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頁
現在日子好了,他發現溫飽也挺好的。
他跟謝岩說:「阿岩,我可能當不了嚴父。我看見他們,就感覺心裡軟軟的。」
謝岩主動攬責,「沒事,嚴厲的事我來辦。」
陸楊根本想像不出來謝岩嚴厲的樣子,一抬眸,見謝岩臉上掛笑,卻有幾分冷感,像是性格終於和皮相磨合好,他呈現在外的反差小了。如果是這副皮囊,稍稍冷臉就夠了。
可是陸楊說:「我想他們也愛你。」
謝岩不怕。
「有你在,他們會愛我的。」
第203章 不散的筵席
陸楊生完孩子第二天, 謝岩就去崔家見師父,恢復了從前的日常,半天在崔家, 半天在自家。
師父想給他上課, 他就聽著,不上課,他就陪師父下下棋。
他很不捨得,想著崔大哥和崔二哥都在京城,便試探著問師父要不要上京城去。
他師父拒絕了, 只說老了,走不動了。
謝岩是能給他解悶的, 所以又疑惑,為什麼當時要勸他今年應考, 而不是再等三年。
他師父的回答依然是老了。說老了,累了,再久就教不動了。
他以後會在翰林院熬資歷,崔老先生讓他隨便抓個大學士請教。又說他是三元及第, 不算年歲,都足夠矚目,聖寵來得快, 讓他不要怕。
「剛開始,就寫寫文書,干點清貴的差事。你在翰林院熬不了太多年, 以後找機會去禮部, 辦些講規矩的事,少些麻煩。」
謝岩聽著眼圈都紅了。這一天,師徒倆的棋子捏手裡, 落子無章法,都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
他聽來了很多朝堂之事,對六部的職責劃分有了了解。前途正大的,就先翰林,再六部,封大學士,再占一部堂官的名頭,可以入閣,做個輔佐之臣。前途偏一點的,可以到處混一混,然後再回翰林院,看能不能熬到院長,這個官職不高,名聲不顯,卻是極為清貴極為重要的職位。國子監不建議去,大多都是權貴之子,他應付不來。
如果不計較前程,還可以走更偏門的路子,去當史官。三元及第的狀元,走史官的路子,是極偏門的。若非犯錯、主動調任,很難擔任。
謝岩自知沒有辦實事的才幹,可以穩中取重。先在翰林熬資歷,再去禮部辦些差事,激流勇退,不占禮部堂官之位,讓後來者居上。找機會回翰林院,往大學士上奔。這會很慢,但很穩妥。以他的追求來說,不高不低的官職也夠用了。
穩中求貴的路子是升任最快的。入閣不容易,出閣卻簡單。來回傾軋,你爭我打的,站對地方辦對事,頂替一個位置不是問題。
史官麼,就不講究什麼升遷升任、清貴前程了。低調、內斂,不起眼,如無意外,會是非常平庸的一生。
謝岩想回翰林院。兜兜轉轉還是翰林院,他喜歡看書修書,這個職位也確實夠用了。
能入翰林的都是很會讀書的人,他在那裡也能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人聊學問。前程淺了些,對他來說足矣。
崔老先生點點頭,「我想著也是這樣。你到時就多找找你二哥,他挺喜歡你的。老大麼,就不必去了。他為人奸猾一些。你跟他多打交道,我不放心。」
謝岩抿唇,說了他上崔大哥家拿了很多書的事,崔老先生沒改口。
「這不算什麼,他跟你逗著玩。你以後不用經常找他,過年過節拜訪一二就行了。」
這天,他難得在崔府留飯。飯後,崔老先生讓他不用再來了。
「你上任有日子,抓緊回鄉吧,上京之時不用過來,沒空見你。」
謝岩給他磕頭,又得了兩隻長命鎖和兩對小手鐲。
他眼淚都憋不住了,「我還沒給你送過好禮……」
崔老先生哈哈笑起來,「窮小子一個,不差你那點孝敬。」
臨近分別,他講了個俏皮話,「你這張嘴,以後會得罪不少人,到外面別說是我教的。惹得起的,就是你二哥教的。惹不起的,就是你大哥教的。」
謝岩應下了,說:「我去京城上任的時候,會從府城走,到時我帶我夫郎和孩子過來看你。」
崔老先生沒應話。
他今天回家晚了些,出了大門,還回頭看了好一會兒。
他大致能懂他師父的老年生活為什麼會這麼孤獨,人登上過高峰,擁有過足夠大的權力,往來便都是利益。他無心應付了。
家族隨之登高,不進則退。連小輩都沒辦法鬆懈,要在名利場裡泡著。
崔家兩個兒子,和他父親差不多年歲。孫輩也就跟他差不多大。
