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頁
「成者王侯敗者寇,哀家人頭就在此,你來取便是!」
「你錯了。」謝瀾安說,清朗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
她並不想要一枝獨秀,壓殺百花,女孩子在這個世間何等美好,她恰恰喜歡千芳競開,萬卉爭妍,同鏘玉振,蕙芬蘭郁。
那才是她謝瀾安心中的大氣象。
不過這些話,她與眼前的異族太后也說不著。
謝瀾安此時耐心奇好,沒有下令將太后從龍座上押下來,兩名親衛見狀搬來一張實檀坐椅,放在大殿中軸線上,正對龍椅。謝瀾安拂袖落座,雙腿交疊,兩臂擔在扶手背上,鬆弛而漫淡的姿態,眼褶深邃,似笑非笑。
「朕也並非要取太后娘娘的人頭,只不過是聽聞貴國有意會獵於秦淮,故前來拜會。」
尉遲太后冷笑,「今已拜過,又待如何?」
謝瀾安唇角輕莞:「客人上門,豈能不帶禮物。朕來與太后談一樁盟約——」
「你說什麼,盟約?」尉遲太后如聽天方夜譚。
「正是。」謝瀾安展扇輕搖,雖處下位,但身上散發的華貴威凜之氣,完全占據了整座朝堂的中心。她停頓一瞬,目射明光,「只要鮮卑一族退回陰山之北,立誓永不犯疆,則漢胡合盟共處,從此天下一家,永無戰事,如何?」
尉遲太后怔忡半晌,忽然放聲大笑。
「哈哈哈,漢胡一家,永無戰事……」
她目光陡然犀利,以此掩飾後背豎起的寒毛。尉遲太后渾身都開始發抖,撐著外厲內荏的神色瞪視謝瀾安,「冠冕堂皇!你不過是想讓我們做漢庭和柔然之間的屏障帶,為你的帝國抵禦外敵!」
好個天生的帝王料子。
她竟能想出這樣個一箭雙鵰,名利雙收的主意!
「哀家縱一死,豈容你如意!」
謝瀾安霎眼笑了笑,她慢聲說:「如意不如意,是我說了算。」
十字聲落,謝豐年恰好回到殿中,神色興奮:「阿姊,藍眼小皇帝捉著了!上次跑的那個國師我也給捆了!」
尉遲太后變色起身,一口氣噎在喉間,腳底趔趄。
胤奚站在謝瀾安檀椅的左後側,頭也不回地擲刀而出,正釘在一個試圖悄聲往外爬的綠袍官員衣帶上。
他注視尉遲太后的眼神,如鷹嗜血。
「太后活了這把歲數,死就死了,可尉帝仿佛還未成人,千刀凌遲的場景,到時太后可以親去觀禮。」
那個被釘住的官員褲襠濕騷,嚎啕求饒。尉遲太后臉色慘白,面無人色。
謝瀾安穩坐釣魚台,不動如山地彈指:「簽,還是不簽呢?」
其實她大可以曉之以理,她連陳勍父子都能容得下,一個亡國失勢的小皇帝,只要拔乾淨他的爪牙,留他一命無關痛癢。
但先打服你再教你作人,是謝瀾安的一貫風格。
困獸若不知怕,怎麼會甘願俯首。
終於,僵立片刻後,尉遲太后在陳列殿門內外的一雙雙如狼似虎的勁卒目光下,緩緩走下朱墀。
那軟塌曳地的素色袍尾,宛如被抽去骨頭的一張皮,失去了一切力氣,服帖在地。
「尉遲氏,代尉國與治帝簽訂盟約。請陛下……守約,勿傷吾孫。」
從此刻起,大江南北,九州四域,只有一位皇帝了。
胤奚神采奕亮,毫無猶豫地屈膝拜在謝瀾安裙下,嗓音清曼,如歌詠志:「陛下克復中京,鼎玉還遷,臣賀陛下,萬歲萬萬歲!」
謝豐年眼底光芒閃動,隨即跪下去:「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明堂內外,眾將士齊身下拜,山呼朝賀:「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謝瀾安在山呼聲中,閉了閉眼。
