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宣王見來人是他,濃濃的恨意從眼底迸發出來。
陳豫之起身給李謖作了一揖。
李謖抬手,道:「陳侍郎繼續審問便是。」
「是。」說罷,陳豫之將上首位置讓給李謖,自己則在案旁加了把木凳。
宣王年紀不小,卻是個硬骨頭。
這些日亦給他用過刑,他卻仍不肯開口。
此時李謖坐在上首,手上不住把玩一個半截長的細圓木棍。
宣王原不甚在意,目光不經意從李謖手上一掃,當即呆愣住。
宣王忽地暴躁起來,他不斷掙扎著,又因頸部和腳上都被麻繩捆在一旁的木柱上,動彈不得。
「李謖,你把六郎怎麼了?」
宣王認出李謖手上把玩的正是那日他給六郎留下的箭矢,他絕不會看錯。
「大膽,竟敢對太子殿下不敬!」陳豫之倏地拍案,斥責宣王。
李謖面上仍帶著淺淺的笑意,「九叔以為六郎當真能逃脫得出西鳳山?」
宣王雙眼爆裂,死死盯著他。
「京中尚有李敬派來的死士。今日救你無事,明日如何孤就做不得保證,何況還有宣王府一眾人在外。九叔,你還有得選。」
宣王依舊不語,片刻後,他垂下了頭。
李謖知道他內心尚在掙扎,起身道:「九叔不妨思量思量,若你願將這些年你與李敬往來一一交代,孤可保六郎不死。」
宣王不禁抬頭看他一眼,眸中帶著濃濃的懷疑和試探。
李謖負手離開地牢,獨留半截箭矢於他眼前案上,教他時時刻刻都能瞧見。
機會擺在他面前,只看他作何選擇。
濃霧遮住月光,外頭已陷入重重夜色。
李謖走出地牢,陳豫之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後。
「兩日後他若還是不開口便照計劃行動。」
看著遠處黑雲蓋月,靜默片刻後,李謖又道:「留他一條命便可。」
「是。」陳豫之應聲,親送李謖上了馬才回到地牢中。
兩日後便到了聖上出征的日子。
天擦亮時,聖上已率重兵浩浩蕩蕩出了皇城。
李謖與百官隨行,送聖上至城門外。
待李謖回了宮,刑部派人來報,只道宣王在地牢中遇刺,如今已昏死過去。
「派人去醫治,待他醒了再來稟孤。」
「是。」
刑部的人退下,宮人稟:「左衛率在外求見。」
「讓他進來。」
欒昉這兩日帶兵在京中搜尋東冀國死士蹤跡,如今來向他復命,想是有了結果。
欒昉邁步進殿,對李謖作揖請安。
「如何?」李謖問道。
欒昉恭敬道:「臣幸不辱命,東冀國三十名死士並十二名密探皆已捉拿歸案。」
「好。」李謖難得激動起來,「盡數移交刑部。宣王最晚明日便會醒,屆時恐怕會有所交代,你與陳侍郎一併審理此案。」
「是。」欒昉領命。
李謖初擔起監國大任,一時不得閒。
自昨日來了議政殿,至晚間也不曾踏入後宮半步。
莊姝接了平陽王妃進宮小住,今日二人又被皇后叫去長吉殿用了膳。
回到宜秋宮,只聽宮女道魏內監晚間回殿中收拾了殿下衣物,又道太子殿下交代了幾句話,「魏內監道殿下說朝中事物繁多,這幾日便都宿在安和殿,若得閒了請良娣前去安和殿一道用膳。」
莊姝微微頷首,屏退了宮女,手上握著一卷書坐在榻上發呆。
雁遠連喚她好幾聲,莊姝才回過神問:「怎麼?」
「良娣說要去送夜明珠,可要奴婢現在去喚人準備轎輦?」
「罷了。」莊姝伸手撥弄案上的兩枚發光的珠子,「殿下公務忙,我若去了反教他分心。」
不多時長琴掀帘子進來道:「良娣,浴房已備妥當,奴婢服侍您洗漱。」
宜秋宮內一夜無事。
安和殿中。
李謖方躺下不多時,便聽殿外傳來低低話語聲。
因他心中記著宣王一事,晚間又著人叮囑若生變故便叫黃啟持魚符進宮回話。
眼下只怕是宣王那處生變,登時喚了人進來掌燈,又把魏讓叫進來問:「何人在外?」
魏讓不敢欺瞞,便道:「刑部郎中黃啟持魚符入宮,稱有宣王已醒,宣王口稱惟有見了殿下才肯回話。」