年幼時,他師父尚可教導。長大以後,留在父輩身邊,會比留在年邁的爺爺身邊好。
他想著想著,又一次哭了出來。
師父讓他別再上門了,他在返鄉之前,保持著相同的習慣,每天要來上半天。
門房不開門,他就在外候著。初夏的季節,算不上頂熱,熬到中午,烈日當頭,也很磨人。
老人家心軟,又放他進屋。看他又是罵,說他不聽話。謝岩自然要頂嘴,跟他犟著爭兩句。
在府城的日子,謝岩就在家裡、崔府之間來回走,期間也上門去拜會過凌師兄,再是幾位好友家。
陸楊還沒出月子,房裡悶悶的,家裡弄了冰盆,放在月亮門後面。離炕有些遠,能給室內降降溫,又不讓他受涼。
謝岩寫的書信陸楊都看過了,許多畫面都很簡單,謝岩又給他講說。
他在很多畫面上都會加個小小的陸楊,寫上「帶淨之到此一游」。
最熱鬧的場面是狀元騎馬遊街時,街上的熱鬧能透過紙面傳出來。乍一看是很多波浪在紙上翻滾,細看是擁擠成群的人。地上、樓上,還有人被抗在肩上,爬到了屋頂上。
這些人都在往場內扔香囊手絹,還有花草和繡球。謝岩不知是故意的,還是根本沒有收到,所有砸來的東西,都神奇分流,投往了榜眼和探花。
他考完以後,自覺像行屍走肉,只是跟著流程走,高興不起來,畫在紙上的狀元郎卻是哈哈大笑的,嘴占了半個腦袋,眼睛只剩一條細縫。
他穿著狀元袍,戴著狀元帽,帽側簪花,手裡捧著一個很花哨的繡球,繡球之上,坐著一個小小的陸楊。陸楊跟他穿著同樣的衣袍。
民間有以狀元袍當喜服的習俗,這場面就跟成親一樣。
整幅畫潦草,就剩這顆繡球和陸楊精細刻畫,成了畫面的中心。
狀元郎隨風飄飛的大袖子上寫著一串小字:帶淨之到此一游。
最嚴肅的地方,就是金殿之上。
謝岩畫了兩幅小畫。一幅是他殿試時,小小的陸楊趴在他的答卷上,側目對人,充當鎮紙。稍一分心,就會對上眼。
一幅是被點為狀元時,陸楊在他帽側的簪花里探頭。像一隻花中精靈。
事實上,上殿的時候,他們都沒有佩戴簪花。
陸楊喜歡小人鎮紙,想要個狀元郎的樣子。
謝岩答應給他弄一個。
陸楊又看畫,指著騎馬遊街那幅畫問他:「你不是說那天不高興嗎?」
實話最讓人動心。
他跟謝岩說:「阿岩,我可能當不了嚴父。我看見他們,就感覺心裡軟軟的。」
謝岩主動攬責,「沒事,嚴厲的事我來辦。」
陸楊根本想像不出來謝岩嚴厲的樣子,一抬眸,見謝岩臉上掛笑,卻有幾分冷感,像是性格終於和皮相磨合好,他呈現在外的反差小了。如果是這副皮囊,稍稍冷臉就夠了。
可是陸楊說:「我想他們也愛你。」
謝岩不怕。
「有你在,他們會愛我的。」
第203章 不散的筵席
陸楊生完孩子第二天, 謝岩就去崔家見師父,恢復了從前的日常,半天在崔家, 半天在自家。
師父想給他上課, 他就聽著,不上課,他就陪師父下下棋。
他很不捨得,想著崔大哥和崔二哥都在京城,便試探著問師父要不要上京城去。
他師父拒絕了, 只說老了,走不動了。
謝岩是能給他解悶的, 所以又疑惑,為什麼當時要勸他今年應考, 而不是再等三年。
他師父的回答依然是老了。說老了,累了,再久就教不動了。
他以後會在翰林院熬資歷,崔老先生讓他隨便抓個大學士請教。又說他是三元及第, 不算年歲,都足夠矚目,聖寵來得快, 讓他不要怕。
「剛開始,就寫寫文書,干點清貴的差事。你在翰林院熬不了太多年, 以後找機會去禮部, 辦些講規矩的事,少些麻煩。」
謝岩聽著眼圈都紅了。這一天,師徒倆的棋子捏手裡, 落子無章法,都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
他聽來了很多朝堂之事,對六部的職責劃分有了了解。前途正大的,就先翰林,再六部,封大學士,再占一部堂官的名頭,可以入閣,做個輔佐之臣。前途偏一點的,可以到處混一混,然後再回翰林院,看能不能熬到院長,這個官職不高,名聲不顯,卻是極為清貴極為重要的職位。國子監不建議去,大多都是權貴之子,他應付不來。
如果不計較前程,還可以走更偏門的路子,去當史官。三元及第的狀元,走史官的路子,是極偏門的。若非犯錯、主動調任,很難擔任。
謝岩自知沒有辦實事的才幹,可以穩中取重。先在翰林熬資歷,再去禮部辦些差事,激流勇退,不占禮部堂官之位,讓後來者居上。找機會回翰林院,往大學士上奔。這會很慢,但很穩妥。以他的追求來說,不高不低的官職也夠用了。
