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微臣惶恐。」
張英在康熙點名之後,就立刻雙手一打袖,整個人直接躬身跪了下來。
「誒~你惶恐什麼?」
康熙擺擺手:「張廷玉能在弱冠之年,敢於就領著那麼幾個人,隻身進入苦寒之地,最後不僅能平安到達尼布楚,還給咱們大清帶去了談判勝利的決定性證據,此子可堪大用啊!」
「承蒙聖上看中,犬子能為皇上效勞,能為大清出力,是犬子之榮,亦是犬子身為大清子民該有之責,然犬子年輕氣盛,尚需磨礪,臣斗膽,還請聖上幫微臣嚴加管教,莫要讓犬子心大,以至於將來試了分寸。」
張英讓康熙幫忙管教兒子這話一出口,大家看向張英的目光變得更加新奇了。
畢竟他們可從來不知道,一向低調內斂的張英,這一次不僅兒子大出風頭,連他自己都開始說出讓皇上幫忙管教兒子這樣的話了!
雖然說皇帝從某種說法上來講,是為「天下萬民之父」,但你也未免有點……太直白了吧?
「哦?這不僅不跟朕討賞,還要讓朕幫你管教兒子?」
果然,康熙也聽得十分有趣,說話都帶著調侃了。
隨即調侃完,他不等張英再說什麼,便搖頭道:「敦復啊,你這樣可不行,管教子女,要寬嚴相濟,張廷玉既然此次為我大清立了功,還是幾近於開疆拓土的大功勞,那朕就得賞!大大的賞!」
擲地有聲的賞字說出口的時候,站立著的大臣堆中,有幾個人立刻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他們暗暗的點了點頭。
而龍椅之上,康熙說完了賞,眉頭便又皺了起來:「不過朕也不能讓你這個當父親的以後不太好管教兒子,所這個賞,朕還得再斟酌斟酌……」
「啟稟皇上,奴才有一個法,或可讓皇上與張大人兩全。」
就在康熙「為難之際」,人群中一個滿臣忽然出聲,這回,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位滿人臣子的身上。
「托合齊?你能有什麼兩全之法?」
康熙的語氣裡帶著玩味,但他一發話,就代表著他允許了托合齊的發言。
「稟皇上,奴才聽聞,張大人的二子張廷玉,至今還未婚配,想必是此子自有一腔報國之心,無心婚配,如今既然已功成名就,皇上何不賞此子一樁婚事,成人之美,待此子順利歸家,豈不雙喜臨門,更加歡喜?」
托合齊發言結束的那一刻,朝堂之上,直接安靜了一瞬。
康熙沒有說話,張英也沒有開口。
這時:「啟稟皇上,奴才覺得托合齊大人的說法有失分寸了,向來咱們滿人的婚事,由皇上定奪,此為常理,而漢人婚姻,歷來是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聖上下旨,雖無不妥,但恐對滿漢和諧造成影響啊……」
居然是納蘭明珠開口了。
「納蘭大人所言有理,但既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張廷玉的婚事應與其他漢人沒有什麼干係吧,只要張大人同意,聖上只做牽線指婚,於滿漢和諧應當無礙才是……」
「奴才覺得托合齊大人的提議……」
一時間,朝堂之上,滿臣們居然開始熱烈的討論了起來……
待到眾人發覺康熙已經許久不出聲,就連納蘭明珠也是只說了那麼一席話,就不再言語之後,眾人終於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敦復……張廷玉……居然沒有婚配嗎?」
康熙在眾人安靜下來之後,第一個問的,就是張英。
而垂著頭的張英,在聽到康熙問的這句後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反而是輕輕的閉了閉眼,隨機睜開:「是,犬子……尚未婚配,但……並非像諸位大人所言,只是因為有一腔報國之心,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婚事,如此而已……」
「這倒是奇了。」
像是在自言自語一般,康熙的目光,從張英的身上,轉移到了剛才「踴躍發言」的諸位滿臣身上。
「這麼好的苗子,直到過了弱冠,都一直沒有合適的婚事……反觀咱們八旗子弟……」
滿臣們心中不禁一個咯噔。
「別說是出幾個能看的好苗子了,這不足弱冠的之年,尚未出仕的,不思在家習武念書,反倒是天天出門鬥雞走狗,串花溜巷,惹是生非……」
一句句諷刺之餘砸下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滿人都縮起了腦袋。
康熙冷笑一聲:「最後居然都能欺負到先皇、朕、以及阿哥公主的頭上,這麼一比,簡直是連人家的一根腳指頭都不如啊,眾卿,慚愧與否?」
「奴才——有罪——」
在一群「撲啦啦」打袖聲中,撲通撲通的跪地聲響徹在了九經三事殿內,人群中不少兒子此刻被關在順天府的滿臣們忍不住的抬頭擦汗,生怕康熙一個不高興,把他們待在大牢裡面的兒子統統拉出去砍了。
要知道「天子一怒,伏屍萬里」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啊!