李謖揉了揉眉心,不由問:「什麼時辰了?」
「三更天了。」
李謖沉吟片刻回道:「孤明日下了朝自會去見他。」
「是。」魏讓悄無聲息退了下去。
室內一時恢復靜謐,李謖心中放下一事很快便睡著了。
翌日晨起上朝,南方傳來捷報,此番大獲全勝,打得南國節節敗退,不得已掛上白旗。
李謖心情甚是愉悅,下了朝將這兩日朝中之事簡略做了一番概述,寫信派人往東交聖上過目。
待他處理了公務,這才往刑部去了。
短短三日不見,宣王便消瘦了不少。
舊傷與新傷交替,使他面色蒼白。
他原坐地假寐,聽牢外獄卒叩拜太子之聲豁然睜開了眼。
李謖照舊負手進了地牢。
宣王氣勢不再,見了李謖雖未行禮,卻已是畢恭畢敬。
李謖高高睥睨著他,道:「聽聞九叔肯開口?」
宣王目光幽幽地盯著他,半晌才開口道:「你說會保我六郎,此話當著」
李謖倏忽笑了,「孤何曾食言?」
宣王道,「既如此,你想知道什麼?」
李謖知道他終是抵不過心中的恐懼,這便是要交代了,叫人喚了陳豫之和黃啟進來。
李謖並不開口,由陳豫之審問。
宣王便將他與齊王李敬,便是今日東冀國的國君往來之事一一交代。
宣王與齊王並非同胞兄弟,但齊王母妃早逝,他自幼養在從前宣王母妃齊貴妃膝下。
齊王較宣王年長十歲有餘,他對宣王亦愛護有加。
二人兄友弟恭,較之其他皇子之間更多幾分情誼。
齊王聰慧過人,卻因母妃出身寒門始終不得先帝重視。
泰和四十三年,先帝立益王為太子。
次年齊王意圖謀逆,不想太子對他有諸多防備。
太子知其有反叛之心,一直隱而不發,直至齊王有所行動,太子這才捏住了齊王的把柄,將齊王謀逆的罪證一一呈給先帝。
齊王得知計劃敗露,於齊王府飲鳩而亡。
一個月後,齊王府被屠。
宣王淡淡說來,「先帝以為齊王是畏罪自盡,殊不知這只是他的遁走的計謀。」
陳豫之緊擰著眉頭,「這絕不可能!當年仵作驗過齊王屍首,後來由刑部曹尚書親自將齊王屍首送刑場火燒,這如何做得了假?」
宣王嗤笑一聲,「我二哥曾結交不少江湖術士,西域傳聞有一種術士名喚『易容術』我雖不曾親眼見過,這些年卻也有耳聞。」
李謖暗想這齊王當真不簡單,誰也不曾料到他會在奉神廟下挖那般複雜的地道。
想來他在謀逆之處便已策劃好了退路。
這般深沉的心機,如今成了東冀國的國君倒也不教他意外。
「你如何與他有了聯繫?」李謖開口問道。
宣王與他對視一眼,直直盯著李謖眼睛道:「十五年前東冀國國君突然暴斃,彼時大祁與東冀國交好,兩國常有往來,聖上便派我出使東冀國。
不想此行教我得知二哥並未死,他相貌雖有極大變化,可我與他自小相識,最為熟悉,哪怕他身型大變,我還是認出了他,只是我不敢信他並未死,反而因謀略過人成了東冀國七殿下的謀士。
起初我擔心二哥遁走之事他日東窗事發此事會波及到我身上,與他並不敢有過多往來。
不想二哥心思實在縝密,一舉斬殺東冀王族,自己坐上了東冀國國君的位置,也令我也心生佩服之情。後來在他的勸說下我便借身份之便行商,捐官。他在東冀國需要財力做支撐,我亦需錢財。」
李謖聽罷,道:「赤北候亦是你們的人。」
宣王笑道:「你們父子二人性情倒也一致。或許你早猜到赤北候一案與我有關,但我們行事小心,恐怕你們也沒有實在的證據。」思及此,他愈發佩服二哥,若不是他在背後指點,他恐怕要教他們父子抓到把柄。
只可惜終究還是沒能逃脫得了他們父子之手。
李謖頷首,讚賞道:「如此說來,齊大將軍功不可沒。」
「呵,齊晟那老匹夫。」
宣王將他們所行之事,所涉及之人一一交代了。
直聽得陳豫之與黃啟目瞪口呆。
李謖面色淡然,不見驚訝之色。
事已至此,一切都明了了。
李謖命陳豫之儘早整理好證詞,同時將宣王所涉及官員,商行一一列出來交由大理寺查辦。
