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門口看熱鬧的百姓剛散去,又被崔府內的慘叫吸引聚在門口,漸漸的慘叫聲小了,只能聽到沉重的撞門聲,汩汩鮮血從門縫流出,淌下崔府門前的台階。
尋常護院家丁怎敵得過身經百戰的鎮北軍,不過片刻,雕欄玉砌的崔府就變成了血海屍山。
梁玄真坐在正廳之上,手裡把玩著一枚玉符,似笑非笑地看著被五花大綁的崔知遺。
「牙璋離了鳳闕悍將也不過是塊雜玉,崔公,你高估這小玩意兒了。」
崔知遺冷道:「賊子,你們忤逆謀反,不忠不孝,如今還闖入我家中,殺我家人,你們不得好死!」
「罵得好,只是若咒罵有用,你也不會被我綁起來了。」梁玄真緩緩起身,走到崔知遺身邊,「何況成王敗寇,等我兄長拿下玉京,你才是不忠不孝,忤逆謀反。」
「你——」
這時侍衛來報,說崔家男丁除了五六個沒在府內的,其餘的或擒或殺,女眷皆被綁在院中,等候郡主發落。
接著又有侍衛來報,說已撞開崔家的銀庫和倉房,正在清點財物。
梁玄真滿意地點了點頭,微微附身笑道:「崔公,我不會趕盡殺絕,會給你幽州崔氏留下血脈,你家庫房的東西就當是買命錢,你放心去吧。」
「你,你,你——」崔知遺怒急攻心,吐出一口心頭血。
這賊子害命不算,還想洗劫他幽州崔氏。
梁玄真見他吐了血,不耐地揮了揮手。侍衛心領神會,手起刀落,崔知遺便咽了氣。
「幽州崔氏蓄意謀害安興郡主,居心叵測,是為謀反。好在安興機警,逃回了薊州,本郡主前來殺賊,維護幽州秩序。通知周長史,將幽州崔氏所犯之罪,公之於眾,將這賊子拖出去,梟首示眾,警訓四民。」
侍衛抱拳領命,遂拖著崔知遺出了廳門。
第172章 防線 情之一字最是難捨
晉州刺史裝聾作啞, 迎榮王和鎮北軍進了晉州城,梁儼順利接過晉州大權,留了心腹在此鎮守, 隨後則往西進,劍指金京。
在過了晉州邊縣後, 梁儼又派了兩隊人馬兵分兩路,一支由鎮州崔氏的子弟為首,兵不血刃,攻占江南和運河水道, 掐斷玉京的糧食供給的源頭, 把糧食運給自己做補給。
另一支由鍾旺和孟傲領兵,向湘襄之地進軍,占領軍事要地, 一來防止南陵節度使率兵北上,二來防止玉京從湘襄之地調糧。
只要沒有吃的,再拖一拖, 玉京也就不戰而潰了。
榮王南下謀反的密奏如雪片般飛入皇宮,而這些密奏出自蕭敷之流。他們或裝聾作啞,或假意投降, 實則暗暗為燕帝傳信, 等待燕帝的指令。
燕帝看完小山高的密奏, 神色平靜, 只懶懶問朱道祥:「青若和冰池何時能到玉京?」
「回陛下, 大約明後日就能到,只是…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燕帝睨了他一眼,輕哼一聲後笑道:「朱道祥啊朱道祥, 你什麼時候也學會這一套了?還不趕緊說。」
朱道祥見狀笑道:「那奴婢就直說了,您該讓郡王和淳于將軍多帶些人馬回來,榮王南下領了二十萬大軍,他們兩人各帶一萬人馬哪裡是榮王的對手。」
燕帝嗤笑一聲,反問道:「榮王都能反,難道他們就沒有跟榮王一樣的心思?」