穩中求貴的路子是升任最快的。入閣不容易,出閣卻簡單。來回傾軋,你爭我打的,站對地方辦對事,頂替一個位置不是問題。
史官麼,就不講究什麼升遷升任、清貴前程了。低調、內斂,不起眼,如無意外,會是非常平庸的一生。
謝岩想回翰林院。兜兜轉轉還是翰林院,他喜歡看書修書,這個職位也確實夠用了。
能入翰林的都是很會讀書的人,他在那裡也能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人聊學問。前程淺了些,對他來說足矣。
崔老先生點點頭,「我想著也是這樣。你到時就多找找你二哥,他挺喜歡你的。老大麼,就不必去了。他為人奸猾一些。你跟他多打交道,我不放心。」
謝岩抿唇,說了他上崔大哥家拿了很多書的事,崔老先生沒改口。
「這不算什麼,他跟你逗著玩。你以後不用經常找他,過年過節拜訪一二就行了。」
這天,他難得在崔府留飯。飯後,崔老先生讓他不用再來了。
「你上任有日子,抓緊回鄉吧,上京之時不用過來,沒空見你。」
謝岩給他磕頭,又得了兩隻長命鎖和兩對小手鐲。
他眼淚都憋不住了,「我還沒給你送過好禮……」
崔老先生哈哈笑起來,「窮小子一個,不差你那點孝敬。」
臨近分別,他講了個俏皮話,「你這張嘴,以後會得罪不少人,到外面別說是我教的。惹得起的,就是你二哥教的。惹不起的,就是你大哥教的。」
謝岩應下了,說:「我去京城上任的時候,會從府城走,到時我帶我夫郎和孩子過來看你。」
崔老先生沒應話。
他今天回家晚了些,出了大門,還回頭看了好一會兒。
他大致能懂他師父的老年生活為什麼會這麼孤獨,人登上過高峰,擁有過足夠大的權力,往來便都是利益。他無心應付了。
家族隨之登高,不進則退。連小輩都沒辦法鬆懈,要在名利場裡泡著。
崔家兩個兒子,和他父親差不多年歲。孫輩也就跟他差不多大。
年幼時,他師父尚可教導。長大以後,留在父輩身邊,會比留在年邁的爺爺身邊好。
他想著想著,又一次哭了出來。
師父讓他別再上門了,他在返鄉之前,保持著相同的習慣,每天要來上半天。
門房不開門,他就在外候著。初夏的季節,算不上頂熱,熬到中午,烈日當頭,也很磨人。
老人家心軟,又放他進屋。看他又是罵,說他不聽話。謝岩自然要頂嘴,跟他犟著爭兩句。
在府城的日子,謝岩就在家裡、崔府之間來回走,期間也上門去拜會過凌師兄,再是幾位好友家。
陸楊還沒出月子,房裡悶悶的,家裡弄了冰盆,放在月亮門後面。離炕有些遠,能給室內降降溫,又不讓他受涼。
謝岩寫的書信陸楊都看過了,許多畫面都很簡單,謝岩又給他講說。
他在很多畫面上都會加個小小的陸楊,寫上「帶淨之到此一游」。
最熱鬧的場面是狀元騎馬遊街時,街上的熱鬧能透過紙面傳出來。乍一看是很多波浪在紙上翻滾,細看是擁擠成群的人。地上、樓上,還有人被抗在肩上,爬到了屋頂上。
這些人都在往場內扔香囊手絹,還有花草和繡球。謝岩不知是故意的,還是根本沒有收到,所有砸來的東西,都神奇分流,投往了榜眼和探花。
他考完以後,自覺像行屍走肉,只是跟著流程走,高興不起來,畫在紙上的狀元郎卻是哈哈大笑的,嘴占了半個腦袋,眼睛只剩一條細縫。
他穿著狀元袍,戴著狀元帽,帽側簪花,手裡捧著一個很花哨的繡球,繡球之上,坐著一個小小的陸楊。陸楊跟他穿著同樣的衣袍。
民間有以狀元袍當喜服的習俗,這場面就跟成親一樣。
整幅畫潦草,就剩這顆繡球和陸楊精細刻畫,成了畫面的中心。
狀元郎隨風飄飛的大袖子上寫著一串小字:帶淨之到此一游。
最嚴肅的地方,就是金殿之上。
謝岩畫了兩幅小畫。一幅是他殿試時,小小的陸楊趴在他的答卷上,側目對人,充當鎮紙。稍一分心,就會對上眼。
一幅是被點為狀元時,陸楊在他帽側的簪花里探頭。像一隻花中精靈。
事實上,上殿的時候,他們都沒有佩戴簪花。
陸楊喜歡小人鎮紙,想要個狀元郎的樣子。
謝岩答應給他弄一個。
陸楊又看畫,指著騎馬遊街那幅畫問他:「你不是說那天不高興嗎?」
實話最讓人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