那場焚毀朱雀橋的沖天火焰,在她眼前一閃而逝。
這一世,沒有金陵城破,沒有九州混戰,二叔沒有猝亡,老師也沒有病故。
她拼湊起自己的一身粉骨碎骸,懷著一腔意難平,縱橫捭闔,行路至此,如此巧合地就在上輩子死去的這一年,入主洛陽宮。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謝瀾安眸清如雪地睜開眼,伸手撈起胤奚。
對這個重生以來唯一遇到的變數,因多出的一點怕,而懂得了何為心動的人,她威嚴的語氣里泄出一分抱怨:「朕不喜歡那張龍椅,太寬了。」
胤奚頷首聽著。
「著工匠重新打造。人主御座,只可獨坐,豈能與人分享。」
胤奚貪戀她指腹滑過自己袖管的體溫,對這創下奇偉功業,獨占春色的女帝溫柔一笑,低眉說:「臣遵旨。」
第144章
控制洛陽後, 為防範北尉餘孽反撲,謝瀾安加派禁軍,巡守城中主街與各道城門。
對於尉遲太后祖孫二人, 謝瀾安派專人看管, 遷至代州寧武關外。
這拓跋氏最後的皇族, 餘生便作為大治皇帝對鮮卑族的恩寵證明而活著, 雖然憋屈, 至少留下了一條命。
洛陽皇親貴族, 褫特權,沒家產。
京畿軍伍,登名造冊,解散重編。
原偽朝的文臣百僚,韓火寓在察閱秘書省文檔後,向謝瀾安呈上一份詳盡的官吏家世名冊。他勾出覺得有用的人才,建議陛下留用,畢竟這些人對北方州郡的政情更為得心應手。
謝瀾安應允。
這樣的手段對改朝換代的過渡來說,已經十分懷柔了。洛陽百姓在大軍破城後提心弔膽了好些日子, 卻發現新帝並未大肆清洗,也無殘暴行徑, 反而清獄訟, 問冤案, 恤孤寡, 發仁令, 不由得喜出望外,都說這是一支仁義之師。
那些家中養著妙齡閨閣女的人家,更不用擔心新帝登基後強行採選民女,弄得骨肉分離。
原來女子為帝, 竟有這許多好處。到了四月初二神澤帝的芳辰,城衢坊市太平祥和,洛陽兒女放心出遊,有不少漢家遺老自發地到寺廟為神澤帝供奉香花。
過完二十五歲生辰的謝瀾安下旨,遷都洛陽。
留守在金陵皇城的大小臣官、宗親近屬、禁軍司隸等等,舉家北遷,陸續又用了幾個月時間。
禮部班底是最先進駐洛陽宮的。
這是洛陽王的命令,天下大定,謝逸夏對瀾安的登極大典格外重視,瀾安在金陵登基時太倉促,這回一定要補回來。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如此方能展現出大國風範,新帝風采。
不過謝瀾安對那些複雜的大典流程、穿什麼禮袍、梳什麼髮式,著實熱衷不起來,每次禮部來請示,她都是處理完政務後才抽空過目幾眼。
對遞呈上來的龍袍繡紋和帝冕圖紙,女帝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是,都行。
陛下威嚴起來可令三軍屏息,隨性起來也是真隨性,天知道這個「都行」要如何選啊。
禮部侍郎們一個個快愁禿了頭。
有明白人給禮部指路:「不妨向那位『皇夫』求個主意。」
禮部尚書一拍腦門,怎麼竟忘了那人,連忙找到胤奚請教。
胤奚還未正式冊封,但他日伴天子左右,人人都清楚內定的皇夫肯定是這位平定河西的胤將軍莫屬了。
