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趁著怒火,這些彈劾湘王並要湘王閉門自省的人,統統革官罷職,永不錄用。
趁對方失魂落魄之際,我直抒胸中之鬱氣,恨聲曰:「彼等除於朝堂之上大言不慚,攻訐他人而外,更無他長。一介沽名釣譽之偽君子耳,若仍留此輩於朝,實為禍患也。」
這幫人面紅耳赤,羞憤欲絕。
之後有人用同樣的手段彈劾老七,在刑部搞刑訊逼供,草菅人命,獨斷專橫,刑部都快成他家後花園了。
我二話不說,把證據丟他們臉上,痛罵這幫人表面鐵骨錚錚,一身傲骨,實則自私自利,結黨營私,借身份之便,排除異己,其行可恨,其心可誅。
在都察院當差的老四,儘管被地方御史們誇成一團花,但不知怎的,我對他就是喜歡不起來。
大概是做了多年國企老總,已養出一雙毒眼之故。
抑或老四時常在人前與王妃秀恩愛,辣了我的眼睛之故吧。
我是男人,也曾久經沙場過,男人愛女人的表現,可不是只表現在人前與妻子輕言細語、同進同出上頭。
齊王妃也是個棒槌,自己長什麼樣沒點逼數嗎?
被男人幾句甜言蜜語、畫的皇后大餅就分不清方向,要人給人,要錢給錢,還時常進宮找趙嬪打秋風。
據宮中的探子稟報,趙嬪在後宮經營多年,庫房裡的好東西可不少。
但上回遷居永巷,搬家時,並不見趙嬪宮中有多少值錢的玩意。
當然,老四在都察院也並非毫無建樹。
之後的幾個月,老四帶頭彈劾了不少朝廷重臣。
六部九卿,七位閣老,各方擁有權柄的文武重臣,都被他彈劾過。
不是私生活不儉,寵妾滅妻,就是貪污受賄,中飽私囊,任人唯親,要麼就是縱容親人在外橫行霸道。
我清楚老四這是在借職務之便排除異己。
但還是讓人徹查這幫人,有罪就罰,無罪就給予安撫賞賜,並升官。
罪名不大的,口頭警告。
像縱容親人在外逞凶鬧事的,我只給予當事人嚴懲,涉事官員給予警告。
朝堂上一半的官員都在稱頌齊王,稱他在都察院,火眼金睛,連續彈劾多起官員,清除朝廷弊端,糾舉百官,肅清吏治。
雖然不喜老四,還是給予口頭褒獎。
剛好北方雪災不斷,我派老四前往賑災,並讓老七隨行。
從古至今,賑濟災荒,對於當政者而言,乃安撫民心的必要舉措。因為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民變,釀成動亂。
我怕皇子無賑災經驗,明路上,又派了戶部和工部侍郎一同前往賑災,共同輔助。
私下裡,則派劉忠義一路暗訪。
沒過兩天,劉忠義便帶回了消息,老七深入災區,懲貪官,治污吏,號召當地豪紳望族開倉放糧,與基層官員一併深入民間,施粥布善,聽從隨行官員建議,糾集當地勞動力,每日掃街除雪,安撫災民。
至於老四,劉忠義沒有細說,只委婉提了幾句,時常與地方豪紳、望族名流推杯交籌,並含笑接受了當地知府獻上的美人,當晚就與美人共赴春宵。
我就知道,老四這個所謂的賢王大有水分,讓他出去賑個災就給現了原形。
我立發聖旨申飭老四:「夫皇子者,國之儲貳,民之望也。今國家有難,百姓嗷嗷待哺,理應挺身而出,救民於水火之中。然近聞皇子永祥賑災不力,無舉措於難民,無成效與災荒,反流連於酒肉池林,尋歡作樂,此為皇子之恥。」
我把老四從災區召了回來,並斥其「誇誇其談,虛有其表,既無賑災之能,又無皇子之擔當,金玉在外,敗絮其中」,降為郡王,閉門思過,無聖令不得出。
聖旨一下,趙嬪瞬間慌了,再度奔至養心殿來欲為老四求情,並討要說法。
這回趙嬪吸取教訓,並未獨闖養心殿,只是長跪於殿門外,為老四求情,聲淚俱下。
「老四尚屬年幼,且未嘗涉足賑災之務,一旦臨之,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彼必手足無措,難以遽思良策。此乃人之常情,誰生來就知之者?老四雖年少,然天資聰穎,假以時日,必能洞悉民情,運籌帷幄,以解萬民之困。伏乞陛下勿以一時之難,而掩其日後之光輝也。」
這趙嬪倒是能說會道,二十出頭的老四,嘗算年幼的話,那剛及弱冠的老七,又為哪般?
