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大啟舊例,每年初一,皇帝都要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將寫有繼承者名字的詔書置於乾清宮內,以防不測。
蕭璟太子的位子坐得穩當,這麼多年裡那詔書上一直是他的名字,而現在——
徐辭言抻開詔書,上面赫然寫著皇四子蕭逸。
「這!」文武百官們都傻了眼,視線一會落在被暗衛圍著的蕭逸身上,一會又看向太子,還不忘瞅瞅地上蕭衍的腦袋。
「我偷換?」蕭逸冷笑一聲,咬死了不承認,「徐無咎,你有證據嗎?」
「詔書無人見過,眼下陛下駕崩,這便成了他的遺詔,本王還說是你擔心本王上位了會治你大不敬的罪才這麼幹的!」
「畢竟假傳聖旨的事,你徐無咎可不是第一次幹了!」
這話說的也是……百官一時間神色奇異,眼神不住地往徐辭言身上瞟。
這位可是有前科的。
視線正中的青年卻沒有一絲慌亂的意思,徐辭言不緊不慢地笑笑,眼神里說不出來的輕蔑,「遺詔?恭王殿下,誰和你說的,陛下駕崩了?」
第103章 大結局 君臣相合,海清河晏……
這話是什麼意思, 一時間朝臣心底茫然,對於乾順帝的死亡,他們也早有預料。畢竟若是只是病危, 太子為什麼不讓他們見陛下呢?
今日發生這一起逼宮大事,越發讓他們確定心底的猜測。
但徐無咎的意思是,陛下當真沒死。
「哎……」
大殿深處忽然傳來一陣幽幽的嘆息, 這聲音是如此的熟悉,以至於朝臣們一聽, 先是滿心茫然,而後便是洶湧而來的狂喜,在首輔黃興和的帶領下跪地高呼。
「臣拜見陛下——」
「都起來吧。」乾順帝依舊穿著那身朝服, 神色平淡,若是面色蒼白, 眼下還有些突兀的黑青,簡直看不出這人命不久矣。
皇帝的視線在每一個人面上掃過, 落在徐辭言手裡的聖旨時頓了頓, 而後移開。
「蕭逸, 」乾順帝輕聲開口,「你是說, 朕死了?」
蕭逸額角冷汗直冒,一時間心灰意冷。從乾順帝出來的那一刻他就知道, 這一局他輸了,輸得徹徹底底的。
可宣親王親眼所見,龍榻上躺著的人胸膛都不會起伏了,更何況那腐爛的惡臭騙不得人。
蕭逸一直盤算著,就算乾順帝沒死,也是昏迷在床, 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往蕭衍頭上推就是了。
誰曾想這人醒了,還好端端地站在這。
成功的希望在眼前破碎,蕭逸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但乾順帝也沒有要聽他說話的意思,看著這一死兩對立的兒子,目光深沉。
「早些年朕踩著兄弟的血坐上了皇位,那時七弟還詛咒朕早晚自食惡果,子孫相殘。眼下一看,果然一語成讖。」
「都是報應啊……」
乾順帝深深地嘆了口氣,他到底是多年的帝王了,短暫的情緒波動後便回歸了冷酷,一揮手,不容置疑地壓下,「來人,將逆賊蕭逸拿下,即刻處死!恭王府、邑王府滿門抄斬,涉事人員不得有活!」
「是!」
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數十個身材精幹的喉官衙衙役,穿著統一的魚龍服,腰配長刀,很是威風凜凜。
殷微塵站在最首,看著蕭逸不陰不陽的笑笑,「殿下,多有得罪了。」
下一刻,長刀出鞘,一道冷光划過,蕭逸的腦袋就重重地落在了地上,咕嚕咕嚕滾了一圈,和蕭衍的湊在一塊。
策劃這起逼宮的兩個皇子,死都死到了一起。
群臣們看著這一幕,一時間不知道說些什麼,只敢嘆陛下膝下是越發單薄了。
「陛下,陛下!」驚慌的喊聲突然響起,鴻喜本是站在乾順帝後頭,或許是接連死了兩個兒子對乾順帝的打擊太大,皇帝身形一晃,倒了下去。
鴻喜無比慶幸他這些年養尊處優,腿腳還算利落,勉力撐住人,沒讓乾順帝摔在地上。
「父皇!」蕭璟大驚失色,趕忙衝上去和鴻喜一人一邊,攙扶住乾順帝。
「朕時間不多了,」乾順帝幽幽地嘆了口氣,目光里滿是不甘,又漸漸地流露出對死亡的恐懼和茫然來。
最後一點時間,他要為這個國家安排好一切。
「都去大殿吧,朕交代些事情。」
這是要交代後事了……朝臣們一時間心情複雜,他們和這位皇帝,或是君臣相合,或是暗裡鬥氣,但怎麼樣也改變不了他們是乾順帝提拔起來的事實。
一代君王一代臣,等到太子即位了,不同的政見自然要提拔不同的臣子,到時候他們的位置還坐得穩嗎?