宣王連說幾個時辰,最後已是口乾舌燥。<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陳豫之起身給李謖作了一揖。
李謖抬手,道:「陳侍郎繼續審問便是。」
「是。」說罷,陳豫之將上首位置讓給李謖,自己則在案旁加了把木凳。
宣王年紀不小,卻是個硬骨頭。
這些日亦給他用過刑,他卻仍不肯開口。
此時李謖坐在上首,手上不住把玩一個半截長的細圓木棍。
宣王原不甚在意,目光不經意從李謖手上一掃,當即呆愣住。
宣王忽地暴躁起來,他不斷掙扎著,又因頸部和腳上都被麻繩捆在一旁的木柱上,動彈不得。
「李謖,你把六郎怎麼了?」
宣王認出李謖手上把玩的正是那日他給六郎留下的箭矢,他絕不會看錯。
「大膽,竟敢對太子殿下不敬!」陳豫之倏地拍案,斥責宣王。
李謖面上仍帶著淺淺的笑意,「九叔以為六郎當真能逃脫得出西鳳山?」
宣王雙眼爆裂,死死盯著他。
「京中尚有李敬派來的死士。今日救你無事,明日如何孤就做不得保證,何況還有宣王府一眾人在外。九叔,你還有得選。」
宣王依舊不語,片刻後,他垂下了頭。
李謖知道他內心尚在掙扎,起身道:「九叔不妨思量思量,若你願將這些年你與李敬往來一一交代,孤可保六郎不死。」
宣王不禁抬頭看他一眼,眸中帶著濃濃的懷疑和試探。
李謖負手離開地牢,獨留半截箭矢於他眼前案上,教他時時刻刻都能瞧見。
機會擺在他面前,只看他作何選擇。
濃霧遮住月光,外頭已陷入重重夜色。
李謖走出地牢,陳豫之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後。
「兩日後他若還是不開口便照計劃行動。」
看著遠處黑雲蓋月,靜默片刻後,李謖又道:「留他一條命便可。」
「是。」陳豫之應聲,親送李謖上了馬才回到地牢中。
兩日後便到了聖上出征的日子。
天擦亮時,聖上已率重兵浩浩蕩蕩出了皇城。
李謖與百官隨行,送聖上至城門外。
待李謖回了宮,刑部派人來報,只道宣王在地牢中遇刺,如今已昏死過去。
「派人去醫治,待他醒了再來稟孤。」
「是。」
刑部的人退下,宮人稟:「左衛率在外求見。」
「讓他進來。」
欒昉這兩日帶兵在京中搜尋東冀國死士蹤跡,如今來向他復命,想是有了結果。
欒昉邁步進殿,對李謖作揖請安。
「如何?」李謖問道。
欒昉恭敬道:「臣幸不辱命,東冀國三十名死士並十二名密探皆已捉拿歸案。」
「好。」李謖難得激動起來,「盡數移交刑部。宣王最晚明日便會醒,屆時恐怕會有所交代,你與陳侍郎一併審理此案。」
「是。」欒昉領命。
李謖初擔起監國大任,一時不得閒。
自昨日來了議政殿,至晚間也不曾踏入後宮半步。
莊姝接了平陽王妃進宮小住,今日二人又被皇后叫去長吉殿用了膳。
回到宜秋宮,只聽宮女道魏內監晚間回殿中收拾了殿下衣物,又道太子殿下交代了幾句話,「魏內監道殿下說朝中事物繁多,這幾日便都宿在安和殿,若得閒了請良娣前去安和殿一道用膳。」
莊姝微微頷首,屏退了宮女,手上握著一卷書坐在榻上發呆。
雁遠連喚她好幾聲,莊姝才回過神問:「怎麼?」
「良娣說要去送夜明珠,可要奴婢現在去喚人準備轎輦?」
「罷了。」莊姝伸手撥弄案上的兩枚發光的珠子,「殿下公務忙,我若去了反教他分心。」
不多時長琴掀帘子進來道:「良娣,浴房已備妥當,奴婢服侍您洗漱。」
宜秋宮內一夜無事。
安和殿中。
李謖方躺下不多時,便聽殿外傳來低低話語聲。
因他心中記著宣王一事,晚間又著人叮囑若生變故便叫黃啟持魚符進宮回話。
眼下只怕是宣王那處生變,登時喚了人進來掌燈,又把魏讓叫進來問:「何人在外?」
魏讓不敢欺瞞,便道:「刑部郎中黃啟持魚符入宮,稱有宣王已醒,宣王口稱惟有見了殿下才肯回話。」
李謖揉了揉眉心,不由問:「什麼時辰了?」
「三更天了。」
