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林秋曼高興地跟林清菊推薦哪款糕餅好吃,是咸酥口的,喬兒一定喜歡。
林清菊掩嘴笑,打趣道:「瞧你這模樣,怎麼母儀天下?」
林秋曼擺手,「嗐,我白撿來的便宜。」又道,「現如今家中如何,我去了這麼久才回來,昨兒才剛到京。」
周氏:「都還好。」
幾人久別重逢,熱絡笑談一番,跟在林府沒什麼兩樣。
晚一些李珣過來探情形。
今兒上過早朝,衣著頗正式一些,頭上戴的是通天冠,一襲赤黃窄袖常服,腰間束著九環帶,腳上是六合靴,身姿挺拔,比往日更具威儀。
內侍通報,眾人起身行禮。
李珣做了個手勢,把通天冠取下遞給張氏,隨後拉過林秋曼的手,問道:「今兒可高興?」
林秋曼:「高興。」又道,「我讓阿娘她們陪我多住幾日。」
李珣坐到凳子上,「極好。」
二人跟平常夫妻差不多,相處得極其自在輕鬆。
中午李珣在這兒用過飯後,便去處理政務。
他一走,周氏多少要自在一些,話也多了起來。
林秋曼道:「下午去逛逛園子,數百畝呢,我還沒出去逛過,開個眼。」
林清菊也來了興致,「我還是頭一回進宮,也跟著你開個眼。」
說到這裡,她們都笑了起來,跟鄉下人進城差不多,帶著幾分玩笑。
昨晚下過雨,今兒是陰天,頗涼爽,一行人午休了會兒便興致勃勃瞎逛。
林秋曼對後宮沒什麼概念,華陽府近百畝占了半條街她已經算開過眼界了,宮裡頭才沒逛多久就開始喊乏,後來又步輦抬著轉,但她總覺得彆扭。
身後跟了一大幫人,咋咋呼呼的,很敗興致,林秋曼也沒什麼興趣折騰。
晚上她跟李珣發牢騷,一本正經道:「我就覺得我跟鄉下人進城差不多,今兒還有一女娃偷偷笑我呢。」
李珣失笑,「我也不太習慣,走哪兒一幫人跟著。」頓了頓,「史官還要記你吃了什麼,做了什麼,屁大點事都要記。」
林秋曼:「……」
李珣把她圈在懷裡,「甭管那些,宮裡頭再怎麼了不得,也只是你的後花園,一個窩罷了,就地方大了點,人多了點。」
林秋曼:「一想到要被這麼多人盯著老死,我忽然好絕望。」
李珣默默捂臉。
林秋曼自言自語道:「我得找些事來干。」
翌日下午華陽進宮,兩人一見如故。
林秋曼說起這兩天宮裡頭的體驗,感覺不太好。
華陽笑道:「哪能有外頭自在呢,若是像我小時候,規矩更多,身後一群教導嬤嬤跟著,那才叫不痛快。」
林秋曼不禁有些發愁。
華陽說起華陽館,已經在京城周邊擴張了兩個,想把教學種類豐富起來。
林秋曼慫恿道:「大長……瞧我這記性,得換成長公主了。我覺得咱們可以做一份詳細的規劃請示文書,讓五郎從國庫掏銀子,把華陽館變成官方的教學藝館。」
華陽擺手,「五郎摳門,我提過很多次了。」
林秋曼:「那是沒撓到癢處。」又道,「華陽館已經成立了好幾年,長公主手裡應該有從最開始的詳細人員名冊,這些人學成之後的成果如何,咱們一個個去訪,把它做成最直觀的數據公文出來,用成果說話,總能事半功倍。」
聽她這一說,華陽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林秋曼又把她的想法詳細說了一番,華陽認真思考。
二人商議討論了大半天,才把這事敲定下來。
之後的一段時日華陽頻頻進宮,林秋曼不便出去,把她從外頭帶進來的所有書本帳目從頭整理分類,做成公文。
華陽和周娘子負責追蹤回訪,林秋曼則負責歸納成有效文書。
她是正兒八經想把這件事促成的,成日裡伏案整理記錄每一位女郎學藝後的詳細情況。
很多時候都是李珣來纏她,她反而成了大忙人,三言兩語把他打發了。
李珣心裡頭不痛快,啐道:「你做這些有用嗎?」
林秋曼頭也不抬,「管不管用,得讓政事堂那些宰相說了算,是吧?」
李珣一屁股坐到她旁邊,隨手拿起一位女郎學藝後的詳細情形,說道:「你看這位張鳳雲女郎,白學了紡織技藝,結果回家相夫教子去了。」
林秋曼偏過頭看他,不高興道:「一隻老母雞孵了一窩雞仔,在帶大它們的途中總會折損幾隻,是吧?」
