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案子中比較讓人在意的是,二人幾乎同一時間死亡,而且還死在了一塊兒。就是那間小屋,而那間小屋就更有意思了。據說那是一間密室。小屋的門窗被柜子從裡面擋住了,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出入口。不過根據警方的調查,似乎可以確認,密室是葛原自己布置。”
“啊?這是為何?”我問道,還從沒聽說過死者自己製造密室的情況呢!
“這恐怕就是張鐵他們遇到的難題之一。”杜律潔神神秘秘地說,“你別急,聽我說完,後面還有更精彩的呢!”
“接下來就是這二人的死因,這就是本案最大的疑點了。一般情況下,兩個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死去,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人的死因也相同。可是這裡卻不是,葛原和秦雲的死因大不相同。你也聽張鐵說了,葛原是因為服下三氧化二砷中毒而死亡,而秦雲的死因就有點奇怪了。他是中風死的。”
“中風?”我吃了一驚,“你是說,秦雲的死不是因為外界所為,而是他自己身體的毛病。”
“唔,大概是吧。”杜律潔想了想,說,“但是中風這種病,你知道,輕者可讓人痙攣、休克,重者亦能致人死亡。同時,引發中分也有許多不同的方法。這個我們暫且先放著不提。”
他頓了頓,繼續說:“在警方的現場勘查中,卻並沒有發現一樣東西。那就是毒死葛原的三氧化二砷的痕跡。”
“哦?這意味著什麼呢?”我問。
“這意味著許多種可能。但我們就從毒藥是誰帶來的這一點開始分析,可以得出三點結論。”杜律潔伸出三根手指頭,一根一根比劃著名說“第一,毒藥是外人帶來的,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毒殺葛原,行兇之後將現場的毒藥痕跡消滅或帶走。但這一結論很明顯與現場密室說相矛盾,故可能性不大。第二,毒藥是葛原自己帶來的,目的是自殺,但動機不明,因為他前一天還給我寫信求助,所以這以說法可能性也不大。最後一說就是警方忽略了的一個人,秦雲帶的毒藥。因為他也死了,所以許多人考慮不到他。至於他的死亡,也許他自己都沒有預料到。”
“是秦雲?是他殺了葛原?為什麼?動機何在?”我不解地問。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我打聽到了一個重要的的情報。”杜律潔說,“葛原有早起鍛鍊身體的習慣。但是秦雲似乎近一個月以來也很反常的每天早起出門。至於他出門幹了什麼,那就不得而知了。”
“近一個月以來?那不還正是葛原在信中提到的‘感到危險’的時間嗎?”我想起葛原的信,不禁感到這樣的巧合真是奇妙,“難道說葛原在信中提到的‘監視他的人’就是秦雲?”
“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杜律潔說,“但是究竟是不是他帶的毒藥這很難說。畢竟就算兇手不在這密室之內,要想讓葛原服下毒藥不留下痕跡的方法也不是沒有。畢竟方法都是人想出來的,這個世界上本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是那方法聽起來不可思議,以至於讓人覺得不太現實。”
“比如說呢?”我問,我可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方法。
“太多,太簡單了。”杜律潔看著我說,“比如說用冰。”
“用冰?”
“對!將毒藥灑在水裡,然後將水結成冰,讓被害人服下。兇手只要等待冰塊在被害人肚子裡面化掉即可。”
“原來還可以這樣啊!”我不無驚訝地說。
“確實,這種手法在推理小說中比較常見,但是現實中卻沒有誰真的用這種手法去行兇。”
“為什麼呢?”
“大概是因為是太麻煩了吧。現實生活中謀殺大多是一時衝動。像這樣深謀遠慮的謀殺其實並不多見吧。”
“真不愧是犯罪研究專家啊!”我讚賞地說道。
“其實沒什麼,你只要平日裡多注意就行,這並不是什麼很高深的理論,這普通得就連報紙電視上也到處都是。”杜律潔笑了笑,說,“我們扯遠了,回到案子上來吧。剛說到哪兒了?”
“說到葛原在信中提到的‘監視他的人’有可能是秦雲。”我說。
“恩!沒錯,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葛原和秦雲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哦!那你有什麼計劃了嗎?”我問。
“初步計劃已經形成,但現在不是去實行的時候,因為我們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對了!”他想起了什麼似的,繼續說,“聽說張鐵為了查處三氧化二砷的來源,已經安排了大批警力在全村進行搜索。但截至到我剛剛得到的消息,似乎情況不容樂觀。”
“哦?那又怎麼樣呢?”我不了解警察辦案的方式和效率,所以問。
“依我看,他這個搜查到明天還不知道有沒有結果。”杜律潔說。
“為什麼?不是全村搜查麼?不管是誰,只要使用了這個三氧化二砷,總會留下點痕跡吧?”
