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鏘──」風雲異動,龍吟細細。幽明劍長嘯而出,傅長亭反手一指,劍尖直插入地。地動山搖,來自於地底的震動終於破殼而出。天崩地裂,鬼魅的石桌石椅悉數掀翻,無數墨黑色的木盒從地下翻出。破碎的木盒間,一團團烏黑的死肉直白地暴露於月光之下。那曾經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孽障!」傅長亭怒而高喝。
韓覘看到他眉心深深的凹陷。
「你可知罪?」
「我……知罪。」韓覘道。
藍光耀目,雷火燦動。他看著傅長亭的臉離自己越來越近,同時伴隨而來的是那團冰冷的火焰。
「你信過我嗎?」最後的最後,韓覘附在傅長亭的耳邊,輕聲問道。
手指間再度淌過腥紅的血,細細蜿蜒成河,卻是冷的,來自韓覘自己。幽明劍貫胸而過,他空手將劍刃握緊,一字一字,問著持劍的他:「傅長亭,你可曾信我?」
翌日一早,朝陽照舊自東升起,曲江城的人們又開始了日復一日的生活。人們驚異地發現,昨夜居然失火了,城北窄巷中的一戶小院被燒得片瓦不存,更在院中被挖出了一個巨大的深坑,內中一片焦土。奇怪的是,周邊鄰居們想破頭也想不出來,那家究竟曾住了什麽人。更奇怪的是,霖湖邊的石亭也不見了。柳林邊同樣有大火過後的燒痕。誰沒事跑去霖湖縱火呢?真是傻子,沒見那霖湖水滔滔起伏,一浪又一浪嗎?
奉天朝祈寧五年八月末,傅長亭於曲江城破天機子血陣。同年九月,琅琊王軍破鈺城。自此,戰局急轉直下,魯靖王軍士氣大挫,連丟四城。錦州五城盡數易主。
漫天黃沙,遍地烽火。轉眼兩年,血戰不休,狼煙不斷。
奉天朝祈寧七年三月中,迦南王秦蘭洵歸附琅琊。後,大小諸侯紛紛舉城來降。
祈寧七年夏至,赫連鋒領兵入京,天子衣縞素、捧國璽,於宮門外相迎。
祈寧七年九月初,新帝登基,改國號魏,史稱新魏。
翌年正月,新魏朝開國天子──赫連鋒定年號為永豐。
同年,金雲子退隱,著弟子傅長亭承襲衣缽,繼任終南掌教之位。二月,新帝頒旨,天下以道教為尊,道教以終南為首。傅長亭輔佐有功,冊封國師。
傅長亭聲名鵲起。新帝待之如親生手足,可策馬入宮,可佩劍進殿,可直言國事。更於京中獲賜觀宇一座,以供起臥清修,風頭一時無兩。眾人皆說道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轉眼,又是秋末。這天傍晚,當國師傅長亭奉詔踏入宣政殿時,赫連鋒已在殿內坐了許久。
身著五爪龍袍的天子坐在龍椅之上,表情俱都被夕陽的餘暉與陰影罩住,唯有坐下的龍椅與胸前黃袍上的團龍圖樣耀目生輝。
傅長亭待要俯身下拜,赫連鋒擺擺手:「免了吧。」口氣間是說不盡的疲憊。
他比傅長亭只大了一歲。剛過而立之年的天子在眾臣眼中總是意氣風發雄心勃勃。結束秦氏子孫多年混戰,一統天下。只此一項,就足以讓赫連鋒三字名垂青史。大業方定,千頭萬緒無數大事都由他一人欽定。新帝精力旺盛,思慮周全,又不失果決。於國事而言,天子之勤勉,舉朝有目共睹。