李珣:「……」
他憋了許久,問道:「那你什麼時候也給我揣個崽,這麼大的家當呢,李家的宗親都盯著的,總不能把旁支的子嗣過繼來給你當……」
林秋曼被激著了,立馬擱下筆,「我傻呀,我家有皇位要繼承,怎麼可能便宜了別人?!」
當即把他拽到床上去了。
第181章 番外:事業
在林秋曼熱火朝天謀劃怎麼掏國庫銀子的期間,她曾跟柳四娘見過一回。
去年她跟李珣大婚,柳四娘曾來湊過熱鬧,二人的關係要親和得多。
經過了國公府的高門大戶後,柳四娘一點都不羨慕林秋曼,因為她經歷了這兩三年的抗爭,總算是成功分家出來了。
脫離了國公府那死氣沉沉的地方,不止她神清氣爽,裴六郎也自在得多,並且裴六郎最近往上爬了一級。
林秋曼知道她是個有主見的,往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問道:「六娘呢,如今又是什麼情形?」
柳四娘道:「已經在議親了,是袁家。」又道,「國公府立了戰功,二郎雖沒能活著回來,後嗣卻有門路。六郎若是想出人頭地,也得像哥哥們那樣靠自己去掙。」
林秋曼:「他若是出頭了,生母的日子也好過些。」
柳四娘點頭,「是這個道理。」頓了頓,「上回在戰場上英國公還是聖上從死人堆里背出來的,腿腳受了傷脾氣愈發古怪,後輩的都有些吃不消,好不容易分了出來,也算是解脫了。」
林秋曼掩嘴笑,她喜歡跟她拉這些家常,平平常常的,就跟普通人一樣自在。
這個夏日過得還算安逸,雖然規矩多了點,人多嘈雜了點,但生活條件好。
冰鎮過的新鮮瓜果,各種五花八門的飲子,天南地北的美食,可以天天不重樣供應上來。
蓮心貪吃,明明是苦夏,卻胖了不少。
林秋曼也漸漸習慣了。
李珣忙前朝政務,她忙華陽館,二人各忙各的。
有時候雙方會互發牢騷,李珣會在她跟前八卦某位官員,她也會對某些學藝女郎恨鐵不成鋼。
原先李珣還怕她覺得他性子沉悶,太過枯燥,現在是兩個人一起枯燥了。
對於她熱衷於掏國庫銀子的事情,李珣是抱著不干涉不贊同的態度的。
他早就放了話,只要能讓朝堂上那幫老迂腐認可這事,特別是政事堂的宰相們認可華陽館,那便掏銀子,要不然沒門。
林秋曼也沒想這麼多,就想看看華陽館到底值不值。
待到入秋後,她總算把所有學藝女郎的詳細情形整理了出來。
這些年從華陽館走出去的學藝女郎共計兩千多人,其中學繡藝的女郎有一千二百六十七人,紡織的有八百三十二人,印染的有四百七十人。
經過華陽和周娘子她們的追蹤走訪後,拿回來的信息數據是喜人的。
林秋曼統計得出來的有效數據占了近七成。
這意味著從華陽館學藝出去的女郎有近七成是靠這份技藝養家餬口的,剩下的因為各種原因失敗了,一些是自身問題,一些則是家庭因素。
就跟孵化一窩小雞仔一樣,十隻雞蛋里有六七隻雞仔成功孵化。
把這份數據拿給華陽,她是極其振奮的。
往日從來沒有這般詳細地分析過華陽館的成效,經過林秋曼細緻類分,一目了然。
成效數據統計出來後,林秋曼又讓她把華陽館的財政開支詳細的做一份列表細目出來,從方方面面把華陽館的優劣勢,各方面都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終折騰了許久,華陽總算送上正式奏書。
那份奏書條理清晰,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李珣看過後,頗覺詫異。
闡述的事情簡單明了,有理有據,很有一番功夫。
傍晚林秋曼去崇光殿探情形,二人坐在一起用飯,李珣的胃口不是很好。
林秋曼提起華陽館的事,李珣道:「這事我不管。」
林秋曼:「那明日五郎把奏書送到政事堂去。」
李珣看著她沒有說話。
林秋曼循循善誘,「明日給你做鍋子吃。」
李珣想了想,是許久都沒吃過她做的鍋子了,「也行。」
