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歌聲好聽,人也美。不錯,不錯——」
長慶樓里,歌舞陣陣,幾個濃妝艷抹的女子,依偎在客人的懷裡,勸酒,賠笑。
阿笙唇瓣緊抿。
長慶樓何曾這般烏煙瘴氣過?
「阿笙少爺,您這看也看過了。咱們還是走吧。萬一被東洋人發現您『病』好了,可以出門了,指不定馬上就派人將你『請』去伺候他們呢。」
阿笙不聽勸,方慶遙便只好讓福旺跟著阿笙出來。這會兒,福旺就在小聲地勸著阿笙呢,生怕會被東洋人給發現。
阿笙一瞬不瞬地盯著長慶樓。
長慶樓的燈火還是一如從前,店裡頭的燈還是他親自去挑選,又盯著師傅們安裝好的,這也是長慶樓同過去最大的區別——
符城的長慶樓是沒有裝電燈的。
長慶樓匾額上的三個字是二爺親筆書寫,每個包間的擺設,都有他同薛先生二人的巧思,裡頭更是有他同爹爹還有其他夥計們日日夜夜忙碌的攝影。
如今,長慶樓唯有變化,可內里,已經「爛」透了。
…
出發去霞城的前一晚。
夜已深。
「阿笙,你當真決定要這麼做?」
長慶樓前,謝放手裡頭拿著一個火把,低聲詢問阿笙。
阿笙深深地望著長慶樓,火把的光亮,將他的臉頰照得通紅,也將他的一雙眼睛映得通紅。
許久,阿笙無聲地朝二爺伸出手。
謝放猶豫片刻,終究,還是將手中的火把遞過去。
最後望了一眼長慶樓,阿笙將手中的火把,扔在了地上。
長慶樓的周遭,提前被澆了油。
火把墜落在地的瞬間,燃起沖天火光。
阿笙眼底的兩簇火焰更旺了一些,細看,卻有瑩瑩淚光。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他寧可長慶樓成為灰燼,也絕不將它留給東洋人糟蹋。
謝放挽了挽阿笙的肩,出聲提醒道:「阿笙,我們該走了。」
第347章 山河靜好(大結局)
客船的汽笛聲響起。
繁市的江邊碼頭,人們攜老挈幼,焦急地往甲板方向跑去。生怕慢了,趕不上客船。
有人手中拿著票,艱難地擠到最前面,「讓我們上去!我們買了票的!」
繁市的局勢不穩,每日都有大量市民外逃,火車站被炸,鐵軌尚在搶修,坐船便成了大部分人們的選擇。尤其是以服務著稱的隆升號的票更是一票難求。
「我們,我們也買了票的……一共是,五,五個人。」因一路小跑,以至於有些氣喘吁吁。
「好的,票沒有問題,幾位爺請——」查票的幾個夥計看過船票,清點過人數,確定五個人,一個沒多,一個未少,給予放行,還幫著將客人的行禮拎上船。
也有未買到票,企圖渾水摸魚,混上船的。
夥計的發現了,說一句,「勞駕,煩請看一下您的船票。」
一時找不到?
拿不出?
那對不住了,不管什麼理由,只要沒票,便只能請您下船。也是客客氣氣,不仗勢欺人。
誰能保證一生都不會遭難,誰又能保證,沒有需要個人幫忙的時候,何苦為難人哉?
開船的時間到了,隆升號緩緩地駛離江邊。
阿笙透過出舷窗往外看,甲板上擠了一堆又一堆的人,人們無不高舉著手臂,揮手又揮手,不舍地向船上的人道別。
船上的人此時應該也向岸邊的人用力地揮著手臂吧?
就像是他第一次坐船離開符城,向岸上的爹爹揮手一樣,即便是手臂酸了,也捨不得放下。
兵荒馬亂的年代,離別的船隻隔得豈止是河,是江,是歲月,甚至是生死。
…
「在畫畫?」
謝放走進船艙,瞧見阿笙在低頭畫畫,一副全神貫注地模樣,他笑著走過去,挨著阿笙身邊坐下,手自然地攬在阿笙的腰間,將臉湊過去。
去看阿笙在畫什麼。
此番內遷,無論是隆升紡織還是隆升海運均做了業務上的調整,未來的重心都會向霞城轉移。同在北城一樣,謝放亦遵循了大家的遺願,願意隨他一起內遷的,便一起乘船去往霞城。臨行前,便是去廠里避難的百姓也都做了妥善的安置。
內遷是倉促之舉,上了船便有許多事要商議、處理。謝放方才便是同眾人開會去了,到這會兒才得空。
攬腰的動作有些親昵,阿笙倒是沒躲開,只是下意識地朝後頭的爹爹看了一眼,發現原先同陶叔坐在一起的不知爹爹不見了。
謝放如何能沒注意到他這個小動作?
