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1944年應屆畢業生中,去往美國十四航空隊的外文系彭國濤也是傅斯薇的原型之一。
由於短篇節奏很快,很多地方進行了時間壓縮,比如在抗戰中後期(1940年之後)才逐漸牽涉到美軍部分,許多人物形象上也進行了藝術化處理。
但都儘量不違背歷史本身,尊重歷史是文藝創作者的底線。傅斯薇最終的結局也能體現這一想法。
空戰部分:
我查閱了二戰時期中日戰機的差異對比——包括時速設定、具體操作、性能優劣等。
有個難點在於,P-40戰機經歷過幾個版本的疊代,設計款和最終通販的有很大區別(甚至連戰機上機槍口徑都不一樣),給我徹底整懵了。
不過最後還是採用了美軍方陳納德的三條原則來完成劇情推動(美國志願者組織領導人克萊爾·李·陳納德上校的戰術理論),突出了雙方戰機特點,並且引出了最大的反派小野秀夫(以下簡稱畜牲)
畜牲的角色設定參考了日軍四大王牌飛行員:
第一個是三輪寬,被我國空軍隊長陳其光擊落在農田裡,被農民們發現後直接鋤頭鎬子砸死(不愧是武德充沛的種花家,贊)個人覺得這樣太便宜畜牲,所以沒用這種死法。
第二個山下七郎,1937年駕機掩護日本空軍機群轟炸南京,行至蘇州遇空軍攔截關了八年,越獄失敗被抓回來被槍決;
第三個朝田良平,1938年在飛抵南昌上空執行轟炸任務時,被我軍徐葆畇擊落斃命,都沒採用(放在這裡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最後一個王牌飛行員南鄉茂章,四大飛行員之首,日本空軍第15隊航空隊隊長,被裕仁天皇喻為「軍神」,是侵華戰爭中的忠實「惡犬」——沒錯,這就是畜牲設定最接近的原型。
在真實歷史上,飛行員羅英德和南鄉茂章兩機相撞,一同掉落在鄱陽湖裡,幸運的是我方飛行員獲救、南鄉茂章當場死亡。
傅斯薇墜湖脫險並沒有參考這段史實,但是當我查資料對上的時候,感覺真的冥冥之中的確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非常奇妙。
正如原文裡寫的:獸性控制的人會千方百計苟活下去,真正願意獻身的人萬死不辭。
雪峰線原型:駝峰航線
可能已經有讀者朋友看出來,雪峰線參考的是世界著名的「駝峰航線」。
(改自某百科)駝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個形似駱駝背凹的山口,是中國至印度航線的必經之處。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
該航線地勢海拔均在4500到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和橫斷山等,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
文中參考了當時的真實環境——為了避開緬北日機,不得不在沒有無線電導航台和明顯地標的航線上進行夜間飛行。
歷史上,除了空戰損失飛行員以外,在駝峰航線進行飛行任務的外文系1944 級朱晦吾和電機系1945 級沈宗進就因為夜航事故犧牲。
這也是標題夜航想要表達的紀念之意。
最後一戰:
在傅斯薇逆轉局勢時所用的柔術,參考了某站的防身柔術視頻,理論上女性被騎腰卡脖的時候是能掙脫的,但是實際情況中可操作性的確會大打折扣(不要輕易嘗試!)
選擇讓傅斯薇手刃仇敵是一種張力表現的需要,何況單純墜機燒傷實在是不足以泄憤(尤其這麼反胃的反派寫出來連電腦都嫌髒)
只有讓斯薇親手了斷才是最好的結局。用飛機殘片殺死飛行員,也是一種比較惡毒的方式,類似於「被心愛之人/事/物殺死自己」,更殺人誅心。
最後碎碎念:
傅斯薇的魅力太大,估計短期內也寫不出這麼棒的女主了(暴風哭泣)
寫到斯薇離開的時候眼睛也酸了酸——但是刀子還是要發的(無情.jpg),畢竟現實比作品更為殘酷,歷史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努力發生改變。
周北光的單箭頭本來打算放在正文,但寫完發現斯薇的確不需要感情線就刪了。
所以在番外留了一大把玻璃渣子,能找到糖的就找,找不到的就…我很抱歉(?)
