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平推高句麗
第435章 平推高句麗
李慕唐想進去的也是這支騎兵營。
他現在被分配在步軍中,而且並非作戰主力,而是負責押送物資。
李慕唐中隊負責押送兩輛輜車。
這兩輛輜車很奇怪,蓋得嚴嚴實實,從重量來看,不像草料,也不像軍械,似乎是糧食。
然而從蓋布之下,傳來陣陣臭味,絕不是糧食的味道,聞著倒像是狗屎。
眾人皺著鼻子護衛在輜車旁邊,心中都感不解,有人問熊大山,熊大山只說別多問。
從他表情來看,他似乎也不知道。
大軍前行速度出乎意外的慢,從柳城出發,抵達懷遠縣都用了三天時間,一天只進軍不到二十里。
若不是領兵的是薛仁貴,只怕大傢伙早就開始抱怨,懷疑主將不會打仗了。
穿越遼水時,其他三路大軍都已早早渡過了遼水,深入高句麗腹地。
只怕某一路軍,已經開始攻城。
遼水之後,高句麗的第一座屏障是新城。
此城因距離邊境線太近,周圍地勢平坦,無法堅守,故而被高句麗當做瞭望城,也就是監視唐軍動向的一座城池。
當契苾何力的軍隊最先渡過遼水時,新城中的兩千守軍便撤退了,拱手將此城讓出。
數日之前,城中百姓便全部轉移,物資也沒留下一點。
高句麗在邊境執行的是堅壁清野的戰略,故而新城之外,一片澤地,沒有任何莊稼。
薛仁貴大軍並不進城,直接從新城旁繞過,朝著第一個目標,赤峰城而去。
赤峰城也是一座山城,一半城池嵌於山壁之中,此城和安市城作用一樣,打下這座城池,也沒有路繼續前行,需要向北繞行,朝馬首山進發。
可不攻打這座城,他就會截斷後路,到時候唐軍將面臨兩路夾擊的困境。
所以唐軍必須先拔掉這根釘子,才能繼續進軍。
攻城戰必將十分慘烈,然而營中將士士氣都很高,李慕唐更是躍躍欲試。
到了赤峰城外,薛仁貴卻並未立刻攻城,而是將大軍分成數營,將城池圍住。
然後派出一軍,來到赤峰城北面的一座高山上,將一車車輜車堆了過去。
其中兩車輜車,正是李慕唐等人押送的那兩輛。
直到此時,他們才終於知道車中裝的是什麼,原來是狼糞,難怪如此臭。
在一名校尉命令下,李慕唐等人將狼糞、柴草、蒿艾、麻蘊等混合起來,分成九堆,在山上燒了起來。
像熊大山這樣的老兵,已經明白了薛仁貴的用意。
他這是利用狼糞的特點,產生筆直向上的狼煙,吸引別處的高句麗軍隊,來救援赤峰城。
高句麗多是山地地形,現在又是秋季,風力不小,普通的煙霧升不了多高,就會被風吹散。
只有狼煙能筆直升起,穿過重重山脈阻隔,讓別處的高句麗軍隊看到赤峰城外的情況。
高句麗大軍的布防,以三座重鎮為核心,再以十幾座山城為節點,組成一條密不透風的防線。
這三座重鎮分別是:安市城、烏骨城、遼東城。
安市城兵力最多,駐紮五萬人。烏骨城駐紮四萬。遼東城駐紮三萬。
像赤峰城這種山城,就屬於安市城與烏骨城之間的節點,守軍只有五千。
憑藉山城優勢,雖只有五千守軍,薛仁貴想打下來,卻也不容易。
而且只要薛仁貴陷入攻城戰中,烏骨城就會派兵馳援。
所以當赤峰城附近的狼煙升起後,消息很快傳到烏骨城。
烏骨城守將名叫高休,出身扶餘王氏的某一支,也是王氏中,最早投靠泉蓋蘇文的一族。
也正因如此,他們這一支王氏血脈,很得泉氏一族信任。
高休今年四十多歲,因為長期鎮守邊境,深知唐人虛實,在營州城內,安插有大量細作。
前幾日,細作便打聽到一個壞消息,他要面對的唐軍將領,是大唐殺神薛仁貴。
薛仁貴在遼東的名聲很差,遼東各部都在流傳,說他極為殘暴,不僅打仗兇狠,還喜歡殺俘取樂,故而有一個「殺神」的綽號。
高休以前聽到薛仁貴,對他不屑一顧,常對左右人說,這種殘暴不仁的將領,將來若是遇到自己,遲早會讓他吃一個大敗仗。