他笑著道:「方叔不在,他同人下象棋去了。」
心思被說中,阿笙握著畫筆,臉頰微燙,不大好意思地朝二爺笑了笑。
雖說爹爹現在算是已然默認他同二爺的關係,可他心裡知曉,爹爹只是因為太過在意他,才會不得已接受他同二爺的關係,心裡頭到底是有些介懷的,因此在爹爹面前他還是會習慣性地注意一些,顧及爹爹的感受。
此行內遷,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回到繁市,他就是想要在尚未徹底離開之前,用畫筆再描繪一次他眼中的繁市,還有繁市的百姓。
若是等到船隻開遠,屆時,怕是只能依循記憶,或者是畫報才能畫了。
他在內遷之前,曾寫信同雜誌社合作的編輯,表示自己近期可能無法再向雜誌社供稿了。
編輯都表示,待他在繁城安頓好後,可繼續為報社供稿,讓他不必著急,還祝他旅途能夠一帆風順。讓阿笙感激的同時,愈發鞭策自己。
左右在船上時間多,不像那會兒開店那麼忙。在船上多畫一些,如此去了繁市安頓好後,便可直接向報社投稿了。
只希望那時報社以及編輯們依然平安才好…
…
阿笙既是在畫畫,謝放也便不做過多打擾。
他鬆開攬著阿笙的手,好讓他能夠專注畫畫,拿起桌上的一本雜誌,隨意地翻看了起來。
阿笙畫畫向來是十分專心的,只是,難免也有例外的時候。
譬如——
「咕嚕嚕~~~」
今日起得早,吃得早,肚子也便餓得早。這一聲聲動靜,便傳自阿笙的腹中。
謝放放下手中的雜誌,轉過頭,「可是肚子餓了?我去吩咐後廚去給你做一些吃的送過來?想吃什麼?」
阿笙臉頰有些紅,「都,都可以。」
謝放便招手,吩咐船上的夥計,「讓後廚煮一碗鮮蝦豆腐羹、鮮肉水餃,再要一碟栗子糕。」
阿笙忙小聲地道:「我一個人吃不了那麼多。」
謝放:「吃不完我替你分擔些。栗子糕是為方叔點的,他等會兒下完棋,估計也得飢腸轆轆。現在離午飯開放時間尚早,可以吃栗子糕墊墊肚子。」
轉過頭,對夥計道:「去吧。」
「是,二爺。」
夥計領命退下。
等會兒既是要吃東西,阿笙便提前將桌上的畫具給收拾起來。
謝放幫著一塊收拾,「瞧著你這上頭全是美食介紹,可是之前就餓了?怎的不早說?」
嗯?
阿笙順著二爺的目光看去,方才注意到,二爺剛剛看的那本雜誌,是自己早前在舊書攤收的一本美食雜誌。
他收拾行裝的時候無意間翻見了這一本,意外發現上頭竟然有各地的美食介紹,還有一個專欄是專門介紹霞城美食的,便將它給放進行深深攜帶的包里,一同帶上船,正好也能夠打發時間。
只是他上船後倒還沒看過。
雖然阿笙如今會說話了,說話也算是流利,不過這事兒解釋起來還是有些麻煩,他沒信心說那麼一長串話不打磕巴。
想起霞城,倒是令阿笙對霞城產生了好奇,「二爺,都說霞城的人格外嗜辣。二爺,您同薛先生去過霞城,霞城的人是不是當真無辣不歡?」
阿笙同爹爹一樣,都是不太能吃辣的。
只不過他……他想著若是可以,是不是還能在霞城重新再開一家長慶樓。這兩年,他也攢了一些錢,開店的錢應當是夠的。倘若要在霞城開長慶樓,定然要研究一下當地菜色。
他方才翻看的雜誌,便是他從前在一家舊書攤裡頭收的,裡頭有各地美食。
謝放:「確實家家戶戶都無辣不歡。阿笙是擔心去了之後飲食上不習慣?」
不,不是。
他是想……在霞城那邊再重新開一家長慶樓來著。就是不知霞城現如今究竟是個什麼景況,是不是有合適的開店的契機亦不知曉。
還沒有影的事,阿笙也便沒有提及,只是道:「沒,沒有。只是沒去過,有些,好奇。二爺在霞城可曾,嘗過叫你印象深刻的美食?」
「這你可就問錯人了……」
人未至,聲先至。
薛晟笑著走進,「你忘了我同你說過的?南傾在霞城時一心之惦記著你做的菜,那段時日,他吃東西壓根就是應付一下,哪裡能嘗出什麼名堂。再一個,你不是不知曉,他飲食清淡,許多重口的他壓根連筷子都不伸出去。你問他可嘗過什麼美食,等於問一個和尚,可見過什麼美女。」
長慶樓里,歌舞陣陣,幾個濃妝艷抹的女子,依偎在客人的懷裡,勸酒,賠笑。
阿笙唇瓣緊抿。
長慶樓何曾這般烏煙瘴氣過?