好在蕭璟的品行朝臣們都知道,倒不擔心落得個兔死狐烹的下場。
沒了恐懼,那點真切的哀悼就瀰漫出來,陛下未駕崩,他們也不好哭出聲,一個個都紅了眼眶。
乾順帝被攙扶著在龍椅上坐下,居高臨下地看著朝臣,一如他往前的數十年。
「朕登基至此,已過數年,雖不敢與唐宗宋祖相比,但也算對得起我蕭家的列祖列宗,沒讓這江山基業敗在朕手上。」
乾順帝喘著粗氣,一字一頓地開口,「朕去了以後,按照祖例,皇位由太子璟繼承。太子年幼,諸位乃朝廷股肱之臣,自當悉心輔導太子,以穩朝廷,定江山。 」
「臣定不負陛下所託。」朝臣們跪在下首,應聲答話,借著低頭的動作遮住眼下的濕紅。
「崔鴻,」乾順帝看向站在武官隊伍里,一身黑衣帶血的人,有些激動地開口,「天下人都說朕早年犯了殺孽,才使武星墮落,不得將才,朕雖不置可否,但也曾懷疑過自己。」
「好在天垂憐,讓朕得了個你,也讓大啟得了顆將星。阿蘇可列既死,邊疆戰局當定,如此大功,朕本
該封賞,但這天下日後便是太子的天下了,如何賞你,便由太子來定吧。」
「只無論如何,朕要你記住,你不是為了你崔家的榮譽而戰,站在你身後的是整個大啟的老百姓!你的那些桀驁不馴,朕都看在眼裡,過往之事朕一概不究,但日後,盼望你行事多思。」
「臣明白。」崔鴻低下頭,恭敬地跪在地上,他雖不守小節,但到底深受儒家教化,天地君師親這幾個字,比命都重。
既然提到了崔鴻這個武將,那就不得不提朝里的另一顆文星。百官隊伍里有人視線不住地往前頭徐辭言身上瞟,心情複雜。
崔鴻再桀驁,那也只是以朝臣的身份辱罵逼迫了另一個朝臣,說到底也只是官員隊伍里的事情。
但徐無咎可不一樣,假傳聖旨,冒犯的是天威。
他們都把耳朵豎得尖尖的,只等著聽乾順帝怎麼說,高座之上的皇帝卻突然開口,語氣里說不出的疲累,「朕沒什麼好交代的了。」
「戰事剛畢,國庫不豐,喪事便一切從簡就好,不要太過打擾百姓了。」
「你們都下去吧,讓朕和太子說說話。」
「臣告退——」
百官們浩浩蕩蕩地拜了下去,又像消退的潮水一般流出大殿。徐辭言站在隊伍里,方才動作,就被乾順帝喚住。
「無咎,你留下,到朕身邊來。」
「是。」徐辭言低下眼,順從地走上御階,跪在龍椅旁,抬頭看向乾順帝。
乾順帝看著他,心神一時恍惚,好像又看見了傳臚大典那天,新科狀元也是這樣跪在他面前,眼明神清,帶著幾分好奇和仰慕地看過來。