因為傅周兩人是不會在一起的,這不僅是不能違背歷史走向的需要,也是強調了在時代洪流下個人宿命的不可抗性。
我本人最欣賞的頂級BE虐感,就是人物無法避免地走向宿命終點時的掙扎,所有過往煙雲最後都淪為夢式的「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周北光哪怕前半生功勳卓越,卻也不可避免地失去慕戀之人、不可避免地老去;
何子清同樣如此,尤其在時代動盪之中,滿腹才華有時能成為高懸頭頂的鍘刀,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小貼士:找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由於短篇節奏很快,很多地方進行了時間壓縮,比如在抗戰中後期(1940年之後)才逐漸牽涉到美軍部分,許多人物形象上也進行了藝術化處理。
但都儘量不違背歷史本身,尊重歷史是文藝創作者的底線。傅斯薇最終的結局也能體現這一想法。
空戰部分:
我查閱了二戰時期中日戰機的差異對比——包括時速設定、具體操作、性能優劣等。
有個難點在於,P-40戰機經歷過幾個版本的疊代,設計款和最終通販的有很大區別(甚至連戰機上機槍口徑都不一樣),給我徹底整懵了。
不過最後還是採用了美軍方陳納德的三條原則來完成劇情推動(美國志願者組織領導人克萊爾·李·陳納德上校的戰術理論),突出了雙方戰機特點,並且引出了最大的反派小野秀夫(以下簡稱畜牲)
畜牲的角色設定參考了日軍四大王牌飛行員:
第一個是三輪寬,被我國空軍隊長陳其光擊落在農田裡,被農民們發現後直接鋤頭鎬子砸死(不愧是武德充沛的種花家,贊)個人覺得這樣太便宜畜牲,所以沒用這種死法。
第二個山下七郎,1937年駕機掩護日本空軍機群轟炸南京,行至蘇州遇空軍攔截關了八年,越獄失敗被抓回來被槍決;
第三個朝田良平,1938年在飛抵南昌上空執行轟炸任務時,被我軍徐葆畇擊落斃命,都沒採用(放在這裡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最後一個王牌飛行員南鄉茂章,四大飛行員之首,日本空軍第15隊航空隊隊長,被裕仁天皇喻為「軍神」,是侵華戰爭中的忠實「惡犬」——沒錯,這就是畜牲設定最接近的原型。
在真實歷史上,飛行員羅英德和南鄉茂章兩機相撞,一同掉落在鄱陽湖裡,幸運的是我方飛行員獲救、南鄉茂章當場死亡。
傅斯薇墜湖脫險並沒有參考這段史實,但是當我查資料對上的時候,感覺真的冥冥之中的確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非常奇妙。
正如原文裡寫的:獸性控制的人會千方百計苟活下去,真正願意獻身的人萬死不辭。
雪峰線原型:駝峰航線
可能已經有讀者朋友看出來,雪峰線參考的是世界著名的「駝峰航線」。
(改自某百科)駝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個形似駱駝背凹的山口,是中國至印度航線的必經之處。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
該航線地勢海拔均在4500到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和橫斷山等,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
文中參考了當時的真實環境——為了避開緬北日機,不得不在沒有無線電導航台和明顯地標的航線上進行夜間飛行。
歷史上,除了空戰損失飛行員以外,在駝峰航線進行飛行任務的外文系1944 級朱晦吾和電機系1945 級沈宗進就因為夜航事故犧牲。
這也是標題夜航想要表達的紀念之意。
最後一戰:
在傅斯薇逆轉局勢時所用的柔術,參考了某站的防身柔術視頻,理論上女性被騎腰卡脖的時候是能掙脫的,但是實際情況中可操作性的確會大打折扣(不要輕易嘗試!)
選擇讓傅斯薇手刃仇敵是一種張力表現的需要,何況單純墜機燒傷實在是不足以泄憤(尤其這麼反胃的反派寫出來連電腦都嫌髒)
只有讓斯薇親手了斷才是最好的結局。用飛機殘片殺死飛行員,也是一種比較惡毒的方式,類似於「被心愛之人/事/物殺死自己」,更殺人誅心。
最後碎碎念:
傅斯薇的魅力太大,估計短期內也寫不出這麼棒的女主了(暴風哭泣)
寫到斯薇離開的時候眼睛也酸了酸——但是刀子還是要發的(無情.jpg),畢竟現實比作品更為殘酷,歷史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努力發生改變。
周北光的單箭頭本來打算放在正文,但寫完發現斯薇的確不需要感情線就刪了。
所以在番外留了一大把玻璃渣子,能找到糖的就找,找不到的就…我很抱歉(?)
因為傅周兩人是不會在一起的,這不僅是不能違背歷史走向的需要,也是強調了在時代洪流下個人宿命的不可抗性。
我本人最欣賞的頂級BE虐感,就是人物無法避免地走向宿命終點時的掙扎,所有過往煙雲最後都淪為夢式的「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周北光哪怕前半生功勳卓越,卻也不可避免地失去慕戀之人、不可避免地老去;
何子清同樣如此,尤其在時代動盪之中,滿腹才華有時能成為高懸頭頂的鍘刀,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小貼士:找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