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頁
大殿中一片靜謐,容玉盯著崔元思許久,緩緩張口「可朕,不願意。」
崔元思勾起唇角,帶著些苦澀,心口微微一窒「我知道,我明知道,你不會願意,可我卻總是奢望。」
「我們早就錯過了,對嗎?公主。」
容玉端起手邊的茶杯。
「朕早就不是公主了,朕是皇帝。」
「崔元思,朕需要你這樣的臣子,但,朕的後宮,不需要一個崔元思,你明白嗎?」
崔元思跪拜下去「微臣,遵旨。」
…………
如蕭景陽當初所說,容玉能當這個女帝,她要做的,是一場變革。
容玉登基一個月之後,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一場變革,野史記載,明盛帝登基的那一年,京城護城河一直都是血紅色的。
明盛元年,這個大權在握的女帝,在封建王朝,掀起了一場變革。
容玉在六部之外,將原本的皇城司,改制監察司,監察文武百官,加設教育部,在全國開辦官學,第一任教育部尚書,由郭淮任。
然後將全國的土地收歸國有,官府分發土地,任何人不得侵占,然後統一全國的稅收,改善農具,穩定糧食價格。
設宣傳司。將朝廷中所有的政令,包括各種稅收,全部寫在報紙上,然後發往各地,若有不對的地方,便可告官。
在大胤修路,方便人們出行,商旅耗費在路上的時間開始減少。
裁撤大胤軍隊,大胤只需要三十萬的精銳軍隊,設置服役期,提高軍隊待遇,軍隊平日承擔救災任務。
明盛元年,這位帝王頒布的政令多達上千條,容玉不知道,這些政令還有多少瑕疵,但不去做,就永遠不會知道好在何處,壞在何處。
若是不去做,大胤就永遠不會有改變。
只有她去做了,她才會知道,這些政令該如何修改,如何讓百姓過得更好。
明盛二年,頒布法令,允許女子科考,科考的內容開始更側重於實際。
朝堂之上只有這些位置,若是允許女子科舉,爭搶位置的便又要多出許多來,朝中反對聲極為激烈,可他們眼前的帝王,是這些臣子眼中的暴君,而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手握大權的皇帝。
反對,怒罵聲音最大的時候,當即就要死諫,容玉點點頭,立刻就有拽著這位大人的腦袋往柱子上撞過去,容玉看著一下子安靜下去的文武百官。
「現在,還有人反對嗎?」
政令順利施行。
明盛六年,親王容錚帶領北關軍破蠻夷,歸順大胤。
明盛十二年,大胤出了第一個女狀元,來自江淮的陳巧娘,如今,她叫陳賦青。
明盛十二年,明盛帝容玉正值壯年,朝中文武百官,盡數都是帝王親自提拔上來的,文有丞相蘇青霓,武有將軍黎嬌。
這個時候大胤和西域簽訂和平條約,經商學習。
四海之內,歌舞昇平。
大胤盛景之治,自大胤明盛十二年始。
容瑾年,大胤皇太女,容玉立皇太女的時候,朝堂之上已經沒有反對的聲音了,因為那是容玉的朝堂。
「姑母。」
容錦年已經有十二歲了,聰敏老成,文修武備。
很早的時候,她就知道,她會和姑母一樣,當皇帝。
姑母沒有孩子,也永遠不會有孩子,很早的時候,姑母就告訴了她,她會成為唯一的選擇。
「我們家平安想當皇帝嗎?」
容瑾年年幼時的時候,容玉曾問過她,她抬頭看去,她的姑母穿著龍袍,戴著冕旒,漂亮的眸子盯著她。
她有很多尊貴的稱呼,只有姑母,一直叫她平安。
「想。」
「為什麼?」
「因為姑母很厲害,我想成為和姑母一樣厲害的人。」
「當皇帝,可不是只有厲害就行,你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呢。」容玉那個時候抱著她,站在皇宮最高的樓閣之上。
「你目之所及,都要裝在心裡。」
現在,容瑾年長大了,所有人都說,她像極了姑母年輕時候的樣子,她很高興,對容瑾年來說,爹娘的位置是空白的,她所有的親人位置,都只有一個姑母。
「我們是這世上最親密的,自該如此。」姑母在外面如何殺伐果斷,對著她的時候,總是慈祥而溫和的。
很多時候,她見到坐在龍椅之上的姑母,心中難免生怯,姑母很厲害,是個讓朝中文武百官忠心耿耿的皇帝,她當真能做到姑母這般嗎?
