的女人。
這就導致很多智商很高的女性,在婚姻中,對財產的態度,都嚴重缺乏危機意識。
所以,我想如果我來寫婚姻故事,我一定要把錢這件事擺到桌面上來寫,寫得清清楚楚。
婚姻中的分割財產,看似是婚姻問題,或者是法律問題,其實反映出的,是雙方的社會化程度,也就是雙方對社會規則的熟悉程度。
所以,在我的故事裡,兩位女主最終在離婚大戰中打了勝仗的原因,並不僅僅是靠好的離婚律師,而是靠熟悉了社會規則和職場規則。所以,她們其實都是在回歸社會角色的過程中打敗了丈夫,從而真正拿到了更多的利益。而她們受益的也不只是那點財產,還有之後的職業發展。
如果僅僅是靠保護婦女兒童的法律,那得到的也不過是安慰性的補償。我的女主們,永遠都要有更大的能量和野心。
我想寫的中年女性故事的第二個重點,是關於男性凝視。
我看很多中年離婚故事時,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太多的故事,總是站在一個男性凝視的視角上,去評判原配與小三的魅力值。
通常總是原配每天兢兢業業為了這個家,漸漸失去了魅力。小三雖然很壞,但確實美貌又有情緒價值,所以男人終於把持不住了。這種看起來在歌頌原配,譴責小三和出軌男,但仍然是把兩個女性放在男性視角的天平中衡量比較。
中年婚姻里,的確普遍存在情感的倦怠,但是只有男性有這種倦怠嗎?只有妻子會年老色衰嗎?
實際上,男的經常比女的老得更快。中國男性的肥胖率比女性高很多,絕大部分中年男人肚子上都有贅肉,更不用說禿頂、打鼾、臭氣等問題了。成功男人在這些毛病的基礎上,通常還會有沒禮貌、自我膨脹、張嘴就教訓人等煩人行為——試問有幾個老闆不討厭?而他們在家裡,往往會比在公司里還討厭。
男的喜歡年輕貌美的異性,女的不喜歡嗎?
可是我很少見離婚故事裡,會從女性的視角出發,去描述男性在中年後那些青春不再的細節,去描寫他們在家裡有多討厭。當然也不能這麼說,會有一些故事,講述那個男人有多討厭,但是最終的結局卻常常是磨合了一輩子,女人終於認命了,於是抵達了金婚。
所以,在我的這個故事裡,我運用了女性凝視的視角。
吳靜早就對老公沒感覺了,再加上生活瑣事煩躁,才會被帥哥照片所騙。
陳文迪見到許醫生就覺得他長得好看,再看老公就開始嫌棄他又老又霸道,睡覺還開始打鼾。
而兩位年輕的角,關大竺和小蓉,也都全程在凝視這幾位男性,以自己的價值觀給他們打分。即便是一位偶爾路過的年輕女孩,也會對趙洪建嗤之以鼻,說一看就是個老色狼。
女性凝視並不是我虛構的,實際就是所有的女性都會這樣打量、評判男性。真實的世界本來就有多重視角,我所描述的,不過是另一個角度的真實。只是這樣的真實,被呈現得還不夠多。
我想寫的中年女性故事的第三個重點,是關於顏值焦慮。
很多年以前,我就發現,我身邊所有的女性都在做醫美。包括一些非常非常年輕的女孩。這些女性在我看來,形象都不錯,可她們卻都會盯著自己臉上的每一個細節較勁。有些女性本來還算淡定,但架不住周圍人「熱心」的提醒。20多歲的女孩,都會被人關心地問:你的黑眼圈怎麼這麼重?
