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也許在未來地球online遊戲會降臨,畢竟未來的科技就連時空壁都能突破了。
第67章 星辰大海她終於走進了星辰大海
國慶過後,俞妙則領隊到上都參加深空探測研討會。
參會研究員都住在大學招待酒店,會議時間也主要安排在上午,到下午她就過去教學樓旁聽。
從前上學的時候,因為學業比較繁重,除了少部分選修課,幾乎沒有時間再去旁聽其他專業的課程。
現在工作後才偶爾能偷得半日閒時。
坐在大學的教室里,和滿堂學生一同聽老師講課,假裝自己也還是大學生。
正巧這節課是王教授的空間物理課,王教授一眼瞥見俞妙則,就跟同學們說:「你們學姐回來看你們了!」
同學們起著哄將她邀請到講台上,然後王教授笑著說道:「正好你們俞學姐回來,這節課就讓你們俞學姐給你們講講課外的知識吧。」
於是滿場的同學紛紛歡快地鼓掌。
俞妙則:失策!
她本來只是想找個教室旁聽上課的,沒想到誤入王教授的課堂,就這樣被王教授逮了個正著。
於是等到第二天下午再來旁聽的時候,就提前在論壇查過課表,確定不是從前在學校教過她的熟悉的老師上的課才安心過來。
這次過來上的是理學院的大一基礎課,看見教室里坐滿剛踏入校園青澀稚嫩的面孔,他們還對大學滿懷憧憬,享受著離開校園前的無憂無慮的生活。
她也不由回憶起自己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光景。
那都已經是差不多十年前的事情了,不刻意去回憶都不會再想起來了。
作為那屆年紀最小也是最聲名顯赫的學生,從進入大學時她就是萬眾矚目的存在,她也習慣了這樣耀眼的身份。
「同學,你是哪個專業的?」隔著一個座位的男生就來跟她搭訕,「之前怎麼沒有見過你?」
「航院,我是過來旁聽的。」俞妙則就說道。
她純粹來旁聽的,但也沒有在課堂上跟不認識的陌生同學聊天的愛好。
她也沒有課本,只是坐在座位上聽講台上的老師講課。
下課後到餐廳吃飯的時候,俞妙則突然發現口袋裡不知道被誰塞了一張紙條,拿出來好像是一個電話號碼。
不過她回來又不是要跟學校里的小孩子交朋友的。
深空探測研討會持續七天,最後定下參與設計製造的航天研究所。
在最後一天去教學樓旁聽上課時,老師正好講到了平行時空的話題。
俞妙則聽得津津有味。
回到海市後,俞妙則就抽空到海大圖書館借書出來。
海大就開設了理論物理專業,她就照著課表來收了一圈的書本,有空的時候就看起來。
不過到十二月就開始忙起來了,海市航天研究所也要參與進深空探測系統的研發項目。
俞妙則就放下這段時間看的物理書和論文,重新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這次的深空探測任務的主要目的就是進行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防衛,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波,對信號波進行分析,這能夠幫助人類對宇宙的了解認知。
如果未來再次捕捉到和系外飛行器相似的信息波,也能通過信息波的波長和位置初步判定系外生物進入太陽系前的來源方向。
這將會是一場要持續百年的航天計劃。
也許他們看不到探測器飛到奧特星雲的那一天,但是時間會見證成果。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時間是可以被認為是相對靜止的。
但是俞妙則認為所謂的光速超越時空只是眼睛對大腦的欺騙。
即使某一天人類發明出能夠超越光速的飛行器,然後以兩個星球的光差作為跳板,再發明出能夠觀測到幾千光年外的詳細情況;但等再往返回到地球,相當於是逆著光的傳播方向過來的,地球還是那個地球,如果回到過去的地球那就要好好思考自己是不是去到了平行時空的另一個地球了。
俞妙則也從來沒有將穿越時空的希望寄托在光速問題上。
光絕對不是主因,她更相信時空的變化是和磁場物理有關係。
更準確地說,是已經被磁場扭曲的時空。
在做動力能攝取設計的時候,也無可避免會討論起關於速度和時空的問題。
而對於時空穿越這個問題,雖然大家並沒有抱有太大希望,但也很樂意探討這個最讓人類感興趣的話題,只不過不同的人也自有不同的想法和觀點。
楚夏倒是挺樂觀地覺得,生命的誕生本來就是宇宙大爆炸的意外,至少現在外星生命的存在也證實了地球並不是高維生物在實驗室里製造出來的課題,這樣就已經很好了。
「那為什麼高維生物不能製造出來一些對照組呢?」旁邊的申讕就反問。
