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半夜翻牆回養心殿,被盛淺予逮了個正著。
「去哪兒了。」
安釗支支吾吾。
他不說,她也知曉。
盛淺予嘆氣,「你沒事總找安大學士麻煩幹嘛。」
「我是奈何不了他,最多酸幾句……你是不是嫌我了?」
「那倒沒有。」
「你就有!我就知道當年除了救命之恩,你對我沒其他感情……」
盛淺予又是一頓好哄,就是不提情愛。她又沒那玩意兒,提了不是騙人,給人希望嗎?
安釗也知她性子,只是表面找找茬,榻上要狠些,多感受感受她的體溫,貼近這個沒心沒肺的女人罷了。
第234章 番外之盛夫人(1)
盛夫人原姓孔,名鈺。
未出嫁前,孔鈺的思想一直局限於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是魏國所有女子的想法,男子才是她們的依靠,男子才是她們的天。
當然,也包括這名男子無論是誰。
她與盛家皆是落魄一族,還算門當戶對,出嫁後便與娘家鮮少往來了,尤其是生兒育女了。
兒子盛時彥身子打小不好,被其祖母養在膝下,她接觸得少,好幾次見著,那孩子都與自己不親近,她想著要不和盛德昌再生一個?
誰曾想生下庶女後,盛德昌身子就不行了,所以她目光不得不再放到時彥身上。
她多次想插手,都被婆母給擋了回來,讓她實在氣不過,好幾次夜裡抽泣。
她想著,要麼將目光放在女兒身上?兒子註定沒作為了,但女兒打小的美人胚子,膚白如玉,冰清玉潔,若是能嫁個好夫家,以後也好幫襯時彥。
當她灌輸給小女兒一些未來嫁了人,要仰仗兄長,對娘家兄長好些,受了欺負兄長才會幫著出頭等等思想。
小女兒就反問:「娘親,何為欺負?」
孔鈺想了想,在夫家受欺負,不就那些腌臢事嗎?
她回:「夫君不愛,婆母磋磨。」
小女兒問:「那為何不和離。」
她瞬間沉了臉色。
她思想中沒有和離的說法,那都是大逆不道的!女子成親,不是過一輩子嗎?
說好聽點是和離,說難聽是被夫家厭棄,她怎麼可能讓小女兒繼續有這樣的想法?!
她罰小女兒跪祠堂。
三天三夜後,嬤嬤才焦急地來稟報,小女兒暈倒了。
時彥最近鬧脾氣不肯吃東西,她注意力都放在時彥身上,哪裡還記得小女兒受罰一事?
不過,那也是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
她從不覺得自己哪裡有錯,既然沒錯,那便是下人無用。
她當場訓斥起嬤嬤來:「她們不敢來提醒我,你也不敢嗎?那好歹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真若出了事,你擔得起這份責嘛!」
嬤嬤誠惶誠恐地雙膝下跪,不敢言語。
她道:「行了,去請慈安堂的大夫來,快些。」
在那之後,小女兒似乎待她不再親近,不過她說的那些話,小女兒仍在聽,沒再反駁就是了。
盛家第一個大轉折點來了。
聖旨讓盛家人上戰場,盛家就那麼一根獨苗苗,怎麼可能讓時彥去冒險?
時彥在屋內哭了一宿,這期間,只有婆母安慰他。
她不是不想進去,而是時彥打小與婆母親近,這會兒天塌下來,也只願見婆母一人。
院子裡除了她、盛德昌和小女兒,連庶房那邊都沒放人進來。
他們能清楚聽到時彥放肆大哭聲。
「祖母,我不去,我不去!!我會死的!他們都說匈奴人個個兇猛,中原人抵擋不住他們,魏國遲早!」
「彥哥兒!慎言!」
孔鈺鬆了口氣。
這就是清空院子奴僕的原因。
時彥被養得無法無天,說話沒忌口,若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被有心人聽了去,他們盛家都得完蛋。
也不知過了多久,時彥聲音漸小,應當是睡下了,婆母才躡手躡腳地出了屋子,對上他們三人的視線,搖了搖頭。
就在所有人愁眉不展的時候,她那個小女兒突兀道:「祖母,爹娘,我替兄長上戰場。」
盛德昌怒斥:「胡鬧!」
她和婆母都沒發話,想聽聽小女兒怎麼說。
小女兒:「聖旨上只說讓我們這一輩出一人上戰場,沒說是男是女。」
她當時就該看出來的。兒子是爛泥扶不上牆,小女兒有這份魄力在,小女兒才該是她的依仗啊!
