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舒寧都有些佩服他了,右手不能寫,就用左手批覆,換做是她,是絕對沒有這個毅力的。大概也是因此皇上在正月里去了趟湯泉,說是對手疾好。
今年朝堂上還有件案子,原本是不該舒寧知道的,但此事牽扯到胤祉,舒寧也知道一點點。
據說是有位姓孟命光祖的人四處在地方上說自己是誠親王胤祉的人,扯著三阿哥的虎皮招搖撞騙,一路收受賄賂,然後升官,甚至都做到了直隸,才被人發現說這事兒不大對。
事情關乎親王,地方上的自然不敢就這麼簡單的處置了,萬一真的是親王手下的人呢?就算不是親信,萬一認識呢?三阿哥若是真的想撈他,他們可承受不起。
於是這事兒就歸到了刑部審理,胤祾就隨便問了幾句,就知道這人純屬假冒,沒用幾天就將這人怎麼騙的人,怎麼一路往上走都寫成奏摺匯報給了皇上。
皇上本來也不相信老三會做這樣的事情,胤祉的性子他還不知道嗎?有人御史提起的時候擺擺手說:「此時端親王已經查明,無需再報。」
十一月,舒寧終於第一次看到了元瑾的弟弟傅爾丹,皇上升了傅爾丹和額爾錦為領侍衛內大臣,這差事要在皇上身邊守著,舒寧去清溪書屋的時候自然就見著了,的確是一表人才,十分英俊,和元瑾長的大概得有四五分相似,難怪皇上一見就提拔了他。
不過他甚至都沒在這個差事上待過一年,就被封了個振武將軍,然後被皇上扔去邊疆預防襲擊了,前線戰事一觸即發,他自然不該繼續待在京城。
倒是元瑾更加擔心了,甚至專門去京城周圍的寺廟道觀里去給傅爾丹求平安,胤祾看著府里的支出突然多了一大筆,問了之後才知道是元瑾在寺廟、道觀里撒錢,只是一笑了之,若是扔些銀子就能讓元瑾安心些,那再好不過了。
不過胤祾自己也知道這只不過能讓元瑾安心,他自己是不覺得這真的有用的,若是想要傅爾丹真的安全點,還是得靠前線的人,這就只能看他了,他自然是希望妻子的弟弟活著的,一連寫了好幾封信才停筆。
至於皇上自己則是去巡查河堤了,水患關乎農田,關乎米糧,也不怪皇上重視,胤祾也跟著去了,大概是因為皇上覺得他算術好,好用?至少胤祾自己是這麼說的。
只是胤祾寄回來的信是上卻總說皇上時常頭暈,日漸消瘦,身體的確是不如以往了。
六月,正是最熱的時候,舒寧坐在宮裡也聽到了前線的消息,傅爾丹襲擊厄魯特博羅布爾哈蘇,還得到了不少俘虜。
不過大多數人聽到這個消息也就是一笑了之,並不在意,宮裡現在更加在意太后娘娘的病。
太后娘娘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前兩年,她的妹妹淑惠太妃都去世了,太后娘娘也因此心情一直不大好,這兩年身體比之前更差些。
人年紀大了,受不住熱,即使是在熱河行宮裡,太后也一直不大舒服,於是皇上就推遲了回宮的日子,一直在熱河待到十月,天氣真的涼了下來才帶著太后回宮。
可太后的身子實在是太虛,受不得熱,同樣也受不得冷,十一月的時候,就病的下不來床了。
皇上為此甚為擔憂,甚至還寫了一篇長文,順便免了八旗借銀二百萬兩,說是為太后娘娘祈福。
可惜大概是沒起什麼效果的,十二月的時候,情況甚至更差了,皇上得親自來侍疾。
可憐皇上也是活了一甲子的人,近日因為戰事,從頭到腳就沒有舒服的,最近繡房給皇上做鞋子都要多放一些,要不然皇上穿不上。
皇上腳腫的甚至都幾乎不太能行動,但太后病重,他還是過來了,親自給太后侍奉湯藥。胤祺和溫憲也是時常過來陪伴太后,親自餵藥,希望太后心情能好點。
可惜都沒什麼用,才初六,太后就崩逝了,皇上失去了他最後一個長輩,太后陪了他五十五年,還是先他一步而去了。皇上悲痛欲絕,堅決要割去辮子以盡哀思。
這本來是只用於帝王去世的禮儀,皇上如此,大臣自然是要勸阻的,但皇上如今聽不進人說話,還是做了,然後住在蒼震門算是守孝,並未回昭仁殿。
太后崩逝,身後事自然得一個能撐得住場面的人來做,甚至這個人還得精通禮儀規制,這可是葬禮,錯了一個都是要命的。
皇上最後還是在自己的兒子裡選,這才夠身份,只是兒子簡單,他多的是,但要精通禮儀,注重細節,心還得細的人就不好找了。
他挑揀半天,最後想起來了胤裪,他的老師可是蘇麻喇姑,這些事從小銘記於心,自然是不會錯的,身份也夠的上,於是就被皇上任命為了內務府總管事,主要就是管太后娘娘的喪事。
胤裪接了這麼大一個差事,在自己的貝勒府里既高興又忐忑,最後還是決心把這件事辦好。
大概是胤裪真的有天賦,他接了這個差事之後,每天天不亮來宮裡,關宮門才走,葬禮每日的事情都有上百件,都得等他來做決定,甚至每日前來跪拜的人的衣著、位次也得細細斟酌,這都是完全不能錯的,就這樣身累心更累的情況,胤裪反倒是越來越興奮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今年朝堂上還有件案子,原本是不該舒寧知道的,但此事牽扯到胤祉,舒寧也知道一點點。
