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這一瞬間的恍惚感,仿佛把應如是拉進了正常生活。那裡有陽光,有鳥叫,有綠葉,有泉聲,有周圍人對小事的嘰嘰喳喳,亦有人與人之間的調笑,歡樂。
從前,她何嘗沒有感受過這些,可她從來都只是局外人,融不進去,感受不到那份踏實。但今天,她覺得周圍的一切真真切切,她也真真切切地活在其中。
好像,存在,本來就不需要意義。
*******
這都是一些草稿,還有一些自己胡亂想的,反正最後沒用到,或是上下文銜接不暢,或是語義重複,我就當個備忘錄放在這裡了,如果不喜歡,就不要聯繫到正文內容。
第111章 結語
終於寫完了!如釋重負。這本書陸陸續續寫了一年,五萬字的時候重修了一遍,寫了十萬字左右的時候還在改世界設定,不停的寫,不停的改。從最開始的小學生文筆/苦笑,小學生文筆可能都比我強/,一直到現在這個風格。怎麼說呢,學識尚淺,筆力不足,還請諸位多多包涵。/笑哭/這一年來還挺折磨的,不得不說,寫小說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卡文,邏輯不通,遣詞造句……但我依舊要寫,我要寫出來一個故事,我要看到故事完結。……這本書我最開始的文案是:當你經歷了孤獨與冷漠,蹚過了悲歡與黑暗,整個世界裡只剩下寂靜的自己,沒有榮耀,也沒有溫情。迷茫,痛苦,折磨,卻終還是選擇掙扎著長出赤誠的血肉,不為別人,只為自己……「有些事情不能忘,它們告訴我,我從哪裡而來,又將去往哪裡。」但是這個偏向於心理描寫,唉,人總要生活,不得不屈服。雖然已經改了,但我依舊想把它放出來。不知道讀者看完這本書能不能感受到它的立意:寬恕過往,不懼將來,向死而生。這是我給《應如是》的方向。……其實這本書最開始定好的是結局,我原本給應如是定的結局是「今日一過,天界上神皆隕,大悲。而天下諸事皆安,大喜。」我想讓她戰死沙場,那是一個悲壯的結局,是一個盪氣迴腸的結局。那樣的結局才配的起應如是!可後來我寫著寫著就覺得,為什麼呀,憑什麼呀?憑什麼她就不能活?我希望她活!後來景風出現了,我看到她活的理由,景風給了她活的理由。結尾那句「我想你了」,不僅是謝子和想對她說的,也是我想對她說的,是我借謝子和對她說的:我想她了。現在全文完結,應如是的世界將完全定型,她永遠都會是我心裡的一片燦爛。(以下的碎碎念可能會有點上下文不接,隨心看就好)……寫完她戰死的那一天,我自己進入了一個空白期,我有些……不知所措,做什麼事都做不進去,寫故事一年,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突然結束了,我也有些無所適從。後來我告訴自己,還沒寫完呢…
終於寫完了!
如釋重負。
這本書陸陸續續寫了一年,五萬字的時候重修了一遍,寫了十萬字左右的時候還在改世界設定,不停的寫,不停的改。從最開始的小學生文筆/苦笑,小學生文筆可能都比我強/,一直到現在這個風格。
怎麼說呢,學識尚淺,筆力不足,還請諸位多多包涵。/笑哭/
這一年來還挺折磨的,不得不說,寫小說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卡文,邏輯不通,遣詞造句……
但我依舊要寫,我要寫出來一個故事,我要看到故事完結。
……
這本書我最開始的文案是:當你經歷了孤獨與冷漠,蹚過了悲歡與黑暗,整個世界裡只剩下寂靜的自己,沒有榮耀,也沒有溫情。
迷茫,痛苦,折磨,卻終還是選擇掙扎著長出赤誠的血肉,不為別人,只為自己……
「有些事情不能忘,它們告訴我,我從哪裡而來,又將去往哪裡。」
但是這個偏向於心理描寫,唉,人總要生活,不得不屈服。雖然已經改了,但我依舊想把它放出來。
不知道讀者看完這本書能不能感受到它的立意:寬恕過往,不懼將來,向死而生。
這是我給《應如是》的方向。
……
其實這本書最開始定好的是結局,我原本給應如是定的結局是「今日一過,天界上神皆隕,大悲。而天下諸事皆安,大喜。」
我想讓她戰死沙場,那是一個悲壯的結局,是一個盪氣迴腸的結局。那樣的結局才配的起應如是!