然而當他真的面對薛仁貴時,這幾天晚上睡都睡不好,就像被拉開的弓弦,一刻也不敢鬆懈。
當手下人告訴他,赤峰城方向傳來滾滾濃煙後,更加坐不住了,派人將兩名心腹叫了過來,商議情況。
高句麗的地方制度,也是學自中原。
高休的官職是太守,軍政一把抓,他兩名副官的官職是參佐,一個是左參佐,一個是右參佐。
左參佐是個魁梧大漢,聽說情況後,立即說道:「濃煙竟然連烏骨城都看得到,說明情況很危險了,需得立刻派兵救援!」
右參佐是個高瘦文士,手中還拿著一柄摺扇,他用扇子在手掌拍了幾下,說道:「不對,可能有詐!」
高休忙問:「哪裡有詐?」
右參佐道:「太守您想,前幾日傳來的軍情,那薛仁貴行軍緩慢,正常來說,他應該剛剛抵達赤峰城才對,怎麼可能立刻就讓赤峰城陷入險境?」
高休沉吟了一會,道:「不錯,赤峰城極為險隘,就算五萬唐軍攻打,至少也要十天,如今薛仁貴只兩萬唐軍,不可能這麼快打下來!」
左參佐道:「那濃煙是怎麼回事呢?」
右參佐微笑道:「這顯然是薛仁貴的計謀,故意引我們過去救援,好與我們野戰,哼,只可惜瞞不過我高亮的眼睛!」
高休大喜,道:「哈哈,幸虧右參佐機智,否則差點讓薛仁貴給騙了!哼,大唐殺神也不過如此!」
左參佐摸了摸後腦勺,眉頭緊皺,似乎很是困惑。
高休最是多疑,忙問道:「左參佐,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左參佐道:「我只是覺得奇怪,都說那薛仁貴厲害,為何大唐四路大軍,他反而行軍最慢?」
此話一落,右參佐臉色大變,失聲道:「不好,差點中計了!」
高休急問:「又怎麼了?」
右參佐急道:「是我想簡單了,那薛仁貴行軍緩慢,其實是個誘餌!」
高休變色道:「誘餌?」
右參佐道:「他故意讓大軍緩慢前行,麻痹我們,其實另率領精銳,抄小路直奔赤峰城,只怕五六日前,他就已經開始攻打赤峰城了!」
高休怔怔道:「那眼下赤峰城傳來的濃煙是?」
右參佐道:「定是赤峰城已陷入危急。薛仁貴故意讓主力大軍走的慢,就是為了迷惑我們,讓我們不要救援赤峰城,等我們反應過來時,赤峰城已經被他拿下了!」
高休一拍大腿,道:「好狗賊,果然狡猾!」
右參佐道:「太守,事不宜遲,需得立刻派兵救援赤峰城,運氣好的話,也許能讓唐軍吃一個大虧!」
高休霍然起身,道:「我親自帶兵三萬,救援赤峰城!」
右參佐道:「不可,唐軍兵分四路,若是見烏骨城空虛,也許會有另一支唐軍打過來,太守需得坐鎮城中!」
左參佐道:「太守,末將願領兵救援!」
高休道:「那好,我給你撥一萬人馬,只要保住赤峰城就好,不要戀戰!」
左參佐大聲道:「末將領命!」
李勣站在新城東城牆上,極目遠眺,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句麗第二大屏障,千山山脈。
唐軍四路大軍已經都深入高句麗,此時時間已過去半月左右,就算腳程最慢的薛仁貴大軍,應該也在攻打第一座城池。
速度最快的契苾何力大軍,應該已經攻城有十天左右,可依然沒有傳來任何消息,這讓李勣頗為焦急。
這次戰爭必須快,尤其是第一戰。
倘若第一戰都被擋一兩個月,後面的戰事將更加困難。
「薛仁貴,你不會讓老夫失望吧。」
李勣喃喃低語,在他心中,最倚重的還是薛仁貴那一支軍隊。
雖然薛仁貴行軍緩慢,但李勣相信他一定有其用意,要對付高句麗這種嚴防死守的戰略,就不能強攻猛打,需要用腦子來打。
便在這時,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名將領來到李勣身後,面帶喜色,拱手道:「大總管,前方傳來捷報!」
