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阮韶聽到這個消息,也不過冷冷哼了一聲。
阮韶現在安靜地住在寧王府里,足不出戶。
劉琸的棺木在那日看過後就合上了,再沒打開,阮韶卻每日都會過去看看,在棺木邊說幾句話。
阮韶好好的吃飯,睡覺,配合太醫看病療傷。熟悉的親友前來探望,他也會出來接見。
阿姜這次也受了重傷,阮韶不惜重金買藥給她醫治。阿遠從軍中回來看他,他也留他宿在王府里。
甚至,阮韶還把義子阮祺帶在身邊,如一個慈父一般細心教導,關照他衣食,在他睡前為他講故事。
許書寧前去探望,看阮韶雖然依舊無精打采,可當初剛醒來時臉上那死灰一般的氣色已經淡了很多,也放下心來。
只是有一點,讓許書寧和阮臻都很不安,就是阮韶遲遲不同意將劉琸下葬。
雖然現在正是寒冬,又有冰將遺體保存著,可這樣長久下去不是辦法。
「我總覺得,阿韶他是不是還是沒緩過來?」許書寧道,「他每日都去和劉琸說話,仿佛當他還在世一般。我怕他是不是受打擊過度,有些什麼臆想?」
阮臻微服去王府探望,也不讓人通報,只見阮韶獨自在書房裡燒著東西。
那是一張張杏黃色的薄如蟬翼的信紙,上面寫滿了蠅頭小楷。火苗轉眼就把信紙吞噬,只餘一堆灰燼。
阮臻推門進去,道:「他們跟我說你又動用了大庸那條線的時候,我就知道你有什麼打算了?這一切,都是為了他?」
阮韶對他的到來並不驚訝,只淡淡一笑,道:「我能為他做的事不多。他是如此愛惜名節的人,我不能讓他背負污名而死。怎麼,你可是不喜歡我動用這股勢力?」
阮臻搖頭,「只要你喜歡,我什麼都會同意,你是知道的。」
「是嗎?只要我喜歡?」阮韶苦笑。
「阿韶,保重自己。」阮臻握住他的手,「劉琸在天有靈,也希望你快樂。他為救你而死,不希望你活著像行屍走肉。」
「大概是吧。」阮韶似乎對他的話無動於衷。
這年臘月底,家家置辦年貨的時候,一場驚動大庸的政治風暴終於席捲起來,用摧枯拉朽的力量摧毀著一切。
先是以禮王為首的幾位王爺、郡王再度就小皇帝的血統問題發難,找到了假死逃亡的馬太醫。
馬太醫作證說,在已故的王太后受孕那段時間,先皇因病服用了一種藥,絕不可能會讓后妃懷孕。當年還是貴嬪的周太后知曉此事,以此來威脅王太后。這些事,都有王太后給哥哥的親筆書信為證。
這書信中還說,若王太后協助周太后當上皇后,她會保這孩子成為皇帝。
不料周太后當上太后不久,王太后就急病而亡。
協助周太后在滴血驗親中做手腳的是太后身邊最得寵的女官劉氏。
事發突然,周太后匆匆找人滅口,卻被禮王的人救了下來。
劉女官聲淚泣下地出來作證,說皇帝和中山王的血能融合,是因為做過手腳。
禮王是先皇最小的弟弟,當場與小皇帝再次滴血驗親,果真不溶。他們又根據王太后的書信抓到了那個與之私通的侍衛,又讓他和小皇帝滴血驗親。
在小皇帝驚恐的哇哇哭聲中,兩人的血眼睜睜溶在了一起了。
事情大白於天下。宗室中輩分最長的榮老親王當庭怒斥王太后和周太后穢亂宮廷,玷污皇室血脈。
眾人請出了在青雲山出家的文宗的孫貴太妃一起主事,將周太后和這小雜種當庭廢黜。
國不可一日無君。眾人商議,便將立了功的禮王推上了皇位。
大庸短短几日就換了一個皇帝,這消息傳來時,阮韶正和義子在家中過上元節。
阿姜傷已好了很多,一刻也閒不住,張羅著過一個熱鬧的節。阿遠幫著他,在寧王府的後院裡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紙燈,寫滿謎語。
阮韶今日得了喜訊,精神極好,帶著孩子挨個猜燈謎。不論誰猜中了,他都有重賞。
沒過多久,阮臻也帶著太子駕到,跟隨而來的還有許書寧和駙馬。
院子裡頓時熱鬧非凡,大家猜謎賭酒,談笑聊天,聽著伶人唱著小曲,愉悅融洽。
許書寧趁空對阮韶說了一聲恭喜。阮韶朝她笑笑,「你都知道了?」
「新皇帝白撿了這麼大一個便宜,怎麼能獨美?為劉琸正名,指日可待。」
