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不,你輸了,先帝說,太子殿下乃明君之相,理應繼承大統,而五皇子若有反心,可殺之。」
「不不不,不會的!父皇有旨意,皇帝不能殺我!」
趙豐年最後看了他一眼,離開了。
他剛出了大理寺,就將一小太監侯在大理寺門口,說陛下召見。
「你見到他了?仁王如何?」
「仁王乃陛下兄弟,自然不會有人虧待。」
「你在怨朕?」
「不敢。」
「你就是想太多,你放心吧,來看看這個。」
趙豐年走近,竟然是一道將仁王貶為庶民的旨意。
「他是皇親國戚的時候朕不能落人口舌,有時候,活著也未嘗不是一種折磨。」
趙豐年瞭然。
「臣替西北百姓謝過陛下!」
「起來吧,這事已了,往後你就別藏著事了,如今可以跟朕好好說說你哪個海外計劃了吧?」
趙豐年笑,「遵命,陛下。」
他想,永興帝確實是一個明君,至少此時的他,是個明君。
京城下起第一場雪的時候,趙府傳來了孩子的哭聲。
「跟寶兒一樣,也是在下雪天氣,我還記得,寶兒出生那時候,雪下得可大了,我心裡害怕得不行,生怕孩子生下來要挨凍受涼,這一眨眼,寶兒的孩子都出生了。」
巧娘想到過去,感慨萬分。
「誰說不是呢,好在,以前再難也過去了。」
趙豐年跟傅輕雪商量著,為孩子取名叫趙瑞安。
「只盼他生在盛世,平平安安。」
永興四年,大夏的船隊發現了海外大陸,帶回了很多新的種子還有金銀器皿,以及外邦的知識,不同的文化相撞,註定開出更盛大的花朵,從此,大夏沿海經常可以看到不同面貌的商人往來絡繹不絕。
永興五年,大夏朝的交通四通八達,驛站快遞點站密布,火藥廣泛用於軍隊,還訓練擁有了自己的水師,真正做到了四海無人敢犯。
永興六年,皇帝拜趙豐年為內閣首輔,無人不服,從此演繹了一場君臣相得的傳奇。
第91章
趙瑞安出生後,趙豐年提起了把趙老頭張氏接來京城一起生活,家裡人都沒意見。
趙老頭張氏今年都六十幾歲了,放在大夏算是高齡,趙豐年不放心,特意多雇些人一路照顧著,大胖笑著應下了,只等阿彩生完就回懷江府。
大胖在京城郊外開了一家跑馬場,裡面的馬都是拓九從戎地弄來的良駒,吸引了不少王宮貴族的公子哥們前去,如今生意大好,本來離不開他這個老闆,只是剛好青青翠翠都在,索性將馬場角給了她們幫忙打理,高高興興回了老家,他也想把父母弟弟都接到京城,一起享天倫之樂。
趙家村的人得知趙家一家子要搬去京城生活了,都十分羨慕,只是趙老頭卻有些不太樂意。
「我們都這把年紀了,說不準哪天人就走了,還去折騰什麼,你們的孝心我們都知道,大胖你只帶你爹娘還有二胖去就行了,我們在村里生活了一輩子了,臨老了就想在這裡落葉歸根。」
王三娘雖然也忐忑即將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對京城的嚮往,便勸慰他們,「寶兒也是孝順,說的也在理,如今爹娘你們年紀都大了,大毛病小毛病也都有,到了京城還能請最好的大夫瞧瞧看顧著,雖說如今咱們這裡也是好過了,畢竟比不上京城的。」
大胖頭一回發覺他娘勸人很有一套,不禁覺得好笑。
「娘說的太對了,爺,奶,你們真應該去,也不愁住不下,陛下看中阿年,賜了好大一座宅子,便是咱們這些人都住進去都不成問題,再說了,如今我經營了一家馬場,也置辦了自己的房子,三近的大宅子呢,你們到時候也不愁沒事做,隔三差五地兩邊都看看。」
二胖聞言也有些猶豫。
「要不我就不去了吧,大哥你在京城已經很不容易了,帶著爹娘還要,哪有帶著弟弟一起的。」
王三娘有些不樂意,雖然以前她偏疼大兒子,可這麼多年了,一直是二胖在他們面前盡孝,要是二胖不去,她都不想去了,只是到底兩個兒子都成了家,她就是再不懂事,也不能要求大兒子一定要帶上二兒子,沒這樣的道理。
「你還真得去,我那馬場如今正缺人手呢,你趕緊去給我幫忙!你看看柳家兩位兄長,就是早些時候相互幫扶,如今一個比一個好,柳家人一早就都搬去了北定府,我們兄弟好好干,又有寶兒支持,肯定能在京城闖出一片天來!」
