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頁
她微抿著唇,低眉順眼,一見可知心情不佳。此外,她衣衫染血,血跡足有兩個巴掌大,任何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繼而不由自主同情起她的遭遇,即使他們根本不知道她遭遇過什麼。
蔡京看見她的同時,她也抬頭望向他。這一眼如秋水橫波,似有千言萬語,居然看得他怦然心動。
然後,他心中只剩下兩個字:第一個是“我”,第二個是“操”。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今天自己遇到了實力強勁,甚至更勝一籌的對手。這位與雷純、溫柔並稱江湖絕色的五湖龍王,居然當真不要臉面,搶先一步找皇帝告狀,提著一桶髒水從他頭頂潑到腳,還在這地方專門等他再鬧一場。
果不其然,趙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見他進門,立即指著他怒斥道:“蔡京,你是否想造反?”
第五百六十九章
一陣短暫到令人難以察覺的空白後,蔡京立即趨行向前,伏地叩頭,開始誠心正意地請罪。
他伏身之時,只覺背後she來兩道沉重至極的目光,幾乎要把他釘在地上。常人根本無法抵禦這種目光,不是被看得抬不起頭,就是心驚肉跳,不知不覺地說出真話。蔡京定力遠過於常人,而且是背對著她,卻也緊張不已,臉上那誠恐惶恐的表情原本七分假三分真,現在一下子變成三分假七分真,連做戲的力氣都省去了。
起初,他僅是驚訝於她的美貌,憤慨於她的無恥,尚無暇多想。此時她一眼掃來,盯著他一動不動,他才稍稍領教了這等絕世高手的實力。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見到身為五湖龍王的蘇夜,萬萬沒想到自己會如此不堪一擊。
即便他有潑天權勢、滔天富貴,在她面前也不足掛齒。錢與權雖然好,對死人可是毫無意義。他並不認為她敢在御前殺人,卻忍不住想——若她當真殺了,那會怎麼樣?
最壞的結果自然是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她和十二連環塢都要為他陪葬。但他不想要任何人的陪葬,他想好好活下去,想平安無事地離開御書房,回到他金玉滿堂的府邸。這一刻,他活命的欲望極其強烈,使他瞬間把利弊剖析明白,表面仍若無其事,心中氣焰卻大為減退,說話時也沒了平時那股誠摯平和的底氣。
他老淚縱橫,“傅宗書被人刺殺一事,臣負有失察之責。”
他本想用米蒼穹的死作為引子,因為米蒼穹在趙佶心中地位最高,開口後卻鬼使神差地說起了傅宗書。這無疑是蘇夜的功勞。只要她在旁邊坐著,他就芒刺在背,骨鯁在喉,明明打算指控她犯下大逆不道之罪,殺害米、方兩人,事到臨頭竟有些怯場。
不提蘇夜,提蘇夢枕也差不多。
他說:他禮遇王小石,本是一片好心,想招攬豪傑之士為聖上效命,誰知此人乃是陰險的偽君子,竟然以怨報德,受江湖賊寇指使,將計就計,刺殺傅宗書,若非殺完人後見勢不妙,還想到太師府刺殺他。他又說:傅宗書與他常有爭執,卻無涉私人恩怨,僅是在對國事的看法上有些分歧罷了,他禮遇的人成了刺客,殺了人,他自然責無旁貸。
他一邊傾訴,一邊後悔準備得不夠充分,倘若先在身上劃幾道傷口,便可用苦肉計打動趙佶之心,就算打動不了,也可抵消蘇夜故意穿來的血衣。他帶著滿面悔意表示,此事不必驚動六扇門中的神捕、名捕,他願意一力承擔捉拿兇手的職責,捉不到王小石絕不罷休。
通常說到這個地步,趙佶便會面色稍霽,讓他起身了,但今天可沒這麼容易。趙佶聽得意外認真,卻始終面如寒霜,動不動與蘇夜交換一個眼神,最後還冷哼一聲,不悅之情溢於言表。
蘇夜舉起右手,在唇上輕按一下,緩緩道:“我已派人去追蹤王小石了,一旦有了消息,便能將他押解回京。這種大逆不道之徒,人人得而誅之,也不必太師費心。”
蔡京險些噴出一口老血。
她的人去找王小石,找個十年八年也是尋常事。她一手創建的十二連環塢,在長江以南一家獨大,各幫各派難以爭鋒。只要王小石平安渡過長江,便天高任鳥飛,相當於出外散心,過得不知會有多麼輕鬆。趙佶忘性大,不甚留意國事政務,說不定一年後就把王小石記成了王小二,也忘了他殺過誰。
他一陣恚怒,一陣心驚,正要駁斥她,卻聽她輕聲道:“哎呀,諸葛先生到了。”
