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殷顯說:「我不喜歡愛嫉妒的女人。」
他是不願意處處聽惇王妃的,可也不喜歡雲姨娘這種要獨占他的做派。殷顯動了動手指關節,發出喀喀的響。
而雲姨娘只是回答:「妾是替爺委屈。少奶奶,風情不通,性子也太硬了些。爺每每過去,都要發好一頓的火,很傷身呢。」
屋裡的人大氣不敢出,靜了一刻,殷顯身上那股危險的氣味慢慢散去。他開口,對小廝說:「回了你娘娘吧。爺在這歇了。」
雲姨娘就笑了,極其真心又極其滿足,叫看見的人都不知道她是真痴傻還是好手段。殷顯覺得心下十分煩躁,又有些奇特。他拿手蓋住雲姨娘的臉:
「笑成這樣很醜。」
屋裡一晌貪歡,屋外月明星稀。夏末時分,夜裡已經有些涼,雲姨娘出門時,要披一件黑色的斗篷。她轉過幾個彎,就到了花園裡的假山。
陳端儀在那裡等著她。
「少奶奶。我妹妹的事,怎麼樣?」
「找到了。」
雲姨娘眼中一直蓄著的淚水,一下子滾落下來。
她沒再問別的,死相,死狀和死因,她曾經聽聞,再也不願意回憶。陳端儀握著她的手,說:「如今,你至少可以把她接回家安葬了。」
是哪一天?她如常去給陳端儀請安,結果陳端儀屏退了眾人,說出她原本的籍貫和名字,問她是不是還有一個妹妹。她的第一反應幾乎是萬念俱灰。
她說:「我是有個妹妹,叫小葵。家裡太窮,把她和我都賣出去做婢女,就分開了。後來好些了,贖回了我,也想來這裡贖她。」
她笑著:「您不知道,小葵特別好玩兒。小時候,在路上看見根順眼的樹枝子,拾起來說是她的寶劍。不知道從哪聽來的穆桂英掛帥,和我說她也要當個女將軍。」
「後來……」
後來的事,她沒有說。左不過又是惇王府一個卑賤如塵的小婢女,忤逆了金尊玉貴的三公子,丟了一條性命。她抬起頭看著陳端儀:「少奶奶,您要處置我,我沒有話說,我來了這裡,本就是準備為她死的。我只求能死得其所。」
但是陳端儀對她說:「我不要處置你。我也不要你死。
「你造的假身份,要看穿不難。他們之所以不查,只是不相信像你這樣的人,能真的報復到他們頭上。你本來是什麼打算?下毒?行刺?無論如何,你都要搭上一條性命。」
「不搭上性命,又怎麼做呢?」雲姨娘說,「少奶奶,您不明白。大周律白紙黑字寫著,奴不能告主,告主者絞。沒人能管我們這檔子事——」
「奴不能告主,我來告。」
「什麼?」雲姨娘覺得自己聽錯了。
「少奶奶,您真願意……可您是侯府的千金,王府正經的少奶奶,您和我們不一樣……」
「有什麼不一樣?」陳端儀說,「何況,我並不是和你扮菩薩。他對奴婢做下的事,是罪,卻無法追究;他對我做的事,甚至不算是一個罪名。
「他一日不死,我就一日不得解脫。我們的禍福是一體的。我不是在幫你。我是在幫自己。」
雲姨娘靜了靜。每日請安,她仿佛今天才看清自己主母的面龐。她說:「殷顯真該死,對麼?」
陳端儀沒再回答。她只是對雲姨娘說:
「好好活著。該還給他的,不會少了你的那一份。」
第29章
上京城的街頭巷尾都傳著這麼一件事,說是蒙恩侯家的小姐趁著聖上從避暑山莊迴鑾,闖了聖上的儀仗。
「蒙恩侯家的小姐?哪個小姐?」
「還有哪個?未嫁的只有一個,就是那位異瞳的小姐!」
「好些人都聽見了,告的是她姐夫,話裡面還有許多人命。你說這事奇不奇?」
書生拿著手中的《大周律》,搖頭晃腦地念道:「沖入儀仗內,所訴不實者,斬。這是天大的冤情啊,捂也捂不住咯。」
「說是京郊那塊地方都被圍起來了。」
外頭這些事,我是一概不知道。見了皇帝老兒的面,把小舟的訴狀遞上去,我就被拿下圈到大牢里了。這地方不見天日,獄卒送東西進來的時候才有光。一開始,我還在心裡數著進來了多久,但一切很快都陷入了混沌。
季行之說,這通常是審訊的重要一步。一個人如果遺忘了時間,就會開始遺忘自己的身份,遺忘執念,遺忘對主人的忠誠。漸漸地,所有偽飾和秘辛都會被侵蝕,成為一張口就可以說出來的信息。
我說:「我是去告御狀的,又不是去刺殺皇帝的,為什麼審訊我?」
大約是因為「刺殺皇帝」這四個字,季行之又被我嚇得臉色發白。他說:「你能到皇帝身邊,被皇帝看見、聽見,本身就值得審訊了,何況你要告的還是惇王的兒子?有心人看來,你肯定是受人指使。」
我閉上眼睛又睜開,都是一片黑暗。這確實是一個審訊的好方法,此時此刻,我感覺我好像不在這裡,回到了六歲那年,第一次夜航,阿爸把我放在船尾,他在前面掌著舵。
夜裡的海很可怖,發出轟隆隆的吼聲,而我們那麼單薄,好像黑夜要吞沒我們,海也要一起合圍。但我坐在船尾,看著阿爸的背影,感覺他永遠知道方向,永遠能帶著我逃脫。
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么小的時候。我張開口,想喊阿爸。
阿爸,我做得對嗎?
