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蕭小河說的雲淡風輕,不帶半分氣性,陳元一起初依舊丈二和尚,不明不白,只是蕭小河那句信點醒了他,再想蕭小河前言,剎那之間已將其中彎彎繞繞想清,急痛攻心,一口鮮血嘔出。又見其手錘石兩側石壁,暗紅血絲順著石壁爬下,悄然無聲。
「無恥!下流!」陳元一想盡平生所聽之詞咒罵著,「你一個楚國將軍,竟幫燕人做事,簡直是......逆賊!」
「這話誰說也由不得你來說,更何況如今我也並非楚國將軍。」蕭小河說的毫不避諱,陳元一的心跳停了一瞬,她能說的如此篤定不加絲毫掩飾,至少說明整個天牢,整個燕京都在她的控制之中,甚至可能更糟......
再見到蕭小河之前,陳元一併未生出所謂絕望情緒,他甚至覺得這是老天給他重新崛起的機會......直到此刻,他方大夢初醒。
完了,一切都完了。
回想之前與蕭小河的種種瓜葛,陳元一深感無力,屈辱、憎
恨、鄙夷,交織著,然而更多的是,不甘。
「反正我也是將死之人,你告訴我,你究竟是誰?」
「我早就知道你也不屬於這裡,我是陳元一,是那本舊書上所記的天命之主,你定是知曉的……可,你到底是誰?!」
陳元一聲嘶力竭,說的過於用力,又接連咳出血沫子來,他口中依舊喃喃不斷,質問著蕭小河身份......
「他在胡說八道什麼呢,難道是瘋了?」少蝶回頭看蕭小河,蕭小河笑笑,「知曉自己前途無望,瘋了正常,尤其對他這般驕傲之人。」
「我還沒尋他報仇,他怎麼就瘋了?」
「瘋了也不耽誤你報仇。」方才面對陳元一的質問,蕭小河有一瞬的茫然,拋開這個世界給予的身份,蕭小河險些忘了自己到底是何人。
不過她很快釋然了,人行世間,前塵最是無用,走好今後的路方是要事,又何苦在此糾結?
陳元一也許正是敗於此處。
少蝶雙眼冒光,連命人解開門上掛的鎖:「若是下手重了些......」
「入冬天寒,他又水裡泡了那般久,得了風寒沒熬過去,正常。」
第213章 隨著阿伊拔……
隨著阿伊拔愛劍自刎, 陳元一染病恨死牢中,動盪數年的大燕逐漸歸於平靜,春和之景一閃而過, 轉而又是盛夏。
蟬鳴喧鬧。
本想剿滅陳元一一舉平燕的楚軍因燕過內亂而不敢輕舉妄動,如今形勢逐漸明晰,衛少焉等人又力勸許晉辰北伐。
「陛下登基半年,勤於政事, 日夜勞苦,如今政通人和,民心所向。我大楚國庫充裕,而北燕連失名將, 大有耗損, 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陛下不可再猶豫了!」
許晉辰知曉衛少焉說的句句在理,縱觀兩國對峙的數百年, 此時的確是舉兵的好時機。
與蕭小河的失聯, 卻又讓他心中極為不安。
阿伊兵敗給年紀輕輕的燕帝,除卻大燕內部錯綜複雜的各路勢力糾纏, 許晉辰總覺得其中有蕭小河的手筆。
她便是如此信任自己不會動蕭家的人嗎?
許晉辰苦笑,蕭小河倒真是了解自己。
先帝去後,許晉辰便命人撤了圍在蕭府的禁軍, 蕭監林已然伏誅, 舊案早結, 沒必要牽扯無辜之人。又為蕭家舊人新撥了一處府邸,從破敗舊居搬離。
莫說是這些有關之人,就是天下百姓,他也都常有記掛, 除卻蕭小河外,這是他不想北伐的主要原因。
衛少焉不知蕭小河之事,卻看透了許晉辰心中所想:「陛下此時斷不能優柔寡斷,伐燕固然會導致部分百姓流離失所,家生變故。但待大燕喘過氣來,必對我大楚加倍騷擾,到時會有更多無辜百姓蒙難啊,陛下!」
許晉辰見一向氣定神閒的老臣言辭懇切,不禁也產生動搖。
他畢竟當了小半輩子的太子,自小就受著全天下最好的教育,有著代代大儒為師,讓他處理國事不再話下,只是一旦要拍板決斷,總讓他十分頭疼。
眼前衛少焉雙眼含淚,許晉辰想到祖輩世代的期望,大楚每一個子民都翹首以盼的願景,雙手緊緊握拳,已下下了決心。
「好,朕即日下旨。」
「......伐燕!」
「伐燕?」蕭小河驚嘆著將信燒於火燼,少蝶見她神色不對,好奇道,「白大人的信上可說的詳細?何時打,何人打,如何打?」
「她不過知曉大概,能冒著如此大的風險給我遞信已屬不易了。」
「只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如此快。」蕭小河道。
許凌道:「你有何打算?」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更何況這半年咱們不一直準備著?」
「我的意思是——」許凌有意錯過了蕭小河的目光,「你打算如何處置許晉辰......」
蕭小河怔了片刻,隨後笑著,「你就如此有把握我能勝?」
「我話還未說完。」
「你打算如何處置許晉辰,和我。」
......