這回華陽顯然是費了心思的,她渴望把華陽館壯大推廣,而依靠官方去實施,是成效最快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林清菊掩嘴笑,打趣道:「瞧你這模樣,怎麼母儀天下?」
林秋曼擺手,「嗐,我白撿來的便宜。」又道,「現如今家中如何,我去了這麼久才回來,昨兒才剛到京。」
周氏:「都還好。」
幾人久別重逢,熱絡笑談一番,跟在林府沒什麼兩樣。
晚一些李珣過來探情形。
今兒上過早朝,衣著頗正式一些,頭上戴的是通天冠,一襲赤黃窄袖常服,腰間束著九環帶,腳上是六合靴,身姿挺拔,比往日更具威儀。
內侍通報,眾人起身行禮。
李珣做了個手勢,把通天冠取下遞給張氏,隨後拉過林秋曼的手,問道:「今兒可高興?」
林秋曼:「高興。」又道,「我讓阿娘她們陪我多住幾日。」
李珣坐到凳子上,「極好。」
二人跟平常夫妻差不多,相處得極其自在輕鬆。
中午李珣在這兒用過飯後,便去處理政務。
他一走,周氏多少要自在一些,話也多了起來。
林秋曼道:「下午去逛逛園子,數百畝呢,我還沒出去逛過,開個眼。」
林清菊也來了興致,「我還是頭一回進宮,也跟著你開個眼。」
說到這裡,她們都笑了起來,跟鄉下人進城差不多,帶著幾分玩笑。
昨晚下過雨,今兒是陰天,頗涼爽,一行人午休了會兒便興致勃勃瞎逛。
林秋曼對後宮沒什麼概念,華陽府近百畝占了半條街她已經算開過眼界了,宮裡頭才沒逛多久就開始喊乏,後來又步輦抬著轉,但她總覺得彆扭。
身後跟了一大幫人,咋咋呼呼的,很敗興致,林秋曼也沒什麼興趣折騰。
晚上她跟李珣發牢騷,一本正經道:「我就覺得我跟鄉下人進城差不多,今兒還有一女娃偷偷笑我呢。」
李珣失笑,「我也不太習慣,走哪兒一幫人跟著。」頓了頓,「史官還要記你吃了什麼,做了什麼,屁大點事都要記。」
林秋曼:「……」
李珣把她圈在懷裡,「甭管那些,宮裡頭再怎麼了不得,也只是你的後花園,一個窩罷了,就地方大了點,人多了點。」
林秋曼:「一想到要被這麼多人盯著老死,我忽然好絕望。」
李珣默默捂臉。
林秋曼自言自語道:「我得找些事來干。」
翌日下午華陽進宮,兩人一見如故。
林秋曼說起這兩天宮裡頭的體驗,感覺不太好。
華陽笑道:「哪能有外頭自在呢,若是像我小時候,規矩更多,身後一群教導嬤嬤跟著,那才叫不痛快。」
林秋曼不禁有些發愁。
華陽說起華陽館,已經在京城周邊擴張了兩個,想把教學種類豐富起來。
林秋曼慫恿道:「大長……瞧我這記性,得換成長公主了。我覺得咱們可以做一份詳細的規劃請示文書,讓五郎從國庫掏銀子,把華陽館變成官方的教學藝館。」
華陽擺手,「五郎摳門,我提過很多次了。」
林秋曼:「那是沒撓到癢處。」又道,「華陽館已經成立了好幾年,長公主手裡應該有從最開始的詳細人員名冊,這些人學成之後的成果如何,咱們一個個去訪,把它做成最直觀的數據公文出來,用成果說話,總能事半功倍。」
聽她這一說,華陽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林秋曼又把她的想法詳細說了一番,華陽認真思考。
二人商議討論了大半天,才把這事敲定下來。
之後的一段時日華陽頻頻進宮,林秋曼不便出去,把她從外頭帶進來的所有書本帳目從頭整理分類,做成公文。
華陽和周娘子負責追蹤回訪,林秋曼則負責歸納成有效文書。
她是正兒八經想把這件事促成的,成日裡伏案整理記錄每一位女郎學藝後的詳細情況。
很多時候都是李珣來纏她,她反而成了大忙人,三言兩語把他打發了。
李珣心裡頭不痛快,啐道:「你做這些有用嗎?」
林秋曼頭也不抬,「管不管用,得讓政事堂那些宰相說了算,是吧?」
李珣一屁股坐到她旁邊,隨手拿起一位女郎學藝後的詳細情形,說道:「你看這位張鳳雲女郎,白學了紡織技藝,結果回家相夫教子去了。」
林秋曼偏過頭看他,不高興道:「一隻老母雞孵了一窩雞仔,在帶大它們的途中總會折損幾隻,是吧?」
李珣:「……」
