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客棧掌柜笑道:「今年怎麼是你來?」
「也該我出頭了吧,跟著我家大掌柜打了幾手,我若是再不出頭,也太沒出息了些。」
客棧掌柜哈哈一笑:「想這麼多做什麼,去年你家老爺從惠州府調去汀州府,那叫舢板換大船,一日更比一日強。你們家老爺好了,你們下頭這些掌柜,日子只會越來越好過。」
「哈哈哈,承掌柜吉言了。」
客棧掌柜不僅做客棧生意,也做茶葉的買賣。客氣兩句,兩人坐下細談今年春茶事宜。
雷文昭如今是汀州府的知府,在這片地界上也算個人物,當地的茶葉生意,雷家也能插一手。
雷文昭雖在汀州府為官,但雷家的管家跟他們這兒的黃縣令還有點面子情,雷家的二管家不算是生面孔。
半日過後,雷家二管家頓時感覺暗中盯著他的眼睛都沒了。
雷二管家暗中長舒一口氣,好險呀!
採買茶葉本是大管家的事,他原在紹興府看守老宅子,突然被他們家二小姐夫家表姐夫帶出來,這一路風餐露宿且不提,關鍵是腦袋掛在腰帶上,差點沒把他魂兒嚇掉了。
今日一早那位賀大人帶著人走了,他只要規規矩矩採購茶葉歸家即可。
賀文嘉去哪兒了?他進山了!
南方是真刀真槍的明爭暗鬥,京城那兒,因賀文嘉的帳冊在太原出了岔子,針對他大大小小的彈劾又多了起來。
賀文嘉也不是單打獨鬥,有人彈劾他,自然有人為他說話,范江闊、侯梁、林長書、唐國公等都開口了。
這幾家都是跟賀家有來往的人家,他們幫腔不算什麼,叫人奇怪的是二皇子的舅舅鄭匡也為賀文嘉說話。
二皇子什麼時候跟賀家牽扯上了?
二皇子摻和進來,形勢又變得複雜了。
以陳家為首的吏部諸位官員想把賀文嘉這個吏部右侍郎壓下去,二皇子卻要攔著不讓,陳家跟二皇子對上了。
都知道皇上不喜朝中官員跟皇子有牽扯,此事一出,所有人都在看皇上的態度。
皇帝整日坐山觀虎鬥,閒暇時都抱著一本書不鬆手,那是國子監五經博士梅羨漁送上來的《山河暢遊·北境》篇。
這本遊記跟梅羨漁以前寫的遊記都不一樣,這本書里從古寫到今,寫歷朝歷代北方邊疆的古往今來,寫北方邊疆的城池,大大小小的戰役,哪朝因為丟失了寧夏衛導致了滅國之禍,哪代因為丟失草原養不起馬匹偏安南方成了小朝廷。
輿圖上標註的一個個邊城,都是百戰之地,都是不容有失的邊關重鎮。
論完邊關,又論草原部落,千百年來有多少草原部落王朝興起又滅亡,又是因為什麼而起,因為什麼而滅。
緊接著說到南北分界線,說到氣候,說到草原與農耕,說到對立與衝突。
最後,提出一個問題,草原王朝與中原王朝的終點在哪裡?
除了打之外,除了東風壓倒西風之外,還有什麼法子?
民族融合,南北一體。
或者,草原民族西遷!
梅羨漁畫了一張大大的輿圖,在這張輿圖上,大晉朝只占據著東南角,從大晉朝往西,穿過一片荒原戈壁和沙漠,西邊有一大片廣袤的土地,那裡不缺雨水,不缺草場,不缺各種資源,只要好好經營,那裡或許是個比大晉朝更好的地方。
或許是梅羨漁寫得太有誘惑力了,皇帝都不禁心動。
真有那麼好的地方,憑什麼不是大晉朝的?
這樣的好地方,合該是大晉朝統治下的國土!
