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頁
「司徒大人,現在該怎麼辦啊?」
陛下都走了,他們這一把老骨頭,不能一直跪著吧。
裴江沒好氣的看了一眼那個人「不然呢?要想起來,你現在自請去平叛吧。」
「這,老夫可不是老侯爺,早已不復當年了 。」那個大臣有些尷尬的笑了笑,誰不知道,北關軍十萬大軍大破朝廷三十萬大軍,平陽侯蕭景陽戰死沙場。
如今,朝中的這些武將,幾乎都是蕭景陽的後輩,他們的確是武將,可如今這位陛下,對他們既沒有知遇之恩,也沒有提攜之恩,他們對新帝,自然也沒什麼忠臣可言。
更何況,北關軍打得是皇太孫的旗幟,容玉,是先帝的嫡長女,身份本就超然,如今爭奪皇位的,是皇家的事,他們這些臣子只要等著結果就是了。
現在吃點苦頭倒也無妨,總比他們死在戰場上好。
如今站在金鑾殿之上的,即便是武將,也是有權有勢,哪裡還捨得這樣輕易的死?
四五個時辰之後,陛下傳旨,讓各位大臣回家去了,只說此事明日再議。
容霖面前,是琅琊王氏的家主,琅琊王氏這段時日可謂是春風得意,穩壓了其他世家一頭,雖對眼前的皇帝並不十分信任,但容霖這個時候卻只能依靠他們,到時候送家中的姑娘進宮,生下太子,才真的算他們琅琊一脈的人。
容霖自然清楚,但對容霖來說,琅琊為了自己,也會為他所用。
至少現在,他們是目標一致的,保住容霖的皇位。
「陛下,不如就立皇太孫吧,當務之急,是安撫叛軍,他們打的不是皇太孫的主意嗎?那咱們立了皇太孫,這叛軍,是打,還是不打呢?」
容霖聞言,瞭然「若是打,便說明,是北關軍狼子野心。」
「陛下聖明,她雖是先帝的公主,卻也只是公主,沒有了皇太孫這一說辭,公主可還有理由攻打京城?」
「皇太孫啊,朕立了皇太孫之後呢?豈不是也昭告了天下,朕得到皇位,的確是名不正言不順?」容霖一拍桌案,帶著些怒氣,他還記著,當初江淮起兵的檄文是如何寫他的。
分明,他贏了這一場奪嫡之爭才是。
為何,他就不行了?
琅琊王氏的家主看著眼前的皇帝,若非他們沒得選,他們不會選擇容霖,此人的確有些城府,擅使陰謀詭計,若是個尋常人,該是會過得不錯的,這些都能支撐著容霖往上爬,可做帝王,容霖的氣度和氣勢卻又遠遠不夠。
至少,新帝上任之後,既沒有拉攏好文武百官,也沒安撫好下面府城軍隊。
江淮的檄文,他們自然也瞧過了,孰真孰假,約莫只容霖自己知道了。
「陛下,不過是個緩兵之計罷了,如今皇太孫才幾歲啊?而孩童不到十歲便夭折,著實不是個稀奇事,只要解決了此事,皇太孫如何,還不是陛下說著算的嗎?如今皇太孫尚在襁褓之中,如何能主事?讓皇太孫坐上皇位的人還不知是何居心。」
王家人開始苦口婆心的規勸這位皇帝,容霖未曾登基之前,對他們,甚至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不過如今,卻獨斷專行,他們只能哄著,只等著這件事過去。
第二日,容霖下旨,復立皇太孫為太子,入主東宮,待朕百年之後,遵循先帝遺願,著皇太孫登基為帝。
「陛下聖明。」
文武百官口呼聖明,此法的確極好,可前提是,那叛軍注重禮法,近乎古板,但那樣的人,可當不了叛軍。
如今殿下這一道聖旨,的確讓自己在文人心中有了新的看法,卻太遲了一些。
皇太孫年紀尚小,陛下只是立太子,又不是退位,而叛軍,如今已有二十萬之眾。
裴江想了許多,陛下或許的確可以收攏一些人心,但,那位大公主,絕不是可收攏的人。
裴江這段時日,曾仔細查過江淮的情況,甚至回憶起了當年的元後,得出一個早已有想法,卻因太過驚世駭俗而始終不曾說出口的答案來。
或許大公主並不是為了皇太孫,而是為了自己?
陛下點了朝中七八成的武將,然後從各處徵調軍隊,若聖旨到了北關軍,叛軍依舊要往京城來,便不惜一切代價剿滅叛軍。
容錚站在軍營前面,他雖然同意了歸順自己這位大皇姐,但那也是「被迫自願」的,這並不代表,他要來當這個冤大頭。
今日朝廷的人來宣旨,容玉知道是什麼旨意,但她不接旨,所以將容錚安排在這裡,總之都是容家的人,抗旨不尊而已。
朝廷宣旨的公公到了,見到容錚的時候,倒是有些訝然,不是說,這位王爺在琅琊嗎?