大殿的氣氛陡然變得詭異,人人都沉默著,那層輕薄又危險的面紗被許凌挑開,這是盤旋在每個人心頭,心照不宣的秘密。
李三頃將頭俯得不能再低,與殿中所有奴僕一般驚懼得渾身發顫,但他心中不由得有幾分激動——或許自己的大作馬上就會迎來結局,這怎能不讓人心悅?
少蝶樂呵呵地看了眼蕭小河,又看了眼許凌,她就察覺這二人關係不一般,又不好意思說,如今正好看戲,默默退後了三步,尋了個大好的觀戰位置。
「許晉辰想殉國就殉,我絕不阻攔,想活著就活,只不過一輩子失了自由。你也亦然,不過——」
「不過什麼?」
「你倒還有另一條路。」蕭小河瞥了一眼豎起耳朵的眾人,走到許凌面前,附耳,
「留在我身邊。」
...
臨元初年,燕伐楚。初,燕師鼓行而西,楚未陣而潰,燕大勝,獲其旌旗,俘馘甚眾。楚人震恐。然戰勢遽變,楚夜襲燕營,燕師潰退。當是時,主蕭氏,設伏隘中,楚師輕進,伏發大敗,楚子僅免。蕭氏遂並燕楚,建宣朝,改元更始。諸侯賓服,兵革息,民安其業,天下大治,史稱「宣合一統」。
...
楚,燕之亡不見血流成河,
以十足少的犧牲結束了這一亂世。
宣朝的建立幾近順利,一是穩定了各世家,仍有舊官身處要職,二是蕭小河統領著數十萬大軍,固然有感懷前朝者,相比之下,實是微不足道。
百姓甚至喜聞樂見,結束了連天的戰火,日子越過越好,亂七八糟的賦稅盡數減輕,個個歌頌起蕭小河的好來。
而前朝的蕭小河也處理的井井有條,毫不含糊。
衛少焉告老還鄉,蕭小河並未強留,臨走之際二人見了一面,心中皆是五味雜陳。
「老臣當日見陛下,就知陛下非池中之物,只是未曾想——罷了,天命如此,這天下,陛下可要好好對待,莫要再玩鬧了。」衛少焉苦婆婆心道。
蕭小河暗道自己給衛少焉到底留的是何種印象,面上卻一副獨屬於帝王的沉穩:「朕明白,朕不會負天下百姓的。」
衛少焉走了,帶走了大楚最後一抹殘魂。
蕭小河啟用了女子身份的白菑,官至尚書,統籌戶部,她如此細心之人,做此事再合適不過。
尚書府中布下了酒宴,月兒與塵兒盡來慶祝,那小月兒喝的不省人事,拉著白菑道:「白大人這會兒可不是窮酸書生了,可,斷不要記我當日最快之仇啊!」
「都多少年過去,那一句話你怎還記得。」白菑無奈地將月兒從自己身上扒了下去,邊給蕭塵兒使眼色,蕭塵兒忍著笑意,「月姐姐難得如此高興,由得她吧。」
「......罷了,說說你,你這幾日科舉準備的如何?」
蕭小河登基後第一件大事兒便是改進了科舉制度,許女子也可入京參選,特命蕭塵兒做了主考官,這會兒可把蕭塵兒忙的焦頭爛額。
「光是布置考院就廢了我好大心思,你也知我,舞文弄墨倒是擅長,做旁的,事兒一多就力不從心。幸而有李將軍和周統領幫襯,才不至於出了差錯。」
李尋梅、周柏,皆得了蕭小河重用,除此之外,還有本不願再次出仕的若常柯,再覲見了陛下一面後,奇蹟般地決定留在大宣。
若常柯也不負重託,穩定人心,擁立新政,幫襯良多。
「這次公孫氏兄妹二人也出力良多,我先前覺得燕人儘是鄙薄之輩,實是慚愧。」蕭塵兒感慨道,她起初覺得蕭小河大用前燕之官不過為了穩定局勢,幾日相處下來實是她過於狹隘。
「哪還有什麼燕人楚人,如今人人都是大宣的人,是陛下的臣民。」
月兒忽笑了,雙目迷濛:「有人既做過燕人,又做過楚人,既是宣朝子民,又是陛下的人,這人世真是不枉他走此遭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無恥!下流!」陳元一想盡平生所聽之詞咒罵著,「你一個楚國將軍,竟幫燕人做事,簡直是......逆賊!」
「這話誰說也由不得你來說,更何況如今我也並非楚國將軍。」蕭小河說的毫不避諱,陳元一的心跳停了一瞬,她能說的如此篤定不加絲毫掩飾,至少說明整個天牢,整個燕京都在她的控制之中,甚至可能更糟......
