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慈禧狠的時候柔中帶剛,其狠勁較之柔媚來毫不遜色。她欣賞康熙皇帝的名言:心欲細而膽欲大。她的人生第一原則是: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要讓他一生都不痛快!她16歲入宮,以柔媚奪寵,緊接著收拾了皇帝寵愛的美女四春;她大膽提出重用漢人,不拘一格地選用人才,犯了咸豐之大忌,將她打入冷宮咸福宮;她柔中帶剛的個性充分顯現出來,精心地布置咸福宮,深信皇帝會自己認錯,果然,皇帝來了,並不再離開,把咸福宮變成了皇帝的寢宮!慈禧在這裡度過了美好的時光,贏得了皇帝的愛情,懷孕、生子、正式參政理政;力主重用曾國藩、李鴻章,以柔功克服了湘軍將領的叛亂,順利地平定了太平軍;反對北逃熱河,反對議和,主張抗擊洋人;巧妙地發動了祺祥政變,聯合王公大臣,清除了顧命八大臣;控制兒子同治皇帝,清理太監內亂,第二次垂簾聽政,談笑間收拾了自以為手握大權的光緒皇帝,囚禁了他,並溺死了他的愛妃珍妃!
這就是柔中帶剛的慈禧,這就是剛柔兼濟、無往不勝的女人慈禧。
正是她的狠和柔,才構成了一個完全的、真實的、全新的女人慈禧,她是一個活生生的威震天下的女人,一個柔弱身材下跳動著一顆臣服四海之雄心的女人,一個收放自如、恩威並用,令所有男人為之顫抖的女皇。
閻老很有興致,對作為一個女人的慈禧的飲食起居和日常生活饒有興趣,對《女人慈禧》多有鼓勵,並充滿期待。
窗外天色漸晚,已到了晚餐時刻,而大家談興正濃,便一起到北極寺寬敞明亮的朝鮮燒烤店用餐。陪同在閻老身邊的,是他的夫人解副院長。
大家喝了點酒,心情甚好,談興更高。
問閻老:你學問如此深厚,應稱為學者還是清史學家?
閻老笑著說:到外面講學,他們介紹我——著名清史專家,其實,哪裡敢稱清史專家?不說別的,就說清乾隆一朝吧,窮盡畢生之精力,能夠看完一半的史料,就算了不起了!清代的史料都沒有看完,能稱為清史專家嗎?當然不能,起碼我是不能。天命一朝的史料,我基本看完了,要說我是天命一朝的學者,還說得過去,不過,學者嘛,就是學習者也!
閻老很謙虛,也很幽默。
的確,清朝史料,浩如煙海,根本就看不完。就說乾隆時期吧,《十三經註疏》,就有348卷,《通志堂經解》,有1845卷!《清高宗御製詩集》,近400卷,大約50000餘首!還有《清實錄》、《清聖訓》、《清起居注》等長卷,更是長得驚人,令人驚嘆,哪裡看得完!
問閻老:對咸豐一朝有何觀感?對慈禧有何印象?
閻老沉吟片刻,從容地說:慈禧太后執掌朝政,大約半個世紀,內憂外患,風雲變幻,宮中府中,有多少精彩的故事上演?你是這方面的專家,你這本《女人慈禧》,一定好看。說到慈禧和咸豐一朝,前不久,我和夫人一起還真的認真討論過,列舉了6條錯誤,一是位即錯了,不該由咸豐登上皇帝寶座,應該由恭親王即位;二是老婆娶錯了,不該娶慈禧,導致亡家亡國;三是逃往熱河逃錯了,離開京師,離開宗廟,是一生一世的恥辱;四是顧命大臣選錯了,不該由八大臣執政……講課的時候,只說了3條,位即錯了,北逃錯了,顧命大臣選錯了。
咸豐一生確實很熱鬧,犯了許多錯,不過,最突出的一個錯,恐怕要算是兒子生錯了:咸豐鬼使神差地來到冷宮咸福宮,以此為家,懿妃懷孕、生子,參與和干預朝政,進而控制了皇權,從此,不再撒手權力,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連兒子都能夠捨棄,還有什麼做不了的?這一系列錯誤,都是由兒子載淳引起的,豈不是兒子生錯了?可是,古往今來,誰能責怪兒子生錯了?生兒子,是女人慈禧的造化,只能說是天意。
閻老高興地說:咸豐去世後,一直講,有兩股勢力,一是以恭親王為首的王公大臣集團,稱為北京集團,一是以顧命八大臣為核心的大臣集團,稱為熱河集團,兩大集團,勾心鬥角,互相傾軋。說到這一點時,我那不到20歲的兒子突然插言,說應該有三股勢力,即在這兩股之外,還有以小皇帝為中心的兩宮太后集團!一聽,嗯,有道理啊,正是有這三股勢力,才構成了當時複雜多變的政局,最後,兩宮太后聯合王公集團,收拾了顧命大臣集團!
