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珊瑚被問住,傳信那名金吾衛跪進來,帶著哭腔道:「太后有所不知,文睿長公主陰險狡詐,利用修建攀月樓一事在閣樓內設下機關陷阱,又暗中命令三萬鎮南軍埋伏在行宮郊外,陛下被困於閣樓,數千金吾衛則遭鎮南軍夜襲圍殺,行宮內委實險情如火!太后再不派兵支援,陛下怕是……凶多吉少啊!」
太后怒目看去,但見這一人甲冑上濺著血污,滿面惶急,似是從行宮戰局內突圍而來,內心一時疑信交鋒,便在最後一分理智殘喘之際,殿外又有內侍趕來傳話:「啟稟太后,宮外又有金吾衛來報,稱是陛下在行宮涉險,十萬火急,盼您調兵援救!」
太后腦顱訇鳴,一顆心訇然碎成渣滓,顫聲道:「虎……虎符!」
珊瑚趕緊奔去寢殿內,取來調兵的虎符。
太后狠狠捏在手裡,鳳目含恨,交予傳旨內侍:「傳哀家懿旨,命中書令林彥和調出一萬精兵趕往行宮,務必救出陛下,誅殺反賊!」
「是!」
內侍領著金吾衛發足離開,太后目眥盡裂,盯著散落一地的紫檀木佛珠,森然道:「傳召范慈雲!」
*
亥時三刻,肅穆莊嚴的皇城內湧起陣陣聲響,一隊隊金吾衛被召集在宣德門外,沿著御道直奔城郊。
陋巷內,潛伏在暗處的人影無聲閃過,待震盪在夜色里的蹄聲徹底走遠後,那人循著陋巷東拐西繞,走進一行頭戴兜鍪,身披鐵甲的隊伍中,低聲傳話。
孔屏聽罷,虎目一眯,走向隊伍當首之人,道:「二哥,金吾衛出城了。」
月色如銀,照出謝不渝凌厲臉龐,兜鍪底下的雙目平靜銳亮:「多少人?」
「快馬出城,前後一盞茶的工夫,估計是一萬騎兵。」孔屏推測。
辛桓今日離開永安城,帶走八千精騎,留下一萬二千名金吾衛守備皇城,這一萬人走後,城內便僅剩二千人了。
謝不渝下令:「動。」
*
宣德門城樓上,一名金吾衛目送趕往城郊救駕的禁軍消失在視野盡頭,揣在懷裡的心跟著殘留的迴響上下震動,道:「夏校尉,文睿長公主足有三萬鎮南軍殺入行宮,林大人就率領這一萬弟兄們趕過去,能有勝算嗎?」
夏桐一身甲冑,按刀立在城樓上,話聲被風吹入他耳里:「當然沒有。」
那金吾衛一震,舌頭哆嗦:「那……那他們豈不是……」
「飛蛾撲火,自投羅網。」夏桐補充他不敢往下說的話,俊眼瞥過來,竟有幾分冷峭笑意。
那金吾衛皺眉:「夏校尉,此事關乎聖上安危,大夏國祚,還請慎言!」
夏桐一哂:「若是真龍天子,我自當負弩前驅,鞠躬盡瘁。可是,區區一個后妃與外男生下的野種,憑什麼也要我夏桐敬而重之?」
那金吾衛悚然失色,嘴唇幾次張開,次次失聲。
「知道英王與文睿長公主為何要造反嗎?」夏桐幽幽問道。
那金吾衛自然搖頭。
「因為如今坐在那龍椅上的人,壓根就不是先帝之子。」夏桐便拍拍他被風吹得發麻的臉,「明白了?」
便在那金吾衛震驚之時,城樓底下又有蹄聲傳來,一隊聲勢如雷的騎兵從御道那頭疾奔至城樓底下,被火光照亮的旌旗上赫然飄著一顆「朔」字。
「朔……朔風軍?!」
眼見此景,守備在城樓上的一眾金吾衛皆是震愕。