「阿笙少爺,您這看也看過了。咱們還是走吧。萬一被東洋人發現您『病』好了,可以出門了,指不定馬上就派人將你『請』去伺候他們呢。」
阿笙不聽勸,方慶遙便只好讓福旺跟著阿笙出來。這會兒,福旺就在小聲地勸著阿笙呢,生怕會被東洋人給發現。
阿笙一瞬不瞬地盯著長慶樓。
長慶樓的燈火還是一如從前,店裡頭的燈還是他親自去挑選,又盯著師傅們安裝好的,這也是長慶樓同過去最大的區別——
符城的長慶樓是沒有裝電燈的。
長慶樓匾額上的三個字是二爺親筆書寫,每個包間的擺設,都有他同薛先生二人的巧思,裡頭更是有他同爹爹還有其他夥計們日日夜夜忙碌的攝影。
如今,長慶樓唯有變化,可內里,已經「爛」透了。
…
出發去霞城的前一晚。
夜已深。
「阿笙,你當真決定要這麼做?」
長慶樓前,謝放手裡頭拿著一個火把,低聲詢問阿笙。
阿笙深深地望著長慶樓,火把的光亮,將他的臉頰照得通紅,也將他的一雙眼睛映得通紅。
許久,阿笙無聲地朝二爺伸出手。
謝放猶豫片刻,終究,還是將手中的火把遞過去。
最後望了一眼長慶樓,阿笙將手中的火把,扔在了地上。
長慶樓的周遭,提前被澆了油。
火把墜落在地的瞬間,燃起沖天火光。
阿笙眼底的兩簇火焰更旺了一些,細看,卻有瑩瑩淚光。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他寧可長慶樓成為灰燼,也絕不將它留給東洋人糟蹋。
謝放挽了挽阿笙的肩,出聲提醒道:「阿笙,我們該走了。」
第347章 山河靜好(大結局)
客船的汽笛聲響起。
繁市的江邊碼頭,人們攜老挈幼,焦急地往甲板方向跑去。生怕慢了,趕不上客船。
有人手中拿著票,艱難地擠到最前面,「讓我們上去!我們買了票的!」
繁市的局勢不穩,每日都有大量市民外逃,火車站被炸,鐵軌尚在搶修,坐船便成了大部分人們的選擇。尤其是以服務著稱的隆升號的票更是一票難求。
「我們,我們也買了票的……一共是,五,五個人。」因一路小跑,以至於有些氣喘吁吁。
「好的,票沒有問題,幾位爺請——」查票的幾個夥計看過船票,清點過人數,確定五個人,一個沒多,一個未少,給予放行,還幫著將客人的行禮拎上船。
也有未買到票,企圖渾水摸魚,混上船的。
夥計的發現了,說一句,「勞駕,煩請看一下您的船票。」
一時找不到?
拿不出?
那對不住了,不管什麼理由,只要沒票,便只能請您下船。也是客客氣氣,不仗勢欺人。
誰能保證一生都不會遭難,誰又能保證,沒有需要個人幫忙的時候,何苦為難人哉?
開船的時間到了,隆升號緩緩地駛離江邊。
阿笙透過出舷窗往外看,甲板上擠了一堆又一堆的人,人們無不高舉著手臂,揮手又揮手,不舍地向船上的人道別。
船上的人此時應該也向岸邊的人用力地揮著手臂吧?
就像是他第一次坐船離開符城,向岸上的爹爹揮手一樣,即便是手臂酸了,也捨不得放下。
兵荒馬亂的年代,離別的船隻隔得豈止是河,是江,是歲月,甚至是生死。
…
「在畫畫?」
謝放走進船艙,瞧見阿笙在低頭畫畫,一副全神貫注地模樣,他笑著走過去,挨著阿笙身邊坐下,手自然地攬在阿笙的腰間,將臉湊過去。
去看阿笙在畫什麼。
此番內遷,無論是隆升紡織還是隆升海運均做了業務上的調整,未來的重心都會向霞城轉移。同在北城一樣,謝放亦遵循了大家的遺願,願意隨他一起內遷的,便一起乘船去往霞城。臨行前,便是去廠里避難的百姓也都做了妥善的安置。
內遷是倉促之舉,上了船便有許多事要商議、處理。謝放方才便是同眾人開會去了,到這會兒才得空。
攬腰的動作有些親昵,阿笙倒是沒躲開,只是下意識地朝後頭的爹爹看了一眼,發現原先同陶叔坐在一起的不知爹爹不見了。
謝放如何能沒注意到他這個小動作?