只有傅長亭知道,獨處時的赫連鋒其實是個酒鬼。沒有酒他就睡不著,更無力面對第二天的早朝。這總讓傅長亭想起,記憶中也有一個人是如此好酒。只是,赫連鋒有千杯不醉的好酒量,而那人只要淺淺一杯就會臉紅。
悄悄抬頭望見他手邊的酒壺,傅長亭靜靜等待。
「方才接到密報,找到了天機子的行蹤。」赫連鋒道。
「在哪兒?」傅長亭問。
鈺城之戰後,魯靖王軍明顯實力大不如前。不但未將錦州收入囊中,而後反而又接連丟了數座城池,戰力之弱,與之前可謂天差地別。去歲夏初,在赫連鋒引兵進城之前,魯靖王病逝。其膝下三子為繼位之事不合,偌大家業一分為三,不久即為各路諸侯分別擒獲。當年雄踞天下的魯靖王一族至此零落,難成氣候。
不過,混戰之中,天機子再度逃逸,不知所蹤。
「近來,民間時有妖物吸食人血之說。朕已派人前往緝拿,不過還是讓你親自去一趟更放心。」
傅長亭聽罷,點頭領命:「是。」
「他在營州。」靜默了片刻,赫連鋒斟酌說道,「曲江城。」
一瞬間,天子黯淡的眼眸掠過幾許光亮,錯綜複雜,無從辨析。他別有深意地看著傅長亭。
傅長亭點頭,再度垂首又是一揖:「臣領旨。」
語態神色,不見些許異樣。
赫連鋒有些失望地揮了揮手:「退下吧,朕累了。」
傅長亭躬身告退。快要跨出殿門時,只聽身後的天子沈聲問道:「長亭,你後悔嗎?」
當朝國師背脊挺直如松,如雪的道袍上不沾半點微塵,腳下不停,逕自跨門而出:「臣……不悔。」滿地屍心的場景依舊曆歷在目,每一個黑盒中都放著一顆心。將埋在樹下的黑盒堆疊至半人高,依次排列,在院中鋪陳開來,幾乎無立足之地。血陣之中,冤魂無數。即便再回當年,同樣的情境重複數次,他依然會那麽做。
離京前夕,赫連鋒又召見了一次傅長亭。
同前一次相比,不過三五日光景,赫連鋒的疲態越發明顯。偌大的宣政殿高闊遼遠,金漆玉瓦,雕樑畫棟。此刻,群臣盡皆散去,宮女侍從全數被遣退。只有皇帝一人獨自坐在龍椅下的台階上,背倚著凳腳一杯接一杯喝著酒。
見傅長亭到來,赫連鋒招了招手,示意他站前幾步。而後,又指了指地上,讓他同自己一樣席地而坐。
地上滾著幾隻空酒瓶。瓶口上水光瀲灩,殘餘的剩酒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浸上了天子明黃色的衣擺。
傅長亭守禮地站在台階下,不敢逾距。
赫連鋒不以為意,抬手又飲了一杯:「你明早出京?」
傅長亭答:「是。」
「聽說你婉拒了營州刺史的好意,不住官驛?」
「臣是出家人,不宜張揚。」
赫連鋒沈吟了一陣:「落腳之處找好了嗎?」
「嗯。」傅長亭點頭,「是從前住過的那家客棧。」
「那對帶著孫兒的老夫妻開的?」眯起眼,赫連鋒的神色有了些許恍惚,似是在回憶從前。
「是。」
「也好。」龍椅下的天子笑了笑,語氣中卻帶著歎息。
他把手中的酒杯遞給傅長亭。傅長亭上前兩步,恭謹接過。單手提起邊上的酒甕,赫連鋒索性仰頭痛飲,傾涌而出的酒液霎時淋濕了衣襟。
傅長亭早已習慣了眼前的景象,默不作聲立在一旁,腳下轉眼間又多出一隻空壇。人前威武聖明的當朝天子,滿臉酒氣之下,卻是一身惆悵。
