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意識到這一點,也不可避免讓人想起,朱福寧為何能作為一個公主而手握大權,最後連逼宮的能力都有。

  一切的開始在於嘉靖,是嘉靖將權利給到的朱福寧。

  在最後,對裕王而言嘉靖不是一個好父親,但對朱福寧而言,他是。

  甚至,站在為君的立場,更為大明清掃任何有可能損及朱福寧的威脅。

  嘉靖自知,隨他一死,大明朝一定免不了再起紛亂。

  朱氏子孫,在朱福寧的誘|惑之下,集體都反了,也由此讓朱福寧捉住機會把他們全乾掉,朱福寧的威脅因此獨剩一個裕王。

  其實很多人也在想,朱福寧會不會把裕王幹掉。

  沒想到,沒等朱福寧出手,嘉靖在臨死前竟然為朱福寧解決此事。

  「父皇放心,我會的。」裕王叫嘉靖賜死,朱福寧出乎意料。但這樣的結果對朱福寧而言甚好。

  「以後,大明的江山交給你了。屬於你的時代,開啟了。」嘉靖看著朱福寧,神情是說不出的複雜。也不知道列祖列宗在上,看到他把江山交到朱福寧這個女兒手裡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可是,一定比裕王要好。

  熙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帝崩於乾清宮。

  屬於嘉靖的時代完美的劃上一個句號,熙和女帝的時代真正開啟。

  大明,後世最津津樂道的航海時代,翻開屬於他們的華麗篇章。

  第197章 番外廢祖宗之法

  確實,作為大明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對於天降神幕,竟然看到後世的大明時,初初是高興的,後來越看越不對,朱福寧好大的膽子,把朱家的子孫都殺光了。

  這樣一個孫女,狠,太狠了,朱元璋算著朱福寧的名字,想著會是哪個兒子的後代,考慮的是,要不先把這樣一個後世孫女以絕後患?

  沒等他想好,看見朱福寧逼宮的一面,哈,朱元璋在天幕里看得非常清楚。

  距離京城的數十之外,齊齊整整的大炮圍著京城,一如朱福寧說的那樣,皇位但凡不是她的,她就敢讓大明朝君臣一起陪她死。

  看到公主府里那一個大坑時,那樣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目之所極之大。

  誰會以為朱福寧不敢做來著。

  嘉靖他們感受到的是地動山搖,朱元璋一朝

  的君臣在看到朱福寧讓人亮出的大炮,驚奇無比。

  「這可比我們現在用的大炮要好多了,威力驚人。而且距離還要遠得多。我要是沒看錯,這得是在哪兒?」大炮擺放的位置在人看來,洪武一朝認得的人不在少數,趕緊讓人把輿圖拿來,標上位置,再看這距離,驚嘆道:「這麼遠?」

  所以難怪嘉靖會根本察覺不到朱福寧的準備,就朱福寧的底氣,那都藏在嘉靖根本無法想像的地方。

  「這位公主,手握重器,難怪敢肆無忌憚逼宮。」逼宮的事,別管是哪個皇帝都不會樂意,架不住朱福寧真能把大明朝毀了,為了保命,朝臣求著嘉靖把皇位傳給朱福寧。

  所以,反對朱福寧一個女子敢想皇位的人,到最後求著朱福寧登基。

  看著嘉靖把皇位傳給一個朱福寧時,朱元璋那真是氣得都要炸了,「沒用的東西,竟然讓一個女兒拿捏住。不就是一死而已,那就死。」

  隨朱元璋的話音落下,太子朱標的聲音提醒道:「朱家最後的血脈就他們。江山拱手讓人?」

  拱手讓人是不可能的。

  可是,朱福寧的心狠手辣,也真是讓無數人都開了眼。

  但,這算什麼?

  隨嘉靖駕崩,朱福寧在嘉靖下葬後,即下令道:「從今往後,大明朱氏子孫,無功不得封王。」

  聽到這句話,別管哪一方的臣子都愣住了。

  朱福寧那兒馬上有朝臣站出來道:「陛下,此事不妥,太|祖有定,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即士農工商),並能世襲罔替。此乃祖制。陛下豈可改之。」

  朱元璋聽著點點頭,沒錯沒錯,他定下的規矩,怎麼能改?