李勣心中一振,問:「哪一路的?」
那將領道:「薛副大總管那一路。」
李勣一拳擊打在掌心,趕忙接過戰報,攤開一看,看完之後,捻須笑道:「好,不愧是陛下最看重的將領。來人,把此捷報原封不動的送去長安,陛下一定也等急了!」
十月朔風,從北邊刮到了長安城,天氣驟降。
下午時分,天氣陰沉沉的。
李治躺在甘露殿的龍榻上,已經睡了快一個時辰。
王伏勝進來了三次,見李治還在酣睡,便只好又出去了。
當他第四次進來時,已經過了未時,李治已經睡了一個半時辰,如此久睡,對身體並不好,晚上也不容易睡著。
王伏勝正打算去叫醒李治時,忽聽身後響起腳步聲,轉頭一看,原來是武皇后來了。
武媚娘看了榻上的李治一眼,朝王伏勝打了個手勢。
王伏勝點點頭,退出了寢殿。
武媚娘慢慢來到李治身邊,在榻邊坐下,俯身看去,李治雖在睡夢中,眉毛卻皺得很緊,額頭還有汗水。
武媚娘頓時感到一陣心疼,心道:「陛下睡夢之中,還在操心著國事。」
她取出一塊絲帕,擦去李治頭上的汗水,伸手按住李治的眉毛,將其撫平,柔聲道:「陛下?陛下?」
李治猛地驚醒,一下子坐了起來,喘了幾口氣,轉過頭,怔怔盯著武媚娘,一言不發。
武媚娘柔聲道:「陛下,您怎麼了,是不是做噩夢了?」
李治聽她開口後,才終於回過神來,吶吶道:「你是朕的皇后?」
武媚娘心中一驚,暗道:「不好,陛下不會頭疾又犯了吧?」湊近腦袋,仔細觀察李治表情,道:「陛下,您不認得妾身了嗎?」
李治忽然笑了笑,道:「朕當然記得,朕只是剛才做了一個夢。」
武媚娘鬆了口氣,問道:「陛下做了什麼夢?」
李治搖了搖頭,道:「是一個很荒誕的夢,不值一提。」
這個夢確實荒誕,他夢到自己又回到前世,之前的種種,竟然全部都是一場夢境,因無法適應新的生活,他宅在家中,幾個月沒有出門。
不料,幾個月後,當他重新走出出租屋,竟先後遇上了武媚娘、徐槿、鄭貴妃、劉充嬡和朱貞蓮。
她們都變成了現代人,而且有了新身份。
武媚娘變成女總裁,徐槿則成為女博士,鄭貴妃變成一位女明星,劉充嬡則是幼兒園老師,朱貞蓮是一位女白領。
五女雖不認識他,卻都對他有莫名好感,經過種種經歷,很快都成為了他的女友。
後來五女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一起找上門來,討要說法,鬧著讓他只能選一人。
就在李治頭疼時,一位警察闖了進來,說他涉嫌欺騙多位婦女感情,將他給拷走了。
那警察竟然是狄仁傑的模樣。
就在被拷走的瞬間,李治醒過來了,一時竟分不清哪邊才是夢境。
武媚娘給李治倒了杯茶,李治喝完後,意識才完全清醒,剛才那場夢境,慢慢從腦海褪去。
「媚娘,有邊境軍情嗎?」他問。
武媚娘聽他這麼問,更加認定李治是擔心邊境戰況,才做了噩夢,輕聲勸道:「陛下不必過於擔心,李勣、薛仁貴都是善用兵之人,您又為這一戰準備充足,沒有不勝的道理。」
李治嘆了口氣,道:「話雖如此,不聽到戰報,朕心中始終不太放心。」
就在這時,王伏勝又走了進來,面帶喜色,道:「陛下,營州傳來捷報。」
李治大喜,伸手接過奏報,攤開一看。
武媚娘也湊過腦袋,與他一起看了起來。
原來薛仁貴採用圍城打援的法子,在赤峰城外,用狼煙為誘餌,引誘來了烏骨城的援軍。
薛仁貴設伏圍困住一萬援軍後,故意放跑了幾百人,讓他們回到赤峰城報信。
城中守軍無奈,只好出城營救那被困的援軍,被薛仁貴一鍋端了,順勢拿下了赤峰城。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有了這場勝仗,您心裡總該踏實了吧?」