可從現實來說,皇帝知道他就算是千古一帝,他的皇權也統治不到這麼遠的地方。
皇帝把姚炳叫來:「這張輿圖可真?」
這張輿圖太寬了,縱使西邊的土地只描繪了大概輪廓,只標註了幾個沿海的港口,也叫人心動。
在皇帝心裡,既沿海,那就不會缺雨水,那就是上等的土地,那就等於是魚米之鄉,那就能養活千千萬萬的子民,那就是繁榮昌盛之地。
姚炳仔細看後道:「老臣偶聽出海的人講過,沿海許多大商戶手裡藏著海圖,不知道梅大人這張輿圖是不是從那些人手裡得來的。」
皇帝立刻就想知道,等不了了一點,叫人去請梅羨漁來。
漁娘把書送到宮裡許久了,這會兒皇上才叫她去,她猜到是為什麼,叫人把她書房桌上的小箱子拿來。
這一小箱子圖紙,和她獻上去的書,就是她手上最有力的籌碼之一。
只要馬氏王朝不傾覆,漁娘相信,以馬氏家族的脾性,這本書,這一箱子圖紙,就能勾得他們,護賀家梅家子孫數代不成問題。
漁娘進宮,皇帝看完箱子裡的圖紙後,跟她說的第一句話:「輿圖繪得不錯,書寫的稚嫩了些。」
什麼融合,什麼西遷,草原上那些蠻子能聽你的就怪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姚炳笑道:「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漁娘試探道:「那這書……」
皇帝思忖片刻:「出吧,印出來的第一版送去給三皇子,叫他想辦法送去北境。」
他知道去年這個寒冬幾乎要把北境熬廢了,若不是他們攔得緊,只怕他們已經衝破防線,南下劫掠了。
皇帝也想瞧瞧,這本書能不能分化一部分北境部落。
就算只能分化一部分,也能給邊境將士減輕一些壓力。
第122章 陳家謀反
皇帝開了口,官坊的小官兒、管事、工匠們只能埋頭苦幹。選字、製版、排版、印刷,每道程序都是又快又好。
按照皇上的吩咐,最先趕出來的一百本書被八百里加急送去邊關。
三皇子守在城牆上,用了一夜工夫看完這本原名《山河暢遊·北境》,實則叫《論草原部落西征之路》的書時,他忍不住翹起了嘴角。
梅羨漁只做個五經博士,實在是浪費了她的才學。
一身戎裝的陸放,渾身匪氣地提著刀衝上城牆:「賽因估計要繞路了,探子傳回來的消息,外頭跟咱們對峙的人馬昨晚上被抽調了六成,騎馬往東勝城那邊去了。」
東勝城在陰山東邊,挨著大同府,那里雖不好進攻,但是離京城更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再往東邊去,跟克魯倫河的駐軍聯合一塊兒進攻大晉。
三皇子把手裡的書遞給陸放:「昨日京城送來的,叫人送去給賽因的小兒子哈桑。」
賽因一共有六個兒子,其中小兒子哈桑出身最為尊貴,可哈桑不得賽因的喜歡,因為哈桑喜歡漢學。
父子倆政見不同,比起跟大晉朝開戰,哈桑更傾向於跟大晉朝貿易獲得茶葉、食鹽和糧食。
這次賽因聯合克魯倫河部落攻打大晉朝,哈桑被排除在軍事集團之外,他負責駐守部落,或許能策動他。
陸放最先看到書上的名字,隨後翻開目錄,一下翻到那張從東到西的大輿圖,陸放喉頭一緊:「這……能叫外人知道?」
「父皇答應了的,你知道他的意思吧。」
陸放當然知道,但是……他粗糙的手指拂過輿圖:「若真有這麼好的地方,咱們該自己留著。就算皇上管不了,留著分封皇子們也行啊。」
三皇子輕嘆一口氣,站在城牆上極目往北望:「陸放,咱們這一代,能把北境吞下來就不錯了。」
家門口的籬笆都沒扎嚴實,哪裡顧得了外面的世界。
「只怕哈桑不會輕易答應。」陸放道。
「書送去就行了,咱們也不必去勸他們。」三皇子目露殺機:「只要滅了賽因和克魯倫河部落的青壯,剩下的殘部,自然知道該往哪裡逃。」
看完這本書,三皇子對大晉朝和草原各部落的差別再清楚不過了。想來,那位熟讀漢人經書的哈桑,也會明白的。
大晉朝正是強盛的時候,不會容許不安定因素存在,他們若是想活,那就自己奔活路去。
不得不說,三皇子跟皇帝真是再相像不過了,父子倆都沒想過要走民族融合之路,看完這本書想到的唯一一個解法,那就是把北境完全握在自己手裡。
《山河暢遊·北境》書暗中送往草原時,官坊刊印的第二批新書送到國子監、太學,最後才送到京城各大書鋪。
當然,作為梅家的產業,三思書鋪是頭一個拿到他們家小姐新書的書鋪。
梅家的管事看到新書上自家小姐的名字,笑著跟梅長湖說:「官坊印的書就是跟咱們私坊印的不一樣,字兒清晰,用的紙也都是好紙。」
懂行的小管事過來瞧:「我瞧著咱們家小姐的這本書,用的紙張跟前些年朝廷印的《周史》用的紙張是一樣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也該我出頭了吧,跟著我家大掌柜打了幾手,我若是再不出頭,也太沒出息了些。」
客棧掌柜哈哈一笑:「想這麼多做什麼,去年你家老爺從惠州府調去汀州府,那叫舢板換大船,一日更比一日強。你們家老爺好了,你們下頭這些掌柜,日子只會越來越好過。」
「哈哈哈,承掌柜吉言了。」
客棧掌柜不僅做客棧生意,也做茶葉的買賣。客氣兩句,兩人坐下細談今年春茶事宜。
雷文昭如今是汀州府的知府,在這片地界上也算個人物,當地的茶葉生意,雷家也能插一手。
雷文昭雖在汀州府為官,但雷家的管家跟他們這兒的黃縣令還有點面子情,雷家的二管家不算是生面孔。
半日過後,雷家二管家頓時感覺暗中盯著他的眼睛都沒了。
雷二管家暗中長舒一口氣,好險呀!
