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知曉衛覬中了絕嗣毒的陳相公徹底「明白」了他為何選中蕭景姝——若沒有今日這一出,她看起來確實能坐一坐後位的。
「幸得佳人相助,如今解毒之法已有眉目。」衛覬注視著蕭景姝毫無陰霾的眼睛,「然未曾想,七娘外家並非尋常苗人,而是當任大巫。素聞巫族崇敬女子,無外嫁女之說,婚俗更是與大晉不同。是以想問,七娘如今可還願嫁?」
明明心知肚明是這些都假的,也知曉這樁婚事必然成不了,可他卻說的如此情真,仿佛她真對他有恩情,是以他願意將抉擇之權交到她手中。
……真是怪體面,也怪無趣的。
蕭景姝心中輕嘆一聲,面上卻擺出恭謹神色,配合著他將這場戲演下去。
「能為陛下效犬馬之勞,得陛下垂青,是臣女之幸。」她平靜道,「為陛下解毒時,臣女曾覺自身醫術綿薄,生出過遠赴苗疆、精心鑽研之念,怎奈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先,婚約已成佳期已定,只能將所思所念深埋心底。」
「今日陛下再問,臣女不敢隱瞞所想。」蕭景姝俯身跪拜,「臣女自忖生性散漫,德不配位,蒙陛下錯愛,望陛下再覓良人,以結佳緣。」
她的額頭觸碰到了冰涼的地磚上,輕微的一聲響。蕭成安見狀也跪了下去:「臣疏於教養,以致小女性情頑劣,還望陛下恕罪。」
再覓佳人麼?
衛覬意興闌珊地想,蕭景妍是個頗有能耐的女郎,適合長久合作。若日後自己起了再覓佳人的意思,一是她不幸早亡,二是自己要扶持他人與她抗衡,三是自己陷進了溫柔鄉。
哪個緣由聽起來都很糟心,是以還是不要有再覓佳人的機會為好。
「壽康,先帶七娘與大巫去偏殿好好敘舊,再宣鴻臚寺卿過來妥善安置。」衛覬吩咐道,「兩位愛卿留下議事。」
陳相公道:「既婚事作廢,只需將幾日大典上的立後事宜減去便是,倒算不得麻煩,只是陛下需儘早再擇立後人選。」
陛下年紀也不小了,得趕緊成親綿延後嗣了!
「這倒不必。」衛覬似笑非笑地看著蕭成安,「蕭愛卿家中,不正巧還有一個適齡的二侄女麼?」
蕭成安心知肚明他們蕭氏為二娘造勢弄出來的動靜恐怕已惹了衛覬不滿,自己的仕途怕是也不會更進一步,但這些若能換二娘一個實權皇后之位,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是以他冷靜道:「是。」
陳相公沉默了。
此時此刻,再意識不到這一切是早就安排好的他就可以直接致仕了。他也知曉蕭二娘子的為人行事,平心而論,她的確要比七娘子更合適一些。
——但他還是恨啊!陛下您就不能事先給老臣一些暗示好早早籌備麼?大典只剩五日時換人,這五日他怕是不用睡了!
靜默之際,議事堂外傳來了蕭景姝興致勃勃的清越嗓音:「兵部有一位巫嬰姊姊也出身巫族,我已將她視為親姊姊了,表哥你可認識她?」
「還有我這條蛇蠱,表哥看著眼熟麼?這可是……」她輕咳了幾聲,「這可是阿娘留給我的!聽她說若她當年未出苗疆,是能憑此爭一爭大巫之位的,表哥你看我有爭大巫的資質沒有?」
陳相公精神振奮了一下,用眼神示意一旁的一君一臣——此舉聽著大有可為啊!這些異族雖以屬地自稱,但到底沒多少臣服之心。若做主的人身上有大晉血統可就不一樣了!
但不知為何,沒有一個人回應他的目光。
陳相公悻悻收回目光繼續豎耳傾聽,那巫緒終於有了動靜,回了一句簡短的、聽起來有些兇惡的苗語。
怎麼聽著像在罵人?