太子和阮祺猜中了一個燈謎,跑過來找公主要賞。
許書寧打發了孩子,再轉過頭去,哪裡還有阮韶的身影。
王府的偏殿裡,只點著幾盞白燈,棺木下的寒冰依舊散發著陣陣陰冷。
阮韶站在棺木前,蒼白的手指輕輕在上面撫摸,好似撫摸著愛人的臉,帶著濃情眷戀。
「阿琸,你開心不開心?」阮韶輕聲問,「你終於可以清清白白地走了,我終於為你做到了。你若是還沒過橋,可聽得到我的話?」
一陣微風穿堂而過,燈火飄搖。
阮韶將視線投向虛空,臉上一片濕潤,笑容飄渺。
大庸新皇帝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冤死異國的中山王遺體迎接回國安葬。他派出了特使和隆重的儀仗隊伍,態度極其慎重。
中山王不但恢復了封號,還被賜了極隆重的諡號,入葬皇陵。
皇帝還從宗室里選了一名聰慧的孩子過繼在劉琸名下,繼承了王位,兩位郡主也都抱入皇宮中嬌養起來。
阮臻曾問過阮韶,是否要將劉琸的遺體留下安葬。
本以為阮韶會同意,沒想他反而搖頭一笑。
「大庸才是他的故土,皇陵里埋葬著他的祖先兄長,他應該和他們在一起。他應該回家。」
棺槨離京那日,太子代皇帝隨同禮部官員相送。
出發前,大庸的官員走到阮韶面前,恭敬地問:「王爺可要再看一眼?」
阮韶望著黑漆金紋的華麗棺槨,搖了搖頭。
侍衛護送著靈車緩緩駛出城去。阮韶站在城牆上的寒風中,默默凝望。
太子問:「皇叔沒見中山王最後一眼,不遺憾嗎?」
「他還和我在一起。」阮韶輕聲說道,手按著胸前一處。
那裡有一個錦囊,裡面是絞纏在一起的兩束頭髮。
第27章
劉琸回國安葬後,阮韶就越發低調了,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寧王府里,看書習字,侍弄花草,活得像個老年人。
阮臻召阮韶進宮,他也不拒絕,去陪他下棋飲酒,兩人如老友一般相處。
許書寧也時常請阮韶過府玩,他也次次應邀,主賓盡興方歸。
大越的春天來得早,立春一到,春雨綿綿,天就漸漸暖了起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阮臻國事繁忙,阮韶進宮見駕,大多時候反而都陪他在書房裡批閱奏摺。
許書寧婚後一直沒有孩子,今年春天卻突然有了喜訊。阮韶也不便打攪她安胎。
阮臻偶爾召寧王府的馬總管問話,打聽寧王平日作息。
馬總管說寧王一切如常,就是孤單寂寞了點,精神還好。
阮韶還迷上了玉雕,這些日子來,雕了不少小玩意兒。
端午的時候,許書寧進宮來給太后請安。阮臻和她聊到阮韶,不安道:「我總覺得他平靜得太不平常了。」
許書寧沉吟片刻,道:「心如死灰,說的就是他此刻的狀態吧。生無可戀,但總不能辜負劉琸以命相救之情,於是又得好好活著。可活著又沒有樂趣,只為等死,於是就這麼一天天地挨著。」
「怎麼會沒有樂趣?」阮臻道,「他有孩子,有家人朋友,還有我……」
「陛下,」許書寧嘆氣,「他這人有多死心眼,你該是最清楚的。」
阮臻苦笑,「那我們該怎麼辦?」
「讓他自己好好地,清靜地過吧。」許書寧道,「也許有一天,他自己會想開。」
六月中的時候,阮韶的妹夫做壽。
此時京城裡已經很熱了,阮韶便藉此機會打算回清江老家消暑,順便把阮祺帶回去拜見一下久別的親生父母。
阮臻賜了他不少東西,叮囑道:「到了那邊,常給我寫信,天氣一涼了就回來,我還等你與我一同喝著桂花釀賞月呢。」
阮韶淺笑道:「陛下後宮三千佳麗,何愁沒有陪你一同賞月之人。」
「可是她們都不是你。」阮臻柔聲道。
阮韶苦笑。他也有想一同賞月之人,只是那人已不再了。
回到了清江,阮祺如魚得水,在父母膝下承歡,又帶著弟弟妹妹們到處玩耍。
阮祺還結識了隔壁莊子上的小少爺,兩小無猜地玩得開心,倒是叫大人在一旁看著羨慕。
荷塘里的荷花次第盛開,慕名而來的遊人又漸漸擠滿了江面,不分晝夜地喧囂作樂。
偶有文人墨客的小船在荷塘深處迷了路,還總得勞煩當地漁民送他們出來。