李治笑道:「這還不夠,朕還要等接下來幾路大軍的消息。」
李治沒有等太久,第二天,前方又傳來捷報,這次卻是契苾何力打了勝仗,攻下了蓋牟城。
契苾何力的這份戰報,是李勣寫的。
從時間來看,契苾何力是在薛仁貴打下赤峰城的第二天,攻下了蓋牟城。
這一戰沒什麼花哨,便是強攻猛打。
值得一提的是,營州副都督程名振在此戰特別奮勇,身先士卒,在城門附近親自督戰,還因此中了一箭。
幸好大唐鎧甲質量好,那一箭只是射在鎧甲關節縫隙里,入肉不深,影響不大。
又過兩天,趙持滿領兵攻克銀城的消息也傳回長安。
此時李治也明白了李勣提出的多路進軍的妙處,因為沒過兩天,鄭仁泰攻打的建安城守軍,主動撤離。
他們不撤不行,因為薛仁貴、趙持滿兩路正在齊頭並進,他們再不撤離,很可能被唐軍堵住後路。
如此一來,北四路初戰全部告捷,幾乎稱得上平推了,李治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來了。
至於南三路和海路,因為大海阻隔,傳遞消息的速度要慢一些,李治也不那麼急了。
況且此次進攻,北四路才是主力,南三路和海路一個是策應,一個是牽制。
只有當北四路進軍不順的情況下,才需要他們來發揮。
如今北路順利,他們就算戰事不順,也並不影響大局。
此時已到十月,再過一個多月,鴨綠江就會結冰,只要有一路大軍衝出千山山脈,抵達鴨綠江,便能趁勢過江,直取平壤城。
平壤城一被圍,便相當於將了高句麗的軍,高句麗各處守軍,只能回師救援,屆時,幾路大軍會師平壤,拿下高句麗便只是時間問題。
這時,李治突然想起一個問題。
在他印象中,隨著唐軍不斷取勝,被泉男建逐出平壤的泉男生,後來投靠了大唐,當了帶路黨。
眼下唐軍初戰告捷,應該可以派人聯繫一下此人了。
想到此處,他找來王及善,吩咐他派出密探,暗中聯繫泉男生,實行策反工作。
(本章完)
李慕唐想進去的也是這支騎兵營。
他現在被分配在步軍中,而且並非作戰主力,而是負責押送物資。
李慕唐中隊負責押送兩輛輜車。
這兩輛輜車很奇怪,蓋得嚴嚴實實,從重量來看,不像草料,也不像軍械,似乎是糧食。
然而從蓋布之下,傳來陣陣臭味,絕不是糧食的味道,聞著倒像是狗屎。
眾人皺著鼻子護衛在輜車旁邊,心中都感不解,有人問熊大山,熊大山只說別多問。
從他表情來看,他似乎也不知道。
大軍前行速度出乎意外的慢,從柳城出發,抵達懷遠縣都用了三天時間,一天只進軍不到二十里。
若不是領兵的是薛仁貴,只怕大傢伙早就開始抱怨,懷疑主將不會打仗了。
穿越遼水時,其他三路大軍都已早早渡過了遼水,深入高句麗腹地。
只怕某一路軍,已經開始攻城。
遼水之後,高句麗的第一座屏障是新城。
此城因距離邊境線太近,周圍地勢平坦,無法堅守,故而被高句麗當做瞭望城,也就是監視唐軍動向的一座城池。
當契苾何力的軍隊最先渡過遼水時,新城中的兩千守軍便撤退了,拱手將此城讓出。
數日之前,城中百姓便全部轉移,物資也沒留下一點。
高句麗在邊境執行的是堅壁清野的戰略,故而新城之外,一片澤地,沒有任何莊稼。
薛仁貴大軍並不進城,直接從新城旁繞過,朝著第一個目標,赤峰城而去。
赤峰城也是一座山城,一半城池嵌於山壁之中,此城和安市城作用一樣,打下這座城池,也沒有路繼續前行,需要向北繞行,朝馬首山進發。
可不攻打這座城,他就會截斷後路,到時候唐軍將面臨兩路夾擊的困境。
所以唐軍必須先拔掉這根釘子,才能繼續進軍。
攻城戰必將十分慘烈,然而營中將士士氣都很高,李慕唐更是躍躍欲試。
到了赤峰城外,薛仁貴卻並未立刻攻城,而是將大軍分成數營,將城池圍住。
然後派出一軍,來到赤峰城北面的一座高山上,將一車車輜車堆了過去。