再看網上,對女性顏值的挑剔,已經不是只看看眼睛大還是小、鼻子高還是塌了,根本就是在拿著放大鏡吹毛求疵。什麼面中凹陷,人中長了短了,顱頂高了低了,笑起來露不露牙肉,頸紋、手紋、抬頭紋……各種各樣的術語,全都用來告訴女性,你不夠好,你不夠美。
當一個人被從頭挑剔到腳時,焦慮和自卑就會隨之而來。於是很多女性,就會每天對著鏡子嫌棄自己,然後去做醫美來解決心理焦慮。可是做醫美不僅要花錢花時間,有時候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我見過很多女性,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醫美事故。有的是想讓皮膚更白皙,卻造成了大面積皮膚損毀。有的是想讓五官更立體,卻造成了無法修復的嚴重後果。
所有的醫美項目,都有醫療事故的可能性。哪怕是那些看起來極為成熟簡單的打針或者輻射。但這些危險性卻很少得到宣傳,無數人會告訴你變美很簡單,這導致了很多女性以為這都是小事情,就隨便找個不那么正規的小地方做。
有個詞叫做服美役,用來形容女性為了美被迫付出的精力。當然我知道很多人享受做醫美,可問題是只有女性被迫在服美役。醫美里很多項目都比較疼,可是女性都要咬牙接受,就像接受生活中從出生便伴隨而來的性別歧視。
這就是書名《挨千刀的美人們》的來源。吳靜臉上沒有挨刀,但生活給了她一刀又一刀。吳靜是典型的受過教育的女性,她有表面上的男女平等觀念,所以她曾經是學霸,在教育自己女兒時,態度也很中性。
然而當她發現自己很喜歡教育孩子時,她還是本能地選擇了在家裡帶孩子,而不是把這種天賦發展成職業。因為這就是社會給女性分配的角色,她覺得回家帶孩子很自然。
而這個現象,也是我一直以來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你看,社會上似乎總說女性適合帶孩子,但校長和大型幼教培訓的老闆,還是男的多。所以其實這根本不是哪個性別適合帶孩子的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化和職業化的問題。
於是我並沒有讓吳靜變成一個不喜歡帶小孩的女強人,她還是很喜歡帶小孩,但她把這項天賦與興趣,發展成了職業。
陳文迪的野心本來就比吳靜更大,危機感也更重,因此她在臉上動刀的行為,可以看做是一場風險投資。
一開始她的確成功了,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然而,當她選擇在臉上動刀的那一天起,她就在無形中接受了被凝視和被評價。在那之後,她一直靠提高富豪老公的滿意度,以保住自己闊太的位子。可即便精明能幹如她,也做得異常辛苦,舉步維艱。
這是因為,被凝視的人生永遠是被動的。他今天覺得你完美,明天換個標準,你就不完美了。臉上動再多的刀,也不能躲過生活的刀。
最終,陳文迪也沒有放棄她天生的本領,她還是很會運用女性優勢,很會察言觀色,討男人歡心。只是她的職業目標變了。以前她一直在努力做一個斗贏各路小三的大奶,後來她要趁著融資之際,聯合董事會,扳倒強勢的前夫兼公司合伙人,踩著他的失敗上位,成為職場新晉總裁。
而如果大家關心財經新聞就會發現,這樣的案例並不少。但在婚姻故事裡,這種真正的女性覺醒,卻很少被書寫。
之前我的故事裡,總是有一段浪漫的愛情。而在寫這個故事之前,我也想過給兩位女主各自安排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但一旦開始寫,當我站在她們的處境裡,就發現愛情在這個階段,並不是那麼的必須,甚至也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她們的當務之急,都是從一段從屬性的位置里掙脫出來,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動權,不必再依靠婚姻才能解決生活問題。而當她們為之奮鬥時,生活已經足夠刺激和精彩,愛情的吸引力,肯定是會下降的。
如果一個人擁有了自己命運的主動權,那麼愛情就只是生活的甜品。想吃隨時可以吃得到,那麼又何必由我來規定她們吃甜品的方式呢。
最後,感謝所有讀者對我的支持!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我喜歡嘗試新的寫法,新的故事,所以每次的故事總有人說「這次不像你寫的」,可說歸說,每次也總是有人願意看,也總能夠收到熱情的鼓勵。
對於一個作者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動力。
讓我們下個故事見!
