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代帝王會被情愛和孩子束縛,對他百依百順。

  下一任帝王,將是他的親骨肉!

  這光明正大的誘惑,叫他如何不心動?

  這魚餌,叫他如何不吃?

  36

  在楚榭相助下,七皇子之事中我的那點痕跡都被抹除,全部推給了楊順。

  明面上,楚榭仍舊是因七皇子之死而備受打擊,重病休養的能臣。

  而我仍舊是對京城之事一無所知,忙完了庸州之事往回趕的五皇子。

  京中風雲變幻,因為七皇子的死,身為楊順表兄的太子和二皇子都遭到了皇帝的厭棄。

  楊順被賜死,承恩公滿門流放,太子儲君之位被廢。

  七皇子是幼子,皇帝一直以來多為偏寵。

  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皇帝一氣之下,打仗時留下的舊傷也崩裂了。

  我剛回到京城,便有人彈劾我,說我在庸州只知玩樂,辦什麼賞珠會,勞民傷財。

  庸州豪族在朝中的人脈上奏反駁,說五皇子賞珠會所賺錢糧皆用來安置流民,若是如此還算勞民傷財,卻不知賢德之人該當如何了。

  皇帝擺擺手,說:

  「小五此行庸州,事無巨細,皆私下稟報了朕,未曾擅專。

  「賞珠會賺取了錢糧幾何,安置多少災民,多少流民重蓋屋舍,多少土地重新開荒,樁樁件件都登記在冊,不曾有遺漏的。」

  聽了皇帝的回護之意,有眼色的都偃旗息鼓,不再揪著我不放了。

  他們不知,皇帝護著我,只是因為我讓了一分養珠的利潤出來,充給皇帝的私庫罷了。

  庸州太守愧對皇恩,留書求聖人照看他孫女裴直,自戕而死,死後家財抄沒,盡數充公。

  裴直獻帳冊有功,拼死以護百姓,忠勇無雙,值得嘉獎。

  在我的活動下,裴直仍舊在庸州任戶曹。

  這次卻是有朝廷任命,有印有俸祿有造冊,實實在在的官吏了。

  37

  回京之後,楚榭總有意無意出現在我面前。

  他私底下與我一同登山賞景,給我洗手做湯,為我蒔花制香,贈我香囊玉佩。

  我慢慢對他動心,羞澀,流露懵懂,照嬈娘說的那般,對他展露「剛強外表下的那點脆弱」。

  夜裡嬈娘在小榻上悄聲問我,楚榭大人如何?可知情識趣?可侍候得我高興?

  又說,他性子那麼厲害,不太饒人,也不知會不會委屈了殿下。

  我忍不住笑了。

  「他再厲害,也不是什麼聖賢,不過是個男人罷了。」

  嬈娘不解,「男人又如何?」

  「女子更容易審視自己,男子更容易原諒自己。女人攬鏡自照,往往覺得自己渺小。男人攬鏡自照,卻經常覺得自己高大。

  「人的身軀對螞蟻來說很大,所以人不會費盡心思去辨認每一隻螞蟻的長相,更不會揣摩螞蟻的心思。現在我在他心裡,就是這樣一隻螞蟻。」

  自發現我女子身份那天起,楚榭眼中的我便矮小起來了。

  他不再平視我,只肯說些糊弄我的話,低頭向我投來施捨的一瞥。

  仿佛我的性子隨著身份轉換,已然變得柔軟、無害而易騙。

  曾經他吃過的虧,咽下的惡氣,也都不必再去計較了。

  因為我這個對手已經在一件事上永永遠遠輸給他了——我是個女子。

  「噢,那我懂了。」

  嬈娘恍然,也笑道:

  「眼神不好使,把虎豹當螞蟻,可是會被吃光的。」

  那之後,不知楚榭如何說動了長輩,楚家的勢力開始不著痕跡地幫我。

  我故作不知,有楚家一脈的人上門投靠也語焉不詳,從未承當過什麼。

  嬈娘問我,楚家的人既然送上門來,要不要順勢加以利用。

  我卻一口回絕,只說不行。

  並再三叮囑她,楚氏行事,我們不能過問分毫。

  兩邊的人也儘量涇渭分明一些,不要互相摻和。

  嬈娘問為什麼,我只說,等等你就懂了。

  38

  自從老七死後,皇帝舊傷反反覆覆,多年未曾痊癒。

  今年天冷,他又生了一場大病。

  他把幾個皇子叫進宮,問我們,歷朝歷代,開國之君都想著萬世綿延,卻未見有國祚永續的。如今我們章家天下,能千秋萬代否?