「對呀,我們做實驗的時候也要做提前準備幾個對照組呀!」另一個同事也附和著說。
楚夏猶豫了一下,然後發現還真的是這樣的,頓時就覺得又沒有笑容了。
正好動力源組已經將試測完的數據報告傳真過來,吳教授將報告發給大家看。
接下來就是飛行器設計組、能源動力組和各部間的研討。
相比於系外飛行器攔截項目組的困難重重,現在的深空探測項目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便主要是動力源獲取問題。
廣袤的太空使得行星引力的利用受到一定限度的制約,海王星距離地球都還有三十個天文單位,他們這一代航天人所能做到的也只有第一步了。
在探測器發射前,需要先派五位項目組科研人員到空間站進行對接操控。
吳教授讓俞妙則、申讕和遲海洋都申請參加太空人的選拔,在對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況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測試後,最後申讕因身體原因落選,入選的俞妙則便要繼續參加接下來的封閉訓練,主要是進行體能增強和特殊條件下的訓練。
即使他們不是作為職業性航天員,但要進行的訓練項目也不少。
在太空環境下有可能面臨各種問題,尤其是要在失重條件中進行大半年的工作,對身體和心理的要求極高。
俞妙則從小的身體素質就很不錯,而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在選拔者當中也是優秀。
在經過高強度的訓練後,最終確定下來本次執行任務的科學家航天員的名單。
接下來就是他們五個人要在地面共同工作一段時間,為到空間站後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做準備。
他們的工作是要在深空探測器發射前登上太空站,分兩個批次登空。
俞妙則是被安排在本次任務的第一批次登空,在登空前要保證好休息。
到發射基地後,火箭已經組裝完畢,固定在發射架上。
俞妙則和其他三位航天員穿著航天服依次進入到返回艙,然後進行發射前的準備。
這次是零窗口發射,發射時間是在下午三點十三分二十八秒點火發射。
地面上已經進行讀秒倒計時準備。
「一分鐘準備。」
「五十秒。」
「四十秒。」
「三十秒。」
「二十秒。」
從前她只在航天基地和數據中心看著火箭發射的過程,看
見火箭升空後就像一道火光在天幕划過。
到現在坐在返回艙內參與執行這次航天任務。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火箭點火發射,艙內的航天員懷著熱忱的心情敬禮,感受到被火箭推動著很平穩的運行。
在艙內並沒有以往聽到如同地動山搖的響聲。
而地面上的人看見的便是被一團火焰簇擁著的火箭貫穿太陽騰空而起的一幕。
火箭發射後運行平穩,俞妙則也聚精會神地關注著發射的情況。
在地面進行高強度訓練的時候已經知道在火箭發射過程中的大致情況,她覺得自己現在的情況還好,直到火箭發射十分鐘後才感覺出現超負荷的不適。
三小時後,載人航天飛船和空間站完成對接。
進入空間站後,第一次離開家園的航天員望著被籠罩在白色雲霧中的藍色水球,漂浮在渺茫的宇宙中,美麗又孤獨。
月亮被無限放大,夜空中的星星的軌跡也變得清晰可見。
日月星辰,星漢燦爛,何其有幸。
小時候她的夢想是星辰大海。
而現在她也終於走進星辰大海中。
在空間站就位後,便開始進入工作中。
很快第二批科學家太空人也乘坐載人航天飛船順利和空間站對接。
他們需要在空間站完成接近九個月的工作,協助深空探測器「銀河」號系列順利進入航行軌道,並完成探測器傳回來的數據實驗分析等工作。<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第67章 星辰大海她終於走進了星辰大海
國慶過後,俞妙則領隊到上都參加深空探測研討會。
參會研究員都住在大學招待酒店,會議時間也主要安排在上午,到下午她就過去教學樓旁聽。
從前上學的時候,因為學業比較繁重,除了少部分選修課,幾乎沒有時間再去旁聽其他專業的課程。
現在工作後才偶爾能偷得半日閒時。
坐在大學的教室里,和滿堂學生一同聽老師講課,假裝自己也還是大學生。
正巧這節課是王教授的空間物理課,王教授一眼瞥見俞妙則,就跟同學們說:「你們學姐回來看你們了!」
同學們起著哄將她邀請到講台上,然後王教授笑著說道:「正好你們俞學姐回來,這節課就讓你們俞學姐給你們講講課外的知識吧。」
於是滿場的同學紛紛歡快地鼓掌。
俞妙則:失策!