趙來金看著這一幕十分欣慰,「是了是了,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嘛。」
家裡人勸完,村里人也來勸。
「寶兒如今是當了大官了,這都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你們不去,旁人指不定還要說他忘本不孝呢!」
這話才是觸動了趙老頭跟張氏。
他們享不享福沒事,但是要別人因為他們不去說孫子的不好,那他們就不樂意了。
「你們先去,往後說不準我們還能在京城碰面呢!」這話是趙大伯趙來富說的,趙來富的爹,趙老頭大哥兩年前去了,如今趙大家就剩下趙來富夫妻跟趙有志媳婦還在。
趙來富說這話是因為趙有志當了官了,雖然被外派了,但是不知是不是看在趙豐年的面子上,竟分去了青州一個富裕的縣城,趙來富一家只等秋收後就前去青州跟他團聚,只要趙有志好好干,朝中又有人在,順利回京也是遲早的事,趙來富不止一次兩次說當年自己把兒子送去趙豐年身邊的決定多么正確了。
「沒有寶兒,就沒有有志的今日,也沒有我們家的今日,我們還指望以後去了京城再跟你們一起聚聚呢!」
趙家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
趙家村這些年大家生活如意,許是生活好了,人的精神也好,如今趙大山這個村長也還健碩,大胖找到他說趙豐年出了銀子打算再給村里族學置辦學田,趙大山精神奕奕召集了族老鄉親們說這事。
「今年咱們族學裡有不少好苗子呢,童生就有五個了!往後一定叫他們好好珍惜,向寶兒學習!做個好官!」
臨走前,趙大胖還特意打聽了一番趙老二跟趙老三的情況。
村長兒子趙來元嘆了口氣。
「也算是惡人有惡報,來喜叔夫妻二人從北地回來後就瘋了,整日瘋瘋癲癲一會說要女兒,一會兒又嚷著去找兒子,那趙柱子當真是個薄情寡義大不孝的,竟對他們不管不顧,聽說他們找上門去後,他直接叫人將人打發了出去,村里看著不忍心,去年本想去把他們帶回村里,瘋癲什麼的,大不
了關在家裡,總歸是少不了他們一頓飯,誰成想,他們失足落了水,竟就這樣去了,後頭趙柱子所作所為被發現了,被革除了秀才功名,又被錢家嫌棄得不行,只是錢家敗落了,一家人都窩裡鬥,如今日子也不好過。
至於你三叔,他後面又去陳家灣求了幾回蓮嬸,不過都被打發了,阿玉索性帶著蓮嬸一家都搬到了府城裡,招了個知根知底的贅婿,家裡經營著紡織廠,日子過得也好,後面聽聞來慶叔離開了懷江府,就沒找到人了。」
大胖也不禁唏噓。
「所以這做人,還是要講良心的。」
趙老頭、張氏年紀大了,路上不好趕太快,這樣一路走來,初夏才到了京城。
「這就是京城啊,果然跟咱們小地方不一樣,真熱鬧啊。」王三娘不禁感慨,又有些拘謹。
「這京城裡的路也好,又寬又平坦!」趙來金直看得不錯眼。
「這就是你說的寶兒在北地弄出來的好東西吧?這路果然是好,跟整塊的石板似的。」趙老頭雖然一路趕路,但是兒孫都沒叫他吃一點苦頭,因此此時精神也還可以。
「還不止呢,爺,這東西修城牆也是好的,說是工部已經發了文書到各州府去了,等再過幾年,咱們老家的路也能跟這裡一樣好,到時候回去瞧瞧都方便的。」
「真好啊。」
得知趙老頭張氏一行人到了京城,還沒回北地的趙青青跟趙翠翠忙趕過來見人。
祖孫幾人抱著哭了一場,王三娘跟趙來金可不知道趙青青趙翠翠還活著,見狀驚訝不已。
張氏笑話他們沒見識,「也不怪瞞著你們,往前在村里,老大媳婦你是個藏不住事的,到時候旁人知道了對幾個孩子們都不好,如今在京城,無論是阿年,還是大胖二胖他們,都是要講究名聲的,你們也要繼續當作不知道才好。」
王三娘跟王小紅又愁,但是也不是血海深仇,無非是些家長里短的小事,早在王小紅自作自受去了後就忘得一乾二淨了,哪裡會跟兩個孩子過不去,再說,這事趙豐年是主謀,大胖也參與了,他們家還要指望著趙豐年過活,自然不會說出去。
趙來金就沒想那麼多了,兩個侄女沒死,在他看來就是好事。