「行了!」
康熙沒好氣的回應響起:「成日裡的有罪有罪,你們要真知道自己有罪,就不會舔著臉站在朕的面前讓朕看了心煩了!都下去吧,關於張廷玉的賞賜,押後再議!」
說罷,他一個甩袖起身,邁著四方步離開了九經三事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張英在康熙點名之後,就立刻雙手一打袖,整個人直接躬身跪了下來。
「誒~你惶恐什麼?」
康熙擺擺手:「張廷玉能在弱冠之年,敢於就領著那麼幾個人,隻身進入苦寒之地,最後不僅能平安到達尼布楚,還給咱們大清帶去了談判勝利的決定性證據,此子可堪大用啊!」
「承蒙聖上看中,犬子能為皇上效勞,能為大清出力,是犬子之榮,亦是犬子身為大清子民該有之責,然犬子年輕氣盛,尚需磨礪,臣斗膽,還請聖上幫微臣嚴加管教,莫要讓犬子心大,以至於將來試了分寸。」
張英讓康熙幫忙管教兒子這話一出口,大家看向張英的目光變得更加新奇了。
畢竟他們可從來不知道,一向低調內斂的張英,這一次不僅兒子大出風頭,連他自己都開始說出讓皇上幫忙管教兒子這樣的話了!
雖然說皇帝從某種說法上來講,是為「天下萬民之父」,但你也未免有點……太直白了吧?
「哦?這不僅不跟朕討賞,還要讓朕幫你管教兒子?」
果然,康熙也聽得十分有趣,說話都帶著調侃了。
隨即調侃完,他不等張英再說什麼,便搖頭道:「敦復啊,你這樣可不行,管教子女,要寬嚴相濟,張廷玉既然此次為我大清立了功,還是幾近於開疆拓土的大功勞,那朕就得賞!大大的賞!」
擲地有聲的賞字說出口的時候,站立著的大臣堆中,有幾個人立刻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他們暗暗的點了點頭。
而龍椅之上,康熙說完了賞,眉頭便又皺了起來:「不過朕也不能讓你這個當父親的以後不太好管教兒子,所這個賞,朕還得再斟酌斟酌……」
「啟稟皇上,奴才有一個法,或可讓皇上與張大人兩全。」
就在康熙「為難之際」,人群中一個滿臣忽然出聲,這回,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位滿人臣子的身上。
「托合齊?你能有什麼兩全之法?」
康熙的語氣裡帶著玩味,但他一發話,就代表著他允許了托合齊的發言。
「稟皇上,奴才聽聞,張大人的二子張廷玉,至今還未婚配,想必是此子自有一腔報國之心,無心婚配,如今既然已功成名就,皇上何不賞此子一樁婚事,成人之美,待此子順利歸家,豈不雙喜臨門,更加歡喜?」
托合齊發言結束的那一刻,朝堂之上,直接安靜了一瞬。
康熙沒有說話,張英也沒有開口。
這時:「啟稟皇上,奴才覺得托合齊大人的說法有失分寸了,向來咱們滿人的婚事,由皇上定奪,此為常理,而漢人婚姻,歷來是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聖上下旨,雖無不妥,但恐對滿漢和諧造成影響啊……」
居然是納蘭明珠開口了。
「納蘭大人所言有理,但既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張廷玉的婚事應與其他漢人沒有什麼干係吧,只要張大人同意,聖上只做牽線指婚,於滿漢和諧應當無礙才是……」
「奴才覺得托合齊大人的提議……」
一時間,朝堂之上,滿臣們居然開始熱烈的討論了起來……
待到眾人發覺康熙已經許久不出聲,就連納蘭明珠也是只說了那麼一席話,就不再言語之後,眾人終於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敦復……張廷玉……居然沒有婚配嗎?」
康熙在眾人安靜下來之後,第一個問的,就是張英。
而垂著頭的張英,在聽到康熙問的這句後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反而是輕輕的閉了閉眼,隨機睜開:「是,犬子……尚未婚配,但……並非像諸位大人所言,只是因為有一腔報國之心,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婚事,如此而已……」
「這倒是奇了。」
像是在自言自語一般,康熙的目光,從張英的身上,轉移到了剛才「踴躍發言」的諸位滿臣身上。
「這麼好的苗子,直到過了弱冠,都一直沒有合適的婚事……反觀咱們八旗子弟……」
滿臣們心中不禁一個咯噔。
「別說是出幾個能看的好苗子了,這不足弱冠的之年,尚未出仕的,不思在家習武念書,反倒是天天出門鬥雞走狗,串花溜巷,惹是生非……」
一句句諷刺之餘砸下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滿人都縮起了腦袋。
康熙冷笑一聲:「最後居然都能欺負到先皇、朕、以及阿哥公主的頭上,這麼一比,簡直是連人家的一根腳指頭都不如啊,眾卿,慚愧與否?」
「奴才——有罪——」
在一群「撲啦啦」打袖聲中,撲通撲通的跪地聲響徹在了九經三事殿內,人群中不少兒子此刻被關在順天府的滿臣們忍不住的抬頭擦汗,生怕康熙一個不高興,把他們待在大牢裡面的兒子統統拉出去砍了。
要知道「天子一怒,伏屍萬里」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啊!
「行了!」
康熙沒好氣的回應響起:「成日裡的有罪有罪,你們要真知道自己有罪,就不會舔著臉站在朕的面前讓朕看了心煩了!都下去吧,關於張廷玉的賞賜,押後再議!」
說罷,他一個甩袖起身,邁著四方步離開了九經三事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