那是他第一次這麼鮮明地認識到,這是他的師弟,這是他的晚輩,若是白家無事,若是江伯威沒那麼狠絕,這人也是要和其他宗親子弟一樣,生在皇城裡,長在他眼皮子底下的。
只可惜那樣仰慕的眼神,在端午杖刑那一夜之後,便再也看不見了。
乾順帝心底有些莫名的悲哀,他這個師弟不愧是白巍一手養出來的,某些地方簡直一模一樣。這樣至純至性的人,一次背叛以後,便再也不會親近了。
他視線落在一旁的蕭璟身上,心有所感,和崔鴻一樣,也許這顆天上的文曲星,本就不是為他而降的吧。
「你向來謹慎,怎麼這次這麼大膽。」沉默好久,乾順帝終於開口,他無力地抬起手,碰了碰徐辭言鬢角散下來的長髮。
罪臣不得加冠,徐辭言長發也只是用一根木簪子簪住,那簪子早在先前的宮變中掉了,眼下披頭散髮的樣子,雖不成體統,卻也像在為誰戴孝一般。
「臣有罪。」徐辭言眼眶一酸,俯首認罪。
乾順帝卻自顧自地開口,「那空白的聖旨,必是蕭逸給你的。朕登基之時內官來報,有兩張被先太子蓋了印的聖旨不翼而飛,尋找無果,沒想到後來竟到了蕭逸手中。」
「其中一張被他用來篡改傳位詔書,另一張便是給了你,雖是陷害,卻也不是沒有妄想著日後登基你為他所用的意思,無咎啊。」
乾順帝有些感慨,「引得朕的兩個兒子如此相爭,朕果然沒看錯你,太子有你這樣的輔臣,朕也算是放心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蕭璟太子的位子坐得穩當,這麼多年裡那詔書上一直是他的名字,而現在——
徐辭言抻開詔書,上面赫然寫著皇四子蕭逸。
「這!」文武百官們都傻了眼,視線一會落在被暗衛圍著的蕭逸身上,一會又看向太子,還不忘瞅瞅地上蕭衍的腦袋。
「我偷換?」蕭逸冷笑一聲,咬死了不承認,「徐無咎,你有證據嗎?」
「詔書無人見過,眼下陛下駕崩,這便成了他的遺詔,本王還說是你擔心本王上位了會治你大不敬的罪才這麼幹的!」
「畢竟假傳聖旨的事,你徐無咎可不是第一次幹了!」
這話說的也是……百官一時間神色奇異,眼神不住地往徐辭言身上瞟。
這位可是有前科的。
視線正中的青年卻沒有一絲慌亂的意思,徐辭言不緊不慢地笑笑,眼神里說不出來的輕蔑,「遺詔?恭王殿下,誰和你說的,陛下駕崩了?」
第103章 大結局 君臣相合,海清河晏……
這話是什麼意思, 一時間朝臣心底茫然,對於乾順帝的死亡,他們也早有預料。畢竟若是只是病危, 太子為什麼不讓他們見陛下呢?