採買茶葉本是大管家的事,他原在紹興府看守老宅子,突然被他們家二小姐夫家表姐夫帶出來,這一路風餐露宿且不提,關鍵是腦袋掛在腰帶上,差點沒把他魂兒嚇掉了。
今日一早那位賀大人帶著人走了,他只要規規矩矩採購茶葉歸家即可。
賀文嘉去哪兒了?他進山了!
南方是真刀真槍的明爭暗鬥,京城那兒,因賀文嘉的帳冊在太原出了岔子,針對他大大小小的彈劾又多了起來。
賀文嘉也不是單打獨鬥,有人彈劾他,自然有人為他說話,范江闊、侯梁、林長書、唐國公等都開口了。
這幾家都是跟賀家有來往的人家,他們幫腔不算什麼,叫人奇怪的是二皇子的舅舅鄭匡也為賀文嘉說話。
二皇子什麼時候跟賀家牽扯上了?
二皇子摻和進來,形勢又變得複雜了。
以陳家為首的吏部諸位官員想把賀文嘉這個吏部右侍郎壓下去,二皇子卻要攔著不讓,陳家跟二皇子對上了。
都知道皇上不喜朝中官員跟皇子有牽扯,此事一出,所有人都在看皇上的態度。
皇帝整日坐山觀虎鬥,閒暇時都抱著一本書不鬆手,那是國子監五經博士梅羨漁送上來的《山河暢遊·北境》篇。
這本遊記跟梅羨漁以前寫的遊記都不一樣,這本書里從古寫到今,寫歷朝歷代北方邊疆的古往今來,寫北方邊疆的城池,大大小小的戰役,哪朝因為丟失了寧夏衛導致了滅國之禍,哪代因為丟失草原養不起馬匹偏安南方成了小朝廷。
輿圖上標註的一個個邊城,都是百戰之地,都是不容有失的邊關重鎮。
論完邊關,又論草原部落,千百年來有多少草原部落王朝興起又滅亡,又是因為什麼而起,因為什麼而滅。
緊接著說到南北分界線,說到氣候,說到草原與農耕,說到對立與衝突。
最後,提出一個問題,草原王朝與中原王朝的終點在哪裡?
除了打之外,除了東風壓倒西風之外,還有什麼法子?
民族融合,南北一體。
或者,草原民族西遷!
梅羨漁畫了一張大大的輿圖,在這張輿圖上,大晉朝只占據著東南角,從大晉朝往西,穿過一片荒原戈壁和沙漠,西邊有一大片廣袤的土地,那裡不缺雨水,不缺草場,不缺各種資源,只要好好經營,那裡或許是個比大晉朝更好的地方。
或許是梅羨漁寫得太有誘惑力了,皇帝都不禁心動。
真有那麼好的地方,憑什麼不是大晉朝的?
這樣的好地方,合該是大晉朝統治下的國土!