蔡京主動送上門來,諸葛神侯卻是奉詔入宮,來得同樣極快。去請他的人是舒無戲,還有伴駕的五大紅袍侍衛中的人,可見趙佶何等重視這件事。其實就算他們不去,他也知道今夜發生了什麼,正在神侯府對雪沉思。誰知蘇夜動作如此之快,他的沉思尚未收尾,便被宮中來使打斷。
他只好應命而來。
不管他對蘇夜有何想法,在她和蔡京之間,他別無選擇,必須護佑她,為她說一點好話。然而,她究竟需不需要這點好話,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蔡京在此,他不意外。他意外的是蘇夜也在。她居然能先料理完米有橋、方應看二人,任憑王小石單槍匹馬刺殺傅宗書,再及時進宮面聖,施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招數,不動聲色地讓蔡京吃了大虧。僅看她閒閒端坐,而蔡京長跪不起,便可以看出趙佶的心偏向了誰。
蔡京在宮廷大內一向無往而不利,至此終於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不但滿盤皆輸,還輸得一塌塗地。神侯看在眼裡,雖不至於幸災樂禍,卻忍不住多看了幾眼那宛如鬥敗公雞的背影,同時暗自嗟嘆。
趙佶偏心,並非只偏心絕色美女。如果死的是蘇夜,那麼有巧舌如簧的米公公在旁,他大概會發一頓脾氣,小懲一下相關人等,就把事情輕輕揭過。替蘇夜出氣、報復之類的事,連想都不必去想。過三五個月,他就會徹底忘記她,去其他地方另尋佳人。
同理,米公公固然貼心,死去的公公卻只是一個死人而已。趙佶很能分清楚誰有用,誰無用,絕不會為了死公公懲罰活生生的美人。況且他受蘇夜影響極深,在潛意識裡覺得應該相信她的話,聽取她的意見,從不懷疑她“居心叵測”。
如此一來,蔡京輸的並不冤枉,也絕不值得同情。
諸葛神侯向來不得皇帝歡心,常常求見而不能見。如果出現關係重大,抑或吃力不討好的任務,皇帝才會主動想起他,找他來問話、辦事、出力,譬如說現在。
他落座之後,蘇夜與蔡京仍在互相攻訐,一句遞一句,說得劍拔弩張。
蔡京的說辭無非是蘇夢枕指使王小石行刺,蘇夜則親手殺死了米有橋和方應看;他們兩個謀害朝廷命官,顯見有謀逆之心。蘇夜更不含蓄,直指他與傅宗書素來不和,結怨已久,早想除去這個政敵,若非蘇夢枕察覺王小石行動有異,及時通風報信,他這一石二鳥移禍江東之計必可成功。
她又十分講道理地闡明,十二連環塢大擺筵席,準備與六分半堂和解,孰知請來的貴客突然掀桌發難,一副不殺龍王勢不回的模樣,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幸好她早有提防,否則已經死於非命,哪裡還能被他當眾污衊?
蔡京看見她的同時,她也抬頭望向他。這一眼如秋水橫波,似有千言萬語,居然看得他怦然心動。
然後,他心中只剩下兩個字:第一個是“我”,第二個是“操”。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今天自己遇到了實力強勁,甚至更勝一籌的對手。這位與雷純、溫柔並稱江湖絕色的五湖龍王,居然當真不要臉面,搶先一步找皇帝告狀,提著一桶髒水從他頭頂潑到腳,還在這地方專門等他再鬧一場。
果不其然,趙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見他進門,立即指著他怒斥道:“蔡京,你是否想造反?”
第五百六十九章
一陣短暫到令人難以察覺的空白後,蔡京立即趨行向前,伏地叩頭,開始誠心正意地請罪。
他伏身之時,只覺背後she來兩道沉重至極的目光,幾乎要把他釘在地上。常人根本無法抵禦這種目光,不是被看得抬不起頭,就是心驚肉跳,不知不覺地說出真話。蔡京定力遠過於常人,而且是背對著她,卻也緊張不已,臉上那誠恐惶恐的表情原本七分假三分真,現在一下子變成三分假七分真,連做戲的力氣都省去了。
起初,他僅是驚訝於她的美貌,憤慨於她的無恥,尚無暇多想。此時她一眼掃來,盯著他一動不動,他才稍稍領教了這等絕世高手的實力。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見到身為五湖龍王的蘇夜,萬萬沒想到自己會如此不堪一擊。
即便他有潑天權勢、滔天富貴,在她面前也不足掛齒。錢與權雖然好,對死人可是毫無意義。他並不認為她敢在御前殺人,卻忍不住想——若她當真殺了,那會怎麼樣?