  大皇子率先出列,對皇帝說:「定然是能的,天佑我章氏,只要父皇早日康復,又何止千秋萬代呢?」

  皇帝笑了笑,什麼都沒說。

  二皇子說,天下雖然一統,外敵卻虎視眈眈。聽聞草原那邊東鹿部落新任首領悍勇無匹,等將其他部落攻下,一統草原,多半就要向我們動手了。如果不選出一個能征善戰的繼任者,後面不好說。

  皇帝點點頭,又讓三皇子說。

  三皇子如今一心和二皇子唱反調,立即意有所指道,如今我章氏江山看似穩固,但若是讓那等只知窮兵黷武的不肖子孫掌了權,勞民傷財,百姓敢怒不敢言,日後出些災禍也未可知。

  到了我,我想了想,問道:

  「父皇,孩兒以前沒想過這個,如今卻覺得奇怪,為何歷朝歷代,都沒有長盛不衰的朝代呢?」

  皇帝饒有興趣地看著我:

  「是啊,為何沒有呢?」

  我掰著指頭數了數:

  「孩兒自幼沒有老師教導,回京後只翻看過些史書。但縱觀史書,卻能發現,凡是上個朝代犯過的錯,下個朝代多半不會再犯,但又會亡於新的過錯。

  「這一朝亡於分封,下一朝便要削藩了。

  「但是削了宗室,朝廷總要用人。讓人辦事,不能不分些權柄出去,這就將外戚抬起來了。

  「這個朝代亡於外戚,下個朝代便防著外戚,只是外戚勢弱,世家又威風起來了。

  「這個朝代亡於世家,下個朝代便提防世家,天長日久,寒門武將又變得不可一世。

  「想來若是削了寒門武將,抬了文臣,興許文臣又成心腹大患。

  「可若壓了文臣,去抬商賈,誰又能知道日後不是滅國之禍呢?」

  我的幾個兄弟面色各異,皇帝卻起了興致,讓我繼續說。

  「今夏,兒臣在院裡納涼,卻見一棵小樹枯死,侍從說,是因蟬蟲太多,聚眾產卵的緣故。

  「樹有根須,蟬卻沒有。蟬無法紮根土地而活,更無法惠澤其他生靈,只能從樹里掠奪汁液餵養自己。

  「宗室,外戚,宦官,世家,寒門,文臣,武將,商賈……他們並無不同,都是蟬。這些個蟬兒,只能從國家、從黎民百姓這棵樹上身上掠取糧食。每個王朝的覆滅,蓋因某隻蟬長得太大。大蟬從樹里掠取的汁液過多,樹便要枯死。樹木四分五裂,於是蟬都沒了食物,只能互相殘殺吞食。

  「但若是沒了蟬,或是蟬過於孱弱,其他樹上的蟬就要來吃這棵樹,其他樹也要來絞死這棵樹,占據土地。

  「因此,兒臣認為,想要讓國祚永續,千秋萬代,便萬萬不能讓任何一隻蟬過大,也不能讓蟬過小。樹供養蟬多有不易,蟬更要愛之,養之。聽聞世上有些蟬,會搶掠其他樹,用以供養自己的樹,大約也是有用的。

  「不然,樹便會像其他朝代那般,建朝之初如春分,國力抽條生長。而後幾代如夏時碩茂,一時繁盛至極。等入了秋,國力如枯葉,但尚可支撐一二。最後尾大不掉,積重難返,天地濁氣充盈,江山分崩離析。

  「有些人愛說,若末代皇帝不做什麼,或者做什麼,便能避免覆國之險。

  「兒臣卻覺著,那朝代氣數已盡,沒了這件事,也總有另一件事壓垮河山。」

  聽了我的話,皇帝放下藥湯,竟咳嗽起來。

  我連忙上前侍候他服藥,他問了我幾個問題,我都一一答了。

  我那幾個兄弟看我的眼神愈發不悅,皇帝仿佛想起了什麼,轉頭問二皇子:

  「方才你說,草原東鹿部落新首領不得不防,若是讓你對付她,你會如何做?」

  二皇子道:「兒臣願為中軍將,領二十萬大軍前往。」

  皇帝笑罵:

  「就你那點本事!往日你去打仗,哪次不是郭、許他們幾個老傢伙幫你?」

  又看向我:

  「老五,你來說說。」

  我思忖片刻,回道:

  「東鹿部落新任首領是老首領的侄女,並非親生女。聽聞那老首領還有一親生女兒,落敗後多有不甘,在當地也有些威望。

  「兒臣想著,不妨暗中派人運些糧食財帛前往,扶植另一個親生女,藉助她的名義在當地拉攏與新首領利益不合之輩。

  「新王上位必定拉拔自己人,往日貴族沒了優待,心中記恨,為了維持好日子,自然會去投奔王女。王女是親生女,天然占了大義。

  「聽聞當地還信仰幾個本土神,可找些熟悉神典的僧人道士之流,為那幾個神編造新的典故經書,收買他們本族的潑皮無賴騙子去宣講。<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