可後來我寫著寫著就覺得,為什麼呀,憑什麼呀?憑什麼她就不能活?我希望她活!後來景風出現了,我看到她活的理由,景風給了她活的理由。
結尾那句「我想你了」,不僅是謝子和想對她說的,也是我想對她說的,是我借謝子和對她說的:我想她了。
現在全文完結,應如是的世界將完全定型,她永遠都會是我心裡的一片燦爛。
(以下的碎碎念可能會有點上下文不接,隨心看就好)
……
寫完她戰死的那一天,我自己進入了一個空白期,我有些……不知所措,做什麼事都做不進去,寫故事一年,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突然結束了,我也有些無所適從。後來我告訴自己,還沒寫完呢!你得回來繼續寫,你要寫謝子和找到她,要寫方落寒在人間碰到應如是,要寫她的無悔,要寫她的釋然。
但說實話,我也沒想到番外一居然會有萬字。/唉,這本書我本來預計的是三十萬字,不小心超的有點多了,可是不寫細一點我心裡又不舒服。總歸,我寫完了。哈哈/
……
寫這本書之初,我最想突出的就是應如是這個人物。所以一開始,所有的配角人物設定都是服務於主角的。
易清月,她的出現靈感來源於蘇軾的《赤壁賦》,因為之前我聽說過《赤壁賦》的另一種解讀,就是這篇文章不是蘇軾與友人對答,而是他與他自己的心靈交流,自問自答,自我寬慰。所以最開始易清月身上是有應如是的影子的,我需要一個這樣的人物去解讀應如是,去理解應如是,去引導應如是去訴說她內心的想法,從而去展現這個人物。
應如是這個名字本就帶有象徵意義,易清月也是,一輪清月,是應如是心中的一輪清月,是她這麼多年依舊保留的真誠。
人物寫到後面都會長出自己的血肉,易清月會有自己的小脾氣,時不時就會表現出來(但我修文的時候刪了一些,因為我覺得,她有脾氣但是她不能隨便發脾氣)。
謝子和的話,說起這個角色,其實最開始我只是想要一個醫官而已。寫著寫著他的名字就叫成了謝子和,寫著寫著他就漸漸看著應如是,理解她,尊重她,甚至喜歡上她。我一開始也沒想到謝子和會是神修苑紅楓林下被圍毆的少年,沒想到他會如此努力地去追上應如是的腳步,更沒想到他的愛意如此深沉。
他們在我的掌控之外,更像是我的朋友。
戚陌離,其實他作為主要角色來說,我覺得我對他的準備還是不充分的,我只賦予了他性格,卻沒賦予他過去,這樣會導致人物缺少靈魂,可能修文了以後會好一點。他的過去我甚至是在寫他篡位之前才大致想出來的,唉,我對不起他。
方落寒,這個人物,主要是起到一個活躍氛圍的作用。我還挺喜歡他的,人來瘋,純純e人,還喜歡矯揉造作,但做事的時候毫不含糊,點讚。應如是和他相處的時候,毒舌,挖苦,卻又不失輕鬆,兄妹之間的相處模式,哈哈哈,能把自己寫笑。
就角色來說,戚陌離是官配,那是應如是心裡有好感的人,但謝子和是我的私心。我不知道作為作者偏心於角色是不是好事,他出鏡雖少,可我每次一看到他,就想把他的出現儘量寫的完美。
我一直都在警告自己,謝子和還是弟弟,不要老是撩他,他會臉紅的,可我又忍不住手賤。手賤就手賤吧,反正寫完之後我看著挺高興。所以我後來選擇謝子和去接應如是回家,但其實也必然是他,因為只有他可以放下所有,放下一切,去山河之間追尋點點生機,他就是為她而來的。(關於謝子和的背景設定吧,其實我之前也有想過,他家是人魔交界處收拾戰場的,就是戰後撿點兒兵器收點破爛賣賣錢的那種,偶爾也收拾屍體,但我並沒有寫,因為,不需要)
……
才開始的應如是會有一點莽撞,戾氣,但是修身養性,把身上那股浮躁壓下去,破曉寒才能越來越精細,越來越高明。其實應如是在我心裡的模樣大多是下卷的樣子,寫上卷的時候我要自己帶點傻氣,因為不需要算計,寫中卷的時候我需要壓抑,因為是真的難受,下卷的時候即使有壓力,但也能以一個放鬆的心態去寫,因為應如是的心態很放鬆。人物的改變真的很影響作者心境。
……
