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站於乾清宮門,龍椅之前,俯視著跪拜一地的大臣,宗親,還有與他爭奪皇位的兄弟們,胤禛沒有什麼激動興奮的程序,都經歷過一次,那次更將慘烈,早就在他既定的計劃程序中,早有預料的事情,沒有值得他激動的地方。他有的只是,又一次大權在握的自信和自由,計劃可以開始施行。而在實行之前,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為帝,梓嫻為後,這句誓言,他沒有忘記。如今,他已是站在皇位之上,迎娶梓嫻的時候到了。壓抑著內心湧起的喜悅激動,胤禛勉強保持冷靜,他還要主持他和梓嫻的婚典,不能亂了情緒。

  輕抬手,一句平身,讓跪拜一定的臣屬起身,又一個手勢,事先布置好的程序開啟。靜鞭聲,奏樂聲,通報聲,都代表著一件事,新帝迎娶新後,又一次給還沒壓下震驚的大臣宗親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地震。

  不管台下一眾的所思所想,胤禛是喜悅非常,平日裡冷硬的臉容,也在不經意間,透出一絲絲柔和的喜悅。

  康熙要禪位,自己要御極,胤禛是最早知道的。他早有預料,他和皇阿瑪也就此討論了數次,而關於繼福晉和胤禛登基後皇后的人選兩人曾有以下對話:

  「烏喇那拉氏也去了一年了,朕壓著朝中大臣上疏給你指婚的摺子也拖不了多久,你心中可有人選?」

  胤禛搖了搖頭:「兒臣對那些女子的品德沒有絲毫了解,若是一般的妻妾,選那聲名賢良的娶了便是,這未來的皇后……還是慎重些的好,萬一那人不堪國母之責後悔也晚了。」

  康熙瞪了他一眼,笑了。半晌才道:「烏喇那拉氏是朕指給你的嫡福晉,嫁給你後她也當得起皇家媳婦的責任,按禮該追封她為元後。不過,天下人不清楚,還是有人知道的(康熙、胤禛、烏雅氏、李氏、烏喇那拉家並一些消息靈通的皇室宗親),她做過的事可占了不孝、不賢、不順……朕卻不想將你元後的位置給她。」那樣的兒媳婦,他可是要不起,他恨不得剝其皮拆其骨.....

  「你可是有什麼打算?」兒子大了,有能力了,投入修煉,卸去帝王威嚴,回歸些許與胤祥相仿愛湊熱鬧的本性的康熙,微挑眉,帶著笑意詢問。包辦婚姻,他不打算在進行,好歹,過幾日,胤禛也是一國之君了。這是他自己的事,就讓他自己操心。反正,按照胤禛的想法,他又不擔心大清沒有合格的繼承人,就是胤禛不立後,也不礙事的。反正,以胤禛的能力足夠解決朝堂上下不妥之言。

  「兒臣自有準備。」一派神秘,胤禛沒有吐露分毫,他早有決斷,他的皇后人選,他唯一的妻,他的摯愛……..

  「恭迎皇后入殿......」一聲聲的叩拜通報聲,在宮侍宮女的簇擁下,鳳儀萬千,傾盡天下的梓嫻頭戴熏貂冬朝后冠,上綴朱緯,頂三層飾有珍珠、金鳳、寶石、珊瑚等飾物,冠後護領,垂明黃帶。金約上綴青金石、綠松石、珍珠、珊瑚等垂褂物,耳飾是左右各三的金龍銜一等東珠。朝褂是用石青色片金緣,以立龍、正龍和萬福萬壽為繡衣圖案。領後垂明黃絛,飾以珠寶。朝袍是以明黃色加了貂緣的緞子製成,龍紋披領、護肩與袍身。

  明黃的至尊至貴,繡紋的華麗繁複,衣飾上的寶石熠熠生輝,這一切都是阿七和胤禛共同攜手準備的最好的一切的物件,普通人穿了不免被奪了氣勢顯得庸俗,端莊大氣者穿了也會無端少了清靈之美,靈秀之人穿了襯不起它的尊貴高華…….....

  梓嫻穿上它,卻竟仿佛天生為她所訂製的一般,尊貴中透著無比的清華雅逸,那些珠光美紋仿佛只是綠葉中綠葉,金堆玉砌只為了烘托那靈透無比的滴露!那些珍稀寶石華服,都是陪襯她的存在.......(

  135

  淡金色的陽光下,她那在瑩潤顆顆均勻的珍珠遮面垂簾下,稍稍露出的如雪脂凝玉般的肌膚裹在那層層閃爍著五彩的金芒中,如奇花初胎,富貴榮華而又清麗脫俗!僅僅初窺一覷,卻已是讓一眾人震驚;愣神,好半晌沒有反應。

  看著踏著紅毯,拾階而上,一步步向他行至的梓嫻,胤禛唇角含笑,劈手奪過蘇培盛雙手捧著的封后聖旨,甩手拋開親自宣讀下詔:「帝王仰膺天眷、洪化教禮、撫育群生。爰溯治理之隆、莫不肇自宮闈、達於海宇。故必慎選賢媛,用資內助,承宗廟之重,敦風化之源……咨爾妃鈕祜祿氏,乃承恩公凌柱之女,世德鍾祥,毓秀名門,性秉溫莊,度嫻禮法,柔嘉表范、宜昭女教於六宮,應正母儀於萬國。茲仰承太上皇御,以冊寶立爾為皇后。爾其誠孝以奉重闈,恭儉以先嬪御。敬襄宗祀、弘開奕葉之祥。益贊朕躬、茂著雍和之治。欽哉。」