小貼士:找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就導致很多智商很高的女性,在婚姻中,對財產的態度,都嚴重缺乏危機意識。
所以,我想如果我來寫婚姻故事,我一定要把錢這件事擺到桌面上來寫,寫得清清楚楚。
婚姻中的分割財產,看似是婚姻問題,或者是法律問題,其實反映出的,是雙方的社會化程度,也就是雙方對社會規則的熟悉程度。
所以,在我的故事裡,兩位女主最終在離婚大戰中打了勝仗的原因,並不僅僅是靠好的離婚律師,而是靠熟悉了社會規則和職場規則。所以,她們其實都是在回歸社會角色的過程中打敗了丈夫,從而真正拿到了更多的利益。而她們受益的也不只是那點財產,還有之後的職業發展。
如果僅僅是靠保護婦女兒童的法律,那得到的也不過是安慰性的補償。我的女主們,永遠都要有更大的能量和野心。
我想寫的中年女性故事的第二個重點,是關於男性凝視。
我看很多中年離婚故事時,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太多的故事,總是站在一個男性凝視的視角上,去評判原配與小三的魅力值。
通常總是原配每天兢兢業業為了這個家,漸漸失去了魅力。小三雖然很壞,但確實美貌又有情緒價值,所以男人終於把持不住了。這種看起來在歌頌原配,譴責小三和出軌男,但仍然是把兩個女性放在男性視角的天平中衡量比較。
中年婚姻里,的確普遍存在情感的倦怠,但是只有男性有這種倦怠嗎?只有妻子會年老色衰嗎?
實際上,男的經常比女的老得更快。中國男性的肥胖率比女性高很多,絕大部分中年男人肚子上都有贅肉,更不用說禿頂、打鼾、臭氣等問題了。成功男人在這些毛病的基礎上,通常還會有沒禮貌、自我膨脹、張嘴就教訓人等煩人行為——試問有幾個老闆不討厭?而他們在家裡,往往會比在公司里還討厭。
男的喜歡年輕貌美的異性,女的不喜歡嗎?
可是我很少見離婚故事裡,會從女性的視角出發,去描述男性在中年後那些青春不再的細節,去描寫他們在家裡有多討厭。當然也不能這麼說,會有一些故事,講述那個男人有多討厭,但是最終的結局卻常常是磨合了一輩子,女人終於認命了,於是抵達了金婚。
所以,在我的這個故事裡,我運用了女性凝視的視角。
吳靜早就對老公沒感覺了,再加上生活瑣事煩躁,才會被帥哥照片所騙。
陳文迪見到許醫生就覺得他長得好看,再看老公就開始嫌棄他又老又霸道,睡覺還開始打鼾。
而兩位年輕的角,關大竺和小蓉,也都全程在凝視這幾位男性,以自己的價值觀給他們打分。即便是一位偶爾路過的年輕女孩,也會對趙洪建嗤之以鼻,說一看就是個老色狼。
女性凝視並不是我虛構的,實際就是所有的女性都會這樣打量、評判男性。真實的世界本來就有多重視角,我所描述的,不過是另一個角度的真實。只是這樣的真實,被呈現得還不夠多。
我想寫的中年女性故事的第三個重點,是關於顏值焦慮。
很多年以前,我就發現,我身邊所有的女性都在做醫美。包括一些非常非常年輕的女孩。這些女性在我看來,形象都不錯,可她們卻都會盯著自己臉上的每一個細節較勁。有些女性本來還算淡定,但架不住周圍人「熱心」的提醒。20多歲的女孩,都會被人關心地問:你的黑眼圈怎麼這麼重?