「他還是不願同朕說話。方才他差人來告訴朕,他想出家。」還未開封的酒罈被重重摔碎在地,飛濺的瓷片與酒液炸了一地,潑上了傅長亭的道袍,也打濕了赫連鋒的臉。他雙目赤紅,額上青筋暴起,通紅的臉上一派猙獰狠戾之色,「他休想!沒這麽容易!朕不會這樣就放過他,絕不會!」
「他父親殺了我全族!我的父母!我的兄妹!我百餘族人!只因我叔父不願為琅琊軍效力,他的父親就以窩藏匪首為名,放火燒了整個村子,所有族人全數被屠,只有我一人倖存。朕不會忘記這一切!朕絕不會這般輕易就放過他!秦蘭溪他休想!」
酒氣熏紅了他整張臉,赫連鋒重重喘著粗氣,眼中余怒未消,血絲如蛛網盤結:「朕不會放過他,不會……」一遍又一遍,他不停喃喃自語。
借著照進殿內的暗灰光影,傅長亭發現,不過幾天,赫連鋒又憔悴不少。雙眼凹陷,下巴上參差不齊蓄滿鬍渣。
秦蘭溪之父,也就是當年的老王爺,在戰場上是出了名的鐵血無情。曾有傳聞,當年他帶兵剿匪,曾屠盡了整整一個村,連白髮蒼蒼的暮年老者與呱呱啼哭的繈褓稚兒都不放過。只因村中有人窩藏了匪首。
「若非母親把我藏進水缸,朕早已不在人世。」抱著沈甸甸的酒罈,赫連鋒的語氣逐漸趨於平緩,「朕曾經告訴過你,一無所有的人不會在乎唯一,他們想要的是所有。」
「可是現在,朕已經坐擁了所有,但還是覺得……一無所有。」
傅長亭面無表情地聽,不置一詞。就如同當年在曲江城,看著秦蘭溪牽著赫連鋒的衣袖走進同一間客房。不問世情的道者也是這般靜靜站在他倆背後,望見赫連鋒臉上的自若,望見少年王侯坦蕩笑臉上一划而過的羞澀。
「這些話朕只能跟你說。除了你,誰也不知道他還活著。長亭,朕已經沒有能說話的人了。」赫連鋒抬起頭,酒意瀰漫的臉上一片空茫與無措,「你呢,長亭?朕很好奇,你這人,像是從來沒有心事。」
不等傅長亭開口,喝醉的天子兀自笑了起來:「朕忘了,你不愛說話。坦蕩直率,所以也不會糾結於俗事。在曲江城時,他說過的。秦蘭溪說,你是天字第一號的無趣,朕是第二。呵呵……呵呵呵呵……」
他痴痴笑著,眼中落寞更甚。放眼天下,眼下也只有這個男人會提及那個已成禁忌的名字。在過往與現實間沈浮的帝王看不見,有那麽一瞬間,冷麵國師漠然的臉上綻開了裂痕。若非赫連鋒的嘲弄,不假思索的話語幾乎脫口而出。有的,他也曾這般執著酒盞伴著那人月下閒話。在那人感歎他的木訥憨直時,笨拙地竭力為自己辯解──我也去過思過崖。師父命我去察看,師弟是否真心悔過。
於是那人笑得歡暢,險險抱著肚子從石凳上摔下。他笑時總是彎下眼,眸光閃閃,雙唇貓一般翹起,三分愜意,七分滿足。那人是鬼,那人喚他木道士,那人……手中無數血債。
最後,赫連鋒道:「你去看看他吧。替朕……去看看他。」
他真的醉了,懷著抱著酒罈,闔著眼似乎馬上就要睡去。
傅長亭悄聲領命。踏出殿門時,不經意回頭。玉階上的天子正扶著龍椅掙扎站起,空蕩蕩的大殿燭光飄搖,燦金色的龍椅散發著耀眼而冰冷的光芒。赫連鋒背對著殿門,站在宮殿深處。武將出身的男子身形魁偉,此時竟佝僂著背,臂膀顫抖,隱隱透出幾分蕭瑟無望的意味。
