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隨著天幕的話音落下,殷閔閉了閉眼。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大宣朝堂。
這還是天幕第一次完整提及太子,又或是那位未來帝王的想法,君臣們面面相覷,眼看著太子殿下聽完這番話的反應,看來天幕說的居然還是真的,而這種想法也並不是未來才有的,對方居然不知何時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這……哪裡像一個皇帝會有的想法?倒不如說像是會治學的那種學者。
天慶帝從沒想到自己居然還能生個聖人出來,他有些不可思議,忍不住問道:「太子,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殷閔已經不知道這是自己第多少次嘆氣,還能是因為什麼?一個現代人,思想上和古代人存在差別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嗎?這可是近千年時光的差距。
他知道自己想要活得好就必須融入這個世界,所以他遵循這個時代的法則,可……內心的想法卻是沒辦法更改的,他前世已經是個成年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經沒辦法改變。
他其實……很不適應這個時代,處處都有他沒辦法認同的地方。
有時候他甚至都會忍不住懷疑起自己,畢竟周圍人都是同樣,只有自己是不一樣的時候,那他……會不會其實是錯的呢?會不會一切都只是他的幻想?
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下,仍舊堅持自己的想法是件很難的事。
就這麼糊塗的過下去,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他……做不到。
「兒臣……只是希望這個天下能夠變得越來越好。」殷閔略微艱難的說道。
太宗朝。
天鳳帝不禁仰頭望向懸在天空上的明日,時移世易,滄海桑田,終究只有這片山河與日月,還有他曾經所做的一切能夠留存下來。
可他能夠看到那一天嗎?上蒼會給予他第三次生命嗎?
「父皇!」殷慕青忍不住道,一刻他知道自己從前一直也沒能理解自己父親,抱有著這樣的想法,卻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父親他……其實一直都是不快樂的吧?
【或許這就是他一生沒有娶妻的真正原因吧,當時的許多人乃至身邊的至親,其實都沒有真正理解他,而這樣一個人,他本就不同於普通的俗世之人,又怎麼可能會將就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未來世界。
神廟外,殷閔將掃帚放在一邊,坐在石階上,默默看著身旁一對前來參觀的情侶談笑著下山,風吹拂著樹的枝葉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顯得周圍的一切都那樣靜謐安然。
他嘆了口氣,這個UP主講的倒還不錯,可……
殷閔站起身來往廟中走去,他總覺得對方身上仿佛有一種不太自然的波動,隱隱還給他一種窺視感,還是親自去看一眼吧。
第65章
天幕的話語仿若帶著悠長的餘韻反覆迴蕩在眾人心頭, 帶來無聲的震盪,這樣一位功業震古爍今的帝王終身未娶,竟然會是這樣的原因嗎?
不, 娶與不娶, 這其實也只是一點微不足道的問題, 有人細細思索片刻,回想起太子殿下方才的回答, 不由嘆息, 官場之中, 人人都逃不過追名逐利, 許多人縱使曾有過青雲之志, 到最後世事變遷, 也不見得還能剩下幾分。
可誰又能想到, 站在他們所追逐的名利巔峰, 最不可能脫離這些事務所牽絆的那個人,卻反而性情最為高潔,最將整個天下放在心上呢?
古往今來, 又何曾見過這樣的君王?
有人感到欽佩, 有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們當中或許有人與太子不對付, 但不論如何, 有一點就連他們自己甚至沒辦法反駁,那就是太子的確是個心懷天下的人。
有人情不自禁的說出聲音:「為什麼?」
是啊, 為什麼呢?去做自己至高無上的皇帝, 去享受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 你原本沒必要非要做到這種程度,甚至去想這些自尋煩惱的事, 放下自己的那些情結不是更輕鬆嗎?這樣你又能得到什麼呢?
後人口中的讚頌?可那終究抵不過活人的一生。
「人這一生,總不能空空蕩蕩的來,空空蕩蕩的走吧?」殷閔垂眸端坐在太子的席位上,低聲喃喃道。
他曾經由生到死的活過一世,對於這些看的自然再透徹不過,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到了最後,不也是黃土一捧,比起普通人也只是多了史書上的幾行字而已。
人生本沒有特殊的意義,意義是由自身來賦予,如花美眷非他所好,金山銀山他只花得其中些許,權傾天下也不過孤家寡人,到頭來,就像天幕說的那樣,唯有功業和對這個世界的貢獻才會永存。
所以他既然擁有改變的能力,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又如何對得起這樣的身份呢?
