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當然了,大多是荒蕪之地,未經教化。
不過在遙遠的歐洲,雖然他們的一些風俗習慣有些……但不可否認、也確實有可取之處。
有很多,在大明被一直忽視的東西,或者說一直以來都被他們所忽視的東西,對方卻更加用心。
而且,更讓人覺得如芒在背的,是他們的進取之心。
「這幾十年,大明在海禁,他們卻在開拓。」
只怕這些洋人目標遠大,早就盯上了這世界的其他地方。
他們的眼中,全是貪婪和覬覦,再沒別的了。
要說以前,畢竟相隔這麼遠。
如果沒有那本《馬可波羅遊記》,他們根本不知道東方在哪裡、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有些什麼。
縱然知道,也就僅僅是知道而已,反正也到不了。
他們也根本不知道,在西洋竟然還有那麼多的小國家。
就他們的國王和女王,幾隻手都數不過來。
若在從前,大家也是相安無事。
遠交近攻,都嫌他們太遠。
可那許許多多、遠勝從前揚帆的大船,確實拉進了雙方的距離,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了。
這一路上,王陽明心中一直在想。
「為什麼陛下會讓我和張璁參加這趟行程?」
他們不過是新科的進士,也著實沒有什麼資歷。
若非要說才幹……才幹這種東西,說你有你才有,說你沒有你就沒有。
所以,為什麼會選中他們?
難道,正是因為他們年輕?
陛下覺得,這西洋人就算眼前這十年二十年還能夠井水不犯河水。
大家平安無事,至少是表面上的平安。
但等到二三十年後,那就不好說了。
而那時候,他們也已經長成了,不定就成了朝廷的中流砥柱。
陛下這是在下一盤大棋啊。
至於陛下為什麼要讓二皇子和小公主也參加,也是因為他們也是大明的未來。
當然太子最應該來。
不過他身份貴重跑不開,讓弟弟妹妹先替他看一看也好。
這一路,他和二皇子公主也算是忘年交了。
蔚王殿下,雖然年紀小,但似乎是賺錢的一把好手。
按說一個藩王,如果太愛錢,實在不是好事,於國於民都是不利。
但出去這麼一趟,他也看明白了,固然士農工商,並不該有高低貴賤之分,hutong
想起當年,他受命將王越的棺槨送回家鄉。
後來,王越的兒子將一把寶劍贈給他。
「這是家父征戰威寧海之時所用的兵刃。」
王陽明立刻拒絕:「這太貴重了,晚輩不能接受。」
對方卻說:「家父說了,陛下讓誰送他歸鄉,必然是十分看好這年輕人的未來。寶劍贈英雄,你日後必能建功立業。」
王陽明也想日後建功立業。
可他沒想到,這個機會來的這麼快。
到了廣州的府衙,王陽明立刻就見到了等著他的人。
「哎,王大人您終於來了,可讓我等的好苦啊。」
對面是司禮監的人,二話不說、立刻將手上的東西交給王陽明。
「我的任務,這可算是完成了。」
王陽明打開一看,竟然是一紙任命。
任命他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是正四品的官職,位次於正三品之左、右副都御史,和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
這個官職就現在的王陽明來說,那是相當的高攀了。
「大人,東西送到了,您就儘快上任吧。」
「謝公公。」
「宮裡特意囑咐了,讓您先去贛州上任。」
都察院是監察百官的,王陽明這個職務主要是監察地方,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
既然宮裡指明了贛州,那他就先去了。
要說他外出兩年多,就算不回京述職,怎麼著也應該給他放幾天假,讓他回去看看爹媽才是啊。
怎麼就這心急火燎的就立刻讓他走馬上任,牛馬也不是這麼用的。
不過他才走到半路,就聽說了,寧王反了。
在大明朝,文官沒有軍功是不能夠封爵的。