可從現實來說,皇帝知道他就算是千古一帝,他的皇權也統治不到這麼遠的地方。
皇帝把姚炳叫來:「這張輿圖可真?」
這張輿圖太寬了,縱使西邊的土地只描繪了大概輪廓,只標註了幾個沿海的港口,也叫人心動。
在皇帝心裡,既沿海,那就不會缺雨水,那就是上等的土地,那就等於是魚米之鄉,那就能養活千千萬萬的子民,那就是繁榮昌盛之地。
姚炳仔細看後道:「老臣偶聽出海的人講過,沿海許多大商戶手裡藏著海圖,不知道梅大人這張輿圖是不是從那些人手裡得來的。」
皇帝立刻就想知道,等不了了一點,叫人去請梅羨漁來。
漁娘把書送到宮裡許久了,這會兒皇上才叫她去,她猜到是為什麼,叫人把她書房桌上的小箱子拿來。
這一小箱子圖紙,和她獻上去的書,就是她手上最有力的籌碼之一。
只要馬氏王朝不傾覆,漁娘相信,以馬氏家族的脾性,這本書,這一箱子圖紙,就能勾得他們,護賀家梅家子孫數代不成問題。
漁娘進宮,皇帝看完箱子裡的圖紙後,跟她說的第一句話:「輿圖繪得不錯,書寫的稚嫩了些。」
什麼融合,什麼西遷,草原上那些蠻子能聽你的就怪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姚炳笑道:「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漁娘試探道:「那這書……」
皇帝思忖片刻:「出吧,印出來的第一版送去給三皇子,叫他想辦法送去北境。」
他知道去年這個寒冬幾乎要把北境熬廢了,若不是他們攔得緊,只怕他們已經衝破防線,南下劫掠了。
皇帝也想瞧瞧,這本書能不能分化一部分北境部落。
就算只能分化一部分,也能給邊境將士減輕一些壓力。
第122章 陳家謀反
皇帝開了口,官坊的小官兒、管事、工匠們只能埋頭苦幹。選字、製版、排版、印刷,每道程序都是又快又好。
按照皇上的吩咐,最先趕出來的一百本書被八百里加急送去邊關。
三皇子守在城牆上,用了一夜工夫看完這本原名《山河暢遊·北境》,實則叫《論草原部落西征之路》的書時,他忍不住翹起了嘴角。
梅羨漁只做個五經博士,實在是浪費了她的才學。
一身戎裝的陸放,渾身匪氣地提著刀衝上城牆:「賽因估計要繞路了,探子傳回來的消息,外頭跟咱們對峙的人馬昨晚上被抽調了六成,騎馬往東勝城那邊去了。」
東勝城在陰山東邊,挨著大同府,那里雖不好進攻,但是離京城更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再往東邊去,跟克魯倫河的駐軍聯合一塊兒進攻大晉。
三皇子把手裡的書遞給陸放:「昨日京城送來的,叫人送去給賽因的小兒子哈桑。」
賽因一共有六個兒子,其中小兒子哈桑出身最為尊貴,可哈桑不得賽因的喜歡,因為哈桑喜歡漢學。
父子倆政見不同,比起跟大晉朝開戰,哈桑更傾向於跟大晉朝貿易獲得茶葉、食鹽和糧食。
這次賽因聯合克魯倫河部落攻打大晉朝,哈桑被排除在軍事集團之外,他負責駐守部落,或許能策動他。
陸放最先看到書上的名字,隨後翻開目錄,一下翻到那張從東到西的大輿圖,陸放喉頭一緊:「這……能叫外人知道?」
「父皇答應了的,你知道他的意思吧。」
陸放當然知道,但是……他粗糙的手指拂過輿圖:「若真有這麼好的地方,咱們該自己留著。就算皇上管不了,留著分封皇子們也行啊。」
三皇子輕嘆一口氣,站在城牆上極目往北望:「陸放,咱們這一代,能把北境吞下來就不錯了。」
家門口的籬笆都沒扎嚴實,哪裡顧得了外面的世界。
「只怕哈桑不會輕易答應。」陸放道。
「書送去就行了,咱們也不必去勸他們。」三皇子目露殺機:「只要滅了賽因和克魯倫河部落的青壯,剩下的殘部,自然知道該往哪裡逃。」
看完這本書,三皇子對大晉朝和草原各部落的差別再清楚不過了。想來,那位熟讀漢人經書的哈桑,也會明白的。
大晉朝正是強盛的時候,不會容許不安定因素存在,他們若是想活,那就自己奔活路去。
不得不說,三皇子跟皇帝真是再相像不過了,父子倆都沒想過要走民族融合之路,看完這本書想到的唯一一個解法,那就是把北境完全握在自己手裡。
《山河暢遊·北境》書暗中送往草原時,官坊刊印的第二批新書送到國子監、太學,最後才送到京城各大書鋪。
當然,作為梅家的產業,三思書鋪是頭一個拿到他們家小姐新書的書鋪。
梅家的管事看到新書上自家小姐的名字,笑著跟梅長湖說:「官坊印的書就是跟咱們私坊印的不一樣,字兒清晰,用的紙也都是好紙。」
懂行的小管事過來瞧:「我瞧著咱們家小姐的這本書,用的紙張跟前些年朝廷印的《周史》用的紙張是一樣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