她本來只是想找個教室旁聽上課的,沒想到誤入王教授的課堂,就這樣被王教授逮了個正著。
於是等到第二天下午再來旁聽的時候,就提前在論壇查過課表,確定不是從前在學校教過她的熟悉的老師上的課才安心過來。
這次過來上的是理學院的大一基礎課,看見教室里坐滿剛踏入校園青澀稚嫩的面孔,他們還對大學滿懷憧憬,享受著離開校園前的無憂無慮的生活。
她也不由回憶起自己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光景。
那都已經是差不多十年前的事情了,不刻意去回憶都不會再想起來了。
作為那屆年紀最小也是最聲名顯赫的學生,從進入大學時她就是萬眾矚目的存在,她也習慣了這樣耀眼的身份。
「同學,你是哪個專業的?」隔著一個座位的男生就來跟她搭訕,「之前怎麼沒有見過你?」
「航院,我是過來旁聽的。」俞妙則就說道。
她純粹來旁聽的,但也沒有在課堂上跟不認識的陌生同學聊天的愛好。
她也沒有課本,只是坐在座位上聽講台上的老師講課。
下課後到餐廳吃飯的時候,俞妙則突然發現口袋裡不知道被誰塞了一張紙條,拿出來好像是一個電話號碼。
不過她回來又不是要跟學校里的小孩子交朋友的。
深空探測研討會持續七天,最後定下參與設計製造的航天研究所。
在最後一天去教學樓旁聽上課時,老師正好講到了平行時空的話題。
俞妙則聽得津津有味。
回到海市後,俞妙則就抽空到海大圖書館借書出來。
海大就開設了理論物理專業,她就照著課表來收了一圈的書本,有空的時候就看起來。
不過到十二月就開始忙起來了,海市航天研究所也要參與進深空探測系統的研發項目。
俞妙則就放下這段時間看的物理書和論文,重新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這次的深空探測任務的主要目的就是進行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防衛,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波,對信號波進行分析,這能夠幫助人類對宇宙的了解認知。
如果未來再次捕捉到和系外飛行器相似的信息波,也能通過信息波的波長和位置初步判定系外生物進入太陽系前的來源方向。
這將會是一場要持續百年的航天計劃。
也許他們看不到探測器飛到奧特星雲的那一天,但是時間會見證成果。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時間是可以被認為是相對靜止的。
但是俞妙則認為所謂的光速超越時空只是眼睛對大腦的欺騙。
即使某一天人類發明出能夠超越光速的飛行器,然後以兩個星球的光差作為跳板,再發明出能夠觀測到幾千光年外的詳細情況;但等再往返回到地球,相當於是逆著光的傳播方向過來的,地球還是那個地球,如果回到過去的地球那就要好好思考自己是不是去到了平行時空的另一個地球了。
俞妙則也從來沒有將穿越時空的希望寄托在光速問題上。
光絕對不是主因,她更相信時空的變化是和磁場物理有關係。
更準確地說,是已經被磁場扭曲的時空。
在做動力能攝取設計的時候,也無可避免會討論起關於速度和時空的問題。
而對於時空穿越這個問題,雖然大家並沒有抱有太大希望,但也很樂意探討這個最讓人類感興趣的話題,只不過不同的人也自有不同的想法和觀點。
楚夏倒是挺樂觀地覺得,生命的誕生本來就是宇宙大爆炸的意外,至少現在外星生命的存在也證實了地球並不是高維生物在實驗室里製造出來的課題,這樣就已經很好了。
「那為什麼高維生物不能製造出來一些對照組呢?」旁邊的申讕就反問。
「對呀,我們做實驗的時候也要做提前準備幾個對照組呀!」另一個同事也附和著說。