胤奚很配合,卸下鎧衣穿春衫的人,芝蘭玉樹,溫文爾雅,「你將龍袍交給我,我帶回寢宮,待陛下一日事畢後請她試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你錯了。」謝瀾安說,清朗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
她並不想要一枝獨秀,壓殺百花,女孩子在這個世間何等美好,她恰恰喜歡千芳競開,萬卉爭妍,同鏘玉振,蕙芬蘭郁。
那才是她謝瀾安心中的大氣象。
不過這些話,她與眼前的異族太后也說不著。
謝瀾安此時耐心奇好,沒有下令將太后從龍座上押下來,兩名親衛見狀搬來一張實檀坐椅,放在大殿中軸線上,正對龍椅。謝瀾安拂袖落座,雙腿交疊,兩臂擔在扶手背上,鬆弛而漫淡的姿態,眼褶深邃,似笑非笑。
「朕也並非要取太后娘娘的人頭,只不過是聽聞貴國有意會獵於秦淮,故前來拜會。」
尉遲太后冷笑,「今已拜過,又待如何?」
謝瀾安唇角輕莞:「客人上門,豈能不帶禮物。朕來與太后談一樁盟約——」
「你說什麼,盟約?」尉遲太后如聽天方夜譚。
「正是。」謝瀾安展扇輕搖,雖處下位,但身上散發的華貴威凜之氣,完全占據了整座朝堂的中心。她停頓一瞬,目射明光,「只要鮮卑一族退回陰山之北,立誓永不犯疆,則漢胡合盟共處,從此天下一家,永無戰事,如何?」
尉遲太后怔忡半晌,忽然放聲大笑。
「哈哈哈,漢胡一家,永無戰事……」
她目光陡然犀利,以此掩飾後背豎起的寒毛。尉遲太后渾身都開始發抖,撐著外厲內荏的神色瞪視謝瀾安,「冠冕堂皇!你不過是想讓我們做漢庭和柔然之間的屏障帶,為你的帝國抵禦外敵!」
好個天生的帝王料子。
她竟能想出這樣個一箭雙鵰,名利雙收的主意!
「哀家縱一死,豈容你如意!」
謝瀾安霎眼笑了笑,她慢聲說:「如意不如意,是我說了算。」
十字聲落,謝豐年恰好回到殿中,神色興奮:「阿姊,藍眼小皇帝捉著了!上次跑的那個國師我也給捆了!」
尉遲太后變色起身,一口氣噎在喉間,腳底趔趄。
胤奚站在謝瀾安檀椅的左後側,頭也不回地擲刀而出,正釘在一個試圖悄聲往外爬的綠袍官員衣帶上。
他注視尉遲太后的眼神,如鷹嗜血。
「太后活了這把歲數,死就死了,可尉帝仿佛還未成人,千刀凌遲的場景,到時太后可以親去觀禮。」
那個被釘住的官員褲襠濕騷,嚎啕求饒。尉遲太后臉色慘白,面無人色。
謝瀾安穩坐釣魚台,不動如山地彈指:「簽,還是不簽呢?」
其實她大可以曉之以理,她連陳勍父子都能容得下,一個亡國失勢的小皇帝,只要拔乾淨他的爪牙,留他一命無關痛癢。
但先打服你再教你作人,是謝瀾安的一貫風格。
困獸若不知怕,怎麼會甘願俯首。
終於,僵立片刻後,尉遲太后在陳列殿門內外的一雙雙如狼似虎的勁卒目光下,緩緩走下朱墀。
那軟塌曳地的素色袍尾,宛如被抽去骨頭的一張皮,失去了一切力氣,服帖在地。
「尉遲氏,代尉國與治帝簽訂盟約。請陛下……守約,勿傷吾孫。」
從此刻起,大江南北,九州四域,只有一位皇帝了。
胤奚神采奕亮,毫無猶豫地屈膝拜在謝瀾安裙下,嗓音清曼,如歌詠志:「陛下克復中京,鼎玉還遷,臣賀陛下,萬歲萬萬歲!」
謝豐年眼底光芒閃動,隨即跪下去:「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明堂內外,眾將士齊身下拜,山呼朝賀:「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謝瀾安在山呼聲中,閉了閉眼。