夏桐厲聲:「今上假冒龍嗣,篡位竊國,英王為匡扶我大夏江山,特命朔風軍主帥入城誅佞賊,正乾坤!速開城門!」
不久後,巍然城門「轟」一聲緩緩打開,夏桐率領眾人走下城樓,列陣相迎。謝不渝策馬上前,向夏桐頷首致意。
「左監門校尉夏桐攜四百金吾衛拜見英王義師,願隨謝大將軍誅殺賊佞,共襄盛舉!」夏桐抱拳表態。
「夏校尉高義,待來日真龍登基,必有重賞!」謝不渝聲若洪鐘,鼓舞人心後,側首吩咐,「三弟,率人前往金鑾殿,奪玉璽。」
「是!」
孔屏領命,率領一支隊伍率先而去。
謝不渝注視深深甬道,手往腰側一放,拔出凜凜寶劍:「玉徽,隨我殺入太坤宮,緝拿佞賊!」
*
子時,偌大的皇城再一次被動盪驚醒,內侍、宮女奔忙在各座殿宇內,倉皇的叫喊聲、哭泣聲,以及從各座城門方向傳來的馬蹄聲、廝殺聲浪濤一樣,一陣陣狂卷而來。
孔屏率領一支朔風軍殺入金鑾殿,待走過金水橋時,驚見四下橫屍遍野,丹墀四處倒著被砍殺過的金吾衛,鮮血沿著丹陛石上的浮雕紋路汩汩流淌,令人觸目驚心。
「校尉,這……有人來過?!」一名朔風軍訝然出聲。
孔屏心頭一凜,暗呼「不妙」,拔腿衝上丹墀,待得入殿,但見四處空空蕩蕩,煌煌燭火映照著一座被洗劫過的大殿,處處殘留血污。
「快搜玉璽!」孔屏下令。
今夜,他們缺席行宮攀月樓揭彩儀式,假借一出「調虎離山」支開金吾衛主力,目的便是殺入皇城,奪走玉璽。
誅殺辛桓固然重要,但若沒有玉璽在手,殺再做賊佞也是枉然。
傳國玉璽,才是決勝王者的關鍵。
眾人不敢耽誤,分成幾頭在大殿內搜尋,孔屏奔上龍椅,在御案前後反覆搜查,始終一無所獲。
便在這時,忽見一人從右側門緩步走來,手裡托著一物,慢悠悠道:「孔校尉是在找這個嗎?」
孔屏抬目看去,對上一雙熟悉亮眼,心猛然振至喉間。
*
話分兩頭,卻說皇城內風起雲湧之時,城郊行宮內亦是波雲詭譎,險象叢生。
辛桓中箭以後,被英王以刀鉗住咽喉,氣息奄奄,命懸一線。周靖之看得心驚肉跳,雙手緊緊握著佩刀,猶豫要不要繳械投降。
辛湄凜然道:「周大統領,本宮知曉你是個赤膽忠心之人,如今所慮,乃是天子安危。但你可否想過,倘若你今日誓死效忠之人根本不是什麼真龍天子,而是太后與外男勾結以後生下的孽種,假冒龍嗣苟活宮內,欺世惑眾,奪權竊國,不知……你今日這顆拳拳之心,究竟是會成為名垂青史的忠臣丹心,又或是遺臭萬年的狼子野心呢?」
周靖之一瞬瞠目:「休要胡言!」
「胡言?」辛湄冷聲失笑,「兩年前,是本宮親手將這人送上了皇位,若非是發現了他的罪行,你以為,本宮想反?英王想反?」
周靖之驚疑交錯,駭然看向被挾持在龍椅上的辛桓。
辛桓僵坐龍椅,忽然悲聲失笑,唇角滲下血跡:「阿姐……原來如此……恨我。」
辛湄聽見身後傳來他虛弱的嘲笑聲,沒有回頭。
辛桓笑聲更悲更恨,因胸腔震動,刺入內臟的箭鏃更深,他嘔出一口血,淚水模糊視線。
全恭跪在一側,哀慟大喊:「陛下,保住性命要緊,莫要再說話了!」
辛桓只是笑,滿嘴淋漓鮮血:「無妨,阿姐,不會放過我了。」
