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這個消息只有他和楊三郎知道,他們不敢告訴追隨他的世家。

  「父親,不只是西郊大營的兵,世家手中的世兵也送孩子去女醫署,我也是近幾個月才知道的,實在是養兵太費錢,他們才不得已為之的。」

  楊三郎被楊憲一怒之下扇了一耳光後,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解釋著。

  楊憲已是怒不可遏,恨恨地大罵,「又是女醫署,曹壬原來那麼早就已布下了今日的局,只怪我當初大意,只是,今日我若敗了,究其原因是你無能!」

  比起一直在外的兩位兒子,眼前的小兒子嘴最甜,陪伴他的時間也最久,所以同樣都是兒子,他更偏心小兒子。

  楊三郎手中有兩萬大軍,之前他幾次關心軍中情況,楊三郎都回答沒問題,他也從未懷疑過會出這樣的紕漏。

  如今楊章不聽指揮和東海王死磕,小兒的兵又指望不上,他只覺得腦袋開始「突突突」的疼。

  追隨楊氏的世家也陸續發現手中的家兵出了問題,驚慌失措之下,開始更加急切的催促楊氏父子起事。

  楊憲卻回答,「只我們這些人,沒把握一鼓作氣打下洛陽城,等章兒的幽州軍或者崔氏的冀州軍到來,我們可一舉拿下洛陽,也少擔驚受怕。」

  陸烈帶兵打鮮卑去了,鄴城軍是用來防守洛陽被胡人入侵的,所以不會輕易調動。

  崔氏的冀州軍有四萬,有機會繞過或者突破鄴城軍的防守趕到洛陽和楊憲匯合,所以大家也願意陪著楊憲繼續等。

  陸萸去金墉城的當晚,幽州軍趕到了洛陽,並開始第一次攻城。

  不過,他們攻了一夜後停止了進攻。

  楊章認為幽州軍剛剛從東海王的戰場上趕過來,需要整頓休息,於是打算等崔氏的冀州軍到了再發起第二次攻勢。

  誰知,才過一日,楊憲收到了冀州軍投降的消息,這下楊氏和那些世家開始慌了。

  冀州送來的戰報中說鄴城守軍沒有去圍剿,只是在半路攔截冀州軍,但有一支雍州軍和清河王的一萬兵馬在後邊包抄他們,所以冀州軍投降了。

  「怎會有雍州軍?曹壬何時部署的?」楊憲看著戰報怒問楊章。

  楊章一直駐守北境,有這樣一支隊伍從雍州趕往冀州,他卻沒有發現,楊憲開始對長子失望了。

  「父親,兒子確實失察了,可如今不是責罵兒子的時候,冀州軍既然已無指望,就快些攻城吧,不然鄴城軍或者清河王的兵馬支援洛陽,我們就真無勝算了。」

  楊章最近連連失算,攻東海王久攻不下影響了士氣,追楊蓁蓁母子也沒追到,如今又突然冒出一支雍州軍,心中已無當年的運籌帷幄。

  此刻只想趁著軍心還未散,一鼓作氣攻下洛陽一雪前恥。

  鄴城軍配合清河王圍剿冀州軍,傷了元氣,如今正在休整中,他認為此時是攻洛陽的最佳時機

  於是休整兩日後,幽州軍第二次攻打洛陽城。

  註定無援軍後,楊氏一黨的攻勢非常猛烈,洛陽城的將士們只得時刻不敢鬆懈地應敵。

  洛陽城確實易守難攻,繞是如此懸殊的兵力,楊氏兵馬和世家兵馬聯手之下也依然久攻不下。

  雙方焦灼數日後,眼看洛陽守軍快要抵抗不住,斥候突然來報,西平王世子正帶著四萬大軍趕來洛陽。

  消息一經擴散,正在攻城的士兵頓時泄了氣。

  他們與東海王的焦灼剛結束,就急匆匆趕來洛陽,未能好好休整,根本不是西平王世子的對手。

  追隨楊憲的世家此時慌亂如熱鍋上的螞蟻,若西平王世子和洛陽守軍聯合,對他們就如瓮中捉鱉。

  曹壬對付世家的手段有多狠絕,他們是見識過的。

  這時,楊三郎想起謀士和自己提的建議,忙道,「聽聞石封離開冀州去了江東,趁著荊州守衛空虛,我們拿下荊州吧?」

  江東?大家自然想到了楊憲的二兒子是揚州刺史,最最重要的,南安王世子妃出自楊氏。

  楊章連續激戰了幾場,此時也沒有精力迎戰西平王世子,於是忙道,「若拿下荊州,再拿下揚州,曹壬忙著應付北狄,肯定不會帶兵攻打荊州。」

  楊憲一把年紀了,一點都不願意離開故土,所以非常猶豫。

  楊三郎見狀,乾脆加了一把火,「南安王手中沒有兵馬,接管揚州易如反掌,且曹翁主嫁的是江東朱氏,只要我們和朱氏聯手,父親就可效仿吳帝隔江而治。」

  隔江而治?這樣的誘惑實在太大了,與其被曹氏兵馬追得有如喪家之犬,不如就拼一把?