後宮東南一隅有一處偏僻的院落。據說前朝時,那裡就十分冷清,先後住過幾位不受寵的妃嬪,都是不出幾年就暴病而終。宮裡的老人都說,那兒鬧鬼。於是越發沒有人願意來。
現在,秦蘭溪就住在這兒。
「孽障!」傅長亭怒而高喝。
韓覘看到他眉心深深的凹陷。
「你可知罪?」
「我……知罪。」韓覘道。
藍光耀目,雷火燦動。他看著傅長亭的臉離自己越來越近,同時伴隨而來的是那團冰冷的火焰。
「你信過我嗎?」最後的最後,韓覘附在傅長亭的耳邊,輕聲問道。
手指間再度淌過腥紅的血,細細蜿蜒成河,卻是冷的,來自韓覘自己。幽明劍貫胸而過,他空手將劍刃握緊,一字一字,問著持劍的他:「傅長亭,你可曾信我?」
翌日一早,朝陽照舊自東升起,曲江城的人們又開始了日復一日的生活。人們驚異地發現,昨夜居然失火了,城北窄巷中的一戶小院被燒得片瓦不存,更在院中被挖出了一個巨大的深坑,內中一片焦土。奇怪的是,周邊鄰居們想破頭也想不出來,那家究竟曾住了什麽人。更奇怪的是,霖湖邊的石亭也不見了。柳林邊同樣有大火過後的燒痕。誰沒事跑去霖湖縱火呢?真是傻子,沒見那霖湖水滔滔起伏,一浪又一浪嗎?
奉天朝祈寧五年八月末,傅長亭於曲江城破天機子血陣。同年九月,琅琊王軍破鈺城。自此,戰局急轉直下,魯靖王軍士氣大挫,連丟四城。錦州五城盡數易主。
漫天黃沙,遍地烽火。轉眼兩年,血戰不休,狼煙不斷。
奉天朝祈寧七年三月中,迦南王秦蘭洵歸附琅琊。後,大小諸侯紛紛舉城來降。
祈寧七年夏至,赫連鋒領兵入京,天子衣縞素、捧國璽,於宮門外相迎。
祈寧七年九月初,新帝登基,改國號魏,史稱新魏。
翌年正月,新魏朝開國天子──赫連鋒定年號為永豐。
同年,金雲子退隱,著弟子傅長亭承襲衣缽,繼任終南掌教之位。二月,新帝頒旨,天下以道教為尊,道教以終南為首。傅長亭輔佐有功,冊封國師。
傅長亭聲名鵲起。新帝待之如親生手足,可策馬入宮,可佩劍進殿,可直言國事。更於京中獲賜觀宇一座,以供起臥清修,風頭一時無兩。眾人皆說道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轉眼,又是秋末。這天傍晚,當國師傅長亭奉詔踏入宣政殿時,赫連鋒已在殿內坐了許久。
身著五爪龍袍的天子坐在龍椅之上,表情俱都被夕陽的餘暉與陰影罩住,唯有坐下的龍椅與胸前黃袍上的團龍圖樣耀目生輝。
傅長亭待要俯身下拜,赫連鋒擺擺手:「免了吧。」口氣間是說不盡的疲憊。
他比傅長亭只大了一歲。剛過而立之年的天子在眾臣眼中總是意氣風發雄心勃勃。結束秦氏子孫多年混戰,一統天下。只此一項,就足以讓赫連鋒三字名垂青史。大業方定,千頭萬緒無數大事都由他一人欽定。新帝精力旺盛,思慮周全,又不失果決。於國事而言,天子之勤勉,舉朝有目共睹。
只有傅長亭知道,獨處時的赫連鋒其實是個酒鬼。沒有酒他就睡不著,更無力面對第二天的早朝。這總讓傅長亭想起,記憶中也有一個人是如此好酒。只是,赫連鋒有千杯不醉的好酒量,而那人只要淺淺一杯就會臉紅。
悄悄抬頭望見他手邊的酒壺,傅長亭靜靜等待。
「方才接到密報,找到了天機子的行蹤。」赫連鋒道。