「您多慮了,郡王是您的兒子,這些年忠心耿耿,您是看在眼裡的。淳于家世代忠良,小將軍更不用說了,打小養在宮裡,是您看著長大的,又為了您蕩平西疆,最是……」
「朱道祥,你當真是老糊塗了,被你那些乾兒子干孫子孝順得失了神智。」燕帝起身踱到景台邊,看向層層疊疊的琉璃瓦,「榮王是朕的孫子,從小在宮內走動,沈家亦是世代忠烈,如今卻跟著榮王謀逆,你以為冰池和青若與他們不同?」
朱道祥啞然,不知如何回應。
「朱道祥,當年我還是太子時受過多少暗箭,你不會都忘了吧。」燕帝轉身,幽幽看向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好友,「最是無情帝王家,朱道祥,我已經習慣了。」
朱道祥想起當年所歷之事,乾涸的嘴唇抿成了一條線,不再言語。
也許他真的老了。
「你那乾兒子在城外部署好了沒?」
沉思的朱道祥被冷不丁的發問拉回神思,「已經部署好了,您放心。」
燕帝怕淳于青若和陸煉有二心,在城外百里插了大軍,攔截兩人帶的軍隊,只允許兩人進京。
朱道祥明白燕帝的擔憂,陛下用宦官監軍也是不得已,「您放心,昨日就部署好了,穩妥著呢。」
次日清晨,淳于青若和陸煉騎馬入京,連朝服都沒來得及換就被燕帝召進了宮。
燕帝見兩人單槍匹馬地來,十分滿意,說他們一路辛苦,特賜了軟凳給他們坐,以示恩寵。
燕帝見眾將歸位,時機已到,當即就先下詔向天下臣民闡明榮王造反,望大燕臣民不要被反賊蒙蔽。
此詔一出,便是宣戰了。
此詔令燕帝有兩用,一來是打破榮王南下勤王的謊言,二來則是告訴被榮王的收服的州縣官吏,可以不必再裝聾作啞,韜光養晦,該起勢了。
燕帝年輕時頗為勇武,可稱名將,朝臣見燕帝胸有成竹,神色自若,又見淳于青若端坐於堂上,他們心裡豪情萬丈。
此戰必勝,榮王必敗!
從知道榮王謀反開始,燕帝就派了金吾將軍前往金京招募人馬,又讓兵部在京畿地區招募城市子弟。
兵士已足,該點將了。
燕帝看著座下眾人,不疾不徐地說出自己的部署。
他構築了一套攻守兼備的戰爭系統,以防禦為主,進攻次之。
根據線報,榮王已經過了晉州,不日便會渡過龍河。燕帝料定梁儼肯定想占領金京,掐斷自己的糧線。
江南的糧食有兩條水路可走,一條是北渠,其終站是鎮州,保證中部南北的糧食供給,另一條是西渠,其終站是金京,保證金京以西的糧食供給。
現在北渠被占,必須得把西渠守好。
燕帝部署了三道防線,第一道為金京府最邊緣的萬陽,第二道是臨近金京城的沐陽,第三道則是金京。
燕帝覺得榮王攻不破萬陽,設立第二三道防線屬於穩中求勝。
至於派誰去,燕帝早已有了人選。
他臨時任命金京刺史南宮紹為陣前防禦使,鎮守萬陽,抵禦鎮北軍西進。
南宮紹雖年過五十,但他早年隨燕帝侯征伐過西疆,是燕帝心腹,最主要的是他就在金京任職,能夠迅速抵達萬陽。
第二道防線燕帝交給蕭勉和豐羽書,兩人有救駕之功,聖眷正濃,但他們曾在榮王麾下供職,這次讓他們鎮守沐陽,是燕帝對他們的考驗。
第三道防線,燕帝選擇交給淳于青若。
淳于青若與榮王一起長大,燕帝怕榮王勸降,便把他安排了金京,作為主帥。
金京離玉京較近,燕帝的旨意能更快送達,同時離前面兩道防線近,若前方向淳于青若求助,也能儘快傳遞指令。
