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急件一石驚起千層浪,清河崔氏在朝為官的子弟們已經沒時間去信向冀州牧核實真假,因為陛下震怒之下,甚至都不想查證真偽,開始準備部署兵力了。

  他們急匆匆去催楊憲做出決斷,再三言明,若陛下真讓鄴城軍和清河王守軍去圍剿冀州牧府,清河崔氏就完了。

  之前王司徒和柳侍中都勸過楊憲,可楊憲一直猶豫不決。

  如今崔氏子弟哭道,「楊公難道忘了郗氏了嗎?您的左膀右臂,陛下說砍就砍,難道您要眼睜睜看著崔氏也步他們的後塵嗎?」

  聽此一言,楊憲心中終於鬆動了,他問柳侍中,「你覺得我下一步該如何行事?」

  「尚書令應當立即派幽州軍去東海王封地軟禁東海王世子以配合您行事」柳侍中答。

  東海王手握兩萬兵馬,一旦東海王世子不願意配合,沒有幽州牧出手,是很難成事。

  楊憲卻搖搖頭,「我不要東海王世子,我要世子妃去年誕下的小公子。」

  在昭陽殿,陸萸聽到石封被羌人打劫時也被嚇到了,冀州還有幾所星火書院,不知道孩子們會不會有危險。

  看到下朝歸來的曹壬,她忙上前問,「羌人果真入境了?」

  曹壬笑著將她帶入內室後,在她耳畔低語,「你不是一直好奇江澈在哪裡嗎?他如今就在冀州?」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戰前夕

  ◎哪怕只余最後一口氣,我也會去找你。◎

  陸萸聽完曹壬的話,震驚得半天都合不攏嘴。

  見她傻乎乎的模樣,曹壬忍不住捏了捏她的面頰,笑道,「江澈這些年平了幾次胡亂,也收編了一些胡人,他們明面上屬雍州軍。」

  雖然二人已在內室,陸萸還是忍不住放低聲音,「若楊氏真反起來,不知道東海王會不會帶著兵馬和楊氏狼狽為奸。」

  流言傳了這麼久,東海王那邊一直無任何反應,他們要麼是在瑟瑟發抖,要麼是在偷著高興,可無論是哪一種於曹壬都太被動了。

  曹壬聽後,搖搖頭,「以楊憲的謹慎,不會扶持東海王世子,畢竟世子已成年,變數太多。」

  「再者,東海王雖膽小卻很愛惜名聲,他畢竟姓曹,如果投靠楊氏後曹氏江山在他手中易主,肯定要遺臭萬年。」

  陸萸迅速在腦海中搜索起合適的藩王公子,想起蕭六娘剛剛送來的信,腦中靈光一閃,她大驚失色,「楊憲想要的是蓁蓁的孩子?」

  曹壬點點頭,「如此,他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楊氏既然反了,肯定要爭取最大利益,再找個成年公子與如今的曹壬無多大區別。

  新傀儡不聽話還容易生二心,不如一次性到位,若是可以,他還可以讓幼主禪讓,簡直一舉兩得。

  「你可有應對之策?」陸萸一時心亂如麻。

  「應對之策還在商討中,此事的關鍵在如何才能不讓楊氏在眾目睽睽之下帶走楊蓁蓁和孩子。」

  孩子才一歲多,這個年齡的孩子沒有特別明顯的特徵,只要讓人看到楊蓁蓁和孩子在他們手中,並迅速傳播出去,孩子就能被扶持上位,至於最後扶上去的孩子是不是楊蓁蓁的並不重要。