那場焚毀朱雀橋的沖天火焰,在她眼前一閃而逝。
這一世,沒有金陵城破,沒有九州混戰,二叔沒有猝亡,老師也沒有病故。
她拼湊起自己的一身粉骨碎骸,懷著一腔意難平,縱橫捭闔,行路至此,如此巧合地就在上輩子死去的這一年,入主洛陽宮。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謝瀾安眸清如雪地睜開眼,伸手撈起胤奚。
對這個重生以來唯一遇到的變數,因多出的一點怕,而懂得了何為心動的人,她威嚴的語氣里泄出一分抱怨:「朕不喜歡那張龍椅,太寬了。」
胤奚頷首聽著。
「著工匠重新打造。人主御座,只可獨坐,豈能與人分享。」
胤奚貪戀她指腹滑過自己袖管的體溫,對這創下奇偉功業,獨占春色的女帝溫柔一笑,低眉說:「臣遵旨。」
第144章
控制洛陽後, 為防範北尉餘孽反撲,謝瀾安加派禁軍,巡守城中主街與各道城門。
對於尉遲太后祖孫二人, 謝瀾安派專人看管, 遷至代州寧武關外。
這拓跋氏最後的皇族, 餘生便作為大治皇帝對鮮卑族的恩寵證明而活著, 雖然憋屈, 至少留下了一條命。
洛陽皇親貴族, 褫特權,沒家產。
京畿軍伍,登名造冊,解散重編。
原偽朝的文臣百僚,韓火寓在察閱秘書省文檔後,向謝瀾安呈上一份詳盡的官吏家世名冊。他勾出覺得有用的人才,建議陛下留用,畢竟這些人對北方州郡的政情更為得心應手。
謝瀾安應允。
這樣的手段對改朝換代的過渡來說,已經十分懷柔了。洛陽百姓在大軍破城後提心弔膽了好些日子, 卻發現新帝並未大肆清洗,也無殘暴行徑, 反而清獄訟, 問冤案, 恤孤寡, 發仁令, 不由得喜出望外,都說這是一支仁義之師。
那些家中養著妙齡閨閣女的人家,更不用擔心新帝登基後強行採選民女,弄得骨肉分離。
原來女子為帝, 竟有這許多好處。到了四月初二神澤帝的芳辰,城衢坊市太平祥和,洛陽兒女放心出遊,有不少漢家遺老自發地到寺廟為神澤帝供奉香花。
過完二十五歲生辰的謝瀾安下旨,遷都洛陽。
留守在金陵皇城的大小臣官、宗親近屬、禁軍司隸等等,舉家北遷,陸續又用了幾個月時間。
禮部班底是最先進駐洛陽宮的。
這是洛陽王的命令,天下大定,謝逸夏對瀾安的登極大典格外重視,瀾安在金陵登基時太倉促,這回一定要補回來。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如此方能展現出大國風範,新帝風采。
不過謝瀾安對那些複雜的大典流程、穿什麼禮袍、梳什麼髮式,著實熱衷不起來,每次禮部來請示,她都是處理完政務後才抽空過目幾眼。
對遞呈上來的龍袍繡紋和帝冕圖紙,女帝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是,都行。
陛下威嚴起來可令三軍屏息,隨性起來也是真隨性,天知道這個「都行」要如何選啊。
禮部侍郎們一個個快愁禿了頭。
有明白人給禮部指路:「不妨向那位『皇夫』求個主意。」
禮部尚書一拍腦門,怎麼竟忘了那人,連忙找到胤奚請教。
胤奚還未正式冊封,但他日伴天子左右,人人都清楚內定的皇夫肯定是這位平定河西的胤將軍莫屬了。
胤奚很配合,卸下鎧衣穿春衫的人,芝蘭玉樹,溫文爾雅,「你將龍袍交給我,我帶回寢宮,待陛下一日事畢後請她試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