其中兩車輜車,正是李慕唐等人押送的那兩輛。
直到此時,他們才終於知道車中裝的是什麼,原來是狼糞,難怪如此臭。
在一名校尉命令下,李慕唐等人將狼糞、柴草、蒿艾、麻蘊等混合起來,分成九堆,在山上燒了起來。
像熊大山這樣的老兵,已經明白了薛仁貴的用意。
他這是利用狼糞的特點,產生筆直向上的狼煙,吸引別處的高句麗軍隊,來救援赤峰城。
高句麗多是山地地形,現在又是秋季,風力不小,普通的煙霧升不了多高,就會被風吹散。
只有狼煙能筆直升起,穿過重重山脈阻隔,讓別處的高句麗軍隊看到赤峰城外的情況。
高句麗大軍的布防,以三座重鎮為核心,再以十幾座山城為節點,組成一條密不透風的防線。
這三座重鎮分別是:安市城、烏骨城、遼東城。
安市城兵力最多,駐紮五萬人。烏骨城駐紮四萬。遼東城駐紮三萬。
像赤峰城這種山城,就屬於安市城與烏骨城之間的節點,守軍只有五千。
憑藉山城優勢,雖只有五千守軍,薛仁貴想打下來,卻也不容易。
而且只要薛仁貴陷入攻城戰中,烏骨城就會派兵馳援。
所以當赤峰城附近的狼煙升起後,消息很快傳到烏骨城。
烏骨城守將名叫高休,出身扶餘王氏的某一支,也是王氏中,最早投靠泉蓋蘇文的一族。
也正因如此,他們這一支王氏血脈,很得泉氏一族信任。
高休今年四十多歲,因為長期鎮守邊境,深知唐人虛實,在營州城內,安插有大量細作。
前幾日,細作便打聽到一個壞消息,他要面對的唐軍將領,是大唐殺神薛仁貴。
薛仁貴在遼東的名聲很差,遼東各部都在流傳,說他極為殘暴,不僅打仗兇狠,還喜歡殺俘取樂,故而有一個「殺神」的綽號。
高休以前聽到薛仁貴,對他不屑一顧,常對左右人說,這種殘暴不仁的將領,將來若是遇到自己,遲早會讓他吃一個大敗仗。
然而當他真的面對薛仁貴時,這幾天晚上睡都睡不好,就像被拉開的弓弦,一刻也不敢鬆懈。
當手下人告訴他,赤峰城方向傳來滾滾濃煙後,更加坐不住了,派人將兩名心腹叫了過來,商議情況。
高句麗的地方制度,也是學自中原。
高休的官職是太守,軍政一把抓,他兩名副官的官職是參佐,一個是左參佐,一個是右參佐。
左參佐是個魁梧大漢,聽說情況後,立即說道:「濃煙竟然連烏骨城都看得到,說明情況很危險了,需得立刻派兵救援!」
右參佐是個高瘦文士,手中還拿著一柄摺扇,他用扇子在手掌拍了幾下,說道:「不對,可能有詐!」
高休忙問:「哪裡有詐?」
右參佐道:「太守您想,前幾日傳來的軍情,那薛仁貴行軍緩慢,正常來說,他應該剛剛抵達赤峰城才對,怎麼可能立刻就讓赤峰城陷入險境?」
高休沉吟了一會,道:「不錯,赤峰城極為險隘,就算五萬唐軍攻打,至少也要十天,如今薛仁貴只兩萬唐軍,不可能這麼快打下來!」
左參佐道:「那濃煙是怎麼回事呢?」
右參佐微笑道:「這顯然是薛仁貴的計謀,故意引我們過去救援,好與我們野戰,哼,只可惜瞞不過我高亮的眼睛!」
高休大喜,道:「哈哈,幸虧右參佐機智,否則差點讓薛仁貴給騙了!哼,大唐殺神也不過如此!」
左參佐摸了摸後腦勺,眉頭緊皺,似乎很是困惑。
高休最是多疑,忙問道:「左參佐,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左參佐道:「我只是覺得奇怪,都說那薛仁貴厲害,為何大唐四路大軍,他反而行軍最慢?」
此話一落,右參佐臉色大變,失聲道:「不好,差點中計了!」
高休急問:「又怎麼了?」
右參佐急道:「是我想簡單了,那薛仁貴行軍緩慢,其實是個誘餌!」
高休變色道:「誘餌?」
右參佐道:「他故意讓大軍緩慢前行,麻痹我們,其實另率領精銳,抄小路直奔赤峰城,只怕五六日前,他就已經開始攻打赤峰城了!」