“我剛剛在村子裡的藥店問過了,他們這一年內都沒有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交易記錄。這樣一來,兇手...我們暫且稱他為兇手。他就不是在本村里得到毒藥。既然他可以通過外來途徑弄到毒藥,那麼他也可以通過這個途徑將毒藥銷毀。這樣的搜查,對於警方來說無疑於大海撈針。”
“啊?這是為何?”我問道,還從沒聽說過死者自己製造密室的情況呢!
“這恐怕就是張鐵他們遇到的難題之一。”杜律潔神神秘秘地說,“你別急,聽我說完,後面還有更精彩的呢!”
“接下來就是這二人的死因,這就是本案最大的疑點了。一般情況下,兩個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死去,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人的死因也相同。可是這裡卻不是,葛原和秦雲的死因大不相同。你也聽張鐵說了,葛原是因為服下三氧化二砷中毒而死亡,而秦雲的死因就有點奇怪了。他是中風死的。”
“中風?”我吃了一驚,“你是說,秦雲的死不是因為外界所為,而是他自己身體的毛病。”
“唔,大概是吧。”杜律潔想了想,說,“但是中風這種病,你知道,輕者可讓人痙攣、休克,重者亦能致人死亡。同時,引發中分也有許多不同的方法。這個我們暫且先放著不提。”
他頓了頓,繼續說:“在警方的現場勘查中,卻並沒有發現一樣東西。那就是毒死葛原的三氧化二砷的痕跡。”
“哦?這意味著什麼呢?”我問。
“這意味著許多種可能。但我們就從毒藥是誰帶來的這一點開始分析,可以得出三點結論。”杜律潔伸出三根手指頭,一根一根比劃著名說“第一,毒藥是外人帶來的,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毒殺葛原,行兇之後將現場的毒藥痕跡消滅或帶走。但這一結論很明顯與現場密室說相矛盾,故可能性不大。第二,毒藥是葛原自己帶來的,目的是自殺,但動機不明,因為他前一天還給我寫信求助,所以這以說法可能性也不大。最後一說就是警方忽略了的一個人,秦雲帶的毒藥。因為他也死了,所以許多人考慮不到他。至於他的死亡,也許他自己都沒有預料到。”
“是秦雲?是他殺了葛原?為什麼?動機何在?”我不解地問。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我打聽到了一個重要的的情報。”杜律潔說,“葛原有早起鍛鍊身體的習慣。但是秦雲似乎近一個月以來也很反常的每天早起出門。至於他出門幹了什麼,那就不得而知了。”
“近一個月以來?那不還正是葛原在信中提到的‘感到危險’的時間嗎?”我想起葛原的信,不禁感到這樣的巧合真是奇妙,“難道說葛原在信中提到的‘監視他的人’就是秦雲?”
“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杜律潔說,“但是究竟是不是他帶的毒藥這很難說。畢竟就算兇手不在這密室之內,要想讓葛原服下毒藥不留下痕跡的方法也不是沒有。畢竟方法都是人想出來的,這個世界上本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是那方法聽起來不可思議,以至於讓人覺得不太現實。”
“比如說呢?”我問,我可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方法。
“太多,太簡單了。”杜律潔看著我說,“比如說用冰。”
“用冰?”
“對!將毒藥灑在水裡,然後將水結成冰,讓被害人服下。兇手只要等待冰塊在被害人肚子裡面化掉即可。”
“原來還可以這樣啊!”我不無驚訝地說。
“確實,這種手法在推理小說中比較常見,但是現實中卻沒有誰真的用這種手法去行兇。”
“為什麼呢?”
“大概是因為是太麻煩了吧。現實生活中謀殺大多是一時衝動。像這樣深謀遠慮的謀殺其實並不多見吧。”
“真不愧是犯罪研究專家啊!”我讚賞地說道。
“其實沒什麼,你只要平日裡多注意就行,這並不是什麼很高深的理論,這普通得就連報紙電視上也到處都是。”杜律潔笑了笑,說,“我們扯遠了,回到案子上來吧。剛說到哪兒了?”
“說到葛原在信中提到的‘監視他的人’有可能是秦雲。”我說。
“恩!沒錯,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葛原和秦雲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哦!那你有什麼計劃了嗎?”我問。
“初步計劃已經形成,但現在不是去實行的時候,因為我們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對了!”他想起了什麼似的,繼續說,“聽說張鐵為了查處三氧化二砷的來源,已經安排了大批警力在全村進行搜索。但截至到我剛剛得到的消息,似乎情況不容樂觀。”
“哦?那又怎麼樣呢?”我不了解警察辦案的方式和效率,所以問。
“依我看,他這個搜查到明天還不知道有沒有結果。”杜律潔說。
“為什麼?不是全村搜查麼?不管是誰,只要使用了這個三氧化二砷,總會留下點痕跡吧?”
“我剛剛在村子裡的藥店問過了,他們這一年內都沒有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交易記錄。這樣一來,兇手...我們暫且稱他為兇手。他就不是在本村里得到毒藥。既然他可以通過外來途徑弄到毒藥,那麼他也可以通過這個途徑將毒藥銷毀。這樣的搜查,對於警方來說無疑於大海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