他突然摒棄尊稱,不再以「朕」自稱,眾人齊刷刷注視過來,唯有辛湄一人背對他而立,冷漠如冰。
辛桓噙淚:「假冒龍嗣,奪權稱帝,實乃罪大惡極。但阿姐可知,這竊國之罪,我為何……非背不可?」
辛湄漠然不應。
辛桓極力平復氣息,從一片朦朧里望向她,目眥通紅,笑容淒切:「因為,五年前,母后對我說,唯有坐上這個位置,我……才可以坐擁一切,擁有……你。」
眾人齊齊倒抽一口涼氣,目光充斥異樣,輾轉於辛桓、辛湄二人之間。
辛湄回望過來,眼底滿是鄙夷,反詰:「你配嗎?」
辛桓一怔。
辛湄走過來,每一步,皆踩在過往的一處傷痕上:「一年前,你授意梁文欽與我相鬥,默許他幾次三番設計害我;三年前,你逼迫我剷除駙馬,讓我背負『毒殺親夫』的罵名,成為天下人心裡心狠手辣的毒婦;六年前,你以所謂金書鐵券誘我為餌,讓我背棄六郎,嫁入蕭家,為你殺政敵,鋪前程;十九年前——」
辛湄登上龍椅台基,垂目逼視,眸光徹寒:「你鳩占鵲巢,錦衣玉食,而我身陷冷宮,受盡凌辱——擁有我?你——配嗎?」
辛桓瞳仁劇顫,剎那間,無數恩怨裂成彼此之間永難逾越的天塹,他呆呆坐在這一把搖搖欲墜的龍椅上,聽得清楚每一寸山石崩裂的聲音。
「殿下,十九年前,陛下不過是個尚在襁褓的嬰孩,如何能害你身陷冷宮,受盡凌辱……當年惡行,實乃太后糊塗,冤有頭,債有主,您就算要怪,也不能全怪在陛下頭上!這兩年來,陛下待您千依百順,無有不應,發誓要讓您做大夏最尊貴的女人,為的就是儘量償清太后當年的罪過!您再恨,也請看在陛下幼年無知,誠心待您的份上,饒他一命罷!」全恭趴在一
旁,涕泗交流,竭力為辛桓求情。<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太后怒目看去,但見這一人甲冑上濺著血污,滿面惶急,似是從行宮戰局內突圍而來,內心一時疑信交鋒,便在最後一分理智殘喘之際,殿外又有內侍趕來傳話:「啟稟太后,宮外又有金吾衛來報,稱是陛下在行宮涉險,十萬火急,盼您調兵援救!」
太后腦顱訇鳴,一顆心訇然碎成渣滓,顫聲道:「虎……虎符!」
珊瑚趕緊奔去寢殿內,取來調兵的虎符。
太后狠狠捏在手裡,鳳目含恨,交予傳旨內侍:「傳哀家懿旨,命中書令林彥和調出一萬精兵趕往行宮,務必救出陛下,誅殺反賊!」
「是!」
內侍領著金吾衛發足離開,太后目眥盡裂,盯著散落一地的紫檀木佛珠,森然道:「傳召范慈雲!」
*
亥時三刻,肅穆莊嚴的皇城內湧起陣陣聲響,一隊隊金吾衛被召集在宣德門外,沿著御道直奔城郊。
陋巷內,潛伏在暗處的人影無聲閃過,待震盪在夜色里的蹄聲徹底走遠後,那人循著陋巷東拐西繞,走進一行頭戴兜鍪,身披鐵甲的隊伍中,低聲傳話。
孔屏聽罷,虎目一眯,走向隊伍當首之人,道:「二哥,金吾衛出城了。」
月色如銀,照出謝不渝凌厲臉龐,兜鍪底下的雙目平靜銳亮:「多少人?」
「快馬出城,前後一盞茶的工夫,估計是一萬騎兵。」孔屏推測。
辛桓今日離開永安城,帶走八千精騎,留下一萬二千名金吾衛守備皇城,這一萬人走後,城內便僅剩二千人了。