楚夏猶豫了一下,然後發現還真的是這樣的,頓時就覺得又沒有笑容了。
正好動力源組已經將試測完的數據報告傳真過來,吳教授將報告發給大家看。
接下來就是飛行器設計組、能源動力組和各部間的研討。
相比於系外飛行器攔截項目組的困難重重,現在的深空探測項目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便主要是動力源獲取問題。
廣袤的太空使得行星引力的利用受到一定限度的制約,海王星距離地球都還有三十個天文單位,他們這一代航天人所能做到的也只有第一步了。
在探測器發射前,需要先派五位項目組科研人員到空間站進行對接操控。
吳教授讓俞妙則、申讕和遲海洋都申請參加太空人的選拔,在對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況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測試後,最後申讕因身體原因落選,入選的俞妙則便要繼續參加接下來的封閉訓練,主要是進行體能增強和特殊條件下的訓練。
即使他們不是作為職業性航天員,但要進行的訓練項目也不少。
在太空環境下有可能面臨各種問題,尤其是要在失重條件中進行大半年的工作,對身體和心理的要求極高。
俞妙則從小的身體素質就很不錯,而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在選拔者當中也是優秀。
在經過高強度的訓練後,最終確定下來本次執行任務的科學家航天員的名單。
接下來就是他們五個人要在地面共同工作一段時間,為到空間站後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做準備。
他們的工作是要在深空探測器發射前登上太空站,分兩個批次登空。
俞妙則是被安排在本次任務的第一批次登空,在登空前要保證好休息。
到發射基地後,火箭已經組裝完畢,固定在發射架上。
俞妙則和其他三位航天員穿著航天服依次進入到返回艙,然後進行發射前的準備。
這次是零窗口發射,發射時間是在下午三點十三分二十八秒點火發射。
地面上已經進行讀秒倒計時準備。
「一分鐘準備。」
「五十秒。」
「四十秒。」
「三十秒。」
「二十秒。」
從前她只在航天基地和數據中心看著火箭發射的過程,看
見火箭升空後就像一道火光在天幕划過。
到現在坐在返回艙內參與執行這次航天任務。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火箭點火發射,艙內的航天員懷著熱忱的心情敬禮,感受到被火箭推動著很平穩的運行。
在艙內並沒有以往聽到如同地動山搖的響聲。
而地面上的人看見的便是被一團火焰簇擁著的火箭貫穿太陽騰空而起的一幕。
火箭發射後運行平穩,俞妙則也聚精會神地關注著發射的情況。
在地面進行高強度訓練的時候已經知道在火箭發射過程中的大致情況,她覺得自己現在的情況還好,直到火箭發射十分鐘後才感覺出現超負荷的不適。
三小時後,載人航天飛船和空間站完成對接。
進入空間站後,第一次離開家園的航天員望著被籠罩在白色雲霧中的藍色水球,漂浮在渺茫的宇宙中,美麗又孤獨。
月亮被無限放大,夜空中的星星的軌跡也變得清晰可見。
日月星辰,星漢燦爛,何其有幸。
小時候她的夢想是星辰大海。
而現在她也終於走進星辰大海中。
在空間站就位後,便開始進入工作中。
很快第二批科學家太空人也乘坐載人航天飛船順利和空間站對接。
他們需要在空間站完成接近九個月的工作,協助深空探測器「銀河」號系列順利進入航行軌道,並完成探測器傳回來的數據實驗分析等工作。<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