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卓熙仔細想了想:「也是,行吧,那就找二十年前的。」

  倆人說著話,回到寢宮,收拾一番後,各自休息。

  吏部辦事效率也挺高,第二天的下午,就把學子們的資料,全都找來了。

  趙卓熙皺皺眉頭,一臉的不高興。

  「你這是要朕親自找嗎?」

  吏部尚書戰戰兢兢:「臣不知道陛下要找的是什麼,陛下說出來,微臣來找。」

  此時江玖從外面進來了。

  「這裡有一張表,需要多少張,你自己畫,把二十年來,每一科的進士名單,謄寫出來就行。」

  吏部尚書展開紙一看,大為驚訝。

  是一張人事表格,縱覽上是排名和姓名,橫欄上是籍貫,年齡,現任何職,任職履歷等。

  簡約明了,一張表格就能把一年的學子給寫完。

  京城科舉考試,三年一考,其實總共下來也就六界,六張紙就夠了。

  江玖沒有讓吏部尚書離開,就讓他帶人在偏殿謄抄。

  他們一邊謄抄,江玖一邊看,看這些學子的履歷。

  果然,其中一些世家子弟,如今都在重要位置上任職,那些沒有門路的學子,好不容易考上進士,卻只能去地方上任。

  江玖看了半天,挑出來三個名字,進了御書房。

  「這個叫王進的,他現在是洪縣縣令,在雍州,我從那邊經過過,在他的治理下,縣裡百姓安居樂業,富足祥和,最重要他才四十多歲,正是幹事的年紀,可以進京試試。」

  趙卓熙因為朱家,殺了很多朝廷官員,還抄了好幾個世家,如今朝廷的空位很多。

  朝中大員都是擠破頭推薦自己人,趙卓熙親自帶兵打仗,其實就是想微服私訪,看看有沒有其他合適的官員。

  果然,不但他手裡有,江玖手裡也有。

  倆人一拍即合,從地方調入京城七個官員,進京入職。

  反倒那些大臣推薦的世家子弟,趙卓熙則讓他們下去歷練。

  人家把經營的那麼好的城池,送你手上,要是能繼續治理的好,也是一種本事,要是治理的不好,百姓們怨聲載道的,趙卓熙正好有理由不用他們。

  恰逢年底考核,趙卓熙正好做人事調整。

  朝中大臣都忌憚趙卓熙的鐵血手腕,誰也不敢違抗命令。

  於是人事調令和江玖的希望學堂同時進行。

  吏部把歷屆考生的名單列出來之後,江玖便勾出了幾個名字。

  這些人有些在各地官府,沒有背景的情況下,都是干一些繁雜零碎的職責。

  江玖讓他們在當地牽頭組建希望學堂。

  當地官府自己找地方,配備老師,適齡學子免費入學,不但學習免費,在學校吃住也免費。

  學生每半年進行一次考試,但凡考試前三名的,還有獎學金。

  至於這些銀子誰來支付,江玖讓他們拿著學生資料,去她的六加三商行,找人支付,老師月錢,學生補助,學校的補助,都要經過審核後,才會把銀子支付給他們。

  這件事情一傳開,全京城一片譁然。

  這件事是榮華郡主牽頭辦理的,要知道她可是將門虎女,剛答應一場勝仗,把北狄國給收復。

  沒想到,回來之後就是辦學堂。

  這下就連一直很挑剔的秦淵也說不什麼來了。

  第248章 舉人自薦

  辦學堂這件事,非常的繁瑣,從選人來做這件事,到給銀子,監督等是一系列的機制問題。

  選人來管理學堂,招聘老師,招學生,到宣傳,是趙卓熙這些朝臣們的事情。

  江玖要辦免費學堂的事情一出,趙卓熙就讓朝臣們來推薦人選,誰知,只是推薦人選這件事,便鬧的雞飛狗跳。

  推薦的都不是什么正經的老師,都是世族子弟,有些甚至紈絝。

  但是,趙卓熙並沒有把名單給江玖,因為趙卓熙正要藉機從世族手裡奪權。

  反倒是江玖把這件事辦的很漂亮。

  因為要從她的商戶里支銀子,所以,江玖專門讓自家的掌柜來監督此時。

  商戶自古是不受人待見的,階級地位也不高,江玖的這個舉措正好殺殺那些地方官員看不起商戶的習慣。

  各地的大掌柜,每年要支出的錢是一定的,但是這些銀子是不是用到了辦學上,掌柜們要親自去看。

  大城市裡的掌柜支出的銀子,除了當地的免費學堂,還有各個縣郡和鄉鎮的。

  大寧的行政地方是京城,省區,縣郡,鄉村。

  一個省下面有七八十來個縣郡,每個縣郡下面有五六個鄉村。