退一萬步,即便前面兩道防線失守,只要淳于青若在,金京就不會丟。
至於他為何召陸煉回來,一來是因為他做了最壞的打算,若淳于青若敗了,他還有一員心腹大將可以立刻頂上。二則是為了轄制淳于青若,留陸煉拱衛玉京,若淳于隨榮王反了,立刻讓陸煉從後方帶兵去龍潭關截殺淳于。
朝臣聽完皇帝的部署,心道陛下不愧是陛下,謀略不讓當年。
三道防線層層遞進,又都有悍將鎮守,那起反賊必敗無疑。
燕帝見眾人贊他英明,龍顏大悅,這時淳于青若站了起來。
「陛下,臣以為龍潭關地勢險要,該派重兵駐守。」
燕帝笑道:「青若不必擔憂,賊子攻不進龍潭關。」
「陛下,龍潭關在,則玉京在,若龍潭關失守,玉京覆滅。」淳于青若此時不知敵方情況,也不知道燕帝對他的防備。
「朕知道龍潭關地勢險要,那裡已派了駐軍,但朕以為金京才是重中之重,青若,你守好金京便是了。」
「可是……」
淳于青若鍥而不捨,繼續闡述自己的想法和戰略部署。
朱道祥站在燕帝旁邊看得清楚,燕帝的嘴角已經耷拉成了一個不耐煩的弧度。
也許是龍椅太高,小淳于看不清燕帝的表情,他滔滔不絕,絲毫沒有注意到燕帝的情緒變化。
朱道祥心裡默默祈求小淳于趕緊閉嘴,等退朝後私下請奏,也許這樣燕帝還能聽一聽。
果然不出朱道祥所料,燕帝沒有採納淳于青若的意見,一意孤行。
朝會散,淳于青若本想再與燕帝商議,剛走出大殿就被一位紅衣朝官拉住了。
此人是王相門生,又娶了王相之女,算起來是淳于青若的表姐夫。
「茂蘅,陛下已決,你莫要再勸了。」剛才在殿上,紅衣官人聽得冷汗直冒,恨不得上前捂住表弟的嘴。
尋常護院家丁怎敵得過身經百戰的鎮北軍,不過片刻,雕欄玉砌的崔府就變成了血海屍山。
梁玄真坐在正廳之上,手裡把玩著一枚玉符,似笑非笑地看著被五花大綁的崔知遺。
「牙璋離了鳳闕悍將也不過是塊雜玉,崔公,你高估這小玩意兒了。」
崔知遺冷道:「賊子,你們忤逆謀反,不忠不孝,如今還闖入我家中,殺我家人,你們不得好死!」
「罵得好,只是若咒罵有用,你也不會被我綁起來了。」梁玄真緩緩起身,走到崔知遺身邊,「何況成王敗寇,等我兄長拿下玉京,你才是不忠不孝,忤逆謀反。」
「你——」
這時侍衛來報,說崔家男丁除了五六個沒在府內的,其餘的或擒或殺,女眷皆被綁在院中,等候郡主發落。
接著又有侍衛來報,說已撞開崔家的銀庫和倉房,正在清點財物。
梁玄真滿意地點了點頭,微微附身笑道:「崔公,我不會趕盡殺絕,會給你幽州崔氏留下血脈,你家庫房的東西就當是買命錢,你放心去吧。」
「你,你,你——」崔知遺怒急攻心,吐出一口心頭血。
這賊子害命不算,還想洗劫他幽州崔氏。
梁玄真見他吐了血,不耐地揮了揮手。侍衛心領神會,手起刀落,崔知遺便咽了氣。
「幽州崔氏蓄意謀害安興郡主,居心叵測,是為謀反。好在安興機警,逃回了薊州,本郡主前來殺賊,維護幽州秩序。通知周長史,將幽州崔氏所犯之罪,公之於眾,將這賊子拖出去,梟首示眾,警訓四民。」
侍衛抱拳領命,遂拖著崔知遺出了廳門。
第172章 防線 情之一字最是難捨