寫的時候和想的時候完全是兩碼事,很多事情都在我的掌控之外。若說我寫出來的戚陌離是十分,那麼我構想的時候,這個人物就只有三分。甚至黃盛澤只是一個臨時出場的人物,可我就是為他寫了結局……很神奇。(感謝相遇吧,這一年寫作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從前,她何嘗沒有感受過這些,可她從來都只是局外人,融不進去,感受不到那份踏實。但今天,她覺得周圍的一切真真切切,她也真真切切地活在其中。
好像,存在,本來就不需要意義。
*******
這都是一些草稿,還有一些自己胡亂想的,反正最後沒用到,或是上下文銜接不暢,或是語義重複,我就當個備忘錄放在這裡了,如果不喜歡,就不要聯繫到正文內容。
第111章 結語
終於寫完了!如釋重負。這本書陸陸續續寫了一年,五萬字的時候重修了一遍,寫了十萬字左右的時候還在改世界設定,不停的寫,不停的改。從最開始的小學生文筆/苦笑,小學生文筆可能都比我強/,一直到現在這個風格。怎麼說呢,學識尚淺,筆力不足,還請諸位多多包涵。/笑哭/這一年來還挺折磨的,不得不說,寫小說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卡文,邏輯不通,遣詞造句……但我依舊要寫,我要寫出來一個故事,我要看到故事完結。……這本書我最開始的文案是:當你經歷了孤獨與冷漠,蹚過了悲歡與黑暗,整個世界裡只剩下寂靜的自己,沒有榮耀,也沒有溫情。迷茫,痛苦,折磨,卻終還是選擇掙扎著長出赤誠的血肉,不為別人,只為自己……「有些事情不能忘,它們告訴我,我從哪裡而來,又將去往哪裡。」但是這個偏向於心理描寫,唉,人總要生活,不得不屈服。雖然已經改了,但我依舊想把它放出來。不知道讀者看完這本書能不能感受到它的立意:寬恕過往,不懼將來,向死而生。這是我給《應如是》的方向。……其實這本書最開始定好的是結局,我原本給應如是定的結局是「今日一過,天界上神皆隕,大悲。而天下諸事皆安,大喜。」我想讓她戰死沙場,那是一個悲壯的結局,是一個盪氣迴腸的結局。那樣的結局才配的起應如是!可後來我寫著寫著就覺得,為什麼呀,憑什麼呀?憑什麼她就不能活?我希望她活!後來景風出現了,我看到她活的理由,景風給了她活的理由。結尾那句「我想你了」,不僅是謝子和想對她說的,也是我想對她說的,是我借謝子和對她說的:我想她了。現在全文完結,應如是的世界將完全定型,她永遠都會是我心裡的一片燦爛。(以下的碎碎念可能會有點上下文不接,隨心看就好)……寫完她戰死的那一天,我自己進入了一個空白期,我有些……不知所措,做什麼事都做不進去,寫故事一年,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突然結束了,我也有些無所適從。後來我告訴自己,還沒寫完呢…
終於寫完了!
如釋重負。
這本書陸陸續續寫了一年,五萬字的時候重修了一遍,寫了十萬字左右的時候還在改世界設定,不停的寫,不停的改。從最開始的小學生文筆/苦笑,小學生文筆可能都比我強/,一直到現在這個風格。
怎麼說呢,學識尚淺,筆力不足,還請諸位多多包涵。/笑哭/
這一年來還挺折磨的,不得不說,寫小說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卡文,邏輯不通,遣詞造句……
但我依舊要寫,我要寫出來一個故事,我要看到故事完結。
……
這本書我最開始的文案是:當你經歷了孤獨與冷漠,蹚過了悲歡與黑暗,整個世界裡只剩下寂靜的自己,沒有榮耀,也沒有溫情。
迷茫,痛苦,折磨,卻終還是選擇掙扎著長出赤誠的血肉,不為別人,只為自己……
「有些事情不能忘,它們告訴我,我從哪裡而來,又將去往哪裡。」
但是這個偏向於心理描寫,唉,人總要生活,不得不屈服。雖然已經改了,但我依舊想把它放出來。
不知道讀者看完這本書能不能感受到它的立意:寬恕過往,不懼將來,向死而生。
這是我給《應如是》的方向。
……
其實這本書最開始定好的是結局,我原本給應如是定的結局是「今日一過,天界上神皆隕,大悲。而天下諸事皆安,大喜。」
我想讓她戰死沙場,那是一個悲壯的結局,是一個盪氣迴腸的結局。那樣的結局才配的起應如是!