李謖沉吟片刻回道:「孤明日下了朝自會去見他。」
「是。」魏讓悄無聲息退了下去。
室內一時恢復靜謐,李謖心中放下一事很快便睡著了。
翌日晨起上朝,南方傳來捷報,此番大獲全勝,打得南國節節敗退,不得已掛上白旗。
李謖心情甚是愉悅,下了朝將這兩日朝中之事簡略做了一番概述,寫信派人往東交聖上過目。
待他處理了公務,這才往刑部去了。
短短三日不見,宣王便消瘦了不少。
舊傷與新傷交替,使他面色蒼白。
他原坐地假寐,聽牢外獄卒叩拜太子之聲豁然睜開了眼。
李謖照舊負手進了地牢。
宣王氣勢不再,見了李謖雖未行禮,卻已是畢恭畢敬。
李謖高高睥睨著他,道:「聽聞九叔肯開口?」
宣王目光幽幽地盯著他,半晌才開口道:「你說會保我六郎,此話當著」
李謖倏忽笑了,「孤何曾食言?」
宣王道,「既如此,你想知道什麼?」
李謖知道他終是抵不過心中的恐懼,這便是要交代了,叫人喚了陳豫之和黃啟進來。
李謖並不開口,由陳豫之審問。
宣王便將他與齊王李敬,便是今日東冀國的國君往來之事一一交代。
宣王與齊王並非同胞兄弟,但齊王母妃早逝,他自幼養在從前宣王母妃齊貴妃膝下。
齊王較宣王年長十歲有餘,他對宣王亦愛護有加。
二人兄友弟恭,較之其他皇子之間更多幾分情誼。
齊王聰慧過人,卻因母妃出身寒門始終不得先帝重視。
泰和四十三年,先帝立益王為太子。
次年齊王意圖謀逆,不想太子對他有諸多防備。
太子知其有反叛之心,一直隱而不發,直至齊王有所行動,太子這才捏住了齊王的把柄,將齊王謀逆的罪證一一呈給先帝。
齊王得知計劃敗露,於齊王府飲鳩而亡。
一個月後,齊王府被屠。
宣王淡淡說來,「先帝以為齊王是畏罪自盡,殊不知這只是他的遁走的計謀。」
陳豫之緊擰著眉頭,「這絕不可能!當年仵作驗過齊王屍首,後來由刑部曹尚書親自將齊王屍首送刑場火燒,這如何做得了假?」
宣王嗤笑一聲,「我二哥曾結交不少江湖術士,西域傳聞有一種術士名喚『易容術』我雖不曾親眼見過,這些年卻也有耳聞。」
李謖暗想這齊王當真不簡單,誰也不曾料到他會在奉神廟下挖那般複雜的地道。
想來他在謀逆之處便已策劃好了退路。
這般深沉的心機,如今成了東冀國的國君倒也不教他意外。
「你如何與他有了聯繫?」李謖開口問道。
宣王與他對視一眼,直直盯著李謖眼睛道:「十五年前東冀國國君突然暴斃,彼時大祁與東冀國交好,兩國常有往來,聖上便派我出使東冀國。
不想此行教我得知二哥並未死,他相貌雖有極大變化,可我與他自小相識,最為熟悉,哪怕他身型大變,我還是認出了他,只是我不敢信他並未死,反而因謀略過人成了東冀國七殿下的謀士。
起初我擔心二哥遁走之事他日東窗事發此事會波及到我身上,與他並不敢有過多往來。
不想二哥心思實在縝密,一舉斬殺東冀王族,自己坐上了東冀國國君的位置,也令我也心生佩服之情。後來在他的勸說下我便借身份之便行商,捐官。他在東冀國需要財力做支撐,我亦需錢財。」
李謖聽罷,道:「赤北候亦是你們的人。」
宣王笑道:「你們父子二人性情倒也一致。或許你早猜到赤北候一案與我有關,但我們行事小心,恐怕你們也沒有實在的證據。」思及此,他愈發佩服二哥,若不是他在背後指點,他恐怕要教他們父子抓到把柄。
只可惜終究還是沒能逃脫得了他們父子之手。
李謖頷首,讚賞道:「如此說來,齊大將軍功不可沒。」
「呵,齊晟那老匹夫。」
宣王將他們所行之事,所涉及之人一一交代了。
直聽得陳豫之與黃啟目瞪口呆。
李謖面色淡然,不見驚訝之色。
事已至此,一切都明了了。
李謖命陳豫之儘早整理好證詞,同時將宣王所涉及官員,商行一一列出來交由大理寺查辦。
宣王連說幾個時辰,最後已是口乾舌燥。<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