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她只能在忙碌的縫隙中,匆匆看我一眼,順便拷問我最近學業有沒有進步。
長順叔教我功夫,他說我練得很好,是最有天賦的孩子。
可她卻說我姿態醜陋,動作疲軟,還要加練兩個時辰,不練完不許休息。
曹朗叔教我讀書策論,他說我進步明顯,悟性過人。
可她卻說我態度不端,得意自滿,要我靜下心來再練十篇字。
十歲時我有一個機會選擇美貌或者力氣,她逼我選擇力氣。
要那麼大的力氣做什麼?
我是公主,又不用去搬石頭!
她不知道我有多羨慕別的女孩可以頭上簪花,眉間點翠,穿著漂亮的裙子去撲蝶。
這些也就罷了,我都可以忍受。
可是十五歲時,我遇見了喜歡的郎君,想同他定親,日日相見。
她卻非要將我們拆散,不許我們見面。
我大哭大鬧一場,質問她為何要如此待我。
她說,這國家將來終究要交給我,我的肩膀上承擔著的,是天玄的未來,是億萬百姓的希望。
如果今日我不刻苦勤勉,將來如何挑得起這大任,如何面對百姓的囑託。
我大喊著,如今天下太平,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為什麼我還要犧牲自己的幸福?
那天她反常地沒再罵我,而是看著我沉默了很久。
最後她說,她要和我打一個賭。
她讓我出宮遊歷三年,其間不得與阿郎相見。
若三年之後,阿郎仍舊真心不改,待我如初,那她就允許我們在一起。
不過前提是不許把這個賭約告訴阿郎,否則賭約作廢。
我自然一口就答應了。
我相信我和阿郎真心相愛,情比金堅,莫說三年,就是三十年也不會改變。
那之後的第二日,我就離開了皇宮,去遊歷天下。
長順叔同我一起。
遊歷的第一天,我走出了上京城。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上京。
外面官道寬闊平整,路上行人如織,農田規矩,作物豐收,一派繁華景象。
第三天,我到了筠州,這裡雖不如上京繁華,但城市整潔,百姓生活安寧祥和。
第十天,我到了魏縣,這裡街景樸素,百姓衣著簡樸,但足以畏寒,食物不算豐盛,但足以飽腹。
第一個月……兩個月……半年……
我越走越遠,走過的地方原來越多。
我遇到一間學堂,裡面空無一人。
我很詫異,明明母親規定十歲以下的孩童都要讀書,為何這裡沒有一個孩子。
當地的大娘告訴我,孩子都去種地了,或是回家做飯,或是照顧弟弟妹妹。
我說,這是違反天玄律法的。
大娘笑了,她說,丫頭,違反律法哪有餓肚子可怕?
我又遇到一戶人家,那是他們的大喜日子。
但那天的新娘,是一個九歲的孩童,而新郎是個三十歲的男子。
我大發雷霆,陛下規定,十八歲以下不許成親,為何這裡的孩子九歲就嫁人,還是嫁給一個大她二十歲的男人?
新娘的父親說,不這樣做,家裡的哥哥哪來彩禮娶媳婦?
我報了官,阻止了婚事,接回女孩。
又給她阿娘一筆銀錢,讓她送女孩去學堂。
她的家人千恩萬謝,對我保證一定會送女兒去學堂讀書。
我很高興。
長順叔卻說,你幫得了今日,可幫得到明日?
你幫得了一人,可幫得到千萬人?
明日,他們也不會送她去學堂。
你一走,這個女孩還是會嫁人。
我不相信,第二日偷偷去看,卻見那女孩果然沒去學堂,而接她的花轎又到了家門前。
我很沮喪。
我問長順叔,為什麼?
長順叔吐了一口瓜子皮說,他也不知道,他只會打仗,別的都不懂。
我又繼續走,遇到一個女子要跳河自盡。
我救下了她,問她緣由。
她告訴我,家中男人打她,婆母欺負她,她活不下去了。
我又發脾氣,官府為何不管?
她說,官府說她這是家務事,管不了。
我又問,那為何不和離,陛下規定,女子皆可和離,可以自立女戶。
她說,娘家沒有多餘的糧食養她,她也沒有賺錢的本事,若是和離,她沒有地方住,也沒有飯吃。
我叫來地方官員,問他為何不管。
他對我說,縣裡人員眾多,官府卻沒幾個人,重大案件都查不過來,這樣的小事日日發生,他們實在分身乏術。
我不知該怎麼辦,只好幫助那女子和離,將那毆打妻子的沒用男人下了大獄,又給了女子一筆錢安身立命。
當地許多女子聽聞了此事,都來尋我幫忙。
我在那兒耽擱了很多時間,花光了身上的盤纏,最後也沒能幫完所有求助的女子。
我只好繼續走,在一個鄉村里遇到地痞流氓搶奪農民家的犁。
上前了解,才知此地去年遭災,收成不好,百姓吃不上飯,只好去向有錢人借米。
如今還不上,有錢人就派人來搶東西抵債。
欠了債確實應該還錢。
可還了犁今年他們又如何種地?