天幕繼續說道。
【也有許多人不理解殷閔,覺得這些理論都只是妄加揣測,世界上怎麼可能真有這種人?更何況他還是一個皇帝,在嚮往著自己心中的理想的同時,作為一個帝王,他面對的也同樣是高於這天下所有人百倍千倍的誘惑,試圖將他從理想的神壇上拉扯下去。】
能夠始終堅持住自己的信念,不沉溺於紅塵的繁華當中,無視各種誘惑,這樣的毅力,的確難能可貴。
【但古往今來這種人又何嘗少過呢?認為不可能或者太難,難道就不去做了嗎?難道就一定沒有這樣的人嗎?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這些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無不在體現我們華夏人民自古以來的思想與精神,也正是這樣的思想才造就了諸多先賢與偉人,才會為我們帶來如今的生活。】
話又何嘗不是這麼說呢?
天幕這樣講,許多人倒也有些理解了這樣的想法,其實這樣的人確實一直都存在,可天真的理想主義者大多都沒辦法如同殷閔一樣混入人流當中,在這個世界如魚得水,並獲得改變的權力。
這時,天幕隨之浮現出一段畫面,眾人定睛看去,卻發現竟似是殷閔即將油盡燈枯時的場景。
殷閔一怔,能親眼看見自己死的場景,倒也是人生少有的經歷。
【殷閔已經預感到自己沒有多少時辰可活了。
他躺在病榻上,此時的他看起來異常蒼老,衰弱,似乎也在象徵著一個時代即將徹底隕落。
人老了就是這樣,哪怕曾經再如何勇猛,也終將有走向衰弱死亡的一天。
此次出巡之前,淳化帝與朝中大臣就曾多次勸過他,太上皇畢竟年邁,已經不適合繼續留連在外面。
可殷閔並不想回去那個地方。
皇宮有什麼可待的呢?那裡既沒有他的故人,也沒有他在意的人,就是一個四四方方華麗點的院子,相比之下,還不如在死之前多看一眼這片河山。
周圍的侍從匆匆忙忙,殷閔心裡清楚他們在害怕什麼,嗓音沙啞的開口說道:「不必驚慌,朕已年邁,總會有這麼一天的,並非爾等伺候不利。」
內侍李康站在榻邊雙眼通紅:「太上皇陛下,不會的,您只是病了,叫隨行的鐘太醫來看就好了。」
殷閔笑了笑,卻忍不住咳嗽起來:「咳咳,你怕不是忘了朕也是個大夫,自己的身體又怎會不清楚。」
他已經一連兩日吃不進任何東西了,有時候人哪怕病得再厲害,只要能吃,就還有好的機會,但如果什麼東西都吃不下了,那就代表著這具身體已經走到盡頭,回天乏術。
李康道:「陛下若是有個什麼……奴才也必定追隨您而去,到了下面也好繼續伺候您。」
「別,你不要來。」殷閔嘆道:「你還有大把的時間,你收下的義子還在等著孝順你,沒必要白白陪上性命,朕死後,你便出宮榮養去吧。」
李康哽咽。
鍾延就是在這個時候來的,此時的他也已然蒼老,當年在太醫署授課時,殷閔就最中意他,因此還傳授了他不少經驗,經年之後,曾經一文不名的學徒也成了太醫院的院使,而此次出行,就是他自請跟隨的。
他匆忙診脈,可看了又看卻也依舊改變不了那個結果,人的壽數到了,那就是回天乏術,怎麼都沒有辦法的。
他的手也跟著顫抖起來,幾乎不敢看這位與自己有著師生之誼的帝王,屋內其餘侍從也有人忍不住發出低泣聲,太上皇雖然在政事上手腕鐵血,可對待身邊的人卻從來都很好。
殷閔嘆了口氣:「你們不必如此,李康,扶朕起來吧,衣裳不都已經準備好了嗎?那就穿上吧,總該體面的離開。」
在一眾侍從的幫扶下,殷閔將衣裳穿戴整齊,可就在這時,他卻隱隱約約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熙熙攘攘的喧譁聲。
「這聲音是怎麼回事?」
他看向外面的方向開口詢問道。
李康這些日來一直忙於太上皇的病情,又哪裡知道是怎麼回事,連忙便派人出去詢問,派出去的人出門片刻,眼框通紅的回來。
「回陛下,是此地的百姓得知您行至此處病重,自發跪在街上向天為您祈福。」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大宣朝堂。
這還是天幕第一次完整提及太子,又或是那位未來帝王的想法,君臣們面面相覷,眼看著太子殿下聽完這番話的反應,看來天幕說的居然還是真的,而這種想法也並不是未來才有的,對方居然不知何時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這……哪裡像一個皇帝會有的想法?倒不如說像是會治學的那種學者。
天慶帝從沒想到自己居然還能生個聖人出來,他有些不可思議,忍不住問道:「太子,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殷閔已經不知道這是自己第多少次嘆氣,還能是因為什麼?一個現代人,思想上和古代人存在差別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嗎?這可是近千年時光的差距。
他知道自己想要活得好就必須融入這個世界,所以他遵循這個時代的法則,可……內心的想法卻是沒辦法更改的,他前世已經是個成年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經沒辦法改變。
他其實……很不適應這個時代,處處都有他沒辦法認同的地方。
有時候他甚至都會忍不住懷疑起自己,畢竟周圍人都是同樣,只有自己是不一樣的時候,那他……會不會其實是錯的呢?會不會一切都只是他的幻想?