  楊憲當機立斷,立刻下令撤兵。

  看到楊氏撤兵,夏侯湛問曹壬,「我們是否需要追擊?」

  曹壬回,「遠遠嚇唬就行,不用真打,若遇到西平王世子,你就可以回來了,讓他們繼續嚇唬。」

  言罷,他看著王源,「傳信給陸純,放棄荊州。」

  陸烈帶兵北上,留了一萬將士給陸純守衛荊州。

  「放棄荊州?!」在場的人都驚呼出聲。

  「陛下為何放棄荊州,若放棄荊州江東危矣。」

  曹壬回,「北境已缺冀州和幽州兩處防守軍,并州只有兩萬兵馬,冬日將至,鮮卑和羌人受不住寒苦肯定會趁機打來,一旦他們進入我朝境內,遭殃的是我朝百姓。」

  「可楊氏不一樣,他們終歸是魏人,即便占領了荊州,甚至整個江東,我朝的臣民依然可以繼續安居樂業。」

  陛下的分析沒有錯,比起殘暴不仁且沒有被教化的北狄匪盜,楊氏確實要好得多,陸純的一萬兵馬此時去雁門關防守是上上策。

  而且,一旦大魏發起內亂,匈奴那邊肯定也會蠢蠢欲動,屆時大魏的子民又要遭受內外兩重戰亂之苦。

  只是,若給了楊氏喘息的機會,以後想要拿下楊氏就難了,陛下難道不想要江東了嗎?

  「若楊憲效仿孫吳,陛下有應對之策嗎?」蕭奇問。

  曹壬聽後,抬眸看著蕭奇,「戰爭,無論勝負,死傷的都是臣民,若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何非要兵戎相向呢?」

  頓一下,他扭頭看著在場的朝臣,「朕要的是臣民活著,而不是冰冷的皇權,若讓楊氏在江東苟延殘喘可以救下更多的生命,朕願意放棄統治江東的權利。」

  皇帝擲地有聲的一句話,讓在場的朝臣心底大受震撼。

  他們一心想著要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楊氏一黨,可如今聽皇帝一言,他們才真正正視楊氏手中的兵馬,那些兵馬也是大魏的子民。

  鄭荃最先回過神來,神色嚴肅地問,「一旦楊氏稱帝,加上北境戰亂,北方肯定會民心浮動,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曹壬聽後,眼中無絲毫慌亂,淡定自若地回「不用等北境戰亂,只需楊氏在荊州站穩腳跟,就讓那些想追隨他的世家都去江東吧,這樣我們也可清淨一些。」

  此話一出,在場的朝臣又是一驚。

  他們都是陛下的心腹,因為知道陛下已經和西平王聯繫上了,所以這些日子和他一起苦苦堅守洛陽城,擔心的只有冀州軍和幽州軍聯合攻打都城。

  待知道冀州軍投降後,他們根本不懼幽州軍,也不曾動搖過決心。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即使因為北境突變不得已讓出荊州,陛下也已經想好下一步。

  「眾卿覺得如何?朕即刻下令開城門,若眾卿想趕去江東,朕亦不會阻攔」曹壬笑著看向他們。

  朝臣們頓時嚇得齊齊跪下,「臣等誓死追隨陛下。」

  他們都是久經官場的老狐狸,又怎會不知道陛下想要擺脫世家的掣肘?

  不只是當今陛下,曹氏歷任帝王無一不想擺脫世家,可他們都沒能成功。

  楊氏確實有兵馬,也能輕鬆拿下揚州,可江東朱氏手中也有兵馬,朱氏又怎會容忍楊氏這個外來世家在江東獨大?

  所以,當年孫吳能被滅,日後楊氏也一樣會被滅。

  同是出身世家的他們,太清楚世家和皇權共同治理下的朝廷會成什麼樣子。

  陛下下了一盤很大的棋,如今仍不斷有棋子往棋盤上跳,棋子們入棋局而不自知,跳得那般心甘情願且興高采烈。

  這才是陛下口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只需十年,或者更短的時間,江東就會亂起來。

  屆時北方早已休整好,收復江東只會比當年更加輕鬆,因為死忠的陸氏已經來了北方。

  朝臣們剛從太極殿離開回到家,就聽說洛陽城門打開了。

  城內的臣民被圍困的時間雖然不算太長,但每日飽受心靈上的煎熬,如今獲得自由,一時高興得恨不得手舞足蹈。

  與此同時,一條所謂的小道消息迅速傳遍了各大世家:楊憲攻下荊州,即將在江東稱帝。

  陸萸終於在晨曦微露時分等來了曹壬,他帶著身後正冉冉升起的旭日而來,臉上藏不住的是劫後餘生的喜悅。

  才見他踏入院中,她迅速飛奔向他,像奔向世間最美好的一切。<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