阿爸,上京城真的很辛苦。
我一直想要回家。阿爸。你走了多久?你變成海里的一條魚了嗎?
我想要叫他。可發出聲音的那一刻,我又看不見他了。
「沒關係,」我輕輕地說,「我早就學會自己掌舵了。我會……我會救自己,也會救下你的女兒。我很厲害的。」
我抓住手底下的稻草,大海也從我眼前消失了。我咬住自己的舌尖,從那裡嘗到一點血,換來了頭腦暫時的清醒。
衝進儀仗、把事情直接攤在皇帝面前、儘可能鬧大,這些事進展到現在,皇帝沒有直接殺了我,而是還在用審訊的手段,說明一切都是正確的。我不需要皇帝完全相信我,但他是皇帝,他同樣不信任惇王。最重要的是,惇王一系最大的政治資本老惇王已經死了。皇帝不會允許他的後人踐踏一個完美的死人標杆。
我現在也能想通這些事了。血腥味從我的嘴巴,一直蔓延到鼻腔。
有人敲了敲隔壁的牆。
「哎,你是為什麼進來的?」
是獄友。
季行之還告訴我,牢里不會有人輕易和我說話,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生或死。如果有人無端跟我搭話,我說的話一定有人在聽。
我說:「我替我姐姐遞狀紙。」
「你姐姐為什麼不來?」
「她來不了。太危險,我不想叫她死。」
「所以她做縮頭烏龜,送你來死?」
我笑了。我說:「你不知道。
「她替我受了很多苦,甚至本來都不必過這樣的人生。她愛護我,撫慰我,所以我為她的心也是如此。我不怕為她死。
「不說遠的,當年老惇王爺為救聖上身死,一定也是這樣想。天下子民,手足之情,一同此心。」
小舟,我現在也能說很漂亮的話了。我知道怎麼組織語言,知道講給誰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麼?
在黑暗裡,我的聽覺變得異常靈敏,能聽到桌椅的聲響,能聽到人腳步慢慢遠去的聲音。
不知在混沌里又過了多久,有人帶著聖旨來了。殷顯的案子,三司會審,聖上親聽。
第30章
我再見到小舟,是在會審的當場。
她也被收押了一段時間,我一看就知道。但她跪在那裡,腰挺得那麼直,我就也知道她沒有被打垮。
惇王正脫了官帽,向聖上痛陳有子不教之過。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他。蒙恩侯在家裡提起來都得向王府方向作個揖的人,現在全身抖得厲害。
這裡的人多奇怪啊。可以視有些人的人命輕賤如此,又可以視某個人的意願高於一切。可以一向視律法如無物,又可以突然採用最好的審判來彰顯正義。
惇王和他旁邊跪著的惇王妃還在不斷地磕著頭。聖上揮手,對小舟說:「陳氏,你來說。」
小舟深深地拜了下去。我聽見她說:
「妾婦與夫君,有夫妻之義。親親得相首匿,夫君即使有罪,妾婦也該隱瞞。」
「這話不錯。那你為什麼還遞御狀?」
「聖上容稟。妾婦家學,以忠為始。聖上以律法為理國之繩墨,以仁愛為治國之大道,而夫君素以律法為無物,視人命為敝屣,以仁愛為妄言。夫君之所為,可謂不忠,妾婦如加隱匿,更為不忠之甚。
「王爺與王妃,拳拳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然愛子之心、夫妻之義,皆須在忠君之後。非此,眾人漸相隱匿,不從聖意,亂由此生也。」
她的聲音,一字一句響在每個人的耳朵里。我看見惇王妃看小舟的眼神,裡面居然是恐懼。<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是不願意處處聽惇王妃的,可也不喜歡雲姨娘這種要獨占他的做派。殷顯動了動手指關節,發出喀喀的響。
而雲姨娘只是回答:「妾是替爺委屈。少奶奶,風情不通,性子也太硬了些。爺每每過去,都要發好一頓的火,很傷身呢。」
屋裡的人大氣不敢出,靜了一刻,殷顯身上那股危險的氣味慢慢散去。他開口,對小廝說:「回了你娘娘吧。爺在這歇了。」
雲姨娘就笑了,極其真心又極其滿足,叫看見的人都不知道她是真痴傻還是好手段。殷顯覺得心下十分煩躁,又有些奇特。他拿手蓋住雲姨娘的臉:
