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整個皇宮的人都能知道皇帝雖然病了,但依然記掛著政務,拖著病體回式乾殿養病,只為方便與朝臣議事。

  次日,皇帝發布尋賢令,聖上舊疾復發,唯有續命丹可根治此舊疾,若天下有能研發續命丹者,可毛遂自薦,當今聖上有重賞。

  此令一出,大魏的臣民們一時議論紛紛,續命丹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大魏自曹啟皇帝繼位後越來越重佛,那些煉丹的道士都已經慢慢被大家遺忘了。

  難道當今聖上為了活命,要重新重用煉丹師了嗎?那些信奉道教追求自然得道的世家一時間覺得陛下和他們越來越一條心了。

  又過幾日,曹壬休養得差不多後,拖著病體上朝了。

  這次朝會上,廷尉列舉出高成的幾項重罪。

  其一,通敵賣國,販賣大魏軍械儲備信息給鮮卑慕容氏;

  其二,先帝在位時,組織謀劃「匪禍案」,殘忍截殺商隊。

  其三,結黨營私,與石氏狼狽為奸,迫害忠良之士。

  其四,魚肉百姓,侵占百姓良田,逼良民為私奴。

  高氏種種罪行罄竹難書,故判決高氏年滿十五以上男丁斬立決,其餘人員流放西河郡,家奴和部曲全部抄沒歸朝廷處置。

  曹壬不是和的大家商議如何處決高氏一族,而是直接讓廷尉宣讀判決結果,這引起了朝堂的轟動。

  先帝在位時從未處置過任何世家,更別提是如此趕盡殺絕的處決方案。

  一時間,朝堂上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此判決太重,應該酌情考慮,畢竟高氏姻親遍布大魏,這般處決恐怕會引起大家的恐慌。

  另一種聲音,以上的幾條罪名是否都成立,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撐?

  曹壬早就猜到他們會有此一問,自然也是準備充分的,廷尉立即宣讀了每一條罪證的證據,特別是匪禍案,連參與人數,軍械使用數量都有詳細記錄。

  至此,大家都知道,是石氏為了自保把高氏一族賣了。

  楊憲自那日見過石氏的徐門客後,派人去追殺徐門客,也想辦法派人去地牢暗殺石封,但一個都沒能成功。

  徐門客離開楊府後,好似如人間蒸發一般,而地牢的看守非常嚴密,他派去的人哪怕費大力氣進去,也沒能找到關押石封的房間。

  為此,近半年多的時間,他寢食難安,所以乾脆秘密召集心腹逼皇帝儘快處決高氏和石氏,誰曾想高氏被處決了,皇帝卻隻字未提石氏。

  高氏的死活他並不關心,反而是石氏,有如懸在楊氏頭頂上的一把刀,只要他不死,楊氏隨時都可能被皇帝問責。

  自石氏和高氏一族下獄後,楊憲越來越猜不透當今陛下在謀劃什麼,一次次出乎意料讓他愈發力不從心,從而也愈發焦慮。

  他不想留石氏,自然不會為高氏開這個口。

  思慮片刻,他終於出聲,「臣對高氏的判決無異議,只想知道何時判決石氏一族。」

  尚書令楊憲竟然無異議?這讓朝臣們既無法理解,又覺得心寒,高氏哪怕與楊氏不算姻親,但也是一起同朝為官幾十載,怎能對陛下對高氏的趕盡殺絕無動於衷呢?

  「魚肉百姓,侵占百姓良田,逼良民為私奴」這些罪名,試問哪個世家沒有?如今的朝臣見到陛下以這些罪名下判決,一時間既懼怕又心有戚戚,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家族不會也落得高氏這樣的下場?