他笑著道:「方叔不在,他同人下象棋去了。」
心思被說中,阿笙握著畫筆,臉頰微燙,不大好意思地朝二爺笑了笑。
雖說爹爹現在算是已然默認他同二爺的關係,可他心裡知曉,爹爹只是因為太過在意他,才會不得已接受他同二爺的關係,心裡頭到底是有些介懷的,因此在爹爹面前他還是會習慣性地注意一些,顧及爹爹的感受。
此行內遷,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回到繁市,他就是想要在尚未徹底離開之前,用畫筆再描繪一次他眼中的繁市,還有繁市的百姓。
若是等到船隻開遠,屆時,怕是只能依循記憶,或者是畫報才能畫了。
他在內遷之前,曾寫信同雜誌社合作的編輯,表示自己近期可能無法再向雜誌社供稿了。
編輯都表示,待他在繁城安頓好後,可繼續為報社供稿,讓他不必著急,還祝他旅途能夠一帆風順。讓阿笙感激的同時,愈發鞭策自己。
左右在船上時間多,不像那會兒開店那麼忙。在船上多畫一些,如此去了繁市安頓好後,便可直接向報社投稿了。
只希望那時報社以及編輯們依然平安才好…
…
阿笙既是在畫畫,謝放也便不做過多打擾。
他鬆開攬著阿笙的手,好讓他能夠專注畫畫,拿起桌上的一本雜誌,隨意地翻看了起來。
阿笙畫畫向來是十分專心的,只是,難免也有例外的時候。
譬如——
「咕嚕嚕~~~」
今日起得早,吃得早,肚子也便餓得早。這一聲聲動靜,便傳自阿笙的腹中。
謝放放下手中的雜誌,轉過頭,「可是肚子餓了?我去吩咐後廚去給你做一些吃的送過來?想吃什麼?」
阿笙臉頰有些紅,「都,都可以。」
謝放便招手,吩咐船上的夥計,「讓後廚煮一碗鮮蝦豆腐羹、鮮肉水餃,再要一碟栗子糕。」
阿笙忙小聲地道:「我一個人吃不了那麼多。」
謝放:「吃不完我替你分擔些。栗子糕是為方叔點的,他等會兒下完棋,估計也得飢腸轆轆。現在離午飯開放時間尚早,可以吃栗子糕墊墊肚子。」
轉過頭,對夥計道:「去吧。」
「是,二爺。」
夥計領命退下。
等會兒既是要吃東西,阿笙便提前將桌上的畫具給收拾起來。
謝放幫著一塊收拾,「瞧著你這上頭全是美食介紹,可是之前就餓了?怎的不早說?」
嗯?
阿笙順著二爺的目光看去,方才注意到,二爺剛剛看的那本雜誌,是自己早前在舊書攤收的一本美食雜誌。
他收拾行裝的時候無意間翻見了這一本,意外發現上頭竟然有各地的美食介紹,還有一個專欄是專門介紹霞城美食的,便將它給放進行深深攜帶的包里,一同帶上船,正好也能夠打發時間。
只是他上船後倒還沒看過。
雖然阿笙如今會說話了,說話也算是流利,不過這事兒解釋起來還是有些麻煩,他沒信心說那麼一長串話不打磕巴。
想起霞城,倒是令阿笙對霞城產生了好奇,「二爺,都說霞城的人格外嗜辣。二爺,您同薛先生去過霞城,霞城的人是不是當真無辣不歡?」
阿笙同爹爹一樣,都是不太能吃辣的。
只不過他……他想著若是可以,是不是還能在霞城重新再開一家長慶樓。這兩年,他也攢了一些錢,開店的錢應當是夠的。倘若要在霞城開長慶樓,定然要研究一下當地菜色。
他方才翻看的雜誌,便是他從前在一家舊書攤裡頭收的,裡頭有各地美食。
謝放:「確實家家戶戶都無辣不歡。阿笙是擔心去了之後飲食上不習慣?」
不,不是。
他是想……在霞城那邊再重新開一家長慶樓來著。就是不知霞城現如今究竟是個什麼景況,是不是有合適的開店的契機亦不知曉。
還沒有影的事,阿笙也便沒有提及,只是道:「沒,沒有。只是沒去過,有些,好奇。二爺在霞城可曾,嘗過叫你印象深刻的美食?」
「這你可就問錯人了……」
人未至,聲先至。
薛晟笑著走進,「你忘了我同你說過的?南傾在霞城時一心之惦記著你做的菜,那段時日,他吃東西壓根就是應付一下,哪裡能嘗出什麼名堂。再一個,你不是不知曉,他飲食清淡,許多重口的他壓根連筷子都不伸出去。你問他可嘗過什麼美食,等於問一個和尚,可見過什麼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