可後來我寫著寫著就覺得,為什麼呀,憑什麼呀?憑什麼她就不能活?我希望她活!後來景風出現了,我看到她活的理由,景風給了她活的理由。
結尾那句「我想你了」,不僅是謝子和想對她說的,也是我想對她說的,是我借謝子和對她說的:我想她了。
現在全文完結,應如是的世界將完全定型,她永遠都會是我心裡的一片燦爛。
(以下的碎碎念可能會有點上下文不接,隨心看就好)
……
寫完她戰死的那一天,我自己進入了一個空白期,我有些……不知所措,做什麼事都做不進去,寫故事一年,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突然結束了,我也有些無所適從。後來我告訴自己,還沒寫完呢!你得回來繼續寫,你要寫謝子和找到她,要寫方落寒在人間碰到應如是,要寫她的無悔,要寫她的釋然。
但說實話,我也沒想到番外一居然會有萬字。/唉,這本書我本來預計的是三十萬字,不小心超的有點多了,可是不寫細一點我心裡又不舒服。總歸,我寫完了。哈哈/
……
寫這本書之初,我最想突出的就是應如是這個人物。所以一開始,所有的配角人物設定都是服務於主角的。
易清月,她的出現靈感來源於蘇軾的《赤壁賦》,因為之前我聽說過《赤壁賦》的另一種解讀,就是這篇文章不是蘇軾與友人對答,而是他與他自己的心靈交流,自問自答,自我寬慰。所以最開始易清月身上是有應如是的影子的,我需要一個這樣的人物去解讀應如是,去理解應如是,去引導應如是去訴說她內心的想法,從而去展現這個人物。
應如是這個名字本就帶有象徵意義,易清月也是,一輪清月,是應如是心中的一輪清月,是她這麼多年依舊保留的真誠。
人物寫到後面都會長出自己的血肉,易清月會有自己的小脾氣,時不時就會表現出來(但我修文的時候刪了一些,因為我覺得,她有脾氣但是她不能隨便發脾氣)。
謝子和的話,說起這個角色,其實最開始我只是想要一個醫官而已。寫著寫著他的名字就叫成了謝子和,寫著寫著他就漸漸看著應如是,理解她,尊重她,甚至喜歡上她。我一開始也沒想到謝子和會是神修苑紅楓林下被圍毆的少年,沒想到他會如此努力地去追上應如是的腳步,更沒想到他的愛意如此深沉。
他們在我的掌控之外,更像是我的朋友。
戚陌離,其實他作為主要角色來說,我覺得我對他的準備還是不充分的,我只賦予了他性格,卻沒賦予他過去,這樣會導致人物缺少靈魂,可能修文了以後會好一點。他的過去我甚至是在寫他篡位之前才大致想出來的,唉,我對不起他。
方落寒,這個人物,主要是起到一個活躍氛圍的作用。我還挺喜歡他的,人來瘋,純純e人,還喜歡矯揉造作,但做事的時候毫不含糊,點讚。應如是和他相處的時候,毒舌,挖苦,卻又不失輕鬆,兄妹之間的相處模式,哈哈哈,能把自己寫笑。
就角色來說,戚陌離是官配,那是應如是心裡有好感的人,但謝子和是我的私心。我不知道作為作者偏心於角色是不是好事,他出鏡雖少,可我每次一看到他,就想把他的出現儘量寫的完美。
我一直都在警告自己,謝子和還是弟弟,不要老是撩他,他會臉紅的,可我又忍不住手賤。手賤就手賤吧,反正寫完之後我看著挺高興。所以我後來選擇謝子和去接應如是回家,但其實也必然是他,因為只有他可以放下所有,放下一切,去山河之間追尋點點生機,他就是為她而來的。(關於謝子和的背景設定吧,其實我之前也有想過,他家是人魔交界處收拾戰場的,就是戰後撿點兒兵器收點破爛賣賣錢的那種,偶爾也收拾屍體,但我並沒有寫,因為,不需要)
……
才開始的應如是會有一點莽撞,戾氣,但是修身養性,把身上那股浮躁壓下去,破曉寒才能越來越精細,越來越高明。其實應如是在我心裡的模樣大多是下卷的樣子,寫上卷的時候我要自己帶點傻氣,因為不需要算計,寫中卷的時候我需要壓抑,因為是真的難受,下卷的時候即使有壓力,但也能以一個放鬆的心態去寫,因為應如是的心態很放鬆。人物的改變真的很影響作者心境。
……
寫的時候和想的時候完全是兩碼事,很多事情都在我的掌控之外。若說我寫出來的戚陌離是十分,那麼我構想的時候,這個人物就只有三分。甚至黃盛澤只是一個臨時出場的人物,可我就是為他寫了結局……很神奇。(感謝相遇吧,這一年寫作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