  「石封的案件更加錯綜複雜,為不冤枉石氏一族,廷尉署還得繼續搜查證據」曹壬回。

  還是這句話,楊憲一時間只覺得怒火中燒,可他不能再對皇帝咄咄相逼,因為那天皇帝被他逼得暈倒後,同僚看他的眼神都帶著玩味了。

  「眾卿對高氏的判決有無異議?」曹壬再次出聲。

  楊尚書無異議,他的同黨自然無異議,而其他有質疑聲的朝臣面對廷尉拿出的鐵證如山也不知如何辯駁,一時間只能沉默接受。

  高氏一族的判決就這樣通過了,很快,皇帝以鐵腕的手段迅速處決了高氏一族。

  若說高氏被處決,誰最受觸動,非王司徒莫屬,他那日才下朝歸來就病倒了。

  那年的兩起匪禍,有一起是琅琊王氏的手筆,王謝兩家被先帝打壓後,朝中地位每況愈下,但王氏早已習慣奢華享受,他們需要足夠的銀錢來維持體面的生活。

  和謝氏不同,王氏手中還有少量部曲家兵,所以他們才會鋌而走險和石氏聯手。

  可案件明明已經結案,如今卻被重新提出來,意味著琅琊王氏隨時有可能被皇帝秋後算帳。

  思及此,他在病床上恨恨地罵,「當年就不該讓他回琅琊王氏,我們好歹養育了他幾年,想不到竟是養了一條藏在暗處的毒蛇。」

  王司徒的妻子崔氏一聽這話,嚇得立馬讓侍人都退了出去後,緊急出聲,「夫君慎言,我們如今成了可任人宰割的肉,萬不可再被人抓了把柄。」

  王司徒也知道王氏處境艱難,想想高氏的結局,每日睡著後都是噩夢連連。

  他清楚皇帝當年有多恨琅琊王氏逼死他的生母,將來的報復就會有多狠毒,想到前陣聽門客說的一個傳言,他心底一動,忙讓崔氏把那個門客傳來。

  王司徒的門客姓錢,是高氏出事後才拜到王氏門下的。

  錢門客剛進屋,王司徒急聲問,「你從石封門客那裡聽到的消息是否可靠?先帝當真想讓楊憲輔佐東海王世子?」

  錢門客點點頭,「絕無作假,某可用性命擔保,此番楊尚書同意陛下處置高氏一族,其實也是想讓陛下儘快處決石氏一族,好藏下這個陰謀。」

  王司徒那天還奇怪楊憲為何會那樣果斷的支持陛下的判決,如今他恍然大悟,忙問,「那我該怎麼做,陛下如今處決了高氏,下一步會不會處決王氏?」

  錢門客聽後,神色肅穆地回,「陛下抓捕石氏和高氏只為充盈國庫,只是近一年國庫開支巨大,若陛下手中有證據,想必兩個月內會對琅琊王氏下手,還請家主早做決斷。」

  竟然只剩兩個月了?王司徒頓時嚇得臉色發白,自從錢門客拜入王氏門下,為王氏一族找到了很多賺錢的門路,也避開了很多朝臣的暗箭。

  皇帝遲遲不動琅琊王氏,也被他歸功為是錢門客把證據清理得乾淨的結果,因此他對錢門客非常信任。

  「家主,楊氏明顯是放棄了高氏和石氏,若您不主動出擊,王氏下一步也會被楊氏放棄。」

  「我要如何主動出擊」王司徒像看救命稻草一樣看著錢門客問。

  「置死地而後生,既然陛下與你不是一條心,我們就給楊氏雪中送炭」錢門客匍匐在地上回。

  王司徒聽後怔怔不語,他看不到錢門客的表情,但知道如今的他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有主動把楊氏拉下水,再和他們捆綁在一起,東海王世子才有勝算。

  若東海王世子登基,王氏又有從龍之功,是不是王氏崛起指日可待了呢?

  幾日後,洛陽都城開始有人偷偷流傳,因陛下體弱多病,楊氏已經偷偷擁護東海王世子。

  第一百零八章 開路

  ◎石封是可以用來開路的鑰匙◎

  陛下舊疾復發,醫仙言他可能活不過三十,眼看只剩兩年半,世家們開始擔心他會不會真熬不過去,屆時又會輪到哪位藩王公子繼位呢?

  重新適應一位帝王的行事風格並不容易,特別是這些習慣了安逸享樂的世家,他們恨不得曹氏帝王都是些酒囊飯袋之輩,可以任由世家為所欲為。

  如今聽到流言說楊氏想要擁護東海王世子後,世家們的心思又活泛起來了。

  眾所周知,東海王世子就是個沒主見的公子,若真由楊氏扶持上位,再由楊氏女為皇后,朝堂又能回到先帝在位時的政治環境。

  特別是當今聖上狠絕地處決了高氏一族後,世家們已經開始懼怕他的手段,都言會咬人的狗不會叫,在他們看來當今聖上就是那個躲在暗處伺機咬世家的惡犬。

  楊憲怎麼也沒想到,一開始傳謠言的人還未找到,流言就已經像長了翅膀似的迅速傳遍了大魏。

  雖然只是流言,大家也沒有證據,但上朝時候同僚看他的眼神都隱隱帶著審視,甚至已經有世家開始偷偷拜訪楊府,只為投誠,好掙一份從龍之功。

  轉眼已是安和二年秋,那樣的流言已經傳了近半年,如今越傳越離譜,甚至傳出楊氏已經偷偷派人去東海王封地把東海王世子接來了洛陽。

  如今上朝的時候,大家都在偷偷觀察陛下和楊憲會如何應對這樣的流言。

  可惜,他二人就像都沒聽到流言似的,每日議的都是朝中要事,臉上的表情一個比一個淡定。

  去年國庫充盈後,太學終於得以修繕,今年九月新入了一批南北世家子弟。

  去年修繕並加固了黃河支流的堤壩,成功避開了今年雨季的水災,朝廷打算在多個州郡修建水庫,以應對入秋後至明年雨季來臨前的旱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