所以到目前為止,封爵的文官只有兩個。
第一個是王驥、王尚德。
正統年間多次出征,平定了麓川思氏勢力和湖廣苗人叛亂,立下赫赫戰功。
最終被封為靖遠伯,成為明代首位因軍功封爵的文官。
第二個就是之前的王越,三次出塞平定河套,並在紅鹽池之戰和威寧海之戰中取得勝利,被封為威寧伯。
——巧了麼,他倆都姓王,我也姓王。
此時的王守仁也沒有手拿後面的劇本,想不到自己就能成為大明歷史上第三個封爵的文官。
但寧王若作亂,倒是在他現在的職責範圍之內。
遠航回來就碰上這等事,真是無縫銜接、馬不停蹄。
王陽明:「當務之急,是趕緊調兵。」
寧王縱然野心勃勃,但並不成什麼氣候,對中央造成不了什麼大的動亂。
可是對南昌的百姓,那就不一樣了。
只要朱宸濠有些許動作,對南昌的百姓那都是滅頂之災。
如今,國家蒸蒸日上,他們又開闢了新的航路。
這一路上要黃金有黃金、要白銀有白銀、要市場有市場。
可不能再此時搞出內亂來,影響了這大好的局面。
「哪兒調兵?」
王陽明一回頭,就見小公主從旁邊的馬車上探頭出來。
「王大人,咱們又見面了。」
第118章 寧王造反 五 十幾年了啊,總算到退休……
這段時間, 朱厚熜都在王府里給他的父王守孝。
他父王還不到三十,按說不該如此英年早逝。
他的母親蔣王妃,嘆氣說:「你父親這是丹藥吃的多了, 我早和他說過,這些東西還是要少吃為妙。」
她看了看自己的兒子。
這個兒子自小就在宮裡長大, 與她並不是太親近,但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當年因為邵太妃的事情, 你父親才沒能去封地, 而是留在京城。」
朱厚熜不置可否。
「你從小就在皇帝皇后身前長大,等孝期過後,你去求一求他們, 看能不能讓你……」
「母親。」朱厚璁說, 「這些年你又不是不知道, 朝廷一直在削藩, 不光權力沒了,錢也沒了。」
而且現在是降爵,他還在孝期, 沒有襲爵。
「要我說, 在京城也挺好的,何必去安陸。」
「可是,京中水這麼深, 萬一……唉……」
蔣王妃也說不下去了,她和興王后來又生了幾個女兒,但是唯有朱厚熜這一個兒子。
要是實心實意的說,這幾年皇帝皇后對他們也不差,對兒子更是不錯。
「你也不是沒聽說,太子這兩年在南京乾的、都是些不得人心的事。」
她頓了頓, 「還有二皇子,這都好幾年沒看到他人了,說不定就是太子忌憚這個弟弟。」
「太子,他不是這樣的人。」
——二皇子,那也沒什麼需要忌憚的。
「自古皇家哪有兄友弟恭,想從前,你父王和皇帝感情也是不錯的。」
蔣王妃苦口婆心,「兒子,我也不是別的意思,你在京城我是怕你被別人當槍使啊。」
看著面前搖曳的燭光,朱厚熜心中想,被別人當槍使有什麼不好的。
這說明你有價值,才會被別人利用。
被別人利用並不不怕,你也可以轉過來利用別人。
人與人之間不就是這種關係麼。
不是我利用你,就是你利用我。
從前,父王與皇位不過是一步之遙。
可到了他這裡,這一步之遙上就變成了咫尺天涯。
他雖然還不清楚最近發生了什麼,但顯然宮裡宮外都發生了大事。
絮絮叨叨說了好久,蔣王妃自己也累了。
「母親先回去休息吧,這裡我守著就成。」
看著父王的靈位,朱厚熜也陷入了沉思當中。
「父王……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正當他神遊太虛的時候,突然一隻手搭在了他的肩上。
他冷不丁回頭:「大哥?!」
趙小照朝他做了一個「噓」的手勢,然後盤腿坐在了他身邊。
「大哥,你從南京回來了?」
「剛剛回來。」
「那你怎麼先到我這兒來了?」
趙小照說:「我是偷偷跑回來的,誰都不知道。」
朱厚熜的臉色凝重起來。
「你……為什麼要偷偷回來?是出了什麼事嗎?」
「你還不知道?」
朱厚熜搖頭:「我這些日子都沒出門,什麼都不知道。」