我對趙嬪道:「憐你一片慈母之心,朕就不追究你後宮干政之罪。念老四乃朕之骨肉,故特寬其罰,不加深責。老四年幼,到底是才疏學淺,還是力有未逮,或才未盡展。卿為其母,當深知其子之底蘊。朕知你對老四寄予厚望,勉其力學,以成棟樑之材。然家國天下,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愛妃當以大局為重,勿以私情而忘公義。」
趙嬪還想求情,我面露不悅,加重語氣。
「卿再胡攪蠻纏,朕就再治老四為除異己,肆行黨爭之罪。汝當知,國之大者,非個人恩怨,乃社稷安寧、百姓福祉。老四若有不法,自有國法論處,非汝等所能擅斷。望卿明理識趣,勿再輕舉妄動,以免引火燒身,悔之晚矣。朕意已決,望卿體察朕心,共謀國是,以安天下。」
第19章
最近心情很煩。
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國事,嬪妃們為了爭寵,這個送養生魚湯,那個送補腎雞湯。
要不就是送荷包,送裡衣,送鞋襪……花樣百出。
都是育有皇子公主的妃嬪,父兄也在朝為官,也不好給她們冷臉。
我還得想方設法安撫她們。
有時候還得為她們斷公道,真的好煩,又沒時間看話本子了。
一場大雪下來,各地受災不斷。
擁有賑災經驗的老七被我派出去救火。
西北戰事再度吃緊。
國庫里的銀子如水般花了出去。
其他戍邊將士,也得給予獎勵和福利。
戍邊將士,接待級高低和軍功,各有單獨賞賜。
犧牲的將士,另有撫恤金。
將士們對我越發感恩戴德了。
西北戰事捷報頻傳,朝堂內外,一片喜氣洋洋。
為了不破壞大家好心情,我只能天天掛著營業微笑,做一個假笑男人。
實際上,我都快哭了。
因為國庫又空虛了。
年關將近,照舊例賞賜後宮。
宗室里的長輩們,需要封賞。
功勳世家,文武重臣,也各有賞賜。
養心殿服侍我的人,也得有所表示。
我的私庫就這樣沒了。
最近大家都很安分,想找個養肥的世家來抄,都找不到理由。
幸好老八給力,去了戶部當差後,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倒查帳本 30 年,查到了不少歪帳爛帳,並揪出了不少貪污蛀蟲。
帳本倒查不過五年,就下馬了一批戶部官員。
靠沒收貪污的銀子,總算過了個肥年。
看著充盈的國庫,和又重新鼓起來的私庫,我拍了老八的肩膀。
「差事要緊,但也得注意身體。」
連續四十天 007 的高強度工作,看這眼圈都黑成什麼樣了。
第20章
治國如烹小鮮。
穿越過來的頭幾年,我鬥志昂揚地保持著「社稷為重,君王為輕」的高尚理念,除了偶爾耍下帝王威風,任性一下。其餘時候都是兢兢業業,廢寢忘食。
我以為,像李世民那樣,任用賢能,知人善任,廣開言路,依法治國,就能使國家強大,百姓安民樂業。
然而坐在這個位置上,才知道,治國真的太難了。
每天光與那幫成了精的老狐狸們鬥智鬥勇,就費去我一半心力。
剩下的時間,還得收拾幾個逆子闖出來的爛攤子。
廢太子被圈禁在宗人府,也不安分,竟然聯合老丈人逼宮謀反。
雖然及時撲滅叛軍,又抄了幾個家族,發了筆橫財,仍然把我氣得夠嗆。
也給了我警醒。
我這屁股下的位置,但凡有點責任心的,絕對是吃不好睡不香。
但對於沒心沒肺的人來說,就是另一景象了。
很難想像,我這帝王寶座要是落在無德無能的廢太子,以及無才無能的偽君子老四手上,江山社稷不知要被霍霍成什麼樣。
廢太子的謀反,讓我加強了對皇子們的監管。
成年的皇子一律被打發到六部九卿,想來沒時間再作妖。
老四被我禁足在王府不過一年,屋子裡就多了四名妾室。
據說全是齊王妃親自給安排的。
按理說,老四媳婦要打理偌大的王府,管教一堆侍妾,應該會很忙。
她倒還有閒心,每天都要進宮服侍病中的趙嬪。
當然,媳婦服侍婆母,天經地義。
我也不得不稱讚老四媳婦一聲賢惠孝順。
有了老四媳婦的珠玉在側,每隔半月方進宮請安的老七媳婦,就顯得不孝至極。<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趁對方失魂落魄之際,我直抒胸中之鬱氣,恨聲曰:「彼等除於朝堂之上大言不慚,攻訐他人而外,更無他長。一介沽名釣譽之偽君子耳,若仍留此輩於朝,實為禍患也。」
這幫人面紅耳赤,羞憤欲絕。
之後有人用同樣的手段彈劾老七,在刑部搞刑訊逼供,草菅人命,獨斷專橫,刑部都快成他家後花園了。
我二話不說,把證據丟他們臉上,痛罵這幫人表面鐵骨錚錚,一身傲骨,實則自私自利,結黨營私,借身份之便,排除異己,其行可恨,其心可誅。
在都察院當差的老四,儘管被地方御史們誇成一團花,但不知怎的,我對他就是喜歡不起來。
大概是做了多年國企老總,已養出一雙毒眼之故。
抑或老四時常在人前與王妃秀恩愛,辣了我的眼睛之故吧。
我是男人,也曾久經沙場過,男人愛女人的表現,可不是只表現在人前與妻子輕言細語、同進同出上頭。
齊王妃也是個棒槌,自己長什麼樣沒點逼數嗎?