高休怔怔道:「那眼下赤峰城傳來的濃煙是?」
右參佐道:「定是赤峰城已陷入危急。薛仁貴故意讓主力大軍走的慢,就是為了迷惑我們,讓我們不要救援赤峰城,等我們反應過來時,赤峰城已經被他拿下了!」
高休一拍大腿,道:「好狗賊,果然狡猾!」
右參佐道:「太守,事不宜遲,需得立刻派兵救援赤峰城,運氣好的話,也許能讓唐軍吃一個大虧!」
高休霍然起身,道:「我親自帶兵三萬,救援赤峰城!」
右參佐道:「不可,唐軍兵分四路,若是見烏骨城空虛,也許會有另一支唐軍打過來,太守需得坐鎮城中!」
左參佐道:「太守,末將願領兵救援!」
高休道:「那好,我給你撥一萬人馬,只要保住赤峰城就好,不要戀戰!」
左參佐大聲道:「末將領命!」
李勣站在新城東城牆上,極目遠眺,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句麗第二大屏障,千山山脈。
唐軍四路大軍已經都深入高句麗,此時時間已過去半月左右,就算腳程最慢的薛仁貴大軍,應該也在攻打第一座城池。
速度最快的契苾何力大軍,應該已經攻城有十天左右,可依然沒有傳來任何消息,這讓李勣頗為焦急。
這次戰爭必須快,尤其是第一戰。
倘若第一戰都被擋一兩個月,後面的戰事將更加困難。
「薛仁貴,你不會讓老夫失望吧。」
李勣喃喃低語,在他心中,最倚重的還是薛仁貴那一支軍隊。
雖然薛仁貴行軍緩慢,但李勣相信他一定有其用意,要對付高句麗這種嚴防死守的戰略,就不能強攻猛打,需要用腦子來打。
便在這時,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名將領來到李勣身後,面帶喜色,拱手道:「大總管,前方傳來捷報!」
李勣心中一振,問:「哪一路的?」
那將領道:「薛副大總管那一路。」
李勣一拳擊打在掌心,趕忙接過戰報,攤開一看,看完之後,捻須笑道:「好,不愧是陛下最看重的將領。來人,把此捷報原封不動的送去長安,陛下一定也等急了!」
十月朔風,從北邊刮到了長安城,天氣驟降。
下午時分,天氣陰沉沉的。
李治躺在甘露殿的龍榻上,已經睡了快一個時辰。
王伏勝進來了三次,見李治還在酣睡,便只好又出去了。
當他第四次進來時,已經過了未時,李治已經睡了一個半時辰,如此久睡,對身體並不好,晚上也不容易睡著。
王伏勝正打算去叫醒李治時,忽聽身後響起腳步聲,轉頭一看,原來是武皇后來了。
武媚娘看了榻上的李治一眼,朝王伏勝打了個手勢。
王伏勝點點頭,退出了寢殿。
武媚娘慢慢來到李治身邊,在榻邊坐下,俯身看去,李治雖在睡夢中,眉毛卻皺得很緊,額頭還有汗水。
武媚娘頓時感到一陣心疼,心道:「陛下睡夢之中,還在操心著國事。」
她取出一塊絲帕,擦去李治頭上的汗水,伸手按住李治的眉毛,將其撫平,柔聲道:「陛下?陛下?」
李治猛地驚醒,一下子坐了起來,喘了幾口氣,轉過頭,怔怔盯著武媚娘,一言不發。
武媚娘柔聲道:「陛下,您怎麼了,是不是做噩夢了?」
李治聽她開口後,才終於回過神來,吶吶道:「你是朕的皇后?」
武媚娘心中一驚,暗道:「不好,陛下不會頭疾又犯了吧?」湊近腦袋,仔細觀察李治表情,道:「陛下,您不認得妾身了嗎?」
李治忽然笑了笑,道:「朕當然記得,朕只是剛才做了一個夢。」
武媚娘鬆了口氣,問道:「陛下做了什麼夢?」
李治搖了搖頭,道:「是一個很荒誕的夢,不值一提。」
這個夢確實荒誕,他夢到自己又回到前世,之前的種種,竟然全部都是一場夢境,因無法適應新的生活,他宅在家中,幾個月沒有出門。
不料,幾個月後,當他重新走出出租屋,竟先後遇上了武媚娘、徐槿、鄭貴妃、劉充嬡和朱貞蓮。
她們都變成了現代人,而且有了新身份。