不過他很快打消了心中疑慮,因為蕭景姝回復的口吻仍舊輕快,只是同樣是他聽不懂的詞句。人聲漸漸遠去,幾人回神,繼續商議大典事宜。
……
「他一個土生土長的巫族人,罵人居然比不上我,鼻子險些都氣歪了。」蕭景姝穿著軟底繡鞋的雙腳微微晃動,時不時擦過蕭不言的小腿,「他不會一怒之下給你找什麼麻煩罷?」
蕭不言很受用她的關心,雖然這關心不算太誠懇:「不會,你隨意折騰也無所謂。」
蕭景姝道:「那就好,待大典過後我和阿嬰再找機會打他幾頓。」
話音方落,窗外街上傳來百姓的驚呼:「哪裡飛來的白雉!」
「有鳳來儀,祥瑞之兆啊!」
蕭景姝終於意識到出宮後他讓人接自己來望仙樓不只是為了用膳,而是還安排了別的戲碼。
她走到窗邊,看到兩隻白羽野雞撲稜稜飛過眾人頭頂,徑直撞進了一架馬車中。
下一瞬,身著四品大員朱衣的蕭景妍從馬車裡走了出來。兩隻身形不大的白雉一隻落在她肩頭,一隻站在她小臂上,乖巧無比地梳著羽毛,倒真有幾分祥瑞之鳥的模樣。
兩個氣喘吁吁追在白雉身後的青衣官員見狀,快步上前作揖行禮:「這是先前嶺南進宮的祥瑞,一直養在司天監,今日不知為何飛了出來,還望大人莫要計較。」
百姓里突然有人插嘴:「說不準就是飛出來迎這位大人的!大人有大量,有啥可計較的,這是吉兆呀!」
蕭景妍未發一言,只將兩隻在她手中格外乖順的白雉送回了籠子。
待馬車離開後,人群中的議論聲逐漸嘈雜了起來:「看方才那馬車上的標記,可是琅琊蕭氏?」
「話說起來,陛下就是與蕭氏女定的婚約罷?不知是不是方才這位大人……」
蕭景姝豎起耳朵聽了半晌,發覺長安城百姓竟不知先前與衛覬有婚約的是蕭府七娘子,知曉蕭景妍入宮之事已成了大半。
這下是徹底沒有什麼絆腳的大事了。不過以免礙衛覬的眼,待見過老師打過巫緒之後,她還是離開長安城避避風頭為好。至於去哪裡……
她轉頭問蕭不言:「你什麼時候回侯府?」
蕭不言正在搖鈴鐺命人傳菜,聞言道:「你什麼時候同我走我便什麼時候回。」
「聽上去你倒是不怎麼著急。」蕭景姝鬱悶道,「不是要籌備戰事麼?」
蕭不言稀鬆平常道:「我將大部分事交給劉昂與秦山他們了。」
於是蕭景姝想起方才在宮中陳相公那副操勞過度心如死灰的模樣,不是很有良心的笑了一下:「你也不怕他們抱怨你。」
「抱怨什麼?」蕭不言道,「日後萬事都要他們自己來做,還是早日適應為妙。」
這話中透出的打算如此鮮明,蕭景姝錯愕極了:「你怕不是打算打完仗辭官罷?」
蕭不言看起來很奇怪她的錯愕從何而來:「自然。我本就無意於仕途,更何況……」
他平靜道:「我總要長長久久陪著你身邊的。」
雅間門被叩響,蕭不言起身去開門,蕭景姝別過臉,再次看向窗外喧囂人世,車水馬龍。
暖風撲面而來,夾著外頭小攤上爐餅被烤熟的麥香。蕭景姝想起在汴州時,自己允諾他得閒時便陪他,他忙碌時便去找別人玩。
未曾想,他竟想直接「一勞永逸」了。
午膳已經擺好,勾出人轆轆的飢腸來。她關窗落座,手中的筷子在白瓷碗中的米飯上戳出一個個洞,低聲道:「……日後想甩你都甩不掉了。」
「是啊。」蕭不言笑了一下,「日後所有精力都能拿來對付你了。」
次日,在多方推波助瀾下,准皇后乃蕭氏二娘子之事已傳遍了整個京城,還夾雜著些許苗疆大巫尋親尋到了蕭氏七娘子身上的傳聞。
不過相較蕭氏這兩位年輕女郎,長安城的百姓顯然對另一位已經聽了其數年傳聞的女子更感興趣。
辛隨等人班師回朝了。
她並未坐車,而是騎馬走在隊伍最前方,趙奉節、辛渡則緊隨其後。
夾道相迎的百姓竟未生出什麼喧譁之聲,只沉默地望著兩鬢斑白、氣度從容的辛隨。
同河南道、山南道、淮南道及江南道等對女子做官參軍還有些排斥的地方相比,隴右、關內、河東等經了二十幾年戰亂之地的百姓反而對此頗為贊同。
越是戰亂之時,人們就越嚮往安穩之時、安穩之所。是以長安城中的許多人都從長輩口中知曉,在隆慶帝之前,天盛、乾寧兩位女帝當政時,大晉從未有過這樣大的戰亂。而在戰亂興起後,整個大晉唯一一處安穩之地便是女人當家的劍南。
