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初為了孩子出來闖蕩的鄭家小妹一家生活越來越好,現在都買起了小洋樓別墅型房子,出入開著小轎車,而擁有鄭家小妹店面一半的股份的鄭家兩老的分紅也一年比一年豐厚,現如今一年他們至少有數十萬的進帳,而且這些錢還在學習金融的尹爸和尹曉的安排之下,轉成購買基金股票,年年增值,如今兩老的名下至少有了數百萬的存款,外加幾處地段很不錯的房產。

  兩個老人的養老金一年比一年的富餘,只是光仍在銀行里不見天日的升值,它們永遠只是一堆讓他們略顯觸目驚心,但驚著驚著就成了習慣,習慣了就成了自然的數字,為了不浪費兒女們孫輩的孝心,也是為了不浪費這些錢,更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孫輩,讓他們更加有成就,在鄭家小妹開店兩年的時間,他們銀行中的存款已經是一個不菲的數目的時候,兩位老人經過商量統一意見,有所決定以後又聚集能聚集的兒女,不能聚集用電話聯絡,向他們宣布他們老兩口的決定,他們決定把他們擁有的那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拿出來建一個仿造社會基金會的形式成立一個家庭基金會,資金就是用他們這些存在銀行不見天日的所謂養老金,包下他們所有兒女的兒女上學一切所用的消費,以及兒女們遇到困難,急需用錢的時候的用度。

  這一則消息被通告的一眾兒女自是難以同意,不說他們早已成人,皆已經各自成家立業,還有了自己的孩子,說什麼也不能讓老父親母親為他們操心,就是那筆錢本就是他們給父親母親準備的養老金,他們沒付出什麼,靠這種有些取巧的方式給父親母親預備養老金就已是難為情了,現在父親母親有些余錢就先想到他們,但他們又哪裡能好意思接受?他們之中是有人有些困難,但是幾個姐妹兄弟的感情不錯,稍稍周轉一下度過最困難的時期就還能過得去,哪還好意思用父親母親的養老金,再讓父母操心,給父母添麻煩?

  只是,他們的反對不同意都是無效的,兩位老人堅持把錢拿出來用,不放在銀行里發霉,讓他們明明有餘錢幫助兒女,卻要袖手旁觀的看著兒女艱難度日,砸鍋賣鐵的辛勞,他們做不到。老小孩老小孩,老人一上了年紀,那還真是較真了,還別說兩位老人的性子本就倔強,做下了決定,他們心中自有決斷的他們更是堅持己見,決不妥協。

  沒辦法,鄭家的幾個兄弟姐妹開始積其心思想辦法,既然打消不了倔強的老父親母親的想法,而死命的反對只會惹父親母親生氣,生氣傷身,那是他們的不孝。那既然如此,經過商量,幾人有了決斷。他們可以同意兩位老人愛護兒女孫輩的想法,但是他們絕不同意兩位老人把他們的養老金全部都拿出了投用於他們想要成立的家庭基金會。

  按照他們的想法就是,當初在鄭家小妹開店的時候,股份分十成,送給老父親母親兩人的五成股份中,有三成實打實的是曉曉那小妮子和尹爸尹媽用自己的店鋪還有實質資金折算來送給兩位老人做養老金,另外兩成才是他們集資,鄭家小妹拿出來同樣送給老父親母親作為養老金,而當時老父親在曉曉的磨纏下是以那兩成股份作為幾個兒女誰家困難就拿出來救濟誰家的理由才收下的,只是當時他們都為了能讓老父親手下,就也沒在意老父親的理由。

  但是,現如今老父親母親既然提出來以他們暫時用不到的養老金建一個家庭基金會,他們不行同意又不行,那就折中,只用只拿出這兩成股份就好,這兩成股份才是真正有理由可以用來幫助他們救濟他們困難的資金,那三成不能動,那三成股份的收益真正是他們的老父親母親的養老金,而且還是以曉曉那小妮子的壽禮的名義,實打實的是曉曉那小妮子的錢和老三的店面賠本折算來的。

  呵呵,他們的想法很好,但無奈兩位老人不願意這樣來做,他們覺得拿出來的錢太少了,根本不夠用,死活不同意兒女們的折中意見,最後,未免爆發成家庭大戰,好心變壞意,鄭家的幾個兒女乾脆拉上幾個能明理懂事能勸說老人的孫輩上場,特別是雖然年紀偏小,但聰慧可人最得鄭家老爺子的心的尹曉,那是絕對不能少的。他們做兒女的不好勸說,以免惹得兩位老人動氣,他們派出他們的孩子,兩個老人的孫輩,兩個老人總不好朝他們的孫輩發火吧。而能不能真正打消兩位老人的想法,或是勸說他們同意他們的折中意見,他們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想要憑藉孫輩的磨纏讓兩個老人的堅持鬆動他們再曉以大義罷了。若說是誰能讓他們能真正抱有一絲希望,能讓兩位老人點頭同意或是退步,那還是此行勸說兩位老人中年紀最小的曉曉那小妮子莫屬。