今日發生這一起逼宮大事,越發讓他們確定心底的猜測。
但徐無咎的意思是,陛下當真沒死。
「哎……」
大殿深處忽然傳來一陣幽幽的嘆息, 這聲音是如此的熟悉,以至於朝臣們一聽, 先是滿心茫然,而後便是洶湧而來的狂喜,在首輔黃興和的帶領下跪地高呼。
「臣拜見陛下——」
「都起來吧。」乾順帝依舊穿著那身朝服, 神色平淡,若是面色蒼白, 眼下還有些突兀的黑青,簡直看不出這人命不久矣。
皇帝的視線在每一個人面上掃過, 落在徐辭言手裡的聖旨時頓了頓, 而後移開。
「蕭逸, 」乾順帝輕聲開口,「你是說, 朕死了?」
蕭逸額角冷汗直冒,一時間心灰意冷。從乾順帝出來的那一刻他就知道, 這一局他輸了,輸得徹徹底底的。
可宣親王親眼所見,龍榻上躺著的人胸膛都不會起伏了,更何況那腐爛的惡臭騙不得人。
蕭逸一直盤算著,就算乾順帝沒死,也是昏迷在床, 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往蕭衍頭上推就是了。
誰曾想這人醒了,還好端端地站在這。
成功的希望在眼前破碎,蕭逸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但乾順帝也沒有要聽他說話的意思,看著這一死兩對立的兒子,目光深沉。
「早些年朕踩著兄弟的血坐上了皇位,那時七弟還詛咒朕早晚自食惡果,子孫相殘。眼下一看,果然一語成讖。」
「都是報應啊……」
乾順帝深深地嘆了口氣,他到底是多年的帝王了,短暫的情緒波動後便回歸了冷酷,一揮手,不容置疑地壓下,「來人,將逆賊蕭逸拿下,即刻處死!恭王府、邑王府滿門抄斬,涉事人員不得有活!」
「是!」
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數十個身材精幹的喉官衙衙役,穿著統一的魚龍服,腰配長刀,很是威風凜凜。
殷微塵站在最首,看著蕭逸不陰不陽的笑笑,「殿下,多有得罪了。」
下一刻,長刀出鞘,一道冷光划過,蕭逸的腦袋就重重地落在了地上,咕嚕咕嚕滾了一圈,和蕭衍的湊在一塊。
策劃這起逼宮的兩個皇子,死都死到了一起。
群臣們看著這一幕,一時間不知道說些什麼,只敢嘆陛下膝下是越發單薄了。
「陛下,陛下!」驚慌的喊聲突然響起,鴻喜本是站在乾順帝後頭,或許是接連死了兩個兒子對乾順帝的打擊太大,皇帝身形一晃,倒了下去。
鴻喜無比慶幸他這些年養尊處優,腿腳還算利落,勉力撐住人,沒讓乾順帝摔在地上。
「父皇!」蕭璟大驚失色,趕忙衝上去和鴻喜一人一邊,攙扶住乾順帝。
「朕時間不多了,」乾順帝幽幽地嘆了口氣,目光里滿是不甘,又漸漸地流露出對死亡的恐懼和茫然來。
最後一點時間,他要為這個國家安排好一切。
「都去大殿吧,朕交代些事情。」
這是要交代後事了……朝臣們一時間心情複雜,他們和這位皇帝,或是君臣相合,或是暗裡鬥氣,但怎麼樣也改變不了他們是乾順帝提拔起來的事實。
一代君王一代臣,等到太子即位了,不同的政見自然要提拔不同的臣子,到時候他們的位置還坐得穩嗎?