他憋了許久,問道:「那你什麼時候也給我揣個崽,這麼大的家當呢,李家的宗親都盯著的,總不能把旁支的子嗣過繼來給你當……」
林秋曼被激著了,立馬擱下筆,「我傻呀,我家有皇位要繼承,怎麼可能便宜了別人?!」
當即把他拽到床上去了。
第181章 番外:事業
在林秋曼熱火朝天謀劃怎麼掏國庫銀子的期間,她曾跟柳四娘見過一回。
去年她跟李珣大婚,柳四娘曾來湊過熱鬧,二人的關係要親和得多。
經過了國公府的高門大戶後,柳四娘一點都不羨慕林秋曼,因為她經歷了這兩三年的抗爭,總算是成功分家出來了。
脫離了國公府那死氣沉沉的地方,不止她神清氣爽,裴六郎也自在得多,並且裴六郎最近往上爬了一級。
林秋曼知道她是個有主見的,往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問道:「六娘呢,如今又是什麼情形?」
柳四娘道:「已經在議親了,是袁家。」又道,「國公府立了戰功,二郎雖沒能活著回來,後嗣卻有門路。六郎若是想出人頭地,也得像哥哥們那樣靠自己去掙。」
林秋曼:「他若是出頭了,生母的日子也好過些。」
柳四娘點頭,「是這個道理。」頓了頓,「上回在戰場上英國公還是聖上從死人堆里背出來的,腿腳受了傷脾氣愈發古怪,後輩的都有些吃不消,好不容易分了出來,也算是解脫了。」
林秋曼掩嘴笑,她喜歡跟她拉這些家常,平平常常的,就跟普通人一樣自在。
這個夏日過得還算安逸,雖然規矩多了點,人多嘈雜了點,但生活條件好。
冰鎮過的新鮮瓜果,各種五花八門的飲子,天南地北的美食,可以天天不重樣供應上來。
蓮心貪吃,明明是苦夏,卻胖了不少。
林秋曼也漸漸習慣了。
李珣忙前朝政務,她忙華陽館,二人各忙各的。
有時候雙方會互發牢騷,李珣會在她跟前八卦某位官員,她也會對某些學藝女郎恨鐵不成鋼。
原先李珣還怕她覺得他性子沉悶,太過枯燥,現在是兩個人一起枯燥了。
對於她熱衷於掏國庫銀子的事情,李珣是抱著不干涉不贊同的態度的。
他早就放了話,只要能讓朝堂上那幫老迂腐認可這事,特別是政事堂的宰相們認可華陽館,那便掏銀子,要不然沒門。
林秋曼也沒想這麼多,就想看看華陽館到底值不值。
待到入秋後,她總算把所有學藝女郎的詳細情形整理了出來。
這些年從華陽館走出去的學藝女郎共計兩千多人,其中學繡藝的女郎有一千二百六十七人,紡織的有八百三十二人,印染的有四百七十人。
經過華陽和周娘子她們的追蹤走訪後,拿回來的信息數據是喜人的。
林秋曼統計得出來的有效數據占了近七成。
這意味著從華陽館學藝出去的女郎有近七成是靠這份技藝養家餬口的,剩下的因為各種原因失敗了,一些是自身問題,一些則是家庭因素。
就跟孵化一窩小雞仔一樣,十隻雞蛋里有六七隻雞仔成功孵化。
把這份數據拿給華陽,她是極其振奮的。
往日從來沒有這般詳細地分析過華陽館的成效,經過林秋曼細緻類分,一目了然。
成效數據統計出來後,林秋曼又讓她把華陽館的財政開支詳細的做一份列表細目出來,從方方面面把華陽館的優劣勢,各方面都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終折騰了許久,華陽總算送上正式奏書。
那份奏書條理清晰,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李珣看過後,頗覺詫異。
闡述的事情簡單明了,有理有據,很有一番功夫。
傍晚林秋曼去崇光殿探情形,二人坐在一起用飯,李珣的胃口不是很好。
林秋曼提起華陽館的事,李珣道:「這事我不管。」
林秋曼:「那明日五郎把奏書送到政事堂去。」
李珣看著她沒有說話。
林秋曼循循善誘,「明日給你做鍋子吃。」
李珣想了想,是許久都沒吃過她做的鍋子了,「也行。」
這回華陽顯然是費了心思的,她渴望把華陽館壯大推廣,而依靠官方去實施,是成效最快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