謝不渝下令:「動。」
*
宣德門城樓上,一名金吾衛目送趕往城郊救駕的禁軍消失在視野盡頭,揣在懷裡的心跟著殘留的迴響上下震動,道:「夏校尉,文睿長公主足有三萬鎮南軍殺入行宮,林大人就率領這一萬弟兄們趕過去,能有勝算嗎?」
夏桐一身甲冑,按刀立在城樓上,話聲被風吹入他耳里:「當然沒有。」
那金吾衛一震,舌頭哆嗦:「那……那他們豈不是……」
「飛蛾撲火,自投羅網。」夏桐補充他不敢往下說的話,俊眼瞥過來,竟有幾分冷峭笑意。
那金吾衛皺眉:「夏校尉,此事關乎聖上安危,大夏國祚,還請慎言!」
夏桐一哂:「若是真龍天子,我自當負弩前驅,鞠躬盡瘁。可是,區區一個后妃與外男生下的野種,憑什麼也要我夏桐敬而重之?」
那金吾衛悚然失色,嘴唇幾次張開,次次失聲。
「知道英王與文睿長公主為何要造反嗎?」夏桐幽幽問道。
那金吾衛自然搖頭。
「因為如今坐在那龍椅上的人,壓根就不是先帝之子。」夏桐便拍拍他被風吹得發麻的臉,「明白了?」
便在那金吾衛震驚之時,城樓底下又有蹄聲傳來,一隊聲勢如雷的騎兵從御道那頭疾奔至城樓底下,被火光照亮的旌旗上赫然飄著一顆「朔」字。
「朔……朔風軍?!」
眼見此景,守備在城樓上的一眾金吾衛皆是震愕。
夏桐厲聲:「今上假冒龍嗣,篡位竊國,英王為匡扶我大夏江山,特命朔風軍主帥入城誅佞賊,正乾坤!速開城門!」
不久後,巍然城門「轟」一聲緩緩打開,夏桐率領眾人走下城樓,列陣相迎。謝不渝策馬上前,向夏桐頷首致意。
「左監門校尉夏桐攜四百金吾衛拜見英王義師,願隨謝大將軍誅殺賊佞,共襄盛舉!」夏桐抱拳表態。
「夏校尉高義,待來日真龍登基,必有重賞!」謝不渝聲若洪鐘,鼓舞人心後,側首吩咐,「三弟,率人前往金鑾殿,奪玉璽。」
「是!」
孔屏領命,率領一支隊伍率先而去。
謝不渝注視深深甬道,手往腰側一放,拔出凜凜寶劍:「玉徽,隨我殺入太坤宮,緝拿佞賊!」
*
子時,偌大的皇城再一次被動盪驚醒,內侍、宮女奔忙在各座殿宇內,倉皇的叫喊聲、哭泣聲,以及從各座城門方向傳來的馬蹄聲、廝殺聲浪濤一樣,一陣陣狂卷而來。
孔屏率領一支朔風軍殺入金鑾殿,待走過金水橋時,驚見四下橫屍遍野,丹墀四處倒著被砍殺過的金吾衛,鮮血沿著丹陛石上的浮雕紋路汩汩流淌,令人觸目驚心。
「校尉,這……有人來過?!」一名朔風軍訝然出聲。
孔屏心頭一凜,暗呼「不妙」,拔腿衝上丹墀,待得入殿,但見四處空空蕩蕩,煌煌燭火映照著一座被洗劫過的大殿,處處殘留血污。
「快搜玉璽!」孔屏下令。
今夜,他們缺席行宮攀月樓揭彩儀式,假借一出「調虎離山」支開金吾衛主力,目的便是殺入皇城,奪走玉璽。
誅殺辛桓固然重要,但若沒有玉璽在手,殺再做賊佞也是枉然。
傳國玉璽,才是決勝王者的關鍵。
眾人不敢耽誤,分成幾頭在大殿內搜尋,孔屏奔上龍椅,在御案前後反覆搜查,始終一無所獲。
便在這時,忽見一人從右側門緩步走來,手裡托著一物,慢悠悠道:「孔校尉是在找這個嗎?」
孔屏抬目看去,對上一雙熟悉亮眼,心猛然振至喉間。