容錚看了一眼宣旨的隊伍,「不必念了,回去吧。」
「這,王爺可是為難小的了。」
容錚將手中的大刀插進地里,看著他們,慢慢吐出一句話來。
「告訴容霖,這皇位怎麼到他手上的,便怎麼讓出來吧。」
第359章 北關軍,攻城】
宣旨的隊伍慌慌張張的離去了。
容錚將大刀扔給旁邊的副將,「走吧,事情辦完了。」
「是。」
容錚回去給容玉復命,容玉聽了,只是示意自己知道了,片刻之後抬頭去看容錚,「還有事?」
容錚這段時日待在江淮,倒也稍稍了解了一下他這個皇姐。
「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陛下都走了,他們這一把老骨頭,不能一直跪著吧。
裴江沒好氣的看了一眼那個人「不然呢?要想起來,你現在自請去平叛吧。」
「這,老夫可不是老侯爺,早已不復當年了 。」那個大臣有些尷尬的笑了笑,誰不知道,北關軍十萬大軍大破朝廷三十萬大軍,平陽侯蕭景陽戰死沙場。
如今,朝中的這些武將,幾乎都是蕭景陽的後輩,他們的確是武將,可如今這位陛下,對他們既沒有知遇之恩,也沒有提攜之恩,他們對新帝,自然也沒什麼忠臣可言。
更何況,北關軍打得是皇太孫的旗幟,容玉,是先帝的嫡長女,身份本就超然,如今爭奪皇位的,是皇家的事,他們這些臣子只要等著結果就是了。
現在吃點苦頭倒也無妨,總比他們死在戰場上好。
如今站在金鑾殿之上的,即便是武將,也是有權有勢,哪裡還捨得這樣輕易的死?
四五個時辰之後,陛下傳旨,讓各位大臣回家去了,只說此事明日再議。
容霖面前,是琅琊王氏的家主,琅琊王氏這段時日可謂是春風得意,穩壓了其他世家一頭,雖對眼前的皇帝並不十分信任,但容霖這個時候卻只能依靠他們,到時候送家中的姑娘進宮,生下太子,才真的算他們琅琊一脈的人。
容霖自然清楚,但對容霖來說,琅琊為了自己,也會為他所用。
至少現在,他們是目標一致的,保住容霖的皇位。
「陛下,不如就立皇太孫吧,當務之急,是安撫叛軍,他們打的不是皇太孫的主意嗎?那咱們立了皇太孫,這叛軍,是打,還是不打呢?」
容霖聞言,瞭然「若是打,便說明,是北關軍狼子野心。」
「陛下聖明,她雖是先帝的公主,卻也只是公主,沒有了皇太孫這一說辭,公主可還有理由攻打京城?」
「皇太孫啊,朕立了皇太孫之後呢?豈不是也昭告了天下,朕得到皇位,的確是名不正言不順?」容霖一拍桌案,帶著些怒氣,他還記著,當初江淮起兵的檄文是如何寫他的。
分明,他贏了這一場奪嫡之爭才是。
為何,他就不行了?
琅琊王氏的家主看著眼前的皇帝,若非他們沒得選,他們不會選擇容霖,此人的確有些城府,擅使陰謀詭計,若是個尋常人,該是會過得不錯的,這些都能支撐著容霖往上爬,可做帝王,容霖的氣度和氣勢卻又遠遠不夠。
至少,新帝上任之後,既沒有拉攏好文武百官,也沒安撫好下面府城軍隊。
江淮的檄文,他們自然也瞧過了,孰真孰假,約莫只容霖自己知道了。
「陛下,不過是個緩兵之計罷了,如今皇太孫才幾歲啊?而孩童不到十歲便夭折,著實不是個稀奇事,只要解決了此事,皇太孫如何,還不是陛下說著算的嗎?如今皇太孫尚在襁褓之中,如何能主事?讓皇太孫坐上皇位的人還不知是何居心。」
王家人開始苦口婆心的規勸這位皇帝,容霖未曾登基之前,對他們,甚至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不過如今,卻獨斷專行,他們只能哄著,只等著這件事過去。
第二日,容霖下旨,復立皇太孫為太子,入主東宮,待朕百年之後,遵循先帝遺願,著皇太孫登基為帝。
「陛下聖明。」
文武百官口呼聖明,此法的確極好,可前提是,那叛軍注重禮法,近乎古板,但那樣的人,可當不了叛軍。
如今殿下這一道聖旨,的確讓自己在文人心中有了新的看法,卻太遲了一些。
皇太孫年紀尚小,陛下只是立太子,又不是退位,而叛軍,如今已有二十萬之眾。
裴江想了許多,陛下或許的確可以收攏一些人心,但,那位大公主,絕不是可收攏的人。
裴江這段時日,曾仔細查過江淮的情況,甚至回憶起了當年的元後,得出一個早已有想法,卻因太過驚世駭俗而始終不曾說出口的答案來。
或許大公主並不是為了皇太孫,而是為了自己?
陛下點了朝中七八成的武將,然後從各處徵調軍隊,若聖旨到了北關軍,叛軍依舊要往京城來,便不惜一切代價剿滅叛軍。
容錚站在軍營前面,他雖然同意了歸順自己這位大皇姐,但那也是「被迫自願」的,這並不代表,他要來當這個冤大頭。
今日朝廷的人來宣旨,容玉知道是什麼旨意,但她不接旨,所以將容錚安排在這裡,總之都是容家的人,抗旨不尊而已。
朝廷宣旨的公公到了,見到容錚的時候,倒是有些訝然,不是說,這位王爺在琅琊嗎?
容錚看了一眼宣旨的隊伍,「不必念了,回去吧。」
「這,王爺可是為難小的了。」
容錚將手中的大刀插進地里,看著他們,慢慢吐出一句話來。
「告訴容霖,這皇位怎麼到他手上的,便怎麼讓出來吧。」
第359章 北關軍,攻城】
宣旨的隊伍慌慌張張的離去了。
容錚將大刀扔給旁邊的副將,「走吧,事情辦完了。」
「是。」
容錚回去給容玉復命,容玉聽了,只是示意自己知道了,片刻之後抬頭去看容錚,「還有事?」
容錚這段時日待在江淮,倒也稍稍了解了一下他這個皇姐。
「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