  不複雜,但是繁瑣,因為江玖的免費學堂是要所有孩子都受益,所以各個省的知府就要抽出專人來辦理此事。

  這個人還要跟江玖的商鋪也得搞好關係。

  而且學堂老師的名單,學生的名單,要層層往上遞到皇上和郡主的手裡,這件事就不是那麼的簡單。

  江玖從決定開始辦理這件事,到選人,制定規則,足足有用了兩個月的時間。

  馬上要過年了,年底知府們都要來吏部匯報總結了。

  今年趙卓熙剛登基,他要親自接見這些知府們。

  有些知府上任時間到了,趙卓熙根據政績要進行調動,去年一年的調查,他認為不錯的,調入京城。

  有些沒有啥政績的,繼續待著。

  老知府加新知府都要去江玖面前報個到,江玖要親自給他們說一下招收學生的門檻,以及他們需要教授的知識。

  首先,學生以七歲為開始,只要孩子年滿七歲,無論是男孩兒女孩兒都必須入學,要是不入學,官府就要仗責孩子的父母,二十大板外加罰錢,一個學生是五兩銀子。

  其次,學生學習的內容,啟蒙時期的學習就行,識字量一定要有,至少能寫出一篇敘事文,重要的是數數也要教,加減乘除,等基本的算數要會。射箭和武術可以選著教,有些孩子學習不好,喜歡舞刀弄劍的,也可以繼續培養。

  基礎學習為四年,這四年後,孩子就能考童生,

  能不能考上童生,是一個轉折點。

  能考上童生的孩子,可以繼續入學學習,待遇跟從前一樣。

  若是不能考上童生的孩子,就不在免費入學了,就可以回到家裡,該幹啥幹啥了。

  如果連童生都考不上,說明這些孩子和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就沒有什麼概念,家裡的地總是要有人種的。

  那些苦活累活,也是要有人去乾的。

  所以,免費學堂里的學生只收到童生為止。

  考上童生的孩子,就去當地原來的學校上課,一切費用還是有江玖的六加三商鋪來供應,一直到他們考中秀才。

  考中秀才後,就能享受朝廷的補給

  了。

  所以,江玖重點抓的是適齡學子入學這段時間。

  江玖的原話是讓所有孩子都認識字,不做文盲,普及基礎教育,提高大寧百姓的素質。

  但是,越基礎的東西,越難抓。

  尤其是有些家庭,他認識不到識字的重要性。

  所以江玖便制定了打板子,罰款的制度。

  壓力給到這些免費學堂的老師們。

  江玖又制定了一個獎勵制度,只要這些免費學堂的老師們,所教的孩子考上一個童生,就有十兩銀子的獎勵,考上的越多,獎勵越多。

  當然,只是針對基礎老師,管理免費學堂的先生也有額外的獎勵,招收學生的比例分成。

  假如這個學院招收一百名學生,先生除了月錢每年再獎勵,支付學生費用的百分之一,一百名學生,每年支付二十兩銀子,一百名就是兩千兩,百分之一就是二十兩。

  童生越多越好,孩子招收的越多,也越好。

  江玖詳細的給這些知府們講完後,就把她讓吏部整理好的學子名單給他們,讓他們儘量用這些中榜的,寒門進士。

  還有當地的沒有考中進士的舉人,秀才等。

  如此安排,解決了一大批寒門學子的就業問題。

  制度定出來了,細節也安排下去了,剩下的便是各地知府們的安排了。

  只是這些安排還在進行中,三年一度的科考開始了。

  各地的舉人自從過年後,都開始進京,一時間,京城裡熱鬧的很。

  又是江玖大賺一筆的日子,因為江玖在京城建了四家客棧,城東,城西,城南,城北都有。

  江瑤既然在各地買房買地,出租鋪子,收房租。

  但,有些地段有點偏,自己開鋪子不賺錢,租給別人也租不出去,江玖看了幾個城池後,果斷把那些租不出去的鋪子,修改一下,改成客棧。

  京城的客棧分為高中檔,高檔的在內城,低檔的在外城。

  這些學子從外地來,有些能投靠朋友的,有些投靠親人,什麼都沒有的,只能選擇住客棧。

  江玖的客棧比較人性化,隔斷很多,房間很小,有些房子能住三四個人,有些房子只住倆人,有些房子還能住一個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