可惜,她那會兒意動了。
是的,雖說偷換聖旨概念,但她贊同了小女兒的說法。
小女兒又道:「爹娘,衛城與我從小認識,他也曾說過迎娶我……最後還不是娶了小郡主?我想靠自己雙手掙出功勳,屆時便不是男子挑我,而是我挑選他們。」
這般大逆不道的話,驚到在場所有人。
小女兒又被罰跪祠堂了。
可,總得有人頂替時彥上戰場吧?那個庶女盛淺香比時彥還弱,似乎只有小女兒能頂一頂……
小女兒和衛世子的事,在這長安城的確掀起一股小風浪。他們以為私下交換信物,無人會知曉,可經常出入同一場合,誰又是瞎子呢?更何況小女兒長相出眾,早就被不少世家子看上。
她也聽到小女兒和衛世子事情作罷後,那些紈絝子弟是怎麼議論小女兒的。
「盛家那位嫡女,還真以為自己能嫁進衛王府不成?簡直痴人說夢。」
「如今名聲壞了,被衛世子厭棄,只怕小門小戶不會迎她做正妻。看在那副皮囊不錯的份兒上,我倒是可以娶她回去做妾。」
妾是什麼玩意兒?妾是給正妻為奴為婢,可以被夫家隨意置換,即便夫君疼愛,生的子嗣也得被壓一頭的玩意兒!
與其待在這長安城內,找個小門小戶嫁了,還不如代替兄長上戰場……
她沒想到,小女兒真的做出功勳來。
邊關捷報連連,長安城內也人人相傳女將盛淺予。
孔鈺原是引以為傲的,直至小女兒平定四方,大勝歸來,她看到小女兒健碩了不少的身子骨,黝黑、粗糙的皮膚,身上的傷痕,以及私下與男子稱兄道弟……
她差點沒暈厥了過去。
於是,長安城內再次出現這樣的聲音。
「盛淺予即便打了勝仗又如何?還不是沒人敢娶回家?跟個母夜叉似的。」
「你小聲些,她可是聖上身邊的大紅人。」
「怕什麼?你以為她真得聖寵?如若不是她行軍打仗還行,還有利用價值,誰願意多看她一眼啊!瞧著吧,一旦魏國安定,她手中的兵符便會被收回。
沒了兵符,她也終歸是女子,也要嫁人,相夫教子……呵。」
她知曉這一切,所有人都看到了小女兒的結局,如若盛家不爭取自己利益,只怕又會回到曾經門前無人問津的日子。
這世道,還是男子當道啊,一旦有女子打破常規,就會被不少人惦記上。別看小女兒現在風光無限,那也是聖上手中的一顆棋子罷了……
她是這麼想的,朝中大臣,就連魏國皇帝也是這麼想的。
時彥娶了駱佩回來,盛家沒反對,畢竟駱父在朝中地位不低,以後小女兒落馬了,兩家還有個幫襯。
魏國平定,百姓安居樂業,駱佩慫恿盛時彥上戰場,所有人都知道,但無人阻止。
盛家人想的是,小女兒手中兵符遲早得交出來,與其給外人,倒不如給自家人。
盛家第二大轉折點來了。
第235章 番外之盛夫人(2)
小女兒戰死沙場,魏國丟掉一座城池。
這些還不是最惡劣的。
盛家以為沒了小女兒,誰都可以坐上那魏國將軍之位。魏國也以為,沒了小女兒,誰都能鎮守邊關,誰都能打下一場又一場的勝仗,畢竟魏國兵力被盛淺予訓練有佳,魏國國土遼闊,糧食可以率先支援戰場。
可……
匈奴並不怕魏國的兵力如何,只要將軍之位不是盛淺予,他們便能恢復從前的輝煌!
魏國兵力節節敗退,魏國丟掉一座座城池,甚至於魏國國君主動割讓城池。
百姓私下都在謾罵,皇帝昏庸,大臣沒有作為。他們在盛淺予戰死當日,去河邊放燈,祈願小女兒來世路好走。
有良心的人都說,小女兒守的魏國大好河山不全是枉然,至少黎民百姓都記得她。
魏國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放河燈的更多了。
有祈願小女兒來世路好走的,有祈願小女兒下輩子順風順水的,也有那般私心之人祈願小女兒再世為人,守護這大好江山……
魏國國君不知曉這事兒嗎?他當然知道。一個死人居然也能動盪君心,煽動民眾。
皇帝派兵鎮壓過,可士兵也是普通人,也有家人在放河燈,他們早早泄漏了消息,放河燈的人提前跑了。
魏國從上到下,已經對昏君和皇室絕望了,恨不得取而代之,期待有民揭竿起義,盼著有梟雄引領他們。<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去哪兒了。」
安釗支支吾吾。
他不說,她也知曉。
盛淺予嘆氣,「你沒事總找安大學士麻煩幹嘛。」
「我是奈何不了他,最多酸幾句……你是不是嫌我了?」
「那倒沒有。」
「你就有!我就知道當年除了救命之恩,你對我沒其他感情……」
盛淺予又是一頓好哄,就是不提情愛。她又沒那玩意兒,提了不是騙人,給人希望嗎?