「寧王朱宸濠反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過在遙遠的歐洲,雖然他們的一些風俗習慣有些……但不可否認、也確實有可取之處。
有很多,在大明被一直忽視的東西,或者說一直以來都被他們所忽視的東西,對方卻更加用心。
而且,更讓人覺得如芒在背的,是他們的進取之心。
「這幾十年,大明在海禁,他們卻在開拓。」
只怕這些洋人目標遠大,早就盯上了這世界的其他地方。
他們的眼中,全是貪婪和覬覦,再沒別的了。
要說以前,畢竟相隔這麼遠。
如果沒有那本《馬可波羅遊記》,他們根本不知道東方在哪裡、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有些什麼。
縱然知道,也就僅僅是知道而已,反正也到不了。
他們也根本不知道,在西洋竟然還有那麼多的小國家。
就他們的國王和女王,幾隻手都數不過來。
若在從前,大家也是相安無事。
遠交近攻,都嫌他們太遠。
可那許許多多、遠勝從前揚帆的大船,確實拉進了雙方的距離,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了。
這一路上,王陽明心中一直在想。
「為什麼陛下會讓我和張璁參加這趟行程?」
他們不過是新科的進士,也著實沒有什麼資歷。
若非要說才幹……才幹這種東西,說你有你才有,說你沒有你就沒有。
所以,為什麼會選中他們?
難道,正是因為他們年輕?
陛下覺得,這西洋人就算眼前這十年二十年還能夠井水不犯河水。
大家平安無事,至少是表面上的平安。
但等到二三十年後,那就不好說了。
而那時候,他們也已經長成了,不定就成了朝廷的中流砥柱。
陛下這是在下一盤大棋啊。
至於陛下為什麼要讓二皇子和小公主也參加,也是因為他們也是大明的未來。
當然太子最應該來。
不過他身份貴重跑不開,讓弟弟妹妹先替他看一看也好。
這一路,他和二皇子公主也算是忘年交了。
蔚王殿下,雖然年紀小,但似乎是賺錢的一把好手。
按說一個藩王,如果太愛錢,實在不是好事,於國於民都是不利。
但出去這麼一趟,他也看明白了,固然士農工商,並不該有高低貴賤之分,hutong
想起當年,他受命將王越的棺槨送回家鄉。
後來,王越的兒子將一把寶劍贈給他。
「這是家父征戰威寧海之時所用的兵刃。」
王陽明立刻拒絕:「這太貴重了,晚輩不能接受。」
對方卻說:「家父說了,陛下讓誰送他歸鄉,必然是十分看好這年輕人的未來。寶劍贈英雄,你日後必能建功立業。」
王陽明也想日後建功立業。
可他沒想到,這個機會來的這麼快。
到了廣州的府衙,王陽明立刻就見到了等著他的人。
「哎,王大人您終於來了,可讓我等的好苦啊。」
對面是司禮監的人,二話不說、立刻將手上的東西交給王陽明。
「我的任務,這可算是完成了。」
王陽明打開一看,竟然是一紙任命。
任命他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是正四品的官職,位次於正三品之左、右副都御史,和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
這個官職就現在的王陽明來說,那是相當的高攀了。
「大人,東西送到了,您就儘快上任吧。」
「謝公公。」
「宮裡特意囑咐了,讓您先去贛州上任。」
都察院是監察百官的,王陽明這個職務主要是監察地方,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
既然宮裡指明了贛州,那他就先去了。
要說他外出兩年多,就算不回京述職,怎麼著也應該給他放幾天假,讓他回去看看爹媽才是啊。
怎麼就這心急火燎的就立刻讓他走馬上任,牛馬也不是這麼用的。
不過他才走到半路,就聽說了,寧王反了。
在大明朝,文官沒有軍功是不能夠封爵的。
所以到目前為止,封爵的文官只有兩個。
第一個是王驥、王尚德。