  最終,耐不住孫輩們的磨纏,不忍心看他們絞盡腦汁想盡理由來勸說他們,再加上尹曉很是隱晦的提醒他們知道,沒有兒女們的同意,他們的想法就是再好也行不通,最終,兩位老人選擇了妥協,他們可以保留一些股份的收益作為他們的養老金,剩下的全部投進家庭基金會裡去,用這些錢來培養小輩,給他們的下一代的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條件。

  經過一番算是激烈的討論對決,鄭家兩老和鄭家幾個兒女各有退步妥協,最終的結果就是兩位老人至少留下了兩成股份的收益不動,另外三成股份的收益投入近他們想要成立的家庭基金會之中,家庭基金會宣告成立,自此,鄭家自鄭家兩老下的第三代的所有消費就由家庭基金會來承擔,鄭家兒女中誰有困難,也可以來他們這裡尋求救濟,家庭基金會的責任就是用家庭基金會裡的資金培養鄭家兩老的所有孫輩成材,給老鄭家爭光添彩;救濟需要幫助的兒女,為他們提供金錢幫助……

  自此,兩位老人和兒女們那場沒有硝煙的征戰這才宣告落下帷幕,為了避免兩位老人覺得家庭基金會裡面的資金不夠,再拿出他們留下作為體己的那兩成股份的收益去貼補家庭基金會的資金需求,尹曉乾脆拉著尹爸,帝諾,把兩老那五成股份兩年以來的收益扔進國際股市里轉圈,讓那一筆作為家庭基金會起始資金的錢大大的富餘了以後,分開兩位老人那兩成股份應得的收益或存進銀行,或定下長期升值路線,而後另外三成股份收益中再留下部分作為兩位老人成立的家庭基金會的第一期固定起始資金,其他的依舊安排好雖然幅度不大但是在於穩定的升值計劃,他們的目標就是絕對不能家庭基金會裡缺錢,讓兩位老人動用他們最後的養老金來貼補!

  兩位老人拿錢出來幫助他們的兒女減輕負擔,給孫輩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那是兩位老人的好心,兩位老人的善意,但是他們不能總讓老人來為他們貼補,不然就是他們的不孝了……

  第251章 貪婪的下場(一)

  家庭基金會的成立後,兩老正是把孫輩們上學所需的花費全包摞起來,憑著家庭基金會裡的資金,為他們的孫輩上學提供創造了良好優越的學習條件,只是,擁有成人心智,擔心她的表哥表姐表弟們有一些因為了有好的條件而不思進取,是以,她很是隱晦的提醒兩位老人注意這種情況,她不想以後原本是兩位老人的好心好意,卻因為那不知道珍惜的人不思進取反累得兩位老人傷心。

  經過尹曉隱晦的提示,生活智慧足夠豐富明理的兩位老人很快就意思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一不小心,他們就會好心辦壞事,讓孩子吃不得苦,不思進取。是以,兩位老人聯繫兒女們又制定了一些計劃,不止讓他們那些做父母的多注意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而且還把他們一個個除了不必上學的尹曉,還有沒有上學的幾個小輩按計劃分類,先是讓他們見識見識農民種地的辛苦,讓他們每逢放假都要參與其中,再來,鄭老爺子,尹媽鄭小舅都是學醫的人,晾曬中藥什麼的活計很好早,包括那些不上學的小輩們,鄭老爺子都把他們拉扯出來過,讓他們嘗嘗暴日下晾曬中藥的辛苦,等到等到幾個大的再大一些,一到暑假,都被鄭老爺子找鄭小妹扔進她的店裡當實習工……

  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從小樹立孫輩們吃苦耐勞的心,還有就是提醒他們,不想要以後這麼辛苦,想要以後有好日子過,就得老老實實給他們好好學習,再有就是想要花費可以,自己賺錢,他們要用家庭基金會裡的錢上學、穿衣吃飯就要有付出,只有付出才有回報,鄭老爺子等家長一致決定通過最實際的勞動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不必在為一分錢難倒人的孩子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好好學習,有了好的出路,不必在延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

  還好,他們的用心良苦沒有白費,經過做家長的嚴格要求,鄭老爺子的操練,還有經常在大城市裡的刺激,尹爸尹媽良好的榜樣,再加上互相之間的影響,一眾孫輩的學習成績基本上都很不錯,就是遠在鄉下鄭家老大眼看就不成器的大兒子鄭偉,在鄭家老大狠心的嚴格教育,被打壓到底的母親有了離婚的威脅不敢維護,還有沒有金錢來源的威脅之下,也不得不老老實實的上學,雖然成績不是頂好,但至少還過得去,在鄭家大姐的大兒子參加高考的第二年,他也同樣參加了高考,考上了H市內一所正規的大專學校,學了些技術,如今年紀大了,再加上生活的磨練,整個人收斂了從前被鄭家大兒媳寵壞的張狂,不正混,老老實實的上學畢業參加工作,而後與他同廠工作一個女同事結了婚,如今有了一個兒子,日子過得也算還可以。<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