再看網上,對女性顏值的挑剔,已經不是只看看眼睛大還是小、鼻子高還是塌了,根本就是在拿著放大鏡吹毛求疵。什麼面中凹陷,人中長了短了,顱頂高了低了,笑起來露不露牙肉,頸紋、手紋、抬頭紋……各種各樣的術語,全都用來告訴女性,你不夠好,你不夠美。
當一個人被從頭挑剔到腳時,焦慮和自卑就會隨之而來。於是很多女性,就會每天對著鏡子嫌棄自己,然後去做醫美來解決心理焦慮。可是做醫美不僅要花錢花時間,有時候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我見過很多女性,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醫美事故。有的是想讓皮膚更白皙,卻造成了大面積皮膚損毀。有的是想讓五官更立體,卻造成了無法修復的嚴重後果。
所有的醫美項目,都有醫療事故的可能性。哪怕是那些看起來極為成熟簡單的打針或者輻射。但這些危險性卻很少得到宣傳,無數人會告訴你變美很簡單,這導致了很多女性以為這都是小事情,就隨便找個不那么正規的小地方做。
有個詞叫做服美役,用來形容女性為了美被迫付出的精力。當然我知道很多人享受做醫美,可問題是只有女性被迫在服美役。醫美里很多項目都比較疼,可是女性都要咬牙接受,就像接受生活中從出生便伴隨而來的性別歧視。
這就是書名《挨千刀的美人們》的來源。吳靜臉上沒有挨刀,但生活給了她一刀又一刀。吳靜是典型的受過教育的女性,她有表面上的男女平等觀念,所以她曾經是學霸,在教育自己女兒時,態度也很中性。
然而當她發現自己很喜歡教育孩子時,她還是本能地選擇了在家裡帶孩子,而不是把這種天賦發展成職業。因為這就是社會給女性分配的角色,她覺得回家帶孩子很自然。
而這個現象,也是我一直以來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你看,社會上似乎總說女性適合帶孩子,但校長和大型幼教培訓的老闆,還是男的多。所以其實這根本不是哪個性別適合帶孩子的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化和職業化的問題。
於是我並沒有讓吳靜變成一個不喜歡帶小孩的女強人,她還是很喜歡帶小孩,但她把這項天賦與興趣,發展成了職業。
陳文迪的野心本來就比吳靜更大,危機感也更重,因此她在臉上動刀的行為,可以看做是一場風險投資。
一開始她的確成功了,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然而,當她選擇在臉上動刀的那一天起,她就在無形中接受了被凝視和被評價。在那之後,她一直靠提高富豪老公的滿意度,以保住自己闊太的位子。可即便精明能幹如她,也做得異常辛苦,舉步維艱。
這是因為,被凝視的人生永遠是被動的。他今天覺得你完美,明天換個標準,你就不完美了。臉上動再多的刀,也不能躲過生活的刀。
最終,陳文迪也沒有放棄她天生的本領,她還是很會運用女性優勢,很會察言觀色,討男人歡心。只是她的職業目標變了。以前她一直在努力做一個斗贏各路小三的大奶,後來她要趁著融資之際,聯合董事會,扳倒強勢的前夫兼公司合伙人,踩著他的失敗上位,成為職場新晉總裁。
而如果大家關心財經新聞就會發現,這樣的案例並不少。但在婚姻故事裡,這種真正的女性覺醒,卻很少被書寫。
之前我的故事裡,總是有一段浪漫的愛情。而在寫這個故事之前,我也想過給兩位女主各自安排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但一旦開始寫,當我站在她們的處境裡,就發現愛情在這個階段,並不是那麼的必須,甚至也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她們的當務之急,都是從一段從屬性的位置里掙脫出來,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動權,不必再依靠婚姻才能解決生活問題。而當她們為之奮鬥時,生活已經足夠刺激和精彩,愛情的吸引力,肯定是會下降的。
如果一個人擁有了自己命運的主動權,那麼愛情就只是生活的甜品。想吃隨時可以吃得到,那麼又何必由我來規定她們吃甜品的方式呢。
最後,感謝所有讀者對我的支持!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我喜歡嘗試新的寫法,新的故事,所以每次的故事總有人說「這次不像你寫的」,可說歸說,每次也總是有人願意看,也總能夠收到熱情的鼓勵。
對於一個作者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動力。
讓我們下個故事見!
小貼士:找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