阮韶現在安靜地住在寧王府里,足不出戶。
劉琸的棺木在那日看過後就合上了,再沒打開,阮韶卻每日都會過去看看,在棺木邊說幾句話。
阮韶好好的吃飯,睡覺,配合太醫看病療傷。熟悉的親友前來探望,他也會出來接見。
阿姜這次也受了重傷,阮韶不惜重金買藥給她醫治。阿遠從軍中回來看他,他也留他宿在王府里。
甚至,阮韶還把義子阮祺帶在身邊,如一個慈父一般細心教導,關照他衣食,在他睡前為他講故事。
許書寧前去探望,看阮韶雖然依舊無精打采,可當初剛醒來時臉上那死灰一般的氣色已經淡了很多,也放下心來。
只是有一點,讓許書寧和阮臻都很不安,就是阮韶遲遲不同意將劉琸下葬。
雖然現在正是寒冬,又有冰將遺體保存著,可這樣長久下去不是辦法。
「我總覺得,阿韶他是不是還是沒緩過來?」許書寧道,「他每日都去和劉琸說話,仿佛當他還在世一般。我怕他是不是受打擊過度,有些什麼臆想?」
阮臻微服去王府探望,也不讓人通報,只見阮韶獨自在書房裡燒著東西。
那是一張張杏黃色的薄如蟬翼的信紙,上面寫滿了蠅頭小楷。火苗轉眼就把信紙吞噬,只餘一堆灰燼。
阮臻推門進去,道:「他們跟我說你又動用了大庸那條線的時候,我就知道你有什麼打算了?這一切,都是為了他?」
阮韶對他的到來並不驚訝,只淡淡一笑,道:「我能為他做的事不多。他是如此愛惜名節的人,我不能讓他背負污名而死。怎麼,你可是不喜歡我動用這股勢力?」
阮臻搖頭,「只要你喜歡,我什麼都會同意,你是知道的。」
「是嗎?只要我喜歡?」阮韶苦笑。
「阿韶,保重自己。」阮臻握住他的手,「劉琸在天有靈,也希望你快樂。他為救你而死,不希望你活著像行屍走肉。」
「大概是吧。」阮韶似乎對他的話無動於衷。
這年臘月底,家家置辦年貨的時候,一場驚動大庸的政治風暴終於席捲起來,用摧枯拉朽的力量摧毀著一切。
先是以禮王為首的幾位王爺、郡王再度就小皇帝的血統問題發難,找到了假死逃亡的馬太醫。
馬太醫作證說,在已故的王太后受孕那段時間,先皇因病服用了一種藥,絕不可能會讓后妃懷孕。當年還是貴嬪的周太后知曉此事,以此來威脅王太后。這些事,都有王太后給哥哥的親筆書信為證。
這書信中還說,若王太后協助周太后當上皇后,她會保這孩子成為皇帝。
不料周太后當上太后不久,王太后就急病而亡。
協助周太后在滴血驗親中做手腳的是太后身邊最得寵的女官劉氏。
事發突然,周太后匆匆找人滅口,卻被禮王的人救了下來。
劉女官聲淚泣下地出來作證,說皇帝和中山王的血能融合,是因為做過手腳。
禮王是先皇最小的弟弟,當場與小皇帝再次滴血驗親,果真不溶。他們又根據王太后的書信抓到了那個與之私通的侍衛,又讓他和小皇帝滴血驗親。
在小皇帝驚恐的哇哇哭聲中,兩人的血眼睜睜溶在了一起了。
事情大白於天下。宗室中輩分最長的榮老親王當庭怒斥王太后和周太后穢亂宮廷,玷污皇室血脈。
眾人請出了在青雲山出家的文宗的孫貴太妃一起主事,將周太后和這小雜種當庭廢黜。
國不可一日無君。眾人商議,便將立了功的禮王推上了皇位。
大庸短短几日就換了一個皇帝,這消息傳來時,阮韶正和義子在家中過上元節。
阿姜傷已好了很多,一刻也閒不住,張羅著過一個熱鬧的節。阿遠幫著他,在寧王府的後院裡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紙燈,寫滿謎語。
阮韶今日得了喜訊,精神極好,帶著孩子挨個猜燈謎。不論誰猜中了,他都有重賞。
沒過多久,阮臻也帶著太子駕到,跟隨而來的還有許書寧和駙馬。
院子裡頓時熱鬧非凡,大家猜謎賭酒,談笑聊天,聽著伶人唱著小曲,愉悅融洽。
許書寧趁空對阮韶說了一聲恭喜。阮韶朝她笑笑,「你都知道了?」
「新皇帝白撿了這麼大一個便宜,怎麼能獨美?為劉琸正名,指日可待。」
太子和阮祺猜中了一個燈謎,跑過來找公主要賞。
許書寧打發了孩子,再轉過頭去,哪裡還有阮韶的身影。