好在蕭璟的品行朝臣們都知道,倒不擔心落得個兔死狐烹的下場。
沒了恐懼,那點真切的哀悼就瀰漫出來,陛下未駕崩,他們也不好哭出聲,一個個都紅了眼眶。
乾順帝被攙扶著在龍椅上坐下,居高臨下地看著朝臣,一如他往前的數十年。
「朕登基至此,已過數年,雖不敢與唐宗宋祖相比,但也算對得起我蕭家的列祖列宗,沒讓這江山基業敗在朕手上。」
乾順帝喘著粗氣,一字一頓地開口,「朕去了以後,按照祖例,皇位由太子璟繼承。太子年幼,諸位乃朝廷股肱之臣,自當悉心輔導太子,以穩朝廷,定江山。 」
「臣定不負陛下所託。」朝臣們跪在下首,應聲答話,借著低頭的動作遮住眼下的濕紅。
「崔鴻,」乾順帝看向站在武官隊伍里,一身黑衣帶血的人,有些激動地開口,「天下人都說朕早年犯了殺孽,才使武星墮落,不得將才,朕雖不置可否,但也曾懷疑過自己。」
「好在天垂憐,讓朕得了個你,也讓大啟得了顆將星。阿蘇可列既死,邊疆戰局當定,如此大功,朕本
該封賞,但這天下日後便是太子的天下了,如何賞你,便由太子來定吧。」
「只無論如何,朕要你記住,你不是為了你崔家的榮譽而戰,站在你身後的是整個大啟的老百姓!你的那些桀驁不馴,朕都看在眼裡,過往之事朕一概不究,但日後,盼望你行事多思。」
「臣明白。」崔鴻低下頭,恭敬地跪在地上,他雖不守小節,但到底深受儒家教化,天地君師親這幾個字,比命都重。
既然提到了崔鴻這個武將,那就不得不提朝里的另一顆文星。百官隊伍里有人視線不住地往前頭徐辭言身上瞟,心情複雜。
崔鴻再桀驁,那也只是以朝臣的身份辱罵逼迫了另一個朝臣,說到底也只是官員隊伍里的事情。
但徐無咎可不一樣,假傳聖旨,冒犯的是天威。
他們都把耳朵豎得尖尖的,只等著聽乾順帝怎麼說,高座之上的皇帝卻突然開口,語氣里說不出的疲累,「朕沒什麼好交代的了。」
「戰事剛畢,國庫不豐,喪事便一切從簡就好,不要太過打擾百姓了。」
「你們都下去吧,讓朕和太子說說話。」
「臣告退——」
百官們浩浩蕩蕩地拜了下去,又像消退的潮水一般流出大殿。徐辭言站在隊伍里,方才動作,就被乾順帝喚住。
「無咎,你留下,到朕身邊來。」
「是。」徐辭言低下眼,順從地走上御階,跪在龍椅旁,抬頭看向乾順帝。
乾順帝看著他,心神一時恍惚,好像又看見了傳臚大典那天,新科狀元也是這樣跪在他面前,眼明神清,帶著幾分好奇和仰慕地看過來。
那是他第一次這麼鮮明地認識到,這是他的師弟,這是他的晚輩,若是白家無事,若是江伯威沒那麼狠絕,這人也是要和其他宗親子弟一樣,生在皇城裡,長在他眼皮子底下的。
只可惜那樣仰慕的眼神,在端午杖刑那一夜之後,便再也看不見了。
乾順帝心底有些莫名的悲哀,他這個師弟不愧是白巍一手養出來的,某些地方簡直一模一樣。這樣至純至性的人,一次背叛以後,便再也不會親近了。
他視線落在一旁的蕭璟身上,心有所感,和崔鴻一樣,也許這顆天上的文曲星,本就不是為他而降的吧。
「你向來謹慎,怎麼這次這麼大膽。」沉默好久,乾順帝終於開口,他無力地抬起手,碰了碰徐辭言鬢角散下來的長髮。
罪臣不得加冠,徐辭言長發也只是用一根木簪子簪住,那簪子早在先前的宮變中掉了,眼下披頭散髮的樣子,雖不成體統,卻也像在為誰戴孝一般。
「臣有罪。」徐辭言眼眶一酸,俯首認罪。
乾順帝卻自顧自地開口,「那空白的聖旨,必是蕭逸給你的。朕登基之時內官來報,有兩張被先太子蓋了印的聖旨不翼而飛,尋找無果,沒想到後來竟到了蕭逸手中。」
「其中一張被他用來篡改傳位詔書,另一張便是給了你,雖是陷害,卻也不是沒有妄想著日後登基你為他所用的意思,無咎啊。」
乾順帝有些感慨,「引得朕的兩個兒子如此相爭,朕果然沒看錯你,太子有你這樣的輔臣,朕也算是放心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