不能種地,年底又將沒有收成。
我替他還了銀子,幫他贖回了犁。
我問長順叔,母親明明想了許多辦法,提升了作物產量,為何還會有人吃不飽飯?
長順叔說,天下那麼大,總有收成不好的地方,陛下終究也只是一個人,不是神。
我走啊走啊, 走過山川湖海, 行過田間阡陌。
我看盡了萬里風光, 也看盡了人間疾苦。
一年。
又一年。
再一年。
三年後,我回到了上京。
我穿過宮門,飛奔到母親面前。
我告訴她, 作物的收成還不夠,百姓沒有餘糧, 無法應對天災人禍。
我告訴她,律法雖已建立, 執行卻有懈怠,還需加強吏治, 讓冤者有處伸冤,惡者有人懲處。
我告訴她, 女學雖已建成,女子雖可以為官,可以和離,可以經商, 但千百年的陋習仍舊沒有根除, 未來還有很多困難亟待解決。
我告訴她,只有百姓更加富足,庫有餘糧,身有餘錢, 他們才不用為了一口飯典物清家,孩子才能離開田間繼續讀書,女子才不會被送去別人家中換取銀錢, 婦人才能在和離之後有能力安身立命。
她慌了,想盡辦法爭寵,和後宮的女人們爭來斗去,但無論如何也恢復不了當初的榮寵。
「以我」可是母親卻打斷了我,她說, 過去了三年,我的阿郎沒有變心,仍在痴痴等我歸來。
問我可願與他成親。
我搖搖頭。
我還是心悅於他,可現在的我還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做。
我開始刻苦勤學。
除了讀書習武,還跟著母親學習批閱奏摺, 處理國事。
過關斬將,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直到二十四歲,我才和阿郎成親。
即便如此,也依舊沒有停下我的腳步。
我的人生有了更高的願景, 愛情只是其中最微小的一部分。
我三十歲時,為天玄操勞一生的母親溘然長逝。
臨終前, 她讓我宣布,百姓不必為她戴孝。
四海之內歌舞昇平, 就是對她最好的祭奠。
然而她死後, 天玄上下哀痛萬分,無數百姓主動披上孝衣,送她最後一程。
我接過母親的責任, 成了下一任皇帝。
我將秉承她的遺志, 為天玄,為百姓,世世代代, 永不停息。
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
提示:找更多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長順叔教我功夫,他說我練得很好,是最有天賦的孩子。
可她卻說我姿態醜陋,動作疲軟,還要加練兩個時辰,不練完不許休息。
曹朗叔教我讀書策論,他說我進步明顯,悟性過人。
可她卻說我態度不端,得意自滿,要我靜下心來再練十篇字。
十歲時我有一個機會選擇美貌或者力氣,她逼我選擇力氣。
要那麼大的力氣做什麼?
我是公主,又不用去搬石頭!
她不知道我有多羨慕別的女孩可以頭上簪花,眉間點翠,穿著漂亮的裙子去撲蝶。
這些也就罷了,我都可以忍受。
可是十五歲時,我遇見了喜歡的郎君,想同他定親,日日相見。
她卻非要將我們拆散,不許我們見面。
我大哭大鬧一場,質問她為何要如此待我。
她說,這國家將來終究要交給我,我的肩膀上承擔著的,是天玄的未來,是億萬百姓的希望。
如果今日我不刻苦勤勉,將來如何挑得起這大任,如何面對百姓的囑託。
我大喊著,如今天下太平,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為什麼我還要犧牲自己的幸福?
那天她反常地沒再罵我,而是看著我沉默了很久。
最後她說,她要和我打一個賭。
她讓我出宮遊歷三年,其間不得與阿郎相見。
若三年之後,阿郎仍舊真心不改,待我如初,那她就允許我們在一起。
不過前提是不許把這個賭約告訴阿郎,否則賭約作廢。
我自然一口就答應了。
我相信我和阿郎真心相愛,情比金堅,莫說三年,就是三十年也不會改變。
那之後的第二日,我就離開了皇宮,去遊歷天下。
長順叔同我一起。
遊歷的第一天,我走出了上京城。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上京。
外面官道寬闊平整,路上行人如織,農田規矩,作物豐收,一派繁華景象。
第三天,我到了筠州,這裡雖不如上京繁華,但城市整潔,百姓生活安寧祥和。
第十天,我到了魏縣,這裡街景樸素,百姓衣著簡樸,但足以畏寒,食物不算豐盛,但足以飽腹。
第一個月……兩個月……半年……
我越走越遠,走過的地方原來越多。
我遇到一間學堂,裡面空無一人。
我很詫異,明明母親規定十歲以下的孩童都要讀書,為何這裡沒有一個孩子。
當地的大娘告訴我,孩子都去種地了,或是回家做飯,或是照顧弟弟妹妹。
我說,這是違反天玄律法的。
大娘笑了,她說,丫頭,違反律法哪有餓肚子可怕?