最壞的結果自然是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她和十二連環塢都要為他陪葬。但他不想要任何人的陪葬,他想好好活下去,想平安無事地離開御書房,回到他金玉滿堂的府邸。這一刻,他活命的欲望極其強烈,使他瞬間把利弊剖析明白,表面仍若無其事,心中氣焰卻大為減退,說話時也沒了平時那股誠摯平和的底氣。
他老淚縱橫,“傅宗書被人刺殺一事,臣負有失察之責。”
他本想用米蒼穹的死作為引子,因為米蒼穹在趙佶心中地位最高,開口後卻鬼使神差地說起了傅宗書。這無疑是蘇夜的功勞。只要她在旁邊坐著,他就芒刺在背,骨鯁在喉,明明打算指控她犯下大逆不道之罪,殺害米、方兩人,事到臨頭竟有些怯場。
不提蘇夜,提蘇夢枕也差不多。
他說:他禮遇王小石,本是一片好心,想招攬豪傑之士為聖上效命,誰知此人乃是陰險的偽君子,竟然以怨報德,受江湖賊寇指使,將計就計,刺殺傅宗書,若非殺完人後見勢不妙,還想到太師府刺殺他。他又說:傅宗書與他常有爭執,卻無涉私人恩怨,僅是在對國事的看法上有些分歧罷了,他禮遇的人成了刺客,殺了人,他自然責無旁貸。
他一邊傾訴,一邊後悔準備得不夠充分,倘若先在身上劃幾道傷口,便可用苦肉計打動趙佶之心,就算打動不了,也可抵消蘇夜故意穿來的血衣。他帶著滿面悔意表示,此事不必驚動六扇門中的神捕、名捕,他願意一力承擔捉拿兇手的職責,捉不到王小石絕不罷休。
通常說到這個地步,趙佶便會面色稍霽,讓他起身了,但今天可沒這麼容易。趙佶聽得意外認真,卻始終面如寒霜,動不動與蘇夜交換一個眼神,最後還冷哼一聲,不悅之情溢於言表。
蘇夜舉起右手,在唇上輕按一下,緩緩道:“我已派人去追蹤王小石了,一旦有了消息,便能將他押解回京。這種大逆不道之徒,人人得而誅之,也不必太師費心。”
蔡京險些噴出一口老血。
她的人去找王小石,找個十年八年也是尋常事。她一手創建的十二連環塢,在長江以南一家獨大,各幫各派難以爭鋒。只要王小石平安渡過長江,便天高任鳥飛,相當於出外散心,過得不知會有多麼輕鬆。趙佶忘性大,不甚留意國事政務,說不定一年後就把王小石記成了王小二,也忘了他殺過誰。
他一陣恚怒,一陣心驚,正要駁斥她,卻聽她輕聲道:“哎呀,諸葛先生到了。”
蔡京主動送上門來,諸葛神侯卻是奉詔入宮,來得同樣極快。去請他的人是舒無戲,還有伴駕的五大紅袍侍衛中的人,可見趙佶何等重視這件事。其實就算他們不去,他也知道今夜發生了什麼,正在神侯府對雪沉思。誰知蘇夜動作如此之快,他的沉思尚未收尾,便被宮中來使打斷。
他只好應命而來。
不管他對蘇夜有何想法,在她和蔡京之間,他別無選擇,必須護佑她,為她說一點好話。然而,她究竟需不需要這點好話,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蔡京在此,他不意外。他意外的是蘇夜也在。她居然能先料理完米有橋、方應看二人,任憑王小石單槍匹馬刺殺傅宗書,再及時進宮面聖,施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招數,不動聲色地讓蔡京吃了大虧。僅看她閒閒端坐,而蔡京長跪不起,便可以看出趙佶的心偏向了誰。
蔡京在宮廷大內一向無往而不利,至此終於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不但滿盤皆輸,還輸得一塌塗地。神侯看在眼裡,雖不至於幸災樂禍,卻忍不住多看了幾眼那宛如鬥敗公雞的背影,同時暗自嗟嘆。
趙佶偏心,並非只偏心絕色美女。如果死的是蘇夜,那麼有巧舌如簧的米公公在旁,他大概會發一頓脾氣,小懲一下相關人等,就把事情輕輕揭過。替蘇夜出氣、報復之類的事,連想都不必去想。過三五個月,他就會徹底忘記她,去其他地方另尋佳人。
同理,米公公固然貼心,死去的公公卻只是一個死人而已。趙佶很能分清楚誰有用,誰無用,絕不會為了死公公懲罰活生生的美人。況且他受蘇夜影響極深,在潛意識裡覺得應該相信她的話,聽取她的意見,從不懷疑她“居心叵測”。
如此一來,蔡京輸的並不冤枉,也絕不值得同情。
諸葛神侯向來不得皇帝歡心,常常求見而不能見。如果出現關係重大,抑或吃力不討好的任務,皇帝才會主動想起他,找他來問話、辦事、出力,譬如說現在。
他落座之後,蘇夜與蔡京仍在互相攻訐,一句遞一句,說得劍拔弩張。
蔡京的說辭無非是蘇夢枕指使王小石行刺,蘇夜則親手殺死了米有橋和方應看;他們兩個謀害朝廷命官,顯見有謀逆之心。蘇夜更不含蓄,直指他與傅宗書素來不和,結怨已久,早想除去這個政敵,若非蘇夢枕察覺王小石行動有異,及時通風報信,他這一石二鳥移禍江東之計必可成功。
她又十分講道理地闡明,十二連環塢大擺筵席,準備與六分半堂和解,孰知請來的貴客突然掀桌發難,一副不殺龍王勢不回的模樣,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幸好她早有提防,否則已經死於非命,哪裡還能被他當眾污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