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聽後心裡一擰巴,忍不住想這個戰功赫赫是跟誰打的呢?介於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的「常規」表現那肯定不是他們和日本人打的,可再往前推,北伐期間軍閥面對黃埔學生軍同樣是不堪一擊,處處挨打。老電影《大決戰》里校長回憶北伐時的場景說(此處注意要用江浙口音):「真可謂占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景象猶在眼前。」

  基於此我只覺得這個設定就很諷刺,於是忍不住跟朋友聊起了軍閥和民國當時的情況。我們深入交流半天后,她說:「本質上女頻的民國文沒人會在乎歷史真相,大家就是看或甜或虐的愛情。如果你真的這麼不喜歡架空的霸道軍閥和少數人的紙醉金迷,那為什麼不自己寫一本貼近真實的小說呢?你要寫得更好,我肯定看你那本去。」

  我是個很懶很懶的人,寫點東西特別墨跡,但我這不是被激了嗎?咱就是說,此回必須是「我上我也行」,於是經過兩個月多的構思就有了《烽火》的大綱,十一月提筆到今年四月寫完。

  寫的過程中我時不時就會把《烽火》會發給那位朋友看,一開始基於對我地了解,她笑我三分鐘熱度,能寫十萬字就不錯,但隨著小說發展,到南京事件時她表示這文還挺不錯的,很想接著看下去,勸我千萬不能坑。我當時想發,但又不知道哪個平台合適,於是朋友說豆瓣閱讀有個拉力賽可以等明年參賽試一試,那邊不簽人,只簽作品,各種題材接受度高,最關鍵這個平台版權運營很厲害。

  說老實話,朋友這人閱文無數,而且很少誇人。得到她的肯定,我瞬間信心大增,一口氣就寫完了《烽火》。寫的時候我抱著很美好的期待,可真寫完,開始比賽了,反而沒有那麼強的功利心,能發出來給大家看就好,能多讓一個人稍微更貼近那個黑暗的年代就好。

  民國不浪漫,不美好,沒有什麼戰功赫赫的大軍閥。《烽火》寫了三十萬字本質也就是在說這樣一句話,我說了,你聽了,就行了。

  2. 姜培生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姜培生是複雜的,很難用好人還是壞人來簡單界定他。本質上講,他當然不是個純粹的壞人,一個愛護妻子孩子,孝敬母親,積極反抗侵略者,把手下士兵當袍澤弟兄對待的人怎麼可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但要說他有多好,那也未見得,畢竟姜培生也是一個貪污腐敗、善於鑽贏、坑死同僚、漠視人命的典型舊軍人。

  姜培生的善意集中在以他自己為中心的小圈子裡,更直白地說,他對你好不好,關鍵不是你幹了什麼,你有什麼想法,而是你是不是他心裡的自己人。

  姜培生也許不是惡的劊子手,但他一定是惡的幫凶,就像他在天津給孔宋斂財做白手套一樣。當然,姜培生之所以變成了後來的樣子,很大程度也是被他所處的大環境所影響。他並不蠢笨,甚至於是蠻機靈聰明的,這輩子就壞在了短視和隨波逐流上。就像文里他跟婉萍說過兩次的話「黨國是個糞坑,跳下去是臭,不跳下去是死」,他從來沒想過可能還有第三條路,第三條不用跳糞坑的選擇。

  婉萍對宋太太,對來登記戶口的警察都說過「我丈夫老實本分」,這是她對姜培生的偏愛。姜培生是不是真的老實本分對婉萍來說根本不重要,她只是再給姜培生找藉口。不管姜培生是不是個好人,她都要她的丈夫。這一點上,婉萍和姜培生是一樣的,他們之所以能那麼愛彼此,也是因為身上有著相似的地方。有一句老話說,一個被窩裡睡不出來兩種人。

  3. 正文結局裡陳婉萍的悲劇是誰造成的?

