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吃絕戶」如「媳婦孝順婆婆乃禮法孝道」一樣,並不易於施行。

  當官者,無不是既得利益者,如何共情處於弱勢地位的女子?

  想讓他們改變觀念,任重而道遠。

  但老七說得對,身為既得利益者,怎麼可能為弱勢群體說話,除非,讓他們的利益與弱勢群體捆綁。

  我內心認為老七可堪大任,故而問他,怎麼才能讓地方官秉公處置?

  老七毅然道:「兒臣竊以為,當行問責之制。若復有絕戶之慘劇,則地方之官吏,里正,皆宜一併黜免,以儆效尤。其族長,一律問罪,方可杜絕此類慘劇。」

  言辭慷慨,聲若洪鐘,盡顯英明果斷之姿。

  我暗自點頭,就依老七所言,讓刑部給事中擬聖旨,頒發新的條令律法。

  ……

  老七在刑部打出了「青天」威名,疾惡如仇,公正嚴明。

  以至於前來找他申冤的人多如牛毛。

  其苦主從京城席捲全國各地。

  那些不遠千里都要進京告狀的受害者,其冤屈如海深,其血仇,如山高。

  但凡老七親自過問的案子,無不是重案要案。

  我也深知,依法治國是一個王朝長期發展的根本。

  其政治、經濟、各方面的運作,才不會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老七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我全力支持他。

  用法律為老百姓做主,用刑法來約束權力過大的統治階層。

  最難能可貴的是,老七通過辦案過程中,發現了諸多王朝統治下的弊端,不但提出了改革意見,還進一步完善律法。

  有意無意地考驗老七多年,我發現這小子確實有治國的本事。

  第24章

  做帝王確實風光。

  當高坐於龍座,一群手握重權的文武大臣對我三拜九叩,山呼萬歲。

  所到之處,盡皆俯首,油然而生的王霸之氣,會讓我熱血沸騰,自豪感爆棚。

  但對於責任心強,道德感也強的人來說,做帝王並不是好差事。

  威風沒享到多少,盡操些永遠都操不完的閒心。

  隨著時間推移,皇子公主們逐漸長大。

  成年皇子需宮外開府,這已是筆恐怖的天文數字。

  儘管這筆錢都從國庫出,但每當有皇子開府單過,我都要心疼好些天。

  有能力的還能被我丟到衙門幫我幹活,平庸之輩就只能當個閒散富貴王爺,吃喝玩樂,全由國庫供養。

  公主們出嫁,為了皇室臉面,還得準備一筆豐厚嫁妝。

  每個出嫁的公主,內務府統一準備 2 萬兩銀子的嫁妝。

  女子不易,我還得自掏腰包,給每位公主補貼點私房錢。

  十五公主乃唯一嫡公主,嫁妝還得翻倍。

  一共 11 位公主,我好不容易攢下的私庫,便給禍禍得差不多。

  有時候也忍不住埋怨原主,沒事生那麼多兒女做什麼?

  想要富,少生孩子多種樹,確實是有必要的。

  第25章

  如果能用錢解決的都好辦。

  最怕的是,有些問題,非得舉起我的屠刀,動用雷霆之怒。

  被趕到皇陵守陵的老四,仍然賊心不死,聯合武將,和老六、老九、老十、老十四,在我 59 大壽這一日,逼宮造反。

  幸而王朝在我的治理下,人才濟濟,各領風騷。

  文臣武將,皆臣服於我,君臣齊心。後宮嬪妃也在皇后的帶領下,安分守己。

  但皇位實在太過誘人,以至於仍有部分人想通過逼宮手段,妄想對朝堂格局進行重新洗牌,另行搏出榮華富貴。

  老四想通過逼宮一舉翻身。

  一群被我打壓貶謫的武將世家,以及老四的老丈人,也不甘心就此退出權力中樞,便與老四一拍即合。

  這場宮變,血流成河,屍體堆積如山。

  我也被叛軍逼得狼狽逃竄,差點引恨被誅。

  幸而禁衛軍統領拼死護駕,老八也捨身為我擋刀,方撿回一條命。

  但這場宮變,使我失去了不少忠心耿耿能力不錯又讓我用慣了的宮人,文官們倒是沒受多大損失。

  更讓我滴血的是,戰鬥力天花板的禁衛軍傷亡過半。

  看著滿地的屍體,有的甚至被砍得血肉模糊,活了大半輩子的我,何時經歷過這等慘劇?

  我哭成淚人。

  一為後怕,二為感動。

  群臣皆來安慰我,要我保重龍體。

  「護衛皇城,拱衛君王,本就是分內事。今為護駕而死,死得其所,皇上不必傷懷。」

  我仍然難過。

  五萬禁軍,就足足死了一大半,這麼多條人命啊!