*
話分兩頭,卻說皇城內風起雲湧之時,城郊行宮內亦是波雲詭譎,險象叢生。
辛桓中箭以後,被英王以刀鉗住咽喉,氣息奄奄,命懸一線。周靖之看得心驚肉跳,雙手緊緊握著佩刀,猶豫要不要繳械投降。
辛湄凜然道:「周大統領,本宮知曉你是個赤膽忠心之人,如今所慮,乃是天子安危。但你可否想過,倘若你今日誓死效忠之人根本不是什麼真龍天子,而是太后與外男勾結以後生下的孽種,假冒龍嗣苟活宮內,欺世惑眾,奪權竊國,不知……你今日這顆拳拳之心,究竟是會成為名垂青史的忠臣丹心,又或是遺臭萬年的狼子野心呢?」
周靖之一瞬瞠目:「休要胡言!」
「胡言?」辛湄冷聲失笑,「兩年前,是本宮親手將這人送上了皇位,若非是發現了他的罪行,你以為,本宮想反?英王想反?」
周靖之驚疑交錯,駭然看向被挾持在龍椅上的辛桓。
辛桓僵坐龍椅,忽然悲聲失笑,唇角滲下血跡:「阿姐……原來如此……恨我。」
辛湄聽見身後傳來他虛弱的嘲笑聲,沒有回頭。
辛桓笑聲更悲更恨,因胸腔震動,刺入內臟的箭鏃更深,他嘔出一口血,淚水模糊視線。
全恭跪在一側,哀慟大喊:「陛下,保住性命要緊,莫要再說話了!」
辛桓只是笑,滿嘴淋漓鮮血:「無妨,阿姐,不會放過我了。」
他突然摒棄尊稱,不再以「朕」自稱,眾人齊刷刷注視過來,唯有辛湄一人背對他而立,冷漠如冰。
辛桓噙淚:「假冒龍嗣,奪權稱帝,實乃罪大惡極。但阿姐可知,這竊國之罪,我為何……非背不可?」
辛湄漠然不應。
辛桓極力平復氣息,從一片朦朧里望向她,目眥通紅,笑容淒切:「因為,五年前,母后對我說,唯有坐上這個位置,我……才可以坐擁一切,擁有……你。」
眾人齊齊倒抽一口涼氣,目光充斥異樣,輾轉於辛桓、辛湄二人之間。
辛湄回望過來,眼底滿是鄙夷,反詰:「你配嗎?」
辛桓一怔。
辛湄走過來,每一步,皆踩在過往的一處傷痕上:「一年前,你授意梁文欽與我相鬥,默許他幾次三番設計害我;三年前,你逼迫我剷除駙馬,讓我背負『毒殺親夫』的罵名,成為天下人心裡心狠手辣的毒婦;六年前,你以所謂金書鐵券誘我為餌,讓我背棄六郎,嫁入蕭家,為你殺政敵,鋪前程;十九年前——」
辛湄登上龍椅台基,垂目逼視,眸光徹寒:「你鳩占鵲巢,錦衣玉食,而我身陷冷宮,受盡凌辱——擁有我?你——配嗎?」
辛桓瞳仁劇顫,剎那間,無數恩怨裂成彼此之間永難逾越的天塹,他呆呆坐在這一把搖搖欲墜的龍椅上,聽得清楚每一寸山石崩裂的聲音。
「殿下,十九年前,陛下不過是個尚在襁褓的嬰孩,如何能害你身陷冷宮,受盡凌辱……當年惡行,實乃太后糊塗,冤有頭,債有主,您就算要怪,也不能全怪在陛下頭上!這兩年來,陛下待您千依百順,無有不應,發誓要讓您做大夏最尊貴的女人,為的就是儘量償清太后當年的罪過!您再恨,也請看在陛下幼年無知,誠心待您的份上,饒他一命罷!」全恭趴在一
旁,涕泗交流,竭力為辛桓求情。<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