「在哪兒?」傅長亭問。
鈺城之戰後,魯靖王軍明顯實力大不如前。不但未將錦州收入囊中,而後反而又接連丟了數座城池,戰力之弱,與之前可謂天差地別。去歲夏初,在赫連鋒引兵進城之前,魯靖王病逝。其膝下三子為繼位之事不合,偌大家業一分為三,不久即為各路諸侯分別擒獲。當年雄踞天下的魯靖王一族至此零落,難成氣候。
不過,混戰之中,天機子再度逃逸,不知所蹤。
「近來,民間時有妖物吸食人血之說。朕已派人前往緝拿,不過還是讓你親自去一趟更放心。」
傅長亭聽罷,點頭領命:「是。」
「他在營州。」靜默了片刻,赫連鋒斟酌說道,「曲江城。」
一瞬間,天子黯淡的眼眸掠過幾許光亮,錯綜複雜,無從辨析。他別有深意地看著傅長亭。
傅長亭點頭,再度垂首又是一揖:「臣領旨。」
語態神色,不見些許異樣。
赫連鋒有些失望地揮了揮手:「退下吧,朕累了。」
傅長亭躬身告退。快要跨出殿門時,只聽身後的天子沈聲問道:「長亭,你後悔嗎?」
當朝國師背脊挺直如松,如雪的道袍上不沾半點微塵,腳下不停,逕自跨門而出:「臣……不悔。」滿地屍心的場景依舊曆歷在目,每一個黑盒中都放著一顆心。將埋在樹下的黑盒堆疊至半人高,依次排列,在院中鋪陳開來,幾乎無立足之地。血陣之中,冤魂無數。即便再回當年,同樣的情境重複數次,他依然會那麽做。
離京前夕,赫連鋒又召見了一次傅長亭。
同前一次相比,不過三五日光景,赫連鋒的疲態越發明顯。偌大的宣政殿高闊遼遠,金漆玉瓦,雕樑畫棟。此刻,群臣盡皆散去,宮女侍從全數被遣退。只有皇帝一人獨自坐在龍椅下的台階上,背倚著凳腳一杯接一杯喝著酒。
見傅長亭到來,赫連鋒招了招手,示意他站前幾步。而後,又指了指地上,讓他同自己一樣席地而坐。
地上滾著幾隻空酒瓶。瓶口上水光瀲灩,殘餘的剩酒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浸上了天子明黃色的衣擺。
傅長亭守禮地站在台階下,不敢逾距。
赫連鋒不以為意,抬手又飲了一杯:「你明早出京?」
傅長亭答:「是。」
「聽說你婉拒了營州刺史的好意,不住官驛?」
「臣是出家人,不宜張揚。」
赫連鋒沈吟了一陣:「落腳之處找好了嗎?」
「嗯。」傅長亭點頭,「是從前住過的那家客棧。」
「那對帶著孫兒的老夫妻開的?」眯起眼,赫連鋒的神色有了些許恍惚,似是在回憶從前。
「是。」
「也好。」龍椅下的天子笑了笑,語氣中卻帶著歎息。
他把手中的酒杯遞給傅長亭。傅長亭上前兩步,恭謹接過。單手提起邊上的酒甕,赫連鋒索性仰頭痛飲,傾涌而出的酒液霎時淋濕了衣襟。
傅長亭早已習慣了眼前的景象,默不作聲立在一旁,腳下轉眼間又多出一隻空壇。人前威武聖明的當朝天子,滿臉酒氣之下,卻是一身惆悵。
「他還是不願同朕說話。方才他差人來告訴朕,他想出家。」還未開封的酒罈被重重摔碎在地,飛濺的瓷片與酒液炸了一地,潑上了傅長亭的道袍,也打濕了赫連鋒的臉。他雙目赤紅,額上青筋暴起,通紅的臉上一派猙獰狠戾之色,「他休想!沒這麽容易!朕不會這樣就放過他,絕不會!」