「笑成這樣很醜。」
屋裡一晌貪歡,屋外月明星稀。夏末時分,夜裡已經有些涼,雲姨娘出門時,要披一件黑色的斗篷。她轉過幾個彎,就到了花園裡的假山。
陳端儀在那裡等著她。
「少奶奶。我妹妹的事,怎麼樣?」
「找到了。」
雲姨娘眼中一直蓄著的淚水,一下子滾落下來。
她沒再問別的,死相,死狀和死因,她曾經聽聞,再也不願意回憶。陳端儀握著她的手,說:「如今,你至少可以把她接回家安葬了。」
是哪一天?她如常去給陳端儀請安,結果陳端儀屏退了眾人,說出她原本的籍貫和名字,問她是不是還有一個妹妹。她的第一反應幾乎是萬念俱灰。
她說:「我是有個妹妹,叫小葵。家裡太窮,把她和我都賣出去做婢女,就分開了。後來好些了,贖回了我,也想來這裡贖她。」
她笑著:「您不知道,小葵特別好玩兒。小時候,在路上看見根順眼的樹枝子,拾起來說是她的寶劍。不知道從哪聽來的穆桂英掛帥,和我說她也要當個女將軍。」
「後來……」
後來的事,她沒有說。左不過又是惇王府一個卑賤如塵的小婢女,忤逆了金尊玉貴的三公子,丟了一條性命。她抬起頭看著陳端儀:「少奶奶,您要處置我,我沒有話說,我來了這裡,本就是準備為她死的。我只求能死得其所。」
但是陳端儀對她說:「我不要處置你。我也不要你死。
「你造的假身份,要看穿不難。他們之所以不查,只是不相信像你這樣的人,能真的報復到他們頭上。你本來是什麼打算?下毒?行刺?無論如何,你都要搭上一條性命。」
「不搭上性命,又怎麼做呢?」雲姨娘說,「少奶奶,您不明白。大周律白紙黑字寫著,奴不能告主,告主者絞。沒人能管我們這檔子事——」
「奴不能告主,我來告。」
「什麼?」雲姨娘覺得自己聽錯了。
「少奶奶,您真願意……可您是侯府的千金,王府正經的少奶奶,您和我們不一樣……」
「有什麼不一樣?」陳端儀說,「何況,我並不是和你扮菩薩。他對奴婢做下的事,是罪,卻無法追究;他對我做的事,甚至不算是一個罪名。
「他一日不死,我就一日不得解脫。我們的禍福是一體的。我不是在幫你。我是在幫自己。」
雲姨娘靜了靜。每日請安,她仿佛今天才看清自己主母的面龐。她說:「殷顯真該死,對麼?」
陳端儀沒再回答。她只是對雲姨娘說:
「好好活著。該還給他的,不會少了你的那一份。」
第29章
上京城的街頭巷尾都傳著這麼一件事,說是蒙恩侯家的小姐趁著聖上從避暑山莊迴鑾,闖了聖上的儀仗。
「蒙恩侯家的小姐?哪個小姐?」
「還有哪個?未嫁的只有一個,就是那位異瞳的小姐!」
「好些人都聽見了,告的是她姐夫,話裡面還有許多人命。你說這事奇不奇?」
書生拿著手中的《大周律》,搖頭晃腦地念道:「沖入儀仗內,所訴不實者,斬。這是天大的冤情啊,捂也捂不住咯。」
「說是京郊那塊地方都被圍起來了。」
外頭這些事,我是一概不知道。見了皇帝老兒的面,把小舟的訴狀遞上去,我就被拿下圈到大牢里了。這地方不見天日,獄卒送東西進來的時候才有光。一開始,我還在心裡數著進來了多久,但一切很快都陷入了混沌。
季行之說,這通常是審訊的重要一步。一個人如果遺忘了時間,就會開始遺忘自己的身份,遺忘執念,遺忘對主人的忠誠。漸漸地,所有偽飾和秘辛都會被侵蝕,成為一張口就可以說出來的信息。
我說:「我是去告御狀的,又不是去刺殺皇帝的,為什麼審訊我?」
大約是因為「刺殺皇帝」這四個字,季行之又被我嚇得臉色發白。他說:「你能到皇帝身邊,被皇帝看見、聽見,本身就值得審訊了,何況你要告的還是惇王的兒子?有心人看來,你肯定是受人指使。」
我閉上眼睛又睜開,都是一片黑暗。這確實是一個審訊的好方法,此時此刻,我感覺我好像不在這裡,回到了六歲那年,第一次夜航,阿爸把我放在船尾,他在前面掌著舵。
夜裡的海很可怖,發出轟隆隆的吼聲,而我們那麼單薄,好像黑夜要吞沒我們,海也要一起合圍。但我坐在船尾,看著阿爸的背影,感覺他永遠知道方向,永遠能帶著我逃脫。
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么小的時候。我張開口,想喊阿爸。
阿爸,我做得對嗎?