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下,仍舊堅持自己的想法是件很難的事。
就這麼糊塗的過下去,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他……做不到。
「兒臣……只是希望這個天下能夠變得越來越好。」殷閔略微艱難的說道。
太宗朝。
天鳳帝不禁仰頭望向懸在天空上的明日,時移世易,滄海桑田,終究只有這片山河與日月,還有他曾經所做的一切能夠留存下來。
可他能夠看到那一天嗎?上蒼會給予他第三次生命嗎?
「父皇!」殷慕青忍不住道,一刻他知道自己從前一直也沒能理解自己父親,抱有著這樣的想法,卻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父親他……其實一直都是不快樂的吧?
【或許這就是他一生沒有娶妻的真正原因吧,當時的許多人乃至身邊的至親,其實都沒有真正理解他,而這樣一個人,他本就不同於普通的俗世之人,又怎麼可能會將就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未來世界。
神廟外,殷閔將掃帚放在一邊,坐在石階上,默默看著身旁一對前來參觀的情侶談笑著下山,風吹拂著樹的枝葉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顯得周圍的一切都那樣靜謐安然。
他嘆了口氣,這個UP主講的倒還不錯,可……
殷閔站起身來往廟中走去,他總覺得對方身上仿佛有一種不太自然的波動,隱隱還給他一種窺視感,還是親自去看一眼吧。
第65章
天幕的話語仿若帶著悠長的餘韻反覆迴蕩在眾人心頭, 帶來無聲的震盪,這樣一位功業震古爍今的帝王終身未娶,竟然會是這樣的原因嗎?
不, 娶與不娶, 這其實也只是一點微不足道的問題, 有人細細思索片刻,回想起太子殿下方才的回答, 不由嘆息, 官場之中, 人人都逃不過追名逐利, 許多人縱使曾有過青雲之志, 到最後世事變遷, 也不見得還能剩下幾分。
可誰又能想到, 站在他們所追逐的名利巔峰, 最不可能脫離這些事務所牽絆的那個人,卻反而性情最為高潔,最將整個天下放在心上呢?
古往今來, 又何曾見過這樣的君王?
有人感到欽佩, 有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們當中或許有人與太子不對付, 但不論如何, 有一點就連他們自己甚至沒辦法反駁,那就是太子的確是個心懷天下的人。
有人情不自禁的說出聲音:「為什麼?」
是啊, 為什麼呢?去做自己至高無上的皇帝, 去享受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 你原本沒必要非要做到這種程度,甚至去想這些自尋煩惱的事, 放下自己的那些情結不是更輕鬆嗎?這樣你又能得到什麼呢?
後人口中的讚頌?可那終究抵不過活人的一生。
「人這一生,總不能空空蕩蕩的來,空空蕩蕩的走吧?」殷閔垂眸端坐在太子的席位上,低聲喃喃道。
他曾經由生到死的活過一世,對於這些看的自然再透徹不過,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到了最後,不也是黃土一捧,比起普通人也只是多了史書上的幾行字而已。
人生本沒有特殊的意義,意義是由自身來賦予,如花美眷非他所好,金山銀山他只花得其中些許,權傾天下也不過孤家寡人,到頭來,就像天幕說的那樣,唯有功業和對這個世界的貢獻才會永存。
所以他既然擁有改變的能力,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又如何對得起這樣的身份呢?