明盛二十五年,明盛帝退位,著皇太女容瑾年繼位。
容瑾年那個時候,已經二十六歲了,可在容玉面前,卻還是如同一個惶恐的孩子一般。
容玉見著眼前的孩子,眼前突然浮現出自己的兄長,儘管,故人已經許久不曾入夢了。
「姑母曾有一個先生,她是我平生所見。」容玉猶豫了一下,不知該怎麼說「是我平生見過,最有趣的人,她曾和我說過一個無字碑的故事,瑾年,史書如何寫,是那一個史官的事,只要是人,他就會有所偏頗,有偏向你的,也有不偏向你的。」
容玉看著她「所以,不必去管,瑾年,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足夠了。」
「我的事情?」
「當一個皇帝。」
皇太女容瑾年登基為帝,年號,明景帝。
後世史書中,帝王列傳,明盛帝和明景帝赫然在列,接連兩任女帝奠定的基礎,極高的提升了女子的地位,在大胤之後,女帝,也成了尋常之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崔元思勾起唇角,帶著些苦澀,心口微微一窒「我知道,我明知道,你不會願意,可我卻總是奢望。」
「我們早就錯過了,對嗎?公主。」
容玉端起手邊的茶杯。
「朕早就不是公主了,朕是皇帝。」
「崔元思,朕需要你這樣的臣子,但,朕的後宮,不需要一個崔元思,你明白嗎?」
崔元思跪拜下去「微臣,遵旨。」
…………
如蕭景陽當初所說,容玉能當這個女帝,她要做的,是一場變革。
容玉登基一個月之後,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一場變革,野史記載,明盛帝登基的那一年,京城護城河一直都是血紅色的。
明盛元年,這個大權在握的女帝,在封建王朝,掀起了一場變革。
容玉在六部之外,將原本的皇城司,改制監察司,監察文武百官,加設教育部,在全國開辦官學,第一任教育部尚書,由郭淮任。
然後將全國的土地收歸國有,官府分發土地,任何人不得侵占,然後統一全國的稅收,改善農具,穩定糧食價格。
設宣傳司。將朝廷中所有的政令,包括各種稅收,全部寫在報紙上,然後發往各地,若有不對的地方,便可告官。
在大胤修路,方便人們出行,商旅耗費在路上的時間開始減少。
裁撤大胤軍隊,大胤只需要三十萬的精銳軍隊,設置服役期,提高軍隊待遇,軍隊平日承擔救災任務。
明盛元年,這位帝王頒布的政令多達上千條,容玉不知道,這些政令還有多少瑕疵,但不去做,就永遠不會知道好在何處,壞在何處。
若是不去做,大胤就永遠不會有改變。
只有她去做了,她才會知道,這些政令該如何修改,如何讓百姓過得更好。
明盛二年,頒布法令,允許女子科考,科考的內容開始更側重於實際。
朝堂之上只有這些位置,若是允許女子科舉,爭搶位置的便又要多出許多來,朝中反對聲極為激烈,可他們眼前的帝王,是這些臣子眼中的暴君,而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手握大權的皇帝。
反對,怒罵聲音最大的時候,當即就要死諫,容玉點點頭,立刻就有拽著這位大人的腦袋往柱子上撞過去,容玉看著一下子安靜下去的文武百官。
「現在,還有人反對嗎?」
政令順利施行。
明盛六年,親王容錚帶領北關軍破蠻夷,歸順大胤。
明盛十二年,大胤出了第一個女狀元,來自江淮的陳巧娘,如今,她叫陳賦青。
明盛十二年,明盛帝容玉正值壯年,朝中文武百官,盡數都是帝王親自提拔上來的,文有丞相蘇青霓,武有將軍黎嬌。
這個時候大胤和西域簽訂和平條約,經商學習。
四海之內,歌舞昇平。
大胤盛景之治,自大胤明盛十二年始。
容瑾年,大胤皇太女,容玉立皇太女的時候,朝堂之上已經沒有反對的聲音了,因為那是容玉的朝堂。
「姑母。」
容錦年已經有十二歲了,聰敏老成,文修武備。
很早的時候,她就知道,她會和姑母一樣,當皇帝。
姑母沒有孩子,也永遠不會有孩子,很早的時候,姑母就告訴了她,她會成為唯一的選擇。
「我們家平安想當皇帝嗎?」
容瑾年年幼時的時候,容玉曾問過她,她抬頭看去,她的姑母穿著龍袍,戴著冕旒,漂亮的眸子盯著她。
她有很多尊貴的稱呼,只有姑母,一直叫她平安。
「想。」
「為什麼?」
「因為姑母很厲害,我想成為和姑母一樣厲害的人。」
「當皇帝,可不是只有厲害就行,你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呢。」容玉那個時候抱著她,站在皇宮最高的樓閣之上。
「你目之所及,都要裝在心裡。」
現在,容瑾年長大了,所有人都說,她像極了姑母年輕時候的樣子,她很高興,對容瑾年來說,爹娘的位置是空白的,她所有的親人位置,都只有一個姑母。
「我們是這世上最親密的,自該如此。」姑母在外面如何殺伐果斷,對著她的時候,總是慈祥而溫和的。
很多時候,她見到坐在龍椅之上的姑母,心中難免生怯,姑母很厲害,是個讓朝中文武百官忠心耿耿的皇帝,她當真能做到姑母這般嗎?
明盛二十五年,明盛帝退位,著皇太女容瑾年繼位。
容瑾年那個時候,已經二十六歲了,可在容玉面前,卻還是如同一個惶恐的孩子一般。
容玉見著眼前的孩子,眼前突然浮現出自己的兄長,儘管,故人已經許久不曾入夢了。
「姑母曾有一個先生,她是我平生所見。」容玉猶豫了一下,不知該怎麼說「是我平生見過,最有趣的人,她曾和我說過一個無字碑的故事,瑾年,史書如何寫,是那一個史官的事,只要是人,他就會有所偏頗,有偏向你的,也有不偏向你的。」
容玉看著她「所以,不必去管,瑾年,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足夠了。」
「我的事情?」
「當一個皇帝。」
皇太女容瑾年登基為帝,年號,明景帝。
後世史書中,帝王列傳,明盛帝和明景帝赫然在列,接連兩任女帝奠定的基礎,極高的提升了女子的地位,在大胤之後,女帝,也成了尋常之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