  「太|祖定製便不可改?那你告訴朕,嘉靖一朝四十年,大明國庫的最大開支是什麼?你若不知道,讓戶部給你報上一報。」朱福寧居於上位,不緊不慢的開口。

  戶部那邊在聽到朱福寧點名時,已然出列道:「按照以往大明各藩王的支出,每年至少占用國庫的半數以上,只多不少。」

  「知道養大明的這些藩王要費大明國庫半數以上意味著什麼?便是讓天下人養姓朱的。」朱福寧眼中閃爍著讓人無法忽視的光芒,令人不禁膽顫。

  「這有何不可?」朱福寧將話說到這個份上,還是有人不以為然,和朱福寧道:「陛下,太|祖定下的規矩,陛下豈可任意改之,若祖宗們在天有靈,豈不是要大罵陛下不孝?」

  朱元璋很是以為這樣的臣子不錯,說到他的心坎上了。朱福寧做的這些事,但凡是在他眼前乾的,他一準早把人吊起來打了。

  「不孝,太|祖此制,哪怕不孝朕也非改不可。平日朕對你們很多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連是否有利於家國天下之事,你們都分不清楚。拿祖宗來壓朕?朕連逼宮的事都做得,搶來這個皇位,活著的祖宗朕都不怕,還能怕死去的祖宗?

  「在天有靈,太|祖最好在天有靈,那朕還真是要罵上他一回了。凡朱氏子孫,因他開創大明,從此不管生老病死,都讓百姓來管,他是哪裡來的臉,視天下為家,視百姓為奴?

  「以天下養朱,他可真是朱家的好祖宗,你們敢說,以天下之賦稅,養朱家之子孫,他是大明的好皇帝?

  「更不要說,將國庫以為私庫,朕就很是好奇了,當年的那些臣子裡,就沒有一個敢罵上他一罵,指出他將天下視為朱氏一家的行為極為可恥?

  「你們不知,以天下滿足一己之私,此舉不妥?朕如今撥亂反正,繼往開來,你倒想站出來充一充好人,拿祖宗來壓朕?在你看來,為君者,視祖宗之制為重,還是當以天下百姓為重?」

  然而,朱福寧是真敢罵,在朝堂之上,真罵朱元璋這個祖宗。

  朱元璋聽得臉上青一陣紅一陣,視天下為一己所有,以百姓而養朱家,這個事確實是朱元璋做得不地道,但以前沒有人提出來,朱元璋也當作不知道這回事,卻架不住讓朱福寧罵了。

  「膽大包天的丫頭,真連祖宗都敢罵,好膽識。」朱元璋的下方有人讚許一聲,很是以為朱福寧了不起。

  而此時的朱福寧再一次重申道:「你們也不用想著拿祖宗壓朕。朕坐在這個位置上,為民謀福,不利於民之事,諫之朕定以納,可要是利於民之事,管祖宗定下的什麼規矩,一概廢之。另,國庫與宮中開支分開,國庫只用於民,私庫,皇莊田園都有收益,當皇帝的要是連自己都養不活,活該餓死。」 !!!朱福寧這屬實夠狠,但在她下方的臣子,都感受到朱福寧一份為民之心。

  一家之天下怎麼可取呢?

  國與家,本就該分開的。

  「朱氏一脈,到朕這兒,只剩下朕一人,往後之兒孫,都是朕的後代。所以,以後朕的兒女,有本事治國平天下,朕會封他們為王,沒有本事,活該他吃苦受罪。」朱福寧不忘提醒在場的人們,別考慮以前的祖宗了,朱家讓朱福寧解決了個乾淨,往後只有朱福寧生下的孩子,以後只有朱福寧的血脈。

  換而言之,朱福寧是在對自己的後代要求嚴格。

  「朕如此嚴以律己,原以為你們會高興,但現在看來,並不是。其中的原由,不若你們來說說?」朱福寧說話掃視過堂上的所有人,包括那一位開口提及祖宗律法的人。

  這下那人把頭低得更低。

  「年少時,朕曾學過,『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也學過『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難不成這些書你們都沒有讀過?」朱福寧繼續問,灼灼的目光中透著正直,越發看得人羞愧。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朕不管從前的祖宗是怎麼視天下為一家之天下,在朕這兒,手握皇權,非為謀一己之私,而在於為天下謀。朕會做到這一點,若你們做不到,這朝堂之上也不會再有你們的容身之地,這句話,都給朕記牢了。」朱福寧引經據典的一番話,對多少人而言是重擊。

  可是,沒有人認為朱福寧能夠做到,哪怕是朱元璋也並不認為。

  但,觀朱福寧一生,用張居正變法,以南北分別實施不同的政策,結合實際,以令天下的田都收回朝廷手中。

  田是百姓耕種,田是國家的,國家要想收回來,隨時可以收回。

  由此,抑制土地兼併。

  之後,朱福寧大力發展科技,開啟航海,這倒是有點像鄭和下西洋的感覺,但有所不同的是,朱福寧讓人前往各地把當地的技術學回來,也正因如此,難免也招來其他國家的覬覦。<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