晉州刺史裝聾作啞, 迎榮王和鎮北軍進了晉州城,梁儼順利接過晉州大權,留了心腹在此鎮守, 隨後則往西進,劍指金京。
在過了晉州邊縣後, 梁儼又派了兩隊人馬兵分兩路,一支由鎮州崔氏的子弟為首,兵不血刃,攻占江南和運河水道, 掐斷玉京的糧食供給的源頭, 把糧食運給自己做補給。
另一支由鍾旺和孟傲領兵,向湘襄之地進軍,占領軍事要地, 一來防止南陵節度使率兵北上,二來防止玉京從湘襄之地調糧。
只要沒有吃的,再拖一拖, 玉京也就不戰而潰了。
榮王南下謀反的密奏如雪片般飛入皇宮,而這些密奏出自蕭敷之流。他們或裝聾作啞,或假意投降, 實則暗暗為燕帝傳信, 等待燕帝的指令。
燕帝看完小山高的密奏, 神色平靜, 只懶懶問朱道祥:「青若和冰池何時能到玉京?」
「回陛下, 大約明後日就能到,只是…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燕帝睨了他一眼,輕哼一聲後笑道:「朱道祥啊朱道祥, 你什麼時候也學會這一套了?還不趕緊說。」
朱道祥見狀笑道:「那奴婢就直說了,您該讓郡王和淳于將軍多帶些人馬回來,榮王南下領了二十萬大軍,他們兩人各帶一萬人馬哪裡是榮王的對手。」
燕帝嗤笑一聲,反問道:「榮王都能反,難道他們就沒有跟榮王一樣的心思?」
「您多慮了,郡王是您的兒子,這些年忠心耿耿,您是看在眼裡的。淳于家世代忠良,小將軍更不用說了,打小養在宮裡,是您看著長大的,又為了您蕩平西疆,最是……」
「朱道祥,你當真是老糊塗了,被你那些乾兒子干孫子孝順得失了神智。」燕帝起身踱到景台邊,看向層層疊疊的琉璃瓦,「榮王是朕的孫子,從小在宮內走動,沈家亦是世代忠烈,如今卻跟著榮王謀逆,你以為冰池和青若與他們不同?」
朱道祥啞然,不知如何回應。
「朱道祥,當年我還是太子時受過多少暗箭,你不會都忘了吧。」燕帝轉身,幽幽看向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好友,「最是無情帝王家,朱道祥,我已經習慣了。」
朱道祥想起當年所歷之事,乾涸的嘴唇抿成了一條線,不再言語。
也許他真的老了。
「你那乾兒子在城外部署好了沒?」
沉思的朱道祥被冷不丁的發問拉回神思,「已經部署好了,您放心。」
燕帝怕淳于青若和陸煉有二心,在城外百里插了大軍,攔截兩人帶的軍隊,只允許兩人進京。
朱道祥明白燕帝的擔憂,陛下用宦官監軍也是不得已,「您放心,昨日就部署好了,穩妥著呢。」
次日清晨,淳于青若和陸煉騎馬入京,連朝服都沒來得及換就被燕帝召進了宮。
燕帝見兩人單槍匹馬地來,十分滿意,說他們一路辛苦,特賜了軟凳給他們坐,以示恩寵。
燕帝見眾將歸位,時機已到,當即就先下詔向天下臣民闡明榮王造反,望大燕臣民不要被反賊蒙蔽。
此詔一出,便是宣戰了。
此詔令燕帝有兩用,一來是打破榮王南下勤王的謊言,二來則是告訴被榮王的收服的州縣官吏,可以不必再裝聾作啞,韜光養晦,該起勢了。
燕帝年輕時頗為勇武,可稱名將,朝臣見燕帝胸有成竹,神色自若,又見淳于青若端坐於堂上,他們心裡豪情萬丈。
此戰必勝,榮王必敗!