再見到蕭小河之前,陳元一併未生出所謂絕望情緒,他甚至覺得這是老天給他重新崛起的機會......直到此刻,他方大夢初醒。
完了,一切都完了。
回想之前與蕭小河的種種瓜葛,陳元一深感無力,屈辱、憎
恨、鄙夷,交織著,然而更多的是,不甘。
「反正我也是將死之人,你告訴我,你究竟是誰?」
「我早就知道你也不屬於這裡,我是陳元一,是那本舊書上所記的天命之主,你定是知曉的……可,你到底是誰?!」
陳元一聲嘶力竭,說的過於用力,又接連咳出血沫子來,他口中依舊喃喃不斷,質問著蕭小河身份......
「他在胡說八道什麼呢,難道是瘋了?」少蝶回頭看蕭小河,蕭小河笑笑,「知曉自己前途無望,瘋了正常,尤其對他這般驕傲之人。」
「我還沒尋他報仇,他怎麼就瘋了?」
「瘋了也不耽誤你報仇。」方才面對陳元一的質問,蕭小河有一瞬的茫然,拋開這個世界給予的身份,蕭小河險些忘了自己到底是何人。
不過她很快釋然了,人行世間,前塵最是無用,走好今後的路方是要事,又何苦在此糾結?
陳元一也許正是敗於此處。
少蝶雙眼冒光,連命人解開門上掛的鎖:「若是下手重了些......」
「入冬天寒,他又水裡泡了那般久,得了風寒沒熬過去,正常。」
第213章 隨著阿伊拔……
隨著阿伊拔愛劍自刎, 陳元一染病恨死牢中,動盪數年的大燕逐漸歸於平靜,春和之景一閃而過, 轉而又是盛夏。
蟬鳴喧鬧。
本想剿滅陳元一一舉平燕的楚軍因燕過內亂而不敢輕舉妄動,如今形勢逐漸明晰,衛少焉等人又力勸許晉辰北伐。
「陛下登基半年,勤於政事, 日夜勞苦,如今政通人和,民心所向。我大楚國庫充裕,而北燕連失名將, 大有耗損, 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陛下不可再猶豫了!」
許晉辰知曉衛少焉說的句句在理,縱觀兩國對峙的數百年, 此時的確是舉兵的好時機。
與蕭小河的失聯, 卻又讓他心中極為不安。
阿伊兵敗給年紀輕輕的燕帝,除卻大燕內部錯綜複雜的各路勢力糾纏, 許晉辰總覺得其中有蕭小河的手筆。
她便是如此信任自己不會動蕭家的人嗎?
許晉辰苦笑,蕭小河倒真是了解自己。
先帝去後,許晉辰便命人撤了圍在蕭府的禁軍, 蕭監林已然伏誅, 舊案早結, 沒必要牽扯無辜之人。又為蕭家舊人新撥了一處府邸,從破敗舊居搬離。
莫說是這些有關之人,就是天下百姓,他也都常有記掛, 除卻蕭小河外,這是他不想北伐的主要原因。
衛少焉不知蕭小河之事,卻看透了許晉辰心中所想:「陛下此時斷不能優柔寡斷,伐燕固然會導致部分百姓流離失所,家生變故。但待大燕喘過氣來,必對我大楚加倍騷擾,到時會有更多無辜百姓蒙難啊,陛下!」
許晉辰見一向氣定神閒的老臣言辭懇切,不禁也產生動搖。
他畢竟當了小半輩子的太子,自小就受著全天下最好的教育,有著代代大儒為師,讓他處理國事不再話下,只是一旦要拍板決斷,總讓他十分頭疼。
眼前衛少焉雙眼含淚,許晉辰想到祖輩世代的期望,大楚每一個子民都翹首以盼的願景,雙手緊緊握拳,已下下了決心。
「好,朕即日下旨。」
「......伐燕!」
「伐燕?」蕭小河驚嘆著將信燒於火燼,少蝶見她神色不對,好奇道,「白大人的信上可說的詳細?何時打,何人打,如何打?」
「她不過知曉大概,能冒著如此大的風險給我遞信已屬不易了。」
「只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如此快。」蕭小河道。
許凌道:「你有何打算?」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更何況這半年咱們不一直準備著?」
「我的意思是——」許凌有意錯過了蕭小河的目光,「你打算如何處置許晉辰......」
蕭小河怔了片刻,隨後笑著,「你就如此有把握我能勝?」
「我話還未說完。」
「你打算如何處置許晉辰,和我。」
......