天幕繼續說道。
【也有許多人不理解殷閔,覺得這些理論都只是妄加揣測,世界上怎麼可能真有這種人?更何況他還是一個皇帝,在嚮往著自己心中的理想的同時,作為一個帝王,他面對的也同樣是高於這天下所有人百倍千倍的誘惑,試圖將他從理想的神壇上拉扯下去。】
能夠始終堅持住自己的信念,不沉溺於紅塵的繁華當中,無視各種誘惑,這樣的毅力,的確難能可貴。
【但古往今來這種人又何嘗少過呢?認為不可能或者太難,難道就不去做了嗎?難道就一定沒有這樣的人嗎?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這些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無不在體現我們華夏人民自古以來的思想與精神,也正是這樣的思想才造就了諸多先賢與偉人,才會為我們帶來如今的生活。】
話又何嘗不是這麼說呢?
天幕這樣講,許多人倒也有些理解了這樣的想法,其實這樣的人確實一直都存在,可天真的理想主義者大多都沒辦法如同殷閔一樣混入人流當中,在這個世界如魚得水,並獲得改變的權力。
這時,天幕隨之浮現出一段畫面,眾人定睛看去,卻發現竟似是殷閔即將油盡燈枯時的場景。
殷閔一怔,能親眼看見自己死的場景,倒也是人生少有的經歷。
【殷閔已經預感到自己沒有多少時辰可活了。
他躺在病榻上,此時的他看起來異常蒼老,衰弱,似乎也在象徵著一個時代即將徹底隕落。
人老了就是這樣,哪怕曾經再如何勇猛,也終將有走向衰弱死亡的一天。
此次出巡之前,淳化帝與朝中大臣就曾多次勸過他,太上皇畢竟年邁,已經不適合繼續留連在外面。
可殷閔並不想回去那個地方。
皇宮有什麼可待的呢?那裡既沒有他的故人,也沒有他在意的人,就是一個四四方方華麗點的院子,相比之下,還不如在死之前多看一眼這片河山。
周圍的侍從匆匆忙忙,殷閔心裡清楚他們在害怕什麼,嗓音沙啞的開口說道:「不必驚慌,朕已年邁,總會有這麼一天的,並非爾等伺候不利。」
內侍李康站在榻邊雙眼通紅:「太上皇陛下,不會的,您只是病了,叫隨行的鐘太醫來看就好了。」
殷閔笑了笑,卻忍不住咳嗽起來:「咳咳,你怕不是忘了朕也是個大夫,自己的身體又怎會不清楚。」
他已經一連兩日吃不進任何東西了,有時候人哪怕病得再厲害,只要能吃,就還有好的機會,但如果什麼東西都吃不下了,那就代表著這具身體已經走到盡頭,回天乏術。
李康道:「陛下若是有個什麼……奴才也必定追隨您而去,到了下面也好繼續伺候您。」
「別,你不要來。」殷閔嘆道:「你還有大把的時間,你收下的義子還在等著孝順你,沒必要白白陪上性命,朕死後,你便出宮榮養去吧。」
李康哽咽。
鍾延就是在這個時候來的,此時的他也已然蒼老,當年在太醫署授課時,殷閔就最中意他,因此還傳授了他不少經驗,經年之後,曾經一文不名的學徒也成了太醫院的院使,而此次出行,就是他自請跟隨的。
他匆忙診脈,可看了又看卻也依舊改變不了那個結果,人的壽數到了,那就是回天乏術,怎麼都沒有辦法的。
他的手也跟著顫抖起來,幾乎不敢看這位與自己有著師生之誼的帝王,屋內其餘侍從也有人忍不住發出低泣聲,太上皇雖然在政事上手腕鐵血,可對待身邊的人卻從來都很好。
殷閔嘆了口氣:「你們不必如此,李康,扶朕起來吧,衣裳不都已經準備好了嗎?那就穿上吧,總該體面的離開。」
在一眾侍從的幫扶下,殷閔將衣裳穿戴整齊,可就在這時,他卻隱隱約約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熙熙攘攘的喧譁聲。
「這聲音是怎麼回事?」
他看向外面的方向開口詢問道。
李康這些日來一直忙於太上皇的病情,又哪裡知道是怎麼回事,連忙便派人出去詢問,派出去的人出門片刻,眼框通紅的回來。
「回陛下,是此地的百姓得知您行至此處病重,自發跪在街上向天為您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