  胤禛的宣旨清晰而莊重,伴隨著胤禛的宣讀,是梓嫻一步步靠近丹陛的腳步。旨意宣告完畢,胤禛親自走下丹陛,迎到梓嫻面前,無須梓嫻跪拜接旨等等的程序直接將聖旨交到梓嫻手中,附帶緊隨著胤禛步伐的蘇培盛則配合的將裝有金冊玉蝶皇后印璽的托盤交給隨侍梓嫻身側的阿琳手中。

  胤禛柔和了神色,輕輕執起梓嫻的右手,攜手步上丹陛,旋身面對大臣朗聲宣告:「朕的皇后,唯一的妻。」他的摯愛是與他一樣的強者。是和他並肩的存在,而不是他的附屬。拋卻三宮六院,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那並肩而立的帝後。男的威儀冷峻,女的清麗如蓮,看在一眾皇親大臣眼裡是如何地般配……

  「群臣參拜皇后娘娘。」在胤禛的宣告聲落下。蘇培盛揚聲提醒那一眾傻愣愣沒有反應的大臣,趕緊叩拜皇后娘娘,千萬不要犯了聖上的忌諱。身為新帝的貼身大太監,他可是十分清楚自家主子爺對皇后的在意,還有皇后的神奇能力,那位可是絕對不能冒犯的存在。

  「叩見皇后娘娘,恭祝皇后娘娘萬福金安......」蘇培盛的提示,喚回一眾愣神的大臣宗室皇親的理智。回過神來的一眾人不顧後背直冒的冷汗,立馬齊涮涮的俯身叩拜,不管如何突然,就像今日康熙突然傳位一樣,這個皇后。亦是新帝親自冊封的,唯一的妻,足以說明新帝對皇后的在意,不容他們忽視。

  雖然,他們有些疑問,這個能被新帝冊封為后的女子一直名不見經傳?但按照猜測,應該是雍親王府後宅的一員,為什麼不是等新皇登基冊封后宮,由妃晉封。扶正為後?前面辭世的四福晉烏喇那拉氏為什麼沒有任何程序提起?不是應該先追封為后的麼?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這也太奇怪了,不合常理。不過,沒人敢指摘出來。

  康熙頒發禪位詔書都沒有這個引發的波瀾大。

  旨意一傳出去就有御史想上疏直諫卻被人拉住,這是什麼時候,新皇登基啊。這個鈕祜祿氏出身滿洲著姓大族,本身這氣度,這鳳儀,也足以母儀天下,更重要的是,她很得新帝的在意。更何況聖旨已下,現在去質疑,去諫言,不外乎自找死路。你可要看清,現在上位的是誰,上位的可是素有冷麵王之稱狠辣果斷的雍親王。雍親王之名,雍親王的手段,縱使他為人低調,又有幾個不心驚膽寒?

  再說,看這鈕鈷祿氏懿德嘉行、矜持修潔,反正皇后之位是跑不掉的,就算更進一步冊元後又怎麼樣?你為已逝的雍親王嫡福晉鳴不平,可你瞧瞧烏喇那拉家族的人出來說什麼沒有?!普通人家都不會這麼對待一個已逝的嫡妻,何況更重臉面的皇家,裡面要是沒什麼內幕說出來誰信?別傻了。不然,作為郡王福晉去世,怎麼會草草下葬,沒有任何死後尊榮?

  這樣,不冊烏喇那拉氏為後也是說得過去的,她雖是四福晉,但是,膝下沒有任何子嗣。和雍親王夫妻十數年,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床上養病度過,沒盡妻子的義務,也沒對長輩盡到孝道……在普通人家這是犯了七出,雍親王還日日好藥地養著敬著,夠對得起她了。再說,她是在雍親王登基前病逝,可不是登基後,兩者意義截然不同……

  不少人在事後紛紛向烏喇那拉家族的人打聽,卻不知烏喇那拉家的人也是心中苦澀,怪得了誰呢?只能怪他們烏喇那拉氏不會教女,教出一個孽女,牽連了整個家族衰落。皇帝沒治烏喇那拉家教女不嚴之罪已經夠好的了,他們哪還有臉求什么元後封號。

  現在,一眾大臣還在震驚著,元後啊!跟繼後的份量可是不同的,元後,那可是名正言順的聖上嫡妻身份,日後,鈕鈷祿氏若是有孩子,那就是嫡子嫡女,身份上也高出其他兄弟姐妹一截,有著優先繼承大統的資格。

  元後嫡子,身份之尊貴,看前廢太子榮光的時候就可見一般.......看上面的帝後,都還如此年輕,生育孩子,只要身體沒問題,那必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若是沒有太多的波折,那么元後嫡子繼位也是沒有問題的事.....看這樣子,鈕鈷祿一族,至少能榮耀百年.....鈕鈷祿凌柱,真是好福氣.....

  梓嫻揮手,示意列為臣屬平身後,一眾大臣都把目光投向了位於大臣之間,官至三品都統的凌柱身上各種羨慕嫉妒恨,讓縱使一直暈暈乎乎的鈕鈷祿凌柱也迴避不了。凌柱真的是驚嘆的極點,震驚的難以複製,他真的沒有想到,就是在恭迎皇后入殿,聖上未曾宣讀封后聖旨之前,他真的一點兒沒有認出,這一身清華飄渺氣度仿若神仙妃子的皇后,是他那被他們一家忽視十餘年的時間,直到她被賜婚於四皇子的時候才真正重視卻也未曾奢望他給家族帶來什麼的嫡次女,鈕鈷祿梓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