安釗也知她性子,只是表面找找茬,榻上要狠些,多感受感受她的體溫,貼近這個沒心沒肺的女人罷了。
第234章 番外之盛夫人(1)
盛夫人原姓孔,名鈺。
未出嫁前,孔鈺的思想一直局限於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是魏國所有女子的想法,男子才是她們的依靠,男子才是她們的天。
當然,也包括這名男子無論是誰。
她與盛家皆是落魄一族,還算門當戶對,出嫁後便與娘家鮮少往來了,尤其是生兒育女了。
兒子盛時彥身子打小不好,被其祖母養在膝下,她接觸得少,好幾次見著,那孩子都與自己不親近,她想著要不和盛德昌再生一個?
誰曾想生下庶女後,盛德昌身子就不行了,所以她目光不得不再放到時彥身上。
她多次想插手,都被婆母給擋了回來,讓她實在氣不過,好幾次夜裡抽泣。
她想著,要麼將目光放在女兒身上?兒子註定沒作為了,但女兒打小的美人胚子,膚白如玉,冰清玉潔,若是能嫁個好夫家,以後也好幫襯時彥。
當她灌輸給小女兒一些未來嫁了人,要仰仗兄長,對娘家兄長好些,受了欺負兄長才會幫著出頭等等思想。
小女兒就反問:「娘親,何為欺負?」
孔鈺想了想,在夫家受欺負,不就那些腌臢事嗎?
她回:「夫君不愛,婆母磋磨。」
小女兒問:「那為何不和離。」
她瞬間沉了臉色。
她思想中沒有和離的說法,那都是大逆不道的!女子成親,不是過一輩子嗎?
說好聽點是和離,說難聽是被夫家厭棄,她怎麼可能讓小女兒繼續有這樣的想法?!
她罰小女兒跪祠堂。
三天三夜後,嬤嬤才焦急地來稟報,小女兒暈倒了。
時彥最近鬧脾氣不肯吃東西,她注意力都放在時彥身上,哪裡還記得小女兒受罰一事?
不過,那也是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
她從不覺得自己哪裡有錯,既然沒錯,那便是下人無用。
她當場訓斥起嬤嬤來:「她們不敢來提醒我,你也不敢嗎?那好歹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真若出了事,你擔得起這份責嘛!」
嬤嬤誠惶誠恐地雙膝下跪,不敢言語。
她道:「行了,去請慈安堂的大夫來,快些。」
在那之後,小女兒似乎待她不再親近,不過她說的那些話,小女兒仍在聽,沒再反駁就是了。
盛家第一個大轉折點來了。
聖旨讓盛家人上戰場,盛家就那麼一根獨苗苗,怎麼可能讓時彥去冒險?
時彥在屋內哭了一宿,這期間,只有婆母安慰他。
她不是不想進去,而是時彥打小與婆母親近,這會兒天塌下來,也只願見婆母一人。
院子裡除了她、盛德昌和小女兒,連庶房那邊都沒放人進來。
他們能清楚聽到時彥放肆大哭聲。
「祖母,我不去,我不去!!我會死的!他們都說匈奴人個個兇猛,中原人抵擋不住他們,魏國遲早!」
「彥哥兒!慎言!」
孔鈺鬆了口氣。
這就是清空院子奴僕的原因。
時彥被養得無法無天,說話沒忌口,若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被有心人聽了去,他們盛家都得完蛋。
也不知過了多久,時彥聲音漸小,應當是睡下了,婆母才躡手躡腳地出了屋子,對上他們三人的視線,搖了搖頭。
就在所有人愁眉不展的時候,她那個小女兒突兀道:「祖母,爹娘,我替兄長上戰場。」
盛德昌怒斥:「胡鬧!」
她和婆母都沒發話,想聽聽小女兒怎麼說。
小女兒:「聖旨上只說讓我們這一輩出一人上戰場,沒說是男是女。」
她當時就該看出來的。兒子是爛泥扶不上牆,小女兒有這份魄力在,小女兒才該是她的依仗啊!