武媚娘變成女總裁,徐槿則成為女博士,鄭貴妃變成一位女明星,劉充嬡則是幼兒園老師,朱貞蓮是一位女白領。
五女雖不認識他,卻都對他有莫名好感,經過種種經歷,很快都成為了他的女友。
後來五女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一起找上門來,討要說法,鬧著讓他只能選一人。
就在李治頭疼時,一位警察闖了進來,說他涉嫌欺騙多位婦女感情,將他給拷走了。
那警察竟然是狄仁傑的模樣。
就在被拷走的瞬間,李治醒過來了,一時竟分不清哪邊才是夢境。
武媚娘給李治倒了杯茶,李治喝完後,意識才完全清醒,剛才那場夢境,慢慢從腦海褪去。
「媚娘,有邊境軍情嗎?」他問。
武媚娘聽他這麼問,更加認定李治是擔心邊境戰況,才做了噩夢,輕聲勸道:「陛下不必過於擔心,李勣、薛仁貴都是善用兵之人,您又為這一戰準備充足,沒有不勝的道理。」
李治嘆了口氣,道:「話雖如此,不聽到戰報,朕心中始終不太放心。」
就在這時,王伏勝又走了進來,面帶喜色,道:「陛下,營州傳來捷報。」
李治大喜,伸手接過奏報,攤開一看。
武媚娘也湊過腦袋,與他一起看了起來。
原來薛仁貴採用圍城打援的法子,在赤峰城外,用狼煙為誘餌,引誘來了烏骨城的援軍。
薛仁貴設伏圍困住一萬援軍後,故意放跑了幾百人,讓他們回到赤峰城報信。
城中守軍無奈,只好出城營救那被困的援軍,被薛仁貴一鍋端了,順勢拿下了赤峰城。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有了這場勝仗,您心裡總該踏實了吧?」
李治笑道:「這還不夠,朕還要等接下來幾路大軍的消息。」
李治沒有等太久,第二天,前方又傳來捷報,這次卻是契苾何力打了勝仗,攻下了蓋牟城。
契苾何力的這份戰報,是李勣寫的。
從時間來看,契苾何力是在薛仁貴打下赤峰城的第二天,攻下了蓋牟城。
這一戰沒什麼花哨,便是強攻猛打。
值得一提的是,營州副都督程名振在此戰特別奮勇,身先士卒,在城門附近親自督戰,還因此中了一箭。
幸好大唐鎧甲質量好,那一箭只是射在鎧甲關節縫隙里,入肉不深,影響不大。
又過兩天,趙持滿領兵攻克銀城的消息也傳回長安。
此時李治也明白了李勣提出的多路進軍的妙處,因為沒過兩天,鄭仁泰攻打的建安城守軍,主動撤離。
他們不撤不行,因為薛仁貴、趙持滿兩路正在齊頭並進,他們再不撤離,很可能被唐軍堵住後路。
如此一來,北四路初戰全部告捷,幾乎稱得上平推了,李治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來了。
至於南三路和海路,因為大海阻隔,傳遞消息的速度要慢一些,李治也不那麼急了。
況且此次進攻,北四路才是主力,南三路和海路一個是策應,一個是牽制。
只有當北四路進軍不順的情況下,才需要他們來發揮。
如今北路順利,他們就算戰事不順,也並不影響大局。
此時已到十月,再過一個多月,鴨綠江就會結冰,只要有一路大軍衝出千山山脈,抵達鴨綠江,便能趁勢過江,直取平壤城。
平壤城一被圍,便相當於將了高句麗的軍,高句麗各處守軍,只能回師救援,屆時,幾路大軍會師平壤,拿下高句麗便只是時間問題。
這時,李治突然想起一個問題。
在他印象中,隨著唐軍不斷取勝,被泉男建逐出平壤的泉男生,後來投靠了大唐,當了帶路黨。
眼下唐軍初戰告捷,應該可以派人聯繫一下此人了。
想到此處,他找來王及善,吩咐他派出密探,暗中聯繫泉男生,實行策反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