這城中甚至有不少人曾經試圖去劍南生活,可怎奈重重山巒相隔路途艱險,鮮少有人得入桃源。待戰亂平息,日子終於過得平穩有聲色後,不少人還將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
「如今我們這裡,比之劍南應當也不差了罷?」
百姓們心想,活在桃源中的人,為何要走出桃源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幸得佳人相助,如今解毒之法已有眉目。」衛覬注視著蕭景姝毫無陰霾的眼睛,「然未曾想,七娘外家並非尋常苗人,而是當任大巫。素聞巫族崇敬女子,無外嫁女之說,婚俗更是與大晉不同。是以想問,七娘如今可還願嫁?」
明明心知肚明是這些都假的,也知曉這樁婚事必然成不了,可他卻說的如此情真,仿佛她真對他有恩情,是以他願意將抉擇之權交到她手中。
……真是怪體面,也怪無趣的。
蕭景姝心中輕嘆一聲,面上卻擺出恭謹神色,配合著他將這場戲演下去。
「能為陛下效犬馬之勞,得陛下垂青,是臣女之幸。」她平靜道,「為陛下解毒時,臣女曾覺自身醫術綿薄,生出過遠赴苗疆、精心鑽研之念,怎奈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先,婚約已成佳期已定,只能將所思所念深埋心底。」
「今日陛下再問,臣女不敢隱瞞所想。」蕭景姝俯身跪拜,「臣女自忖生性散漫,德不配位,蒙陛下錯愛,望陛下再覓良人,以結佳緣。」
她的額頭觸碰到了冰涼的地磚上,輕微的一聲響。蕭成安見狀也跪了下去:「臣疏於教養,以致小女性情頑劣,還望陛下恕罪。」
再覓佳人麼?
衛覬意興闌珊地想,蕭景妍是個頗有能耐的女郎,適合長久合作。若日後自己起了再覓佳人的意思,一是她不幸早亡,二是自己要扶持他人與她抗衡,三是自己陷進了溫柔鄉。
哪個緣由聽起來都很糟心,是以還是不要有再覓佳人的機會為好。
「壽康,先帶七娘與大巫去偏殿好好敘舊,再宣鴻臚寺卿過來妥善安置。」衛覬吩咐道,「兩位愛卿留下議事。」
陳相公道:「既婚事作廢,只需將幾日大典上的立後事宜減去便是,倒算不得麻煩,只是陛下需儘早再擇立後人選。」
陛下年紀也不小了,得趕緊成親綿延後嗣了!
「這倒不必。」衛覬似笑非笑地看著蕭成安,「蕭愛卿家中,不正巧還有一個適齡的二侄女麼?」
蕭成安心知肚明他們蕭氏為二娘造勢弄出來的動靜恐怕已惹了衛覬不滿,自己的仕途怕是也不會更進一步,但這些若能換二娘一個實權皇后之位,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是以他冷靜道:「是。」
陳相公沉默了。
此時此刻,再意識不到這一切是早就安排好的他就可以直接致仕了。他也知曉蕭二娘子的為人行事,平心而論,她的確要比七娘子更合適一些。
——但他還是恨啊!陛下您就不能事先給老臣一些暗示好早早籌備麼?大典只剩五日時換人,這五日他怕是不用睡了!
靜默之際,議事堂外傳來了蕭景姝興致勃勃的清越嗓音:「兵部有一位巫嬰姊姊也出身巫族,我已將她視為親姊姊了,表哥你可認識她?」
「還有我這條蛇蠱,表哥看著眼熟麼?這可是……」她輕咳了幾聲,「這可是阿娘留給我的!聽她說若她當年未出苗疆,是能憑此爭一爭大巫之位的,表哥你看我有爭大巫的資質沒有?」
陳相公精神振奮了一下,用眼神示意一旁的一君一臣——此舉聽著大有可為啊!這些異族雖以屬地自稱,但到底沒多少臣服之心。若做主的人身上有大晉血統可就不一樣了!
但不知為何,沒有一個人回應他的目光。
陳相公悻悻收回目光繼續豎耳傾聽,那巫緒終於有了動靜,回了一句簡短的、聽起來有些兇惡的苗語。
怎麼聽著像在罵人?