我又遇到一戶人家,那是他們的大喜日子。
但那天的新娘,是一個九歲的孩童,而新郎是個三十歲的男子。
我大發雷霆,陛下規定,十八歲以下不許成親,為何這裡的孩子九歲就嫁人,還是嫁給一個大她二十歲的男人?
新娘的父親說,不這樣做,家裡的哥哥哪來彩禮娶媳婦?
我報了官,阻止了婚事,接回女孩。
又給她阿娘一筆銀錢,讓她送女孩去學堂。
她的家人千恩萬謝,對我保證一定會送女兒去學堂讀書。
我很高興。
長順叔卻說,你幫得了今日,可幫得到明日?
你幫得了一人,可幫得到千萬人?
明日,他們也不會送她去學堂。
你一走,這個女孩還是會嫁人。
我不相信,第二日偷偷去看,卻見那女孩果然沒去學堂,而接她的花轎又到了家門前。
我很沮喪。
我問長順叔,為什麼?
長順叔吐了一口瓜子皮說,他也不知道,他只會打仗,別的都不懂。
我又繼續走,遇到一個女子要跳河自盡。
我救下了她,問她緣由。
她告訴我,家中男人打她,婆母欺負她,她活不下去了。
我又發脾氣,官府為何不管?
她說,官府說她這是家務事,管不了。
我又問,那為何不和離,陛下規定,女子皆可和離,可以自立女戶。
她說,娘家沒有多餘的糧食養她,她也沒有賺錢的本事,若是和離,她沒有地方住,也沒有飯吃。
我叫來地方官員,問他為何不管。
他對我說,縣裡人員眾多,官府卻沒幾個人,重大案件都查不過來,這樣的小事日日發生,他們實在分身乏術。
我不知該怎麼辦,只好幫助那女子和離,將那毆打妻子的沒用男人下了大獄,又給了女子一筆錢安身立命。
當地許多女子聽聞了此事,都來尋我幫忙。
我在那兒耽擱了很多時間,花光了身上的盤纏,最後也沒能幫完所有求助的女子。
我只好繼續走,在一個鄉村里遇到地痞流氓搶奪農民家的犁。
上前了解,才知此地去年遭災,收成不好,百姓吃不上飯,只好去向有錢人借米。
如今還不上,有錢人就派人來搶東西抵債。
欠了債確實應該還錢。
可還了犁今年他們又如何種地?
不能種地,年底又將沒有收成。
我替他還了銀子,幫他贖回了犁。
我問長順叔,母親明明想了許多辦法,提升了作物產量,為何還會有人吃不飽飯?
長順叔說,天下那麼大,總有收成不好的地方,陛下終究也只是一個人,不是神。
我走啊走啊, 走過山川湖海, 行過田間阡陌。
我看盡了萬里風光, 也看盡了人間疾苦。
一年。
又一年。
再一年。
三年後,我回到了上京。
我穿過宮門,飛奔到母親面前。
我告訴她, 作物的收成還不夠,百姓沒有餘糧, 無法應對天災人禍。
我告訴她,律法雖已建立, 執行卻有懈怠,還需加強吏治, 讓冤者有處伸冤,惡者有人懲處。
我告訴她, 女學雖已建成,女子雖可以為官,可以和離,可以經商, 但千百年的陋習仍舊沒有根除, 未來還有很多困難亟待解決。
我告訴她,只有百姓更加富足,庫有餘糧,身有餘錢, 他們才不用為了一口飯典物清家,孩子才能離開田間繼續讀書,女子才不會被送去別人家中換取銀錢, 婦人才能在和離之後有能力安身立命。
她慌了,想盡辦法爭寵,和後宮的女人們爭來斗去,但無論如何也恢復不了當初的榮寵。
「以我」可是母親卻打斷了我,她說, 過去了三年,我的阿郎沒有變心,仍在痴痴等我歸來。
問我可願與他成親。
我搖搖頭。
我還是心悅於他,可現在的我還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做。
我開始刻苦勤學。
除了讀書習武,還跟著母親學習批閱奏摺, 處理國事。
過關斬將,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直到二十四歲,我才和阿郎成親。
即便如此,也依舊沒有停下我的腳步。
我的人生有了更高的願景, 愛情只是其中最微小的一部分。
我三十歲時,為天玄操勞一生的母親溘然長逝。
臨終前, 她讓我宣布,百姓不必為她戴孝。
四海之內歌舞昇平, 就是對她最好的祭奠。
然而她死後, 天玄上下哀痛萬分,無數百姓主動披上孝衣,送她最後一程。
我接過母親的責任, 成了下一任皇帝。
我將秉承她的遺志, 為天玄,為百姓,世世代代, 永不停息。
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
提示:找更多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