大殿的氣氛陡然變得詭異,人人都沉默著,那層輕薄又危險的面紗被許凌挑開,這是盤旋在每個人心頭,心照不宣的秘密。
李三頃將頭俯得不能再低,與殿中所有奴僕一般驚懼得渾身發顫,但他心中不由得有幾分激動——或許自己的大作馬上就會迎來結局,這怎能不讓人心悅?
少蝶樂呵呵地看了眼蕭小河,又看了眼許凌,她就察覺這二人關係不一般,又不好意思說,如今正好看戲,默默退後了三步,尋了個大好的觀戰位置。
「許晉辰想殉國就殉,我絕不阻攔,想活著就活,只不過一輩子失了自由。你也亦然,不過——」
「不過什麼?」
「你倒還有另一條路。」蕭小河瞥了一眼豎起耳朵的眾人,走到許凌面前,附耳,
「留在我身邊。」
...
臨元初年,燕伐楚。初,燕師鼓行而西,楚未陣而潰,燕大勝,獲其旌旗,俘馘甚眾。楚人震恐。然戰勢遽變,楚夜襲燕營,燕師潰退。當是時,主蕭氏,設伏隘中,楚師輕進,伏發大敗,楚子僅免。蕭氏遂並燕楚,建宣朝,改元更始。諸侯賓服,兵革息,民安其業,天下大治,史稱「宣合一統」。
...
楚,燕之亡不見血流成河,
以十足少的犧牲結束了這一亂世。
宣朝的建立幾近順利,一是穩定了各世家,仍有舊官身處要職,二是蕭小河統領著數十萬大軍,固然有感懷前朝者,相比之下,實是微不足道。
百姓甚至喜聞樂見,結束了連天的戰火,日子越過越好,亂七八糟的賦稅盡數減輕,個個歌頌起蕭小河的好來。
而前朝的蕭小河也處理的井井有條,毫不含糊。
衛少焉告老還鄉,蕭小河並未強留,臨走之際二人見了一面,心中皆是五味雜陳。
「老臣當日見陛下,就知陛下非池中之物,只是未曾想——罷了,天命如此,這天下,陛下可要好好對待,莫要再玩鬧了。」衛少焉苦婆婆心道。
蕭小河暗道自己給衛少焉到底留的是何種印象,面上卻一副獨屬於帝王的沉穩:「朕明白,朕不會負天下百姓的。」
衛少焉走了,帶走了大楚最後一抹殘魂。
蕭小河啟用了女子身份的白菑,官至尚書,統籌戶部,她如此細心之人,做此事再合適不過。
尚書府中布下了酒宴,月兒與塵兒盡來慶祝,那小月兒喝的不省人事,拉著白菑道:「白大人這會兒可不是窮酸書生了,可,斷不要記我當日最快之仇啊!」
「都多少年過去,那一句話你怎還記得。」白菑無奈地將月兒從自己身上扒了下去,邊給蕭塵兒使眼色,蕭塵兒忍著笑意,「月姐姐難得如此高興,由得她吧。」
「......罷了,說說你,你這幾日科舉準備的如何?」
蕭小河登基後第一件大事兒便是改進了科舉制度,許女子也可入京參選,特命蕭塵兒做了主考官,這會兒可把蕭塵兒忙的焦頭爛額。
「光是布置考院就廢了我好大心思,你也知我,舞文弄墨倒是擅長,做旁的,事兒一多就力不從心。幸而有李將軍和周統領幫襯,才不至於出了差錯。」
李尋梅、周柏,皆得了蕭小河重用,除此之外,還有本不願再次出仕的若常柯,再覲見了陛下一面後,奇蹟般地決定留在大宣。
若常柯也不負重託,穩定人心,擁立新政,幫襯良多。
「這次公孫氏兄妹二人也出力良多,我先前覺得燕人儘是鄙薄之輩,實是慚愧。」蕭塵兒感慨道,她起初覺得蕭小河大用前燕之官不過為了穩定局勢,幾日相處下來實是她過於狹隘。
「哪還有什麼燕人楚人,如今人人都是大宣的人,是陛下的臣民。」
月兒忽笑了,雙目迷濛:「有人既做過燕人,又做過楚人,既是宣朝子民,又是陛下的人,這人世真是不枉他走此遭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