閻老說到歷史,說到他的家人,興致勃勃,看上去很知足,也很幸福。他是學歷史的,數學也學得很好。他說,研究數學比研究歷史容易多了,數學有規律可循,可是,歷史卻是沒有規律的!閻老研究歷史,至今,剛好是50周年,真是不容易。他夫人是研究經濟學的,他兒子是學法律的,一家人,對歷史充滿興趣,一起研究歷史,可謂其樂融融。
閻老說到太和殿的門匾,又是一番感嘆。
太和殿殿門上,有很雄勁的3字豎匾:太和殿。這是康熙皇帝的御筆。
太和殿大殿之內,高懸著一幅大的橫匾:建極綏猷。兩邊柱子上是有名的對聯:帝命式於九圍,茲惟艱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於時保之,遹求厥寧。這橫匾和對聯,可是乾隆皇帝的御筆。
袁世凱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當年拜見慈禧太后,他嚇得渾身哆嗦,他的內心深處最大的願望,恐怕是有一天在太和殿登基。天從人願,他真的坐上了皇帝寶座。袁世凱稱帝,破壞了太和殿大殿內的匾聯,殿內的橫匾換上了二字匾:禮堂。太和殿也改換了門匾:承運殿。明代皇帝是奉天承運,袁世凱的意思是直承明朝的帝統。
這就是柔中帶剛的慈禧,這就是剛柔兼濟、無往不勝的女人慈禧。
正是她的狠和柔,才構成了一個完全的、真實的、全新的女人慈禧,她是一個活生生的威震天下的女人,一個柔弱身材下跳動著一顆臣服四海之雄心的女人,一個收放自如、恩威並用,令所有男人為之顫抖的女皇。
閻老很有興致,對作為一個女人的慈禧的飲食起居和日常生活饒有興趣,對《女人慈禧》多有鼓勵,並充滿期待。
窗外天色漸晚,已到了晚餐時刻,而大家談興正濃,便一起到北極寺寬敞明亮的朝鮮燒烤店用餐。陪同在閻老身邊的,是他的夫人解副院長。
大家喝了點酒,心情甚好,談興更高。
問閻老:你學問如此深厚,應稱為學者還是清史學家?
閻老笑著說:到外面講學,他們介紹我——著名清史專家,其實,哪裡敢稱清史專家?不說別的,就說清乾隆一朝吧,窮盡畢生之精力,能夠看完一半的史料,就算了不起了!清代的史料都沒有看完,能稱為清史專家嗎?當然不能,起碼我是不能。天命一朝的史料,我基本看完了,要說我是天命一朝的學者,還說得過去,不過,學者嘛,就是學習者也!
閻老很謙虛,也很幽默。
的確,清朝史料,浩如煙海,根本就看不完。就說乾隆時期吧,《十三經註疏》,就有348卷,《通志堂經解》,有1845卷!《清高宗御製詩集》,近400卷,大約50000餘首!還有《清實錄》、《清聖訓》、《清起居注》等長卷,更是長得驚人,令人驚嘆,哪裡看得完!
問閻老:對咸豐一朝有何觀感?對慈禧有何印象?
閻老沉吟片刻,從容地說:慈禧太后執掌朝政,大約半個世紀,內憂外患,風雲變幻,宮中府中,有多少精彩的故事上演?你是這方面的專家,你這本《女人慈禧》,一定好看。說到慈禧和咸豐一朝,前不久,我和夫人一起還真的認真討論過,列舉了6條錯誤,一是位即錯了,不該由咸豐登上皇帝寶座,應該由恭親王即位;二是老婆娶錯了,不該娶慈禧,導致亡家亡國;三是逃往熱河逃錯了,離開京師,離開宗廟,是一生一世的恥辱;四是顧命大臣選錯了,不該由八大臣執政……講課的時候,只說了3條,位即錯了,北逃錯了,顧命大臣選錯了。
咸豐一生確實很熱鬧,犯了許多錯,不過,最突出的一個錯,恐怕要算是兒子生錯了:咸豐鬼使神差地來到冷宮咸福宮,以此為家,懿妃懷孕、生子,參與和干預朝政,進而控制了皇權,從此,不再撒手權力,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連兒子都能夠捨棄,還有什麼做不了的?這一系列錯誤,都是由兒子載淳引起的,豈不是兒子生錯了?可是,古往今來,誰能責怪兒子生錯了?生兒子,是女人慈禧的造化,只能說是天意。
閻老高興地說:咸豐去世後,一直講,有兩股勢力,一是以恭親王為首的王公大臣集團,稱為北京集團,一是以顧命八大臣為核心的大臣集團,稱為熱河集團,兩大集團,勾心鬥角,互相傾軋。說到這一點時,我那不到20歲的兒子突然插言,說應該有三股勢力,即在這兩股之外,還有以小皇帝為中心的兩宮太后集團!一聽,嗯,有道理啊,正是有這三股勢力,才構成了當時複雜多變的政局,最後,兩宮太后聯合王公集團,收拾了顧命大臣集團!
閻老說到歷史,說到他的家人,興致勃勃,看上去很知足,也很幸福。他是學歷史的,數學也學得很好。他說,研究數學比研究歷史容易多了,數學有規律可循,可是,歷史卻是沒有規律的!閻老研究歷史,至今,剛好是50周年,真是不容易。他夫人是研究經濟學的,他兒子是學法律的,一家人,對歷史充滿興趣,一起研究歷史,可謂其樂融融。
閻老說到太和殿的門匾,又是一番感嘆。
太和殿殿門上,有很雄勁的3字豎匾:太和殿。這是康熙皇帝的御筆。
太和殿大殿之內,高懸著一幅大的橫匾:建極綏猷。兩邊柱子上是有名的對聯:帝命式於九圍,茲惟艱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於時保之,遹求厥寧。這橫匾和對聯,可是乾隆皇帝的御筆。
袁世凱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當年拜見慈禧太后,他嚇得渾身哆嗦,他的內心深處最大的願望,恐怕是有一天在太和殿登基。天從人願,他真的坐上了皇帝寶座。袁世凱稱帝,破壞了太和殿大殿內的匾聯,殿內的橫匾換上了二字匾:禮堂。太和殿也改換了門匾:承運殿。明代皇帝是奉天承運,袁世凱的意思是直承明朝的帝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