  「他們有的不過二十,還是個孩子。有的還未娶妻,有的上有雙親,下有妻兒……」我心疼得說不下去了。

  臣子們紛紛勸慰我:「皇上聖明,當知此等英勇之舉,乃國家之瑞氣,社稷之禎祥。彼輩以血肉之軀,築成銅牆鐵壁,護我皇圖鞏固,萬民安樂。其功在社稷,其德在人心。」

  「皇上仁愛,念及忠魂,或有傷懷之情。然臣以為,皇上宜化悲痛為力量,以更加勤勉之態,治理國家,安撫百姓,使天下蒼生皆沐皇恩浩蕩,方不負此等忠勇之士之犧牲。」

  我在群臣的勸慰下,方止住哭泣,又對滿身是血的禁衛軍統領道:「朕記得,卿之愛子,亦在禁衛軍當職,可安全否?」

  禁衛軍統領虎目含淚:「蒙聖上關懷,微臣膝下三子,長子次子,皆已殞沒。」

  我身形微晃,眼淚止不住地嘩嘩往外流。

  對方半跪於我面前,正義凜然,語氣鏗鏘。

  「為聖上之死,非輕於鴻毛,實重於泰山,死得其所,我兒無憾九泉。請皇上保重龍體,勿為小兒掛念。伏望皇上聖體康泰,龍心大悅,以四海為家,以萬民為子,開創太平盛世,垂範百世。臣等忝列朝班,當效犬馬之勞,以報皇恩於萬一。」

  老七帶著皇子們,也跟著跪下來,齊聲高呼:「伏望父皇聖體康泰,龍心大悅,以四海為家,以萬民為子,開創太平盛世,垂範百世。兒臣等願效犬馬之勞。」

  文臣武將齊齊下跪。

  看著呼啦啦跪了滿地的皇子和臣子們,我眼眶再次濕潤。

  今文臣武將,個個雙目含淚,其寬慰之語,皆發自內心。

  張仲景這個一身反骨總愛指責我的老傢伙,此時也是老淚縱橫,言語懇切。

  也就是此時此刻,我才驚覺,吾輩之尊位,並非橫行無忌,逞一時之威風,圖個人之榮耀。

  上位者,當肩荷社稷之重,砥礪而進,勤勉不輟,而非恣意橫行於帝王之權柄。

  12年帝王生涯,此刻方讓我徹底領悟:帝王之道,在乎仁德,而非強權所能及。

  第26章

  冷靜下來後,下達一系列善後工作。

  老八因保護我,被一刀砍在背上。太醫說,就算保住性命,也得落下後遺症。

  「全力醫治,務必保住老八。」

  其餘受傷的將士、軍人,我讓戶部給事中擬旨,召集京城所有大夫。

  「將士負傷,哀鴻遍野,朕心甚憂。太醫院之人力,雖精且專,然數量有限,難以獨支大局。故朕意決,詔令全京之骨傷名醫,盡棄私務,共赴國難,全力救治我英勇將士。」

  「彼等將士,奮勇殺敵,以身許國,今受重創,實乃國家之痛。望諸醫士,以仁心仁術,細心診治,務求其傷愈無痕,勿使英雄留殘。朕知此任艱巨,然醫者父母心,當以救死扶傷為己任,勿辭勞苦。」

  「至於醫藥費用,一切開支,皆由戶部承擔。朕誓以國帑之豐,保障將士之需,不使一人因傷而困,不使一家因醫而貧。」

  「望諸醫士聞詔速行,共襄盛舉。朕深信,在諸君之共同努力下,我英勇將士定能早日康復,再振雄風,共御外侮,保我河山無恙。此詔即日下達,諸君勉力行之!」

  老七和老十二負責收拾殘局,禁衛軍、錦衣衛、各司衙門、內務諸司也沒閒著,全被派出去清理善後。

  我則在養心殿大開殺戒。

  此時的我有多難過,面對謀反之人就有多恨。

  我甚至都懶得與主謀打嘴仗,直接把老四和其老丈人凌遲處死。

  居中串聯的趙嬪,老四媳婦,及其四個女兒,一律陪葬。

  參與謀反的老六,老九和老十,也被處死,其餘從者,一律絞殺。

  其餘參與造反的武將,及世家大族,也一律抄家處斬。

  此次死於護駕的將士,高達一萬五千人,受波及的宮人,也高達三千餘人。

  老四的心果然黑透了,專殺手足兄弟。

  要不是老七武藝高強,身邊還有兩大高手保護,不然也得步上其他皇子後塵。

  原主一共 18 個兒子,年長者當數老五魯王,今年三十有八。年幼者,不過十三歲,死於刀下者,就有八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