晚上,趙豐年從宮裡回來,見到一家人同樣十分開心。<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不不,不會的!父皇有旨意,皇帝不能殺我!」
趙豐年最後看了他一眼,離開了。
他剛出了大理寺,就將一小太監侯在大理寺門口,說陛下召見。
「你見到他了?仁王如何?」
「仁王乃陛下兄弟,自然不會有人虧待。」
「你在怨朕?」
「不敢。」
「你就是想太多,你放心吧,來看看這個。」
趙豐年走近,竟然是一道將仁王貶為庶民的旨意。
「他是皇親國戚的時候朕不能落人口舌,有時候,活著也未嘗不是一種折磨。」
趙豐年瞭然。
「臣替西北百姓謝過陛下!」
「起來吧,這事已了,往後你就別藏著事了,如今可以跟朕好好說說你哪個海外計劃了吧?」
趙豐年笑,「遵命,陛下。」
他想,永興帝確實是一個明君,至少此時的他,是個明君。
京城下起第一場雪的時候,趙府傳來了孩子的哭聲。
「跟寶兒一樣,也是在下雪天氣,我還記得,寶兒出生那時候,雪下得可大了,我心裡害怕得不行,生怕孩子生下來要挨凍受涼,這一眨眼,寶兒的孩子都出生了。」
巧娘想到過去,感慨萬分。
「誰說不是呢,好在,以前再難也過去了。」
趙豐年跟傅輕雪商量著,為孩子取名叫趙瑞安。
「只盼他生在盛世,平平安安。」
永興四年,大夏的船隊發現了海外大陸,帶回了很多新的種子還有金銀器皿,以及外邦的知識,不同的文化相撞,註定開出更盛大的花朵,從此,大夏沿海經常可以看到不同面貌的商人往來絡繹不絕。
永興五年,大夏朝的交通四通八達,驛站快遞點站密布,火藥廣泛用於軍隊,還訓練擁有了自己的水師,真正做到了四海無人敢犯。
永興六年,皇帝拜趙豐年為內閣首輔,無人不服,從此演繹了一場君臣相得的傳奇。
第91章
趙瑞安出生後,趙豐年提起了把趙老頭張氏接來京城一起生活,家裡人都沒意見。
趙老頭張氏今年都六十幾歲了,放在大夏算是高齡,趙豐年不放心,特意多雇些人一路照顧著,大胖笑著應下了,只等阿彩生完就回懷江府。
大胖在京城郊外開了一家跑馬場,裡面的馬都是拓九從戎地弄來的良駒,吸引了不少王宮貴族的公子哥們前去,如今生意大好,本來離不開他這個老闆,只是剛好青青翠翠都在,索性將馬場角給了她們幫忙打理,高高興興回了老家,他也想把父母弟弟都接到京城,一起享天倫之樂。
趙家村的人得知趙家一家子要搬去京城生活了,都十分羨慕,只是趙老頭卻有些不太樂意。
「我們都這把年紀了,說不準哪天人就走了,還去折騰什麼,你們的孝心我們都知道,大胖你只帶你爹娘還有二胖去就行了,我們在村里生活了一輩子了,臨老了就想在這裡落葉歸根。」
王三娘雖然也忐忑即將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對京城的嚮往,便勸慰他們,「寶兒也是孝順,說的也在理,如今爹娘你們年紀都大了,大毛病小毛病也都有,到了京城還能請最好的大夫瞧瞧看顧著,雖說如今咱們這裡也是好過了,畢竟比不上京城的。」
大胖頭一回發覺他娘勸人很有一套,不禁覺得好笑。
「娘說的太對了,爺,奶,你們真應該去,也不愁住不下,陛下看中阿年,賜了好大一座宅子,便是咱們這些人都住進去都不成問題,再說了,如今我經營了一家馬場,也置辦了自己的房子,三近的大宅子呢,你們到時候也不愁沒事做,隔三差五地兩邊都看看。」
二胖聞言也有些猶豫。
「要不我就不去了吧,大哥你在京城已經很不容易了,帶著爹娘還要,哪有帶著弟弟一起的。」
王三娘有些不樂意,雖然以前她偏疼大兒子,可這麼多年了,一直是二胖在他們面前盡孝,要是二胖不去,她都不想去了,只是到底兩個兒子都成了家,她就是再不懂事,也不能要求大兒子一定要帶上二兒子,沒這樣的道理。
「你還真得去,我那馬場如今正缺人手呢,你趕緊去給我幫忙!你看看柳家兩位兄長,就是早些時候相互幫扶,如今一個比一個好,柳家人一早就都搬去了北定府,我們兄弟好好干,又有寶兒支持,肯定能在京城闖出一片天來!」
趙來金看著這一幕十分欣慰,「是了是了,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嘛。」