不過他很快打消了心中疑慮,因為蕭景姝回復的口吻仍舊輕快,只是同樣是他聽不懂的詞句。人聲漸漸遠去,幾人回神,繼續商議大典事宜。
……
「他一個土生土長的巫族人,罵人居然比不上我,鼻子險些都氣歪了。」蕭景姝穿著軟底繡鞋的雙腳微微晃動,時不時擦過蕭不言的小腿,「他不會一怒之下給你找什麼麻煩罷?」
蕭不言很受用她的關心,雖然這關心不算太誠懇:「不會,你隨意折騰也無所謂。」
蕭景姝道:「那就好,待大典過後我和阿嬰再找機會打他幾頓。」
話音方落,窗外街上傳來百姓的驚呼:「哪裡飛來的白雉!」
「有鳳來儀,祥瑞之兆啊!」
蕭景姝終於意識到出宮後他讓人接自己來望仙樓不只是為了用膳,而是還安排了別的戲碼。
她走到窗邊,看到兩隻白羽野雞撲稜稜飛過眾人頭頂,徑直撞進了一架馬車中。
下一瞬,身著四品大員朱衣的蕭景妍從馬車裡走了出來。兩隻身形不大的白雉一隻落在她肩頭,一隻站在她小臂上,乖巧無比地梳著羽毛,倒真有幾分祥瑞之鳥的模樣。
兩個氣喘吁吁追在白雉身後的青衣官員見狀,快步上前作揖行禮:「這是先前嶺南進宮的祥瑞,一直養在司天監,今日不知為何飛了出來,還望大人莫要計較。」
百姓里突然有人插嘴:「說不準就是飛出來迎這位大人的!大人有大量,有啥可計較的,這是吉兆呀!」
蕭景妍未發一言,只將兩隻在她手中格外乖順的白雉送回了籠子。
待馬車離開後,人群中的議論聲逐漸嘈雜了起來:「看方才那馬車上的標記,可是琅琊蕭氏?」
「話說起來,陛下就是與蕭氏女定的婚約罷?不知是不是方才這位大人……」
蕭景姝豎起耳朵聽了半晌,發覺長安城百姓竟不知先前與衛覬有婚約的是蕭府七娘子,知曉蕭景妍入宮之事已成了大半。
這下是徹底沒有什麼絆腳的大事了。不過以免礙衛覬的眼,待見過老師打過巫緒之後,她還是離開長安城避避風頭為好。至於去哪裡……
她轉頭問蕭不言:「你什麼時候回侯府?」
蕭不言正在搖鈴鐺命人傳菜,聞言道:「你什麼時候同我走我便什麼時候回。」
「聽上去你倒是不怎麼著急。」蕭景姝鬱悶道,「不是要籌備戰事麼?」
蕭不言稀鬆平常道:「我將大部分事交給劉昂與秦山他們了。」
於是蕭景姝想起方才在宮中陳相公那副操勞過度心如死灰的模樣,不是很有良心的笑了一下:「你也不怕他們抱怨你。」
「抱怨什麼?」蕭不言道,「日後萬事都要他們自己來做,還是早日適應為妙。」
這話中透出的打算如此鮮明,蕭景姝錯愕極了:「你怕不是打算打完仗辭官罷?」
蕭不言看起來很奇怪她的錯愕從何而來:「自然。我本就無意於仕途,更何況……」
他平靜道:「我總要長長久久陪著你身邊的。」
雅間門被叩響,蕭不言起身去開門,蕭景姝別過臉,再次看向窗外喧囂人世,車水馬龍。
暖風撲面而來,夾著外頭小攤上爐餅被烤熟的麥香。蕭景姝想起在汴州時,自己允諾他得閒時便陪他,他忙碌時便去找別人玩。
未曾想,他竟想直接「一勞永逸」了。
午膳已經擺好,勾出人轆轆的飢腸來。她關窗落座,手中的筷子在白瓷碗中的米飯上戳出一個個洞,低聲道:「……日後想甩你都甩不掉了。」
「是啊。」蕭不言笑了一下,「日後所有精力都能拿來對付你了。」
次日,在多方推波助瀾下,准皇后乃蕭氏二娘子之事已傳遍了整個京城,還夾雜著些許苗疆大巫尋親尋到了蕭氏七娘子身上的傳聞。
不過相較蕭氏這兩位年輕女郎,長安城的百姓顯然對另一位已經聽了其數年傳聞的女子更感興趣。
辛隨等人班師回朝了。
她並未坐車,而是騎馬走在隊伍最前方,趙奉節、辛渡則緊隨其後。
夾道相迎的百姓竟未生出什麼喧譁之聲,只沉默地望著兩鬢斑白、氣度從容的辛隨。
同河南道、山南道、淮南道及江南道等對女子做官參軍還有些排斥的地方相比,隴右、關內、河東等經了二十幾年戰亂之地的百姓反而對此頗為贊同。
越是戰亂之時,人們就越嚮往安穩之時、安穩之所。是以長安城中的許多人都從長輩口中知曉,在隆慶帝之前,天盛、乾寧兩位女帝當政時,大晉從未有過這樣大的戰亂。而在戰亂興起後,整個大晉唯一一處安穩之地便是女人當家的劍南。
這城中甚至有不少人曾經試圖去劍南生活,可怎奈重重山巒相隔路途艱險,鮮少有人得入桃源。待戰亂平息,日子終於過得平穩有聲色後,不少人還將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
「如今我們這裡,比之劍南應當也不差了罷?」
百姓們心想,活在桃源中的人,為何要走出桃源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