正統年間多次出征,平定了麓川思氏勢力和湖廣苗人叛亂,立下赫赫戰功。
最終被封為靖遠伯,成為明代首位因軍功封爵的文官。
第二個就是之前的王越,三次出塞平定河套,並在紅鹽池之戰和威寧海之戰中取得勝利,被封為威寧伯。
——巧了麼,他倆都姓王,我也姓王。
此時的王守仁也沒有手拿後面的劇本,想不到自己就能成為大明歷史上第三個封爵的文官。
但寧王若作亂,倒是在他現在的職責範圍之內。
遠航回來就碰上這等事,真是無縫銜接、馬不停蹄。
王陽明:「當務之急,是趕緊調兵。」
寧王縱然野心勃勃,但並不成什麼氣候,對中央造成不了什麼大的動亂。
可是對南昌的百姓,那就不一樣了。
只要朱宸濠有些許動作,對南昌的百姓那都是滅頂之災。
如今,國家蒸蒸日上,他們又開闢了新的航路。
這一路上要黃金有黃金、要白銀有白銀、要市場有市場。
可不能再此時搞出內亂來,影響了這大好的局面。
「哪兒調兵?」
王陽明一回頭,就見小公主從旁邊的馬車上探頭出來。
「王大人,咱們又見面了。」
第118章 寧王造反 五 十幾年了啊,總算到退休……
這段時間, 朱厚熜都在王府里給他的父王守孝。
他父王還不到三十,按說不該如此英年早逝。
他的母親蔣王妃,嘆氣說:「你父親這是丹藥吃的多了, 我早和他說過,這些東西還是要少吃為妙。」
她看了看自己的兒子。
這個兒子自小就在宮裡長大, 與她並不是太親近,但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當年因為邵太妃的事情, 你父親才沒能去封地, 而是留在京城。」
朱厚熜不置可否。
「你從小就在皇帝皇后身前長大,等孝期過後,你去求一求他們, 看能不能讓你……」
「母親。」朱厚璁說, 「這些年你又不是不知道, 朝廷一直在削藩, 不光權力沒了,錢也沒了。」
而且現在是降爵,他還在孝期, 沒有襲爵。
「要我說, 在京城也挺好的,何必去安陸。」
「可是,京中水這麼深, 萬一……唉……」
蔣王妃也說不下去了,她和興王后來又生了幾個女兒,但是唯有朱厚熜這一個兒子。
要是實心實意的說,這幾年皇帝皇后對他們也不差,對兒子更是不錯。
「你也不是沒聽說,太子這兩年在南京乾的、都是些不得人心的事。」
她頓了頓, 「還有二皇子,這都好幾年沒看到他人了,說不定就是太子忌憚這個弟弟。」
「太子,他不是這樣的人。」
——二皇子,那也沒什麼需要忌憚的。
「自古皇家哪有兄友弟恭,想從前,你父王和皇帝感情也是不錯的。」
蔣王妃苦口婆心,「兒子,我也不是別的意思,你在京城我是怕你被別人當槍使啊。」
看著面前搖曳的燭光,朱厚熜心中想,被別人當槍使有什麼不好的。
這說明你有價值,才會被別人利用。
被別人利用並不不怕,你也可以轉過來利用別人。
人與人之間不就是這種關係麼。
不是我利用你,就是你利用我。
從前,父王與皇位不過是一步之遙。
可到了他這裡,這一步之遙上就變成了咫尺天涯。
他雖然還不清楚最近發生了什麼,但顯然宮裡宮外都發生了大事。
絮絮叨叨說了好久,蔣王妃自己也累了。
「母親先回去休息吧,這裡我守著就成。」
看著父王的靈位,朱厚熜也陷入了沉思當中。
「父王……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正當他神遊太虛的時候,突然一隻手搭在了他的肩上。
他冷不丁回頭:「大哥?!」
趙小照朝他做了一個「噓」的手勢,然後盤腿坐在了他身邊。
「大哥,你從南京回來了?」
「剛剛回來。」
「那你怎麼先到我這兒來了?」
趙小照說:「我是偷偷跑回來的,誰都不知道。」
朱厚熜的臉色凝重起來。
「你……為什麼要偷偷回來?是出了什麼事嗎?」
「你還不知道?」
朱厚熜搖頭:「我這些日子都沒出門,什麼都不知道。」
「寧王朱宸濠反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