阿爸,上京城真的很辛苦。
我一直想要回家。阿爸。你走了多久?你變成海里的一條魚了嗎?
我想要叫他。可發出聲音的那一刻,我又看不見他了。
「沒關係,」我輕輕地說,「我早就學會自己掌舵了。我會……我會救自己,也會救下你的女兒。我很厲害的。」
我抓住手底下的稻草,大海也從我眼前消失了。我咬住自己的舌尖,從那裡嘗到一點血,換來了頭腦暫時的清醒。
衝進儀仗、把事情直接攤在皇帝面前、儘可能鬧大,這些事進展到現在,皇帝沒有直接殺了我,而是還在用審訊的手段,說明一切都是正確的。我不需要皇帝完全相信我,但他是皇帝,他同樣不信任惇王。最重要的是,惇王一系最大的政治資本老惇王已經死了。皇帝不會允許他的後人踐踏一個完美的死人標杆。
我現在也能想通這些事了。血腥味從我的嘴巴,一直蔓延到鼻腔。
有人敲了敲隔壁的牆。
「哎,你是為什麼進來的?」
是獄友。
季行之還告訴我,牢里不會有人輕易和我說話,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生或死。如果有人無端跟我搭話,我說的話一定有人在聽。
我說:「我替我姐姐遞狀紙。」
「你姐姐為什麼不來?」
「她來不了。太危險,我不想叫她死。」
「所以她做縮頭烏龜,送你來死?」
我笑了。我說:「你不知道。
「她替我受了很多苦,甚至本來都不必過這樣的人生。她愛護我,撫慰我,所以我為她的心也是如此。我不怕為她死。
「不說遠的,當年老惇王爺為救聖上身死,一定也是這樣想。天下子民,手足之情,一同此心。」
小舟,我現在也能說很漂亮的話了。我知道怎麼組織語言,知道講給誰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麼?
在黑暗裡,我的聽覺變得異常靈敏,能聽到桌椅的聲響,能聽到人腳步慢慢遠去的聲音。
不知在混沌里又過了多久,有人帶著聖旨來了。殷顯的案子,三司會審,聖上親聽。
第30章
我再見到小舟,是在會審的當場。
她也被收押了一段時間,我一看就知道。但她跪在那裡,腰挺得那麼直,我就也知道她沒有被打垮。
惇王正脫了官帽,向聖上痛陳有子不教之過。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他。蒙恩侯在家裡提起來都得向王府方向作個揖的人,現在全身抖得厲害。
這裡的人多奇怪啊。可以視有些人的人命輕賤如此,又可以視某個人的意願高於一切。可以一向視律法如無物,又可以突然採用最好的審判來彰顯正義。
惇王和他旁邊跪著的惇王妃還在不斷地磕著頭。聖上揮手,對小舟說:「陳氏,你來說。」
小舟深深地拜了下去。我聽見她說:
「妾婦與夫君,有夫妻之義。親親得相首匿,夫君即使有罪,妾婦也該隱瞞。」
「這話不錯。那你為什麼還遞御狀?」
「聖上容稟。妾婦家學,以忠為始。聖上以律法為理國之繩墨,以仁愛為治國之大道,而夫君素以律法為無物,視人命為敝屣,以仁愛為妄言。夫君之所為,可謂不忠,妾婦如加隱匿,更為不忠之甚。
「王爺與王妃,拳拳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然愛子之心、夫妻之義,皆須在忠君之後。非此,眾人漸相隱匿,不從聖意,亂由此生也。」
她的聲音,一字一句響在每個人的耳朵里。我看見惇王妃看小舟的眼神,裡面居然是恐懼。<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