被男人幾句甜言蜜語、畫的皇后大餅就分不清方向,要人給人,要錢給錢,還時常進宮找趙嬪打秋風。
據宮中的探子稟報,趙嬪在後宮經營多年,庫房裡的好東西可不少。
但上回遷居永巷,搬家時,並不見趙嬪宮中有多少值錢的玩意。
當然,老四在都察院也並非毫無建樹。
之後的幾個月,老四帶頭彈劾了不少朝廷重臣。
六部九卿,七位閣老,各方擁有權柄的文武重臣,都被他彈劾過。
不是私生活不儉,寵妾滅妻,就是貪污受賄,中飽私囊,任人唯親,要麼就是縱容親人在外橫行霸道。
我清楚老四這是在借職務之便排除異己。
但還是讓人徹查這幫人,有罪就罰,無罪就給予安撫賞賜,並升官。
罪名不大的,口頭警告。
像縱容親人在外逞凶鬧事的,我只給予當事人嚴懲,涉事官員給予警告。
朝堂上一半的官員都在稱頌齊王,稱他在都察院,火眼金睛,連續彈劾多起官員,清除朝廷弊端,糾舉百官,肅清吏治。
雖然不喜老四,還是給予口頭褒獎。
剛好北方雪災不斷,我派老四前往賑災,並讓老七隨行。
從古至今,賑濟災荒,對於當政者而言,乃安撫民心的必要舉措。因為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民變,釀成動亂。
我怕皇子無賑災經驗,明路上,又派了戶部和工部侍郎一同前往賑災,共同輔助。
私下裡,則派劉忠義一路暗訪。
沒過兩天,劉忠義便帶回了消息,老七深入災區,懲貪官,治污吏,號召當地豪紳望族開倉放糧,與基層官員一併深入民間,施粥布善,聽從隨行官員建議,糾集當地勞動力,每日掃街除雪,安撫災民。
至於老四,劉忠義沒有細說,只委婉提了幾句,時常與地方豪紳、望族名流推杯交籌,並含笑接受了當地知府獻上的美人,當晚就與美人共赴春宵。
我就知道,老四這個所謂的賢王大有水分,讓他出去賑個災就給現了原形。
我立發聖旨申飭老四:「夫皇子者,國之儲貳,民之望也。今國家有難,百姓嗷嗷待哺,理應挺身而出,救民於水火之中。然近聞皇子永祥賑災不力,無舉措於難民,無成效與災荒,反流連於酒肉池林,尋歡作樂,此為皇子之恥。」
我把老四從災區召了回來,並斥其「誇誇其談,虛有其表,既無賑災之能,又無皇子之擔當,金玉在外,敗絮其中」,降為郡王,閉門思過,無聖令不得出。
聖旨一下,趙嬪瞬間慌了,再度奔至養心殿來欲為老四求情,並討要說法。
這回趙嬪吸取教訓,並未獨闖養心殿,只是長跪於殿門外,為老四求情,聲淚俱下。
「老四尚屬年幼,且未嘗涉足賑災之務,一旦臨之,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彼必手足無措,難以遽思良策。此乃人之常情,誰生來就知之者?老四雖年少,然天資聰穎,假以時日,必能洞悉民情,運籌帷幄,以解萬民之困。伏乞陛下勿以一時之難,而掩其日後之光輝也。」
這趙嬪倒是能說會道,二十出頭的老四,嘗算年幼的話,那剛及弱冠的老七,又為哪般?