「他父親殺了我全族!我的父母!我的兄妹!我百餘族人!只因我叔父不願為琅琊軍效力,他的父親就以窩藏匪首為名,放火燒了整個村子,所有族人全數被屠,只有我一人倖存。朕不會忘記這一切!朕絕不會這般輕易就放過他!秦蘭溪他休想!」
酒氣熏紅了他整張臉,赫連鋒重重喘著粗氣,眼中余怒未消,血絲如蛛網盤結:「朕不會放過他,不會……」一遍又一遍,他不停喃喃自語。
借著照進殿內的暗灰光影,傅長亭發現,不過幾天,赫連鋒又憔悴不少。雙眼凹陷,下巴上參差不齊蓄滿鬍渣。
秦蘭溪之父,也就是當年的老王爺,在戰場上是出了名的鐵血無情。曾有傳聞,當年他帶兵剿匪,曾屠盡了整整一個村,連白髮蒼蒼的暮年老者與呱呱啼哭的繈褓稚兒都不放過。只因村中有人窩藏了匪首。
「若非母親把我藏進水缸,朕早已不在人世。」抱著沈甸甸的酒罈,赫連鋒的語氣逐漸趨於平緩,「朕曾經告訴過你,一無所有的人不會在乎唯一,他們想要的是所有。」
「可是現在,朕已經坐擁了所有,但還是覺得……一無所有。」
傅長亭面無表情地聽,不置一詞。就如同當年在曲江城,看著秦蘭溪牽著赫連鋒的衣袖走進同一間客房。不問世情的道者也是這般靜靜站在他倆背後,望見赫連鋒臉上的自若,望見少年王侯坦蕩笑臉上一划而過的羞澀。
「這些話朕只能跟你說。除了你,誰也不知道他還活著。長亭,朕已經沒有能說話的人了。」赫連鋒抬起頭,酒意瀰漫的臉上一片空茫與無措,「你呢,長亭?朕很好奇,你這人,像是從來沒有心事。」
不等傅長亭開口,喝醉的天子兀自笑了起來:「朕忘了,你不愛說話。坦蕩直率,所以也不會糾結於俗事。在曲江城時,他說過的。秦蘭溪說,你是天字第一號的無趣,朕是第二。呵呵……呵呵呵呵……」
他痴痴笑著,眼中落寞更甚。放眼天下,眼下也只有這個男人會提及那個已成禁忌的名字。在過往與現實間沈浮的帝王看不見,有那麽一瞬間,冷麵國師漠然的臉上綻開了裂痕。若非赫連鋒的嘲弄,不假思索的話語幾乎脫口而出。有的,他也曾這般執著酒盞伴著那人月下閒話。在那人感歎他的木訥憨直時,笨拙地竭力為自己辯解──我也去過思過崖。師父命我去察看,師弟是否真心悔過。
於是那人笑得歡暢,險險抱著肚子從石凳上摔下。他笑時總是彎下眼,眸光閃閃,雙唇貓一般翹起,三分愜意,七分滿足。那人是鬼,那人喚他木道士,那人……手中無數血債。
最後,赫連鋒道:「你去看看他吧。替朕……去看看他。」
他真的醉了,懷著抱著酒罈,闔著眼似乎馬上就要睡去。
傅長亭悄聲領命。踏出殿門時,不經意回頭。玉階上的天子正扶著龍椅掙扎站起,空蕩蕩的大殿燭光飄搖,燦金色的龍椅散發著耀眼而冰冷的光芒。赫連鋒背對著殿門,站在宮殿深處。武將出身的男子身形魁偉,此時竟佝僂著背,臂膀顫抖,隱隱透出幾分蕭瑟無望的意味。
後宮東南一隅有一處偏僻的院落。據說前朝時,那裡就十分冷清,先後住過幾位不受寵的妃嬪,都是不出幾年就暴病而終。宮裡的老人都說,那兒鬧鬼。於是越發沒有人願意來。
現在,秦蘭溪就住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