王府的偏殿裡,只點著幾盞白燈,棺木下的寒冰依舊散發著陣陣陰冷。
阮韶站在棺木前,蒼白的手指輕輕在上面撫摸,好似撫摸著愛人的臉,帶著濃情眷戀。
「阿琸,你開心不開心?」阮韶輕聲問,「你終於可以清清白白地走了,我終於為你做到了。你若是還沒過橋,可聽得到我的話?」
一陣微風穿堂而過,燈火飄搖。
阮韶將視線投向虛空,臉上一片濕潤,笑容飄渺。
大庸新皇帝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冤死異國的中山王遺體迎接回國安葬。他派出了特使和隆重的儀仗隊伍,態度極其慎重。
中山王不但恢復了封號,還被賜了極隆重的諡號,入葬皇陵。
皇帝還從宗室里選了一名聰慧的孩子過繼在劉琸名下,繼承了王位,兩位郡主也都抱入皇宮中嬌養起來。
阮臻曾問過阮韶,是否要將劉琸的遺體留下安葬。
本以為阮韶會同意,沒想他反而搖頭一笑。
「大庸才是他的故土,皇陵里埋葬著他的祖先兄長,他應該和他們在一起。他應該回家。」
棺槨離京那日,太子代皇帝隨同禮部官員相送。
出發前,大庸的官員走到阮韶面前,恭敬地問:「王爺可要再看一眼?」
阮韶望著黑漆金紋的華麗棺槨,搖了搖頭。
侍衛護送著靈車緩緩駛出城去。阮韶站在城牆上的寒風中,默默凝望。
太子問:「皇叔沒見中山王最後一眼,不遺憾嗎?」
「他還和我在一起。」阮韶輕聲說道,手按著胸前一處。
那裡有一個錦囊,裡面是絞纏在一起的兩束頭髮。
第27章
劉琸回國安葬後,阮韶就越發低調了,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寧王府里,看書習字,侍弄花草,活得像個老年人。
阮臻召阮韶進宮,他也不拒絕,去陪他下棋飲酒,兩人如老友一般相處。
許書寧也時常請阮韶過府玩,他也次次應邀,主賓盡興方歸。
大越的春天來得早,立春一到,春雨綿綿,天就漸漸暖了起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阮臻國事繁忙,阮韶進宮見駕,大多時候反而都陪他在書房裡批閱奏摺。
許書寧婚後一直沒有孩子,今年春天卻突然有了喜訊。阮韶也不便打攪她安胎。
阮臻偶爾召寧王府的馬總管問話,打聽寧王平日作息。
馬總管說寧王一切如常,就是孤單寂寞了點,精神還好。
阮韶還迷上了玉雕,這些日子來,雕了不少小玩意兒。
端午的時候,許書寧進宮來給太后請安。阮臻和她聊到阮韶,不安道:「我總覺得他平靜得太不平常了。」
許書寧沉吟片刻,道:「心如死灰,說的就是他此刻的狀態吧。生無可戀,但總不能辜負劉琸以命相救之情,於是又得好好活著。可活著又沒有樂趣,只為等死,於是就這麼一天天地挨著。」
「怎麼會沒有樂趣?」阮臻道,「他有孩子,有家人朋友,還有我……」
「陛下,」許書寧嘆氣,「他這人有多死心眼,你該是最清楚的。」
阮臻苦笑,「那我們該怎麼辦?」
「讓他自己好好地,清靜地過吧。」許書寧道,「也許有一天,他自己會想開。」
六月中的時候,阮韶的妹夫做壽。
此時京城裡已經很熱了,阮韶便藉此機會打算回清江老家消暑,順便把阮祺帶回去拜見一下久別的親生父母。
阮臻賜了他不少東西,叮囑道:「到了那邊,常給我寫信,天氣一涼了就回來,我還等你與我一同喝著桂花釀賞月呢。」
阮韶淺笑道:「陛下後宮三千佳麗,何愁沒有陪你一同賞月之人。」
「可是她們都不是你。」阮臻柔聲道。
阮韶苦笑。他也有想一同賞月之人,只是那人已不再了。
回到了清江,阮祺如魚得水,在父母膝下承歡,又帶著弟弟妹妹們到處玩耍。
阮祺還結識了隔壁莊子上的小少爺,兩小無猜地玩得開心,倒是叫大人在一旁看著羨慕。
荷塘里的荷花次第盛開,慕名而來的遊人又漸漸擠滿了江面,不分晝夜地喧囂作樂。
偶有文人墨客的小船在荷塘深處迷了路,還總得勞煩當地漁民送他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