  《烽火》全文里婉萍身邊沒有一個明確的惡人要害她。

  在南京時繼母、父親愛她,弟弟愛她,表姐愛他,丈夫愛她,離開南京去重慶的一路上宋太太安慰過她,龐太太、馬太太幫助過她,後來姜培生升官,王太太熱情地帶她進入上流圈子,雖然駱太太尖酸地說過婉萍,但也在自己家裡出事兒後友善地提醒婉萍要生個孩子以防家裡生變。當她去了天津後,何太太奉承她,姜培生出事後,宋太太幫助她。天津快解放時,老胡一家人也收留過婉萍,後來去北京,婆婆死前還在護著她,姜小友也認她做了自己的母親,怕她出事半夜守門,死後哭喪。

  這樣的設定下,我想表達婉萍的悲劇不是某個人造成的。如果不是最後姜培生因病去世,她這一生可以說是都在被別人庇護著,是非常非常幸運的一生。可也正是這樣的幸運,讓婉萍身上那種小女孩的依賴與脆弱從來沒有消失過,她像一隻缺少風雨打磨的小鳥,雖然見過大風大浪,但始終是別人頂在最前面,所以當姜培生死亡的消息傳來,她第一次面對這麼大的打擊,一下子情緒和精神就崩潰了。

  與陳婉萍形成對比的是陳瑛,她有信仰,經歷過許許多多的磨難,所以即便是失去孩子,丈夫死在懷裡,也能在巨大的悲傷後重新站起來,繼續心中有火眼裡有光地活著。

  4. 為什麼陳瑛不喜歡姜培生,而婉萍喜歡他?

  陳瑛不喜歡姜培生,跟姜培生的國軍軍官身份並沒有關係。姜培生在念高中的時候就見過陳瑛,那時候他喜歡她,就是因為陳瑛長得漂亮,而陳瑛之所以不喜歡姜培生就是不喜歡姜培生表現出來的那種以個人為中心的局限思想。也就是說陳瑛是個理想主義者,她喜歡的人也應該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樣情緒抱負的人,而顯然姜培生不是。

  姜培生只有面對外族侵略者時才會表現出民族血性,其他時候他更在乎自己的小家庭。可以理解為,他對侵略者的痛恨依舊是出於以自己為中心的圈子,在他眼中所有中國人都是自己人,而日本人不是,所以他捨得滿身血汗也要把他們趕走。可等抗日勝利,他立刻縮小了他「自己人」這個圈子,國共對立中他認為國是自己人,所從來沒想過投共。在國軍內部,他們又有派系,於是有了更小的「自己人」圈子。當這個圈子再進一步縮小,這個圈子裡就只剩下了他和婉萍、母親、小友。

  陳瑛與姜培生就是本質上的道不同不相為謀,陳瑛不會樂於把自己放在這樣一個小圈子裡,可婉萍不同,文中她說過很多次,她什麼都不在乎只要丈夫回到自己身邊。所以在姜培生畫小圈子的時候,婉萍也在畫圈子,她雖善良心軟,但最最在乎的也只是自己家裡那幾個人。這也就是婉萍在面對小女孩兒受難和朱蕎朱穗姐妹時會願意在能力範圍里地幫助她們,可是在姜培生遭難,她捨得一身剮也要撈丈夫。

  說了這些,並不是想說陳婉萍和姜培生自私,倆人人品多麼不好,而是想說他們是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具有我們相似的毛病,比如短視、隨波逐流、軟弱、貪戀優質的生活條件等等。與之相比,那些革命先烈顯得特別偉大,他們明明也能過上好日子,但為了更多底層百姓能願意選擇一條特別艱苦特別坎坷的道路。

  5. 本文可能還有一個番外,寫婉萍和姜培生的現代生活,非穿越,非重生。大家有其他想看的番外或者對於本文配角的相關問題都可以告訴我呀!我挑著寫哈。<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