我對趙嬪道:「憐你一片慈母之心,朕就不追究你後宮干政之罪。念老四乃朕之骨肉,故特寬其罰,不加深責。老四年幼,到底是才疏學淺,還是力有未逮,或才未盡展。卿為其母,當深知其子之底蘊。朕知你對老四寄予厚望,勉其力學,以成棟樑之材。然家國天下,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愛妃當以大局為重,勿以私情而忘公義。」
趙嬪還想求情,我面露不悅,加重語氣。
「卿再胡攪蠻纏,朕就再治老四為除異己,肆行黨爭之罪。汝當知,國之大者,非個人恩怨,乃社稷安寧、百姓福祉。老四若有不法,自有國法論處,非汝等所能擅斷。望卿明理識趣,勿再輕舉妄動,以免引火燒身,悔之晚矣。朕意已決,望卿體察朕心,共謀國是,以安天下。」
第19章
最近心情很煩。
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國事,嬪妃們為了爭寵,這個送養生魚湯,那個送補腎雞湯。
要不就是送荷包,送裡衣,送鞋襪……花樣百出。
都是育有皇子公主的妃嬪,父兄也在朝為官,也不好給她們冷臉。
我還得想方設法安撫她們。
有時候還得為她們斷公道,真的好煩,又沒時間看話本子了。
一場大雪下來,各地受災不斷。
擁有賑災經驗的老七被我派出去救火。
西北戰事再度吃緊。
國庫里的銀子如水般花了出去。
其他戍邊將士,也得給予獎勵和福利。
戍邊將士,接待級高低和軍功,各有單獨賞賜。
犧牲的將士,另有撫恤金。
將士們對我越發感恩戴德了。
西北戰事捷報頻傳,朝堂內外,一片喜氣洋洋。
為了不破壞大家好心情,我只能天天掛著營業微笑,做一個假笑男人。
實際上,我都快哭了。
因為國庫又空虛了。
年關將近,照舊例賞賜後宮。
宗室里的長輩們,需要封賞。
功勳世家,文武重臣,也各有賞賜。
養心殿服侍我的人,也得有所表示。
我的私庫就這樣沒了。
最近大家都很安分,想找個養肥的世家來抄,都找不到理由。
幸好老八給力,去了戶部當差後,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倒查帳本 30 年,查到了不少歪帳爛帳,並揪出了不少貪污蛀蟲。
帳本倒查不過五年,就下馬了一批戶部官員。
靠沒收貪污的銀子,總算過了個肥年。
看著充盈的國庫,和又重新鼓起來的私庫,我拍了老八的肩膀。
「差事要緊,但也得注意身體。」
連續四十天 007 的高強度工作,看這眼圈都黑成什麼樣了。
第20章
治國如烹小鮮。
穿越過來的頭幾年,我鬥志昂揚地保持著「社稷為重,君王為輕」的高尚理念,除了偶爾耍下帝王威風,任性一下。其餘時候都是兢兢業業,廢寢忘食。
我以為,像李世民那樣,任用賢能,知人善任,廣開言路,依法治國,就能使國家強大,百姓安民樂業。
然而坐在這個位置上,才知道,治國真的太難了。
每天光與那幫成了精的老狐狸們鬥智鬥勇,就費去我一半心力。
剩下的時間,還得收拾幾個逆子闖出來的爛攤子。
廢太子被圈禁在宗人府,也不安分,竟然聯合老丈人逼宮謀反。
雖然及時撲滅叛軍,又抄了幾個家族,發了筆橫財,仍然把我氣得夠嗆。
也給了我警醒。
我這屁股下的位置,但凡有點責任心的,絕對是吃不好睡不香。
但對於沒心沒肺的人來說,就是另一景象了。
很難想像,我這帝王寶座要是落在無德無能的廢太子,以及無才無能的偽君子老四手上,江山社稷不知要被霍霍成什麼樣。
廢太子的謀反,讓我加強了對皇子們的監管。
成年的皇子一律被打發到六部九卿,想來沒時間再作妖。
老四被我禁足在王府不過一年,屋子裡就多了四名妾室。
據說全是齊王妃親自給安排的。
按理說,老四媳婦要打理偌大的王府,管教一堆侍妾,應該會很忙。
她倒還有閒心,每天都要進宮服侍病中的趙嬪。
當然,媳婦服侍婆母,天經地義。
我也不得不稱讚老四媳婦一聲賢惠孝順。
有了老四媳婦的珠玉在側,每隔半月方進宮請安的老七媳婦,就顯得不孝至極。<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