  「若,孩子一直活著,且在我們手中呢?」陸萸問。

  「這個法子我們也想過,只是行動起來太難,我目前沒有足夠的實力和幽州軍正面開戰,楊蓁蓁此時估計如驚弓之鳥,不會相信任何人,退無可退時,她肯定會選擇楊氏」曹壬回。

  孩子成為傀儡至少還活著,她為了孩子肯定會妥協。

  曹壬和心腹已討論過,如果先楊憲一步去搶孩子,就是打草驚蛇,若楊憲放棄那個孩子而去搶其他公子,這樣就太被動且不利於迅速布局應對。

  「我們不搶孩子,只需由我給蓁蓁指一條明路」陸萸答。

  「你」曹壬頓了一下,想到什麼,立馬拒絕,「那樣你就可能暴露了,我不允許。」

  一旦楊蓁蓁不念舊情,謝知魚是陸萸的事肯定會暴露,那樣她就太危險了。

  「你不用擔心,如今在意這個事的只有范陽盧氏,若我抵死不認,他們也不能奈我何。」

  「可若讓江東舊人來指認呢?」曹壬反問。

  「江東舊人來了我也可以不認,只要我們足夠強大,不認也無人奈我何。」

  「容我再想想」曹壬還是很猶豫。

  陸萸卻等不及了,她立即讓青瓊準備筆墨。

  她將信迅速寫好後遞給曹壬,「你看看措辭如何,沒問題就儘快把信件和此物送去給蓁蓁,越快越好。」

  信中陸萸讓楊蓁蓁一定要護好孩子,若發現勢頭不利於她,一定要想辦法離開封地逃去鄴城,鄴城守軍會護住他們母子。

  清河王封地更近,但是蕭六娘也有孩子,這個時候曹氏的小公子們不能都在一起。

  「這是她送你的?」曹壬看著煙青色繡有蒼鷹的荷包問。

  「是蓁蓁當年讓我轉交給次兄的,但次兄不願收下,為此,次兄還說我是個傻瓜」陸萸嘆道。

  比起現在,那時候真是無憂無慮的年齡,她輕輕摩挲著一直捨不得扔掉的荷包,時光如流水,在這一刻如此具象化。

  提起過往,曹壬也想起了當年傻傻不知開竅的自己和阿萸,唇角忍不住上揚,「還真是傻子」

  見陸萸不悅地瞪著他,他忙接著說,「信和東西我可以送出去,但你也要答應我一事。」

  「何事?」

  「若洛陽被圍城,你必須聽我的話轉移去金墉城。」

  金墉城位於洛陽城西北隅,文帝曹丕在此興建百尺樓,隨後曹叡將其擴建成軍事堡壘,是個堅不可摧的城池,易守難攻。

  「屆時你在哪裡?」陸萸問。

  「我要與眾將士守住洛陽城,若你的身份暴露,我怕盧氏會趁亂將你帶走」曹壬答。

  其實他一開始布局的時候,就沒打算讓陸萸留在洛陽城內,金墉城是他為她安排的退路,之前一直擔心她不願意聽他的,如今剛好有理由讓她答應。

  「你容我再想想」陸萸捏緊手中的荷包,心中猶豫不決。

  讓她拋下曹壬獨自躲進金墉城,她做不到,可要讓她放棄救下楊蓁蓁母子的機會,她又捨不得,楊蓁蓁母子於楊憲和曹壬都太關鍵了。

  看出她猶豫,曹壬道,「你留在洛陽城裡,若出事我還得分心去救你,如那次去長安的路上一樣,只有你安全了,我才能全身心應敵。」

  想到那次九死一生的記憶,陸萸立馬點頭,「我答應你,你現在就把信送出去。」

  曹壬聽後,笑回,「屆時你不要反悔就行。」

  他笑得那樣好看,如春日照進窗欞的暖陽,既明亮又溫暖,陸萸抬眸看去,卻難受得連聲音都顫抖了。

  「君期,你不知道我剛剛做了個多艱難的決定」她看著他,已是淚流滿面。

  曹壬收起笑,用手指替她拭去淚水,然後將她攬入懷中,輕嘆出聲,「我知道,因為我也做了艱難的決定,若還有其他更快捷的辦法,我一點都不想送這封信。」

  時不我待,他們都知道,只要楊憲搶先了,這封信就沒意義了。

  楊憲在當著眾人的面說想要扶持楊蓁蓁的兒子時,在場的人先是一驚,緊接著就是興奮。

  他們一直在說服楊憲造反,如今終於等到這個歷史性的一刻了。

  與其一直被曹氏打壓後,合族上下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不如狠下心跟著楊氏干一番大事,掙個開國功勳不是更好?

  陸萸的信快馬加鞭趕去東海王封地時,楊憲的信也在快馬加鞭發往幽州。

  那日才收到鄴城來信說清河崔氏有可能勾結羌人時,曹壬就已下令調派荊州軍北上。

  就算清河崔氏沒有真的勾結羌人,大軍北上也可以安定民心。

  興安三年九月初十,荊州軍還未趕到冀州,幽州牧楊章卻帶著八萬大軍南下攻打了東海王。

  在半個時辰前,楊蓁蓁也終於收到了陸萸的信,看著熟悉的字和年少青澀時繡下的荷包,她頓時泣不成聲。

  她為好友死而復生喜極而泣,也為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哭泣,更為那份純真的友誼能失而復得而落淚。

  在東海王世子曹盛的印象里,妻子一直是穩重端莊的,她和那些標準的北方世家貴女沒有任何區別。

  她的臉上一直掛著得體的微笑,說話做事永遠恰到好處,甚至在夫妻相處時,都像有個標準在框著她,永遠中規中矩。

  如今難得見她如此情緒外露,這讓他突然發現妻子還有如此生動的一面。

  他好奇地看著她手中的信問,「是何人來信?」

  楊蓁蓁沒想瞞著曹盛,但心底情緒波動一時間無法言語,便將信遞給了他。

  沒想過她會直接把信給自己,曹盛愣了一瞬才去接。

  一目十行將信看過後,他嘆道,「雖然此地離鄴城有些距離,但我們博一下也好過在此困獸猶鬥,只是,送信之人可靠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