從知道榮王謀反開始,燕帝就派了金吾將軍前往金京招募人馬,又讓兵部在京畿地區招募城市子弟。
兵士已足,該點將了。
燕帝看著座下眾人,不疾不徐地說出自己的部署。
他構築了一套攻守兼備的戰爭系統,以防禦為主,進攻次之。
根據線報,榮王已經過了晉州,不日便會渡過龍河。燕帝料定梁儼肯定想占領金京,掐斷自己的糧線。
江南的糧食有兩條水路可走,一條是北渠,其終站是鎮州,保證中部南北的糧食供給,另一條是西渠,其終站是金京,保證金京以西的糧食供給。
現在北渠被占,必須得把西渠守好。
燕帝部署了三道防線,第一道為金京府最邊緣的萬陽,第二道是臨近金京城的沐陽,第三道則是金京。
燕帝覺得榮王攻不破萬陽,設立第二三道防線屬於穩中求勝。
至於派誰去,燕帝早已有了人選。
他臨時任命金京刺史南宮紹為陣前防禦使,鎮守萬陽,抵禦鎮北軍西進。
南宮紹雖年過五十,但他早年隨燕帝侯征伐過西疆,是燕帝心腹,最主要的是他就在金京任職,能夠迅速抵達萬陽。
第二道防線燕帝交給蕭勉和豐羽書,兩人有救駕之功,聖眷正濃,但他們曾在榮王麾下供職,這次讓他們鎮守沐陽,是燕帝對他們的考驗。
第三道防線,燕帝選擇交給淳于青若。
淳于青若與榮王一起長大,燕帝怕榮王勸降,便把他安排了金京,作為主帥。
金京離玉京較近,燕帝的旨意能更快送達,同時離前面兩道防線近,若前方向淳于青若求助,也能儘快傳遞指令。
退一萬步,即便前面兩道防線失守,只要淳于青若在,金京就不會丟。
至於他為何召陸煉回來,一來是因為他做了最壞的打算,若淳于青若敗了,他還有一員心腹大將可以立刻頂上。二則是為了轄制淳于青若,留陸煉拱衛玉京,若淳于隨榮王反了,立刻讓陸煉從後方帶兵去龍潭關截殺淳于。
朝臣聽完皇帝的部署,心道陛下不愧是陛下,謀略不讓當年。
三道防線層層遞進,又都有悍將鎮守,那起反賊必敗無疑。
燕帝見眾人贊他英明,龍顏大悅,這時淳于青若站了起來。
「陛下,臣以為龍潭關地勢險要,該派重兵駐守。」
燕帝笑道:「青若不必擔憂,賊子攻不進龍潭關。」
「陛下,龍潭關在,則玉京在,若龍潭關失守,玉京覆滅。」淳于青若此時不知敵方情況,也不知道燕帝對他的防備。
「朕知道龍潭關地勢險要,那裡已派了駐軍,但朕以為金京才是重中之重,青若,你守好金京便是了。」
「可是……」
淳于青若鍥而不捨,繼續闡述自己的想法和戰略部署。
朱道祥站在燕帝旁邊看得清楚,燕帝的嘴角已經耷拉成了一個不耐煩的弧度。
也許是龍椅太高,小淳于看不清燕帝的表情,他滔滔不絕,絲毫沒有注意到燕帝的情緒變化。
朱道祥心裡默默祈求小淳于趕緊閉嘴,等退朝後私下請奏,也許這樣燕帝還能聽一聽。
果然不出朱道祥所料,燕帝沒有採納淳于青若的意見,一意孤行。
朝會散,淳于青若本想再與燕帝商議,剛走出大殿就被一位紅衣朝官拉住了。
此人是王相門生,又娶了王相之女,算起來是淳于青若的表姐夫。
「茂蘅,陛下已決,你莫要再勸了。」剛才在殿上,紅衣官人聽得冷汗直冒,恨不得上前捂住表弟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