據說是有位姓孟命光祖的人四處在地方上說自己是誠親王胤祉的人,扯著三阿哥的虎皮招搖撞騙,一路收受賄賂,然後升官,甚至都做到了直隸,才被人發現說這事兒不大對。
事情關乎親王,地方上的自然不敢就這麼簡單的處置了,萬一真的是親王手下的人呢?就算不是親信,萬一認識呢?三阿哥若是真的想撈他,他們可承受不起。
於是這事兒就歸到了刑部審理,胤祾就隨便問了幾句,就知道這人純屬假冒,沒用幾天就將這人怎麼騙的人,怎麼一路往上走都寫成奏摺匯報給了皇上。
皇上本來也不相信老三會做這樣的事情,胤祉的性子他還不知道嗎?有人御史提起的時候擺擺手說:「此時端親王已經查明,無需再報。」
十一月,舒寧終於第一次看到了元瑾的弟弟傅爾丹,皇上升了傅爾丹和額爾錦為領侍衛內大臣,這差事要在皇上身邊守著,舒寧去清溪書屋的時候自然就見著了,的確是一表人才,十分英俊,和元瑾長的大概得有四五分相似,難怪皇上一見就提拔了他。
不過他甚至都沒在這個差事上待過一年,就被封了個振武將軍,然後被皇上扔去邊疆預防襲擊了,前線戰事一觸即發,他自然不該繼續待在京城。
倒是元瑾更加擔心了,甚至專門去京城周圍的寺廟道觀里去給傅爾丹求平安,胤祾看著府里的支出突然多了一大筆,問了之後才知道是元瑾在寺廟、道觀里撒錢,只是一笑了之,若是扔些銀子就能讓元瑾安心些,那再好不過了。
不過胤祾自己也知道這只不過能讓元瑾安心,他自己是不覺得這真的有用的,若是想要傅爾丹真的安全點,還是得靠前線的人,這就只能看他了,他自然是希望妻子的弟弟活著的,一連寫了好幾封信才停筆。
至於皇上自己則是去巡查河堤了,水患關乎農田,關乎米糧,也不怪皇上重視,胤祾也跟著去了,大概是因為皇上覺得他算術好,好用?至少胤祾自己是這麼說的。
只是胤祾寄回來的信是上卻總說皇上時常頭暈,日漸消瘦,身體的確是不如以往了。
六月,正是最熱的時候,舒寧坐在宮裡也聽到了前線的消息,傅爾丹襲擊厄魯特博羅布爾哈蘇,還得到了不少俘虜。
不過大多數人聽到這個消息也就是一笑了之,並不在意,宮裡現在更加在意太后娘娘的病。
太后娘娘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前兩年,她的妹妹淑惠太妃都去世了,太后娘娘也因此心情一直不大好,這兩年身體比之前更差些。
人年紀大了,受不住熱,即使是在熱河行宮裡,太后也一直不大舒服,於是皇上就推遲了回宮的日子,一直在熱河待到十月,天氣真的涼了下來才帶著太后回宮。
可太后的身子實在是太虛,受不得熱,同樣也受不得冷,十一月的時候,就病的下不來床了。
皇上為此甚為擔憂,甚至還寫了一篇長文,順便免了八旗借銀二百萬兩,說是為太后娘娘祈福。
可惜大概是沒起什麼效果的,十二月的時候,情況甚至更差了,皇上得親自來侍疾。
可憐皇上也是活了一甲子的人,近日因為戰事,從頭到腳就沒有舒服的,最近繡房給皇上做鞋子都要多放一些,要不然皇上穿不上。
皇上腳腫的甚至都幾乎不太能行動,但太后病重,他還是過來了,親自給太后侍奉湯藥。胤祺和溫憲也是時常過來陪伴太后,親自餵藥,希望太后心情能好點。
可惜都沒什麼用,才初六,太后就崩逝了,皇上失去了他最後一個長輩,太后陪了他五十五年,還是先他一步而去了。皇上悲痛欲絕,堅決要割去辮子以盡哀思。
這本來是只用於帝王去世的禮儀,皇上如此,大臣自然是要勸阻的,但皇上如今聽不進人說話,還是做了,然後住在蒼震門算是守孝,並未回昭仁殿。
太后崩逝,身後事自然得一個能撐得住場面的人來做,甚至這個人還得精通禮儀規制,這可是葬禮,錯了一個都是要命的。
皇上最後還是在自己的兒子裡選,這才夠身份,只是兒子簡單,他多的是,但要精通禮儀,注重細節,心還得細的人就不好找了。
他挑揀半天,最後想起來了胤裪,他的老師可是蘇麻喇姑,這些事從小銘記於心,自然是不會錯的,身份也夠的上,於是就被皇上任命為了內務府總管事,主要就是管太后娘娘的喪事。
胤裪接了這麼大一個差事,在自己的貝勒府里既高興又忐忑,最後還是決心把這件事辦好。
大概是胤裪真的有天賦,他接了這個差事之後,每天天不亮來宮裡,關宮門才走,葬禮每日的事情都有上百件,都得等他來做決定,甚至每日前來跪拜的人的衣著、位次也得細細斟酌,這都是完全不能錯的,就這樣身累心更累的情況,胤裪反倒是越來越興奮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