可惜,她那會兒意動了。
是的,雖說偷換聖旨概念,但她贊同了小女兒的說法。
小女兒又道:「爹娘,衛城與我從小認識,他也曾說過迎娶我……最後還不是娶了小郡主?我想靠自己雙手掙出功勳,屆時便不是男子挑我,而是我挑選他們。」
這般大逆不道的話,驚到在場所有人。
小女兒又被罰跪祠堂了。
可,總得有人頂替時彥上戰場吧?那個庶女盛淺香比時彥還弱,似乎只有小女兒能頂一頂……
小女兒和衛世子的事,在這長安城的確掀起一股小風浪。他們以為私下交換信物,無人會知曉,可經常出入同一場合,誰又是瞎子呢?更何況小女兒長相出眾,早就被不少世家子看上。
她也聽到小女兒和衛世子事情作罷後,那些紈絝子弟是怎麼議論小女兒的。
「盛家那位嫡女,還真以為自己能嫁進衛王府不成?簡直痴人說夢。」
「如今名聲壞了,被衛世子厭棄,只怕小門小戶不會迎她做正妻。看在那副皮囊不錯的份兒上,我倒是可以娶她回去做妾。」
妾是什麼玩意兒?妾是給正妻為奴為婢,可以被夫家隨意置換,即便夫君疼愛,生的子嗣也得被壓一頭的玩意兒!
與其待在這長安城內,找個小門小戶嫁了,還不如代替兄長上戰場……
她沒想到,小女兒真的做出功勳來。
邊關捷報連連,長安城內也人人相傳女將盛淺予。
孔鈺原是引以為傲的,直至小女兒平定四方,大勝歸來,她看到小女兒健碩了不少的身子骨,黝黑、粗糙的皮膚,身上的傷痕,以及私下與男子稱兄道弟……
她差點沒暈厥了過去。
於是,長安城內再次出現這樣的聲音。
「盛淺予即便打了勝仗又如何?還不是沒人敢娶回家?跟個母夜叉似的。」
「你小聲些,她可是聖上身邊的大紅人。」
「怕什麼?你以為她真得聖寵?如若不是她行軍打仗還行,還有利用價值,誰願意多看她一眼啊!瞧著吧,一旦魏國安定,她手中的兵符便會被收回。
沒了兵符,她也終歸是女子,也要嫁人,相夫教子……呵。」
她知曉這一切,所有人都看到了小女兒的結局,如若盛家不爭取自己利益,只怕又會回到曾經門前無人問津的日子。
這世道,還是男子當道啊,一旦有女子打破常規,就會被不少人惦記上。別看小女兒現在風光無限,那也是聖上手中的一顆棋子罷了……
她是這麼想的,朝中大臣,就連魏國皇帝也是這麼想的。
時彥娶了駱佩回來,盛家沒反對,畢竟駱父在朝中地位不低,以後小女兒落馬了,兩家還有個幫襯。
魏國平定,百姓安居樂業,駱佩慫恿盛時彥上戰場,所有人都知道,但無人阻止。
盛家人想的是,小女兒手中兵符遲早得交出來,與其給外人,倒不如給自家人。
盛家第二大轉折點來了。
第235章 番外之盛夫人(2)
小女兒戰死沙場,魏國丟掉一座城池。
這些還不是最惡劣的。
盛家以為沒了小女兒,誰都可以坐上那魏國將軍之位。魏國也以為,沒了小女兒,誰都能鎮守邊關,誰都能打下一場又一場的勝仗,畢竟魏國兵力被盛淺予訓練有佳,魏國國土遼闊,糧食可以率先支援戰場。
可……
匈奴並不怕魏國的兵力如何,只要將軍之位不是盛淺予,他們便能恢復從前的輝煌!
魏國兵力節節敗退,魏國丟掉一座座城池,甚至於魏國國君主動割讓城池。
百姓私下都在謾罵,皇帝昏庸,大臣沒有作為。他們在盛淺予戰死當日,去河邊放燈,祈願小女兒來世路好走。
有良心的人都說,小女兒守的魏國大好河山不全是枉然,至少黎民百姓都記得她。
魏國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放河燈的更多了。
有祈願小女兒來世路好走的,有祈願小女兒下輩子順風順水的,也有那般私心之人祈願小女兒再世為人,守護這大好江山……
魏國國君不知曉這事兒嗎?他當然知道。一個死人居然也能動盪君心,煽動民眾。
皇帝派兵鎮壓過,可士兵也是普通人,也有家人在放河燈,他們早早泄漏了消息,放河燈的人提前跑了。
魏國從上到下,已經對昏君和皇室絕望了,恨不得取而代之,期待有民揭竿起義,盼著有梟雄引領他們。<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