家裡人勸完,村里人也來勸。
「寶兒如今是當了大官了,這都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你們不去,旁人指不定還要說他忘本不孝呢!」
這話才是觸動了趙老頭跟張氏。
他們享不享福沒事,但是要別人因為他們不去說孫子的不好,那他們就不樂意了。
「你們先去,往後說不準我們還能在京城碰面呢!」這話是趙大伯趙來富說的,趙來富的爹,趙老頭大哥兩年前去了,如今趙大家就剩下趙來富夫妻跟趙有志媳婦還在。
趙來富說這話是因為趙有志當了官了,雖然被外派了,但是不知是不是看在趙豐年的面子上,竟分去了青州一個富裕的縣城,趙來富一家只等秋收後就前去青州跟他團聚,只要趙有志好好干,朝中又有人在,順利回京也是遲早的事,趙來富不止一次兩次說當年自己把兒子送去趙豐年身邊的決定多么正確了。
「沒有寶兒,就沒有有志的今日,也沒有我們家的今日,我們還指望以後去了京城再跟你們一起聚聚呢!」
趙家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
趙家村這些年大家生活如意,許是生活好了,人的精神也好,如今趙大山這個村長也還健碩,大胖找到他說趙豐年出了銀子打算再給村里族學置辦學田,趙大山精神奕奕召集了族老鄉親們說這事。
「今年咱們族學裡有不少好苗子呢,童生就有五個了!往後一定叫他們好好珍惜,向寶兒學習!做個好官!」
臨走前,趙大胖還特意打聽了一番趙老二跟趙老三的情況。
村長兒子趙來元嘆了口氣。
「也算是惡人有惡報,來喜叔夫妻二人從北地回來後就瘋了,整日瘋瘋癲癲一會說要女兒,一會兒又嚷著去找兒子,那趙柱子當真是個薄情寡義大不孝的,竟對他們不管不顧,聽說他們找上門去後,他直接叫人將人打發了出去,村里看著不忍心,去年本想去把他們帶回村里,瘋癲什麼的,大不
了關在家裡,總歸是少不了他們一頓飯,誰成想,他們失足落了水,竟就這樣去了,後頭趙柱子所作所為被發現了,被革除了秀才功名,又被錢家嫌棄得不行,只是錢家敗落了,一家人都窩裡鬥,如今日子也不好過。
至於你三叔,他後面又去陳家灣求了幾回蓮嬸,不過都被打發了,阿玉索性帶著蓮嬸一家都搬到了府城裡,招了個知根知底的贅婿,家裡經營著紡織廠,日子過得也好,後面聽聞來慶叔離開了懷江府,就沒找到人了。」
大胖也不禁唏噓。
「所以這做人,還是要講良心的。」
趙老頭、張氏年紀大了,路上不好趕太快,這樣一路走來,初夏才到了京城。
「這就是京城啊,果然跟咱們小地方不一樣,真熱鬧啊。」王三娘不禁感慨,又有些拘謹。
「這京城裡的路也好,又寬又平坦!」趙來金直看得不錯眼。
「這就是你說的寶兒在北地弄出來的好東西吧?這路果然是好,跟整塊的石板似的。」趙老頭雖然一路趕路,但是兒孫都沒叫他吃一點苦頭,因此此時精神也還可以。
「還不止呢,爺,這東西修城牆也是好的,說是工部已經發了文書到各州府去了,等再過幾年,咱們老家的路也能跟這裡一樣好,到時候回去瞧瞧都方便的。」
「真好啊。」
得知趙老頭張氏一行人到了京城,還沒回北地的趙青青跟趙翠翠忙趕過來見人。
祖孫幾人抱著哭了一場,王三娘跟趙來金可不知道趙青青趙翠翠還活著,見狀驚訝不已。
張氏笑話他們沒見識,「也不怪瞞著你們,往前在村里,老大媳婦你是個藏不住事的,到時候旁人知道了對幾個孩子們都不好,如今在京城,無論是阿年,還是大胖二胖他們,都是要講究名聲的,你們也要繼續當作不知道才好。」
王三娘跟王小紅又愁,但是也不是血海深仇,無非是些家長里短的小事,早在王小紅自作自受去了後就忘得一乾二淨了,哪裡會跟兩個孩子過不去,再說,這事趙豐年是主謀,大胖也參與了,他們家還要指望著趙豐年過活,自然不會說出去。
趙來金就沒想那麼多了,兩個侄女沒死,在他看來就